首页 > 都市情感 >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82节

  “对,刚升了17级,嘿嘿。”

  老孙刚从屋里藏好酒出来,就听到了孙志伟高升的好消息,也不禁赞叹道:“志伟的工作做的好啊,组织上看中,自然就容易高升。”

  孙志伟其实也明白,他就是因为根正苗红,是自己人,才能一有功劳就晋升。

  别人可没他这么容易升职,排顺序,熬资历都是等闲。

  如今他可是体会到了父母祭天的威力了。

  他跟孙爱来两人,因为父母的牺牲,一路打通了向上的天花板,只要有功劳,就不会有上升的阻力。

  在中下层都不用担心晋升的问题,只要他有足够的功劳,别人等闲也不会来惹他。

  正如他现在26岁就升到17级,月基本工资101元,6类地区实发119.18元。

  这次,因为他是组织成员,要根据规定降低1%工资,这是大前年规定的,9-17级都降低1%。

  所以,他下个月能拿到手的实际工资,应该是118.17元。

  而孙爱来在农场那边,两年升到了中队长,以雷厉风行、敢打敢拼著称。

  现在18岁的孙爱来,级别24级,已经成为了办事员,正式跨过了工人到干部的门槛。

  黑省整体是5类地区,但孙爱来所在的农场属于6类地区,所以,她每个月实际能拿到的工资是45x1.18=53.1元。

  农业工人一共有7级,她这个工资数相当于农业5级工人了,整个农场也没几个农业5级的。

  最重要的是,以后她就会跟孙志伟一样,进入晋升的快速通道,当然,还是需要功劳打底。

  相对来说,童佳佳就要差了一些,5年只升了两级,现在只有21级,以后还会更慢。

  但她也成为了科员,现在童佳佳每月实发工资67.26元。

  今年家里三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孙志伟在考虑什么时候把孙爱来弄回来。

  农场毕竟太小了,也太辛苦,丫头16岁就去农场干活,该受的苦也受了,没必要在黑土地上死磕,个人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吃过午饭,下午,两个小的在干妈家午睡,孙志伟则跑去逛书店了。

  因为今天听到了那首歌,他想起《雷锋日记》应该已经发行了,可以去买几本回来看看。

  到了新华书店一问,果然有。

  现在买书不像以后,书籍都摆在外面可以随便翻找。

  如今的书都在柜台里,想要什么书你得先知道书的名字,不然,售货员可没时间给你慢慢找。

  3毛钱一本,他直接购买了3本,家里一人一本。

  看书底,发行时间是4月份,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一共选辑了121篇日记,全书约5.3万字,不算厚的一本。

  付了钱,拿着书离开书店,到了外面,他就开始翻阅。

  一打开书籍,内页就有七位大领导的题词。

  一页一页向后看,一句句发人深省的话映入脑海: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第141章 这是为你好

  孙志伟一向都知道,自己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也是因为他从后世而来,经受了资讯爆炸时代,良莠不齐的信息轰炸。

  但是,骨子里,他还是个好人,毕竟九年义务教育的三观塑造不是玩笑。

  而雷锋就是好人中的好人,为什么要学习他,都说缺什么才补什么,所以,他要跟着一起补一补。

  一路上,他边走边看,路过邮局的时候,直接把其中一本寄给了孙爱来。

  农场那边的书肯定不好买,他寄过去一本,相信对孙爱来有所帮助。

  等到了干妈家里,他捧着的书引起了干爹的注意。

  “志伟,这是新华书店买的么?”

  “对啊,发行了几个月了,这段时间我都在幼儿园没怎么出门,今天想起来,就去买了几本。”

  “这书学校里有一本,我看过,写的真不错,可惜了。”

  “所以,才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刚才路过邮局,我给爱来寄去一本。”

  “这个好,爱来应该喜欢。”

  “对了,干爹,前年爱来走的时候,我给她下了任务,让她三年内拿到高中毕业证,也不知道现在她学习的怎么样了。”

  “您教学经验丰富,同行朋友也多,能不能帮我找几套高中的卷子。”

  “我准备寄过去考考孙爱来,检查一下她的学习进度。这也是为她好。”

  虽然觉得这么干有点不当人,但这事情对孙爱来是有好处的,人不逼一下自己,怎么能知道自己的潜力呢。

  孙爱来就是这样,需要一个人跟在后面撵她,她才能快速进步。

  干爹对这个要求立马答应了下来,理由只有一个:这是为她好。

  一个礼拜后,准备好的几十套卷子飞向了东北。一天傍晚,累的半死的孙爱来收到了厚哒哒的卷子,差点没哭出来。

  又过了几天,孙志伟在幼儿园收到了孙爱来的来信,信里只有一句话:“哥,你就当个人吧。”

  孙志伟看到这句话,根本不在意。有他在,孙爱来想要轻松的在农场种种地混日子,根本不可能。

  初中学历能干啥,以后连参加高考的资格都没有。改开后,去工厂打螺丝都没人要。到了21世纪,更是连掏粪工都要研究生毕业了。

  时不待我啊。

  时间很快来到8月底,经过一轮强降雨的洗礼,京城的空气似乎都干净了很多。

  北海公园在上周对附近的单位发来了邀请,准备组织一场游泳比赛,老师们对此十分有兴趣。

  这么热的天气,搞搞游泳活动,也能让大家疲惫的精神好好放松放松。

  经过互相举荐,内部选拔,孙志伟在一群弱鸡男老师中拔得头筹,获得参赛资格。

  女老师中获得名额的是一位来自皖省的年轻教师,她从小在江边长大,游泳技术精湛。

  要论游泳技术,女老师可以甩孙志伟八条街,孙志伟的游泳技术还是当初民兵训练的时候学会的。

  但是,谁叫男老师人少,又全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鸡呢,孙志伟这个八尺壮汉,大力出奇迹,自然名列第一。

  比赛当天,全校老师带着大大小小几百个娃娃,都围在水边给他们加油。

  幼儿园就这点好,在北海边有自己的一段河岸,不用跟围观的群众们抢观看位置。

  比赛开始后,幼儿园这段河段,几百个孩子和老师给他喊加油,声音响彻云霄。

  孙志伟也不搞花样,就用狗刨往前划,两只手臂轮成了风车,一路把其他选手甩在后面,勇夺冠军。

  领奖的时候,他站在最高处,把两个职业运动员压在第二第三。

  别人问他获奖了有什么感想,他也老实的说:要多吃饭,力气大了才好划水。让围观的群众们都笑成了一团。

  9月份,孙爱来做好的试卷被她寄了回来,为了考验她的真实水平,孙志伟并没有给她寄试卷的答案。

  如今卷子回来了,他花了两天亲自批改,结果很不乐观。

  他能看的出来,学习是肯定学习了,但是基本都是照本宣科,只有最基础的题目才能答对,一旦展开或者深入,题目基本都是错的。

  看来,孙爱来只是自己自习,并没有请有经验的老师来帮助学习。

  考虑了好几天,他还是决定去一趟东北,这孩子两年没回来,也不知道现在什么样子了。

  听说他要去东北找妹妹,童佳佳和干妈都行动了起来,开始准备各种东西,吃的喝的就不说了,衣服和用品也准备了许多。

  孙志伟推了很多,最后还是有两个大包裹,为了能将这两个大包放进空间,他走的那天也没叫人送行,是趁着童佳佳上班的时候走的。

  王园长还是照顾他,知道他两年没见妹妹,就用自己的证件,给他买了卧铺票。

  这时候的卧铺票很有意思,只要够级别,有介绍信就可以买,但是不是实名制。

  所以,园长的票才能给他用。

  当然,远行出门还要有介绍信,园里的介绍信不好用,因为他们幼儿园也没理由跑去东北公干。

  最后还是孙志伟的另一个民兵的身份起了作用。

  当初,民兵训练的时候,部队想把他要过去,被王园长给挡住了。

  但是那边也没完全放弃希望,最后还是给他安了个民兵队长的头衔,每年还要跟着市区的民兵大队参与1个多月的例行训练。

  这次他就找到民兵团的关系,要到了一份去东北考察民兵训练的名义开的介绍信。

  农场那边也属于民兵的一种,自然是对口单位,正好可以让他借机去看望妹妹。

  他将两个大包裹丢进空间后,带着一个公文包就上了火车。同车厢的5个人,有一个是工厂的,两个是哈市街道的,一个军人一个农场干部。

  街道的两位十分健谈,一路上找人聊天。他们谈起上半年的一场变故,我们的一艘万吨轮在公海沉了。

  事情传回来后闹出了轩然大波,各个国家纷纷登场,说什么鱼雷打的,还有二战废弃炸弹炸的,触礁的,说什么的都有。

第142章 车厢漫话

  两个街道干事讲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车厢里其他4个人,孙志伟以前也没听说过这件事,自然也认真的听着。

  那说话的街道干事见自己的话题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心中高兴,自然而然的卖起了关子。

  孙志伟知道,这种话唠也不求什么实惠,就是说话的时候要有人捧哏,不然就提不起精神。

  “同志,那后来呢?”一边问还一边拿出一包蓝牡丹递了一圈。

  见有人接话,那干事又兴致勃勃的讲了起来。

  “你们要知道,那是我们自己建的第一艘万吨轮啊,这次是去小日子家里亮相,结果家里接到这么个噩耗,你想有多震惊。”

  “这要是真是哪家干的,估计后面就要开打了。”

首节 上一节 82/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