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212节
“什么总设计师总顾问,一个名头而已,其实我干的活和之前一样。”李暮笑了笑。
见她神色不太对,又连忙转移话题,问道:“是庄教授带你来的,还是黄教授带你来的?”
“还有你来参加超算的研究的话,学校那边怎么办?”
王娅闻言,眼中满是坚定之色,道:
“这次的超算研究工程浩大,需要很多人手,我就跟着老师和庄教授过来了。”
“至于学校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已经和院长说过了,只要我考试不出问题,课能上就上,不能上的就免了。”
“后面我会在软件组工作,到时候还要请你这个总设计师兼总顾问多多指教。”
她说完之后,目光看着李暮的眼睛,明亮的眼眸中满是小心的期许。
“时间还是很紧张啊,你的身体也不好,能顾得过来嘛。”李暮问道。
王娅抿嘴:
“你可别瞧不起人,我都听老师说了,你每天能除了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外,都在学习和研究。”
“既然你可以,那么我肯定也可以。”
“可不要说什么人与人的体质不可以一概而论,妇女能顶半边天知不知道?”
“好好~”李暮无奈地看着王娅,知道不可能劝得住这个倔强的姑娘。
想了想,他道:“那你以后每天早上跟着我一起锻炼,把身体素质练起来。”
“我身体没问题,没必要花这个时间。”王娅想都没想,直接拒绝。
锻炼至少需要1个小时,有这个时间,不如拿去学习和做研究。
李暮微微一笑,道:
“我以前也这么觉得,结果出了事,然后被限制了研究时间。”
“所以你说什么都没用,要是不锻炼,我就跟严老说减少你的研究时间。”
“当然,即便锻炼了,你要是因为熬夜身体出了问题,我也要跟严老讲。”
他的话音刚落,便被王娅大大地白了一眼:“你这是‘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吗?”
“明明以前自己都不愿意被这么管!”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放心,只要你跟着我锻炼,很快身体素质就能补上来,到时候我就不限制你了。”李暮笑道。
他不是没事找事,王娅的脸色看着确实不太好。
要是再继续下去,他是真担心出事情。
王娅秀眉微微皱起,直直地看着李暮的眼神,良久,她才撇过头,轻声道:“可是我们隔得这么远,我怎么跟着你锻炼?”
“这个简单,我每天都要跑10公里,跑去京工院找你就行。”李暮笑道。
王娅弱弱道:“其实没必要这么麻烦,我自己一个人也能跑的。”
“我知道。”李暮微微颔首表示理解,锻炼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效果其实都一样,只不过那是在锻炼者自觉的情况下。
看着王娅,他轻声笑道:“可我这不是担心你悄悄偷懒嘛。”
第181章 再也不会有火力不足的问题!
立项大会结束后,超算的研究工作很快展开。
依照李暮提供的超算计划书,初期的进展还算比较顺利。
但没过几天,各个研制组便纷纷开始反应出现问题。
还是一个问题还没解决,下一个问题就冒了出来,即便李暮到处救火,也赶不上问题出现的速度。
这个研究方式显然不行,不仅效率低,对李暮的脑力和体力都是巨大的考验。
……
半导体研究所,会议室。
因为问题频出,实在看不下去的严佩林索性召开大会,让各个研制组的组长前来参加,一次集中的将问题梳理出来。
他坐在台上,道:“都说说吧,有什么问题,咱们集中解决。”
话音刚落,就有人七嘴八舌道:
“现在向量型计算模式,很难满足我们研制的超算所需要的计算效率和性能,并且也处理不了大量的并行计算任务。”
“还有功耗散热的控制,超算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我们目前的散热技术,根本支持不了超算的长时间运行,要是使用太久,肯定会把周围都炸上天。”
“还有软件的问题,目前我们对J语言的应用,还远不足以开发出能完全利用一亿次每秒级别运算速度的软件,如果这点得不到解决,即便成功,恐怕也只是中看不中用。”
……
问题不可谓不多。
这很正常,毕竟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哪怕有计划书的指导,也难免会出现问题。
严佩林听完后,将目光投向旁边一直作沉思状的李暮。
其他的所有人的目光也都汇聚到他的身上。
这段时间,在李暮不断地替各个研制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渐渐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但能不能当好这个总设计师兼总顾问,还是要看今天这场会议。
李暮揉了揉熬了几天夜后有些发疼的眉心,然后站了起来。
他先是环视会议室里的众人一眼,旋即才道:
“我先来回答大家的问题,计算模式上,我们可以抛弃以前的向量计算,改为并行计算。”
“其基本思想是将被求解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各个部分由一个独立的处理器组来并行计算……”
“然后再来说说功耗散热的控制问题,旧有的风冷冷却技术行不通的话,我们可以转向液冷冷却。”
……
会议室里安静得只能听见笔尖落在纸上“沙沙沙”的声音,将李暮讲述的内容全部记下来。
不过讲完之后,很快有人发现,还有一个问题李暮没有讲到。
有人举手示意:“还有软件,软件的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这会儿他们也顾不上面子,纷纷开口询问。
毕竟眼前这位可是J语言的编写者,论软件水平,肯定要超过他们这些半路出家的和尚。
闻言,李暮拿起边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水,然后清了清嗓子,继续道:
“这个问题最关键,所以我要放到最后来讲。”
“为了充分地利用超算的算力,我们需要研发一款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及工作站集群系统。”
“大规模并行处理,结构主要包括流水线方式,多功能部件方式,阵列方式、多处理机方式和数据流方式。”
“所谓流水线方式,就是将指令的执行过程分解成若干段,每段进行一部分处理。一条指令顺序流过所有段即执行完毕获得结果……”
……
他将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及工作站集群系统的概念先简单地讲解了一番。
这两种系统在80现代后开始研发,能够进一步扩展计算机能力和处理速度,完全能够满足运算速度达到一亿次每秒超算的需要。
不过他说得容易,下面的黄坤听得可是汗流浃背,脑子都快转冒烟了,才堪堪跟上李暮的速度。
其他从全国各地抽调的计算技术方面的专家和教授们就更别提了,不少人干脆放弃了思考,坐在原地怀疑人生。
说实话,李暮的语速并不快,吐字也十分清晰。
但听着听着,他们就听不懂了,有时候刚刚理解完这一段,李暮已经讲到下面好一会儿了。
有人终于忍不住道:“李,李暮同志,你可以再讲讲阵列方式吗?我对那一块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当然可以。”李暮点点头,然后道:“阵列方式的处理单元在单一控制部件的指挥下,会对各自的数据进行相同的运算和操作。”
“它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多个处理单元执行相同操作,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效率。”
……
刚刚回答完,又有人起来提问。
为了研究,为了不辜负祖国的期望,此时他们也顾不得一个年轻人压在他们头上的问题,纷纷出言请教。
李暮也在众人或敬佩或惊叹的目光中,耐心地给予解答,将困扰他们许久的难题一个个解决。
……
一场会议,开了整整5个小时才结束。
等到周围再也没人提问后,李暮才松了一口气。
他心中暗道:“总算结束了,一会儿先找黄坤,看他刚刚的表情,八成没听懂我在说什么。”
正想着要往外走,忽然,耳边响起一阵掌声。
李暮惊愕的抬起头,才发现所有人都还没有走,而是纷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目光汇聚在他身上。
“啪啪啪~”的掌声如同雷鸣一般响起,经久不衰。
有专家感叹道:“实在是太厉害了,这么多问题啊,要是换做我,恐怕光是分析都要分析十天半个月,想要解决恐怕没个半年都做不到。”
“半年?我看不止,要是没有他这些闻所未闻的开创性思路,恐怕一两年我们都未必能解决的了!”
“我们确实小看了他的天才,他已经不止是在天赋上超越了我们,在科研能力上更是已经超过我们这些做了半辈子研究的人!”
……
听着周围的一声声夸赞,李暮心中忍不住汗颜。
其实真没啥天赋,他基本就是照着资料念而已。
只看对资料的理解,他可能会有一些优势,但也超越不了在座的专家和教授太多。
他连忙谦虚道:“各位专家教授过奖了,我只不过是提出一个思路而已,具体的实验还需要大家的努力。”
“也没有天赋厉不厉害的说法,不过是分工不同罢了。”
看着他不骄不躁的样子,一众人对他的好感更佳,更是不吝夸赞。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