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506节
只不过大概是因为讨论得过于认真,并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到来。
见状,张琰刚想开口提醒,便被李暮伸手拦下。
60年代夏国的汽轮机技术,和国外对比有着显著的技术差距。
从老大哥引进的机器设备经过消化吸收后,虽然慢慢地搞出了10万Kw汽轮机组和20万Kw汽轮机组。
但在设计、材料、工艺、总装、调试及试验等多个部分,都存在不小的问题。
就拿材料精度来说,从捷科拿到的图纸要求的叶根公差要求是0.9丝,而夏国最好的铣床加工精度只到2丝。
如果没有3+2轴数控铣床的出现,现在都还只能靠人工才能实现0.9丝的叶根公差。
不过仅解决精度的问题还不够,还有材料方面的问题。
此时,厂房中,众人在讨论的,正是关于适合F级燃机的高温合金的问题。
一位教授头疼道:
“我们现在的高温合金材料水平有限,虽然有能够生产,但是良品率太低,而且恐怕也达不到李顾问的要求。”
“低是低了些,但也不是不能用,不把F级燃机的问题解决,研究就进行不下去。”另一位专家道。
其他教授没有说话,不过脸上都是一片愁容。
就在这时,有一位教授忽然抬头,余光发现了站在门口的李暮,以及张琰等人。
他连忙道:“李顾问,您怎么来了?”
正在沉思的众专家教授闻言,纷纷回过头来。
看到李暮,先是露出惊喜的神色,继而忽然又变得有些尴尬。
方才他们争论了半天,有不少人对于F级燃机的问题,都采取了相当“保守”的意见——降低要求。
这当然无可厚非。
毕竟按照李暮给出的研究方案中的F级燃机资料,现在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基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唯一的办法,只有在材料上再次有新的突破。
但,这可能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这一刻,看向了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淡淡笑意的李暮。
在众人的注视下,他缓缓走上前,对刚刚说话的教授道:“过来看看大家的工作情况,不过看来遇到了一点问题呐!”
“是有不小的困难,李顾问,我们在汽轮机组的F级燃机的研制上,遇到了问题……”教授将简短地将方才众人讨论的问题总结了一下。
虽然李暮先前已经听了个大概,但仍旧耐心地听完,还示意众人可以进行补充。
一众专家和教授见有人带头,也没有继续扭捏,干脆地将问题说了出来。
待听完之后,李暮才继续道:
“我基本清楚了,大家遇到的问题,基本集中在高温合金上。”
“我国的高温合金以镍基高温合金为主,产量较低,且质量较差,没有办法满足F级燃机的研制需求。”
“不过大家放心,这段时间,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并且有了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这次来便是为了拿出来跟你们一起讨论,看看是否具备可行性。”
在他说完之后。
本来还有些眉头紧锁的专家和教授们,眼神立刻亮了起来。
第382章 放古代那就是“农圣”
“李顾问,您有什么办法就说吧,我们相信你的判断!”
“哪怕初步的解决方案也很不错,大家群策群力,肯定能把问题解决!”
“有李顾问出手,那什么困难都不是问题!”
……
面对众人的吹捧,李暮连忙抬手,示意他们先安静下来。
他笑道:
“场面话咱们就不用多说了,直接进入正题吧。”
“高温合金的问题,我的想法是采用定向凝固的技术去解决。”
“所谓定向凝固,是一种在铸型中建立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使熔融合金沿着热流相反方向,按要求接近取向进行凝固铸造的工艺……”
李暮将定向凝固技术慢慢地解释了一遍。
这种技术发明于1965年,由M帝普拉达航空公司提出,在航空领域应用尤其显著,能够生产出具备优异性能的部件。
当然,它同样适用于F级燃机的涡轮叶片、导线叶片、涡轮盘等核心部件的高温合金制造。
使用定向凝固技术制造的高温合金,在持久强度、蠕变强度、热疲劳强度、高温韧性和化学稳定性上,都有相当大地提升。
待李暮说完之后。
厂房之内的专家和教授们,久久无声。
虽说心里觉得李暮肯定能解决问题,但也没想到能够解决得这么快。
良久,才有一位材料方面的教授感慨道:
“如果定向凝固技术能够成功,不止是F级燃机的问题能够完美解决,我国航空工业中很多关键部件的研制问题,都会出现新的突破!”
话音刚落。
一众专家和教授们也反应过来,纷纷两眼放光。
见状,李暮微微笑了笑,道:
“大家这么夸我,我恐怕要骄傲的。”
“而且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思路,能不能搞出来,还要看我们大家的努力。”
“好了,我就不多说废话了,咱们赶紧开始吧。”
说完,他便领着众人,开始进行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
仅仅是简单的给出方向,是不够的。
M帝在65年才搞出的东西,夏国在这方面,有落后是毋庸置疑的。
没有他帮忙,想要尽快把这项技术吃透、掌握并应用,无疑会花费更长的时间。
而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
一直工作到下午4点左右。
众人慢慢上手之后,李暮才离开了京都火电厂。
张琰虽然想留他在厂里吃了晚饭再走,但听到他有研究,也没有久留,只能遗憾地表示下次再请他吃饭。
他的心思李暮当然明白。
所以在走的时候,笑着夸奖对方管理做的不错,将火电机组研究团队的后勤得很好。
后者立刻心领神会,立刻保证会再接再厉,保障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
……
半个小时后。
李暮坐着车,又来到农学院。
此时的学校大门处,能够看到不少的车辆往来。
一个个穿着得体的专家和教授们,有的坐着小车,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干脆就是步行。
到了门口后,打上几句招呼,便匆匆地埋头向就往里赶。
看到李暮的车子,虽会惊诧地瞧上一眼,但也没有太过注意。
直到车子上,走下一个他们在报纸上看过无数次的身影。
哪知就在这时,一位四十多岁的专家突然惊呼出声道:“李顾问!”
这一嗓子,直接将周围的专家和教授们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真的是李顾问!”
“还以为要再等上一段时间才能见到他呢,没想到这么快就遇见了!”
“难得遇上一次,待会儿一定要好好和他请教请教农药方面的问题!”
……
众人一阵窃窃私语,不过少有人直接上来和李暮打招呼。
毕竟他年纪轻名声大,哪怕只是远远的看着,都不觉有些让人踟蹰,不敢去打扰。
他们在这个年纪,别说有什么成就了,连待的研究单位都没几个人知道自己。
“各位专家们,大家好啊!”李暮主动打了个招呼。
他刚刚扫了一眼,没看见什么熟人。
不过该客气还是要客气的。
众专家和教授立刻回应道:“李顾问好!”
不过虽然表面客气,但他们的心中,依旧难免有着几分拘谨。
毕竟论年纪,他们最低也大李暮两轮。
可要说起成就,全部加在一起,恐怕都比不上。
在完全不熟悉的情况下,一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相处。
即便有人早就想要和李暮讨教一些问题,此时见到气氛微妙,也有些踟蹰不前。
“您是汪教授吧,我看过您写的文章……”李暮见状,看了看一个老教授,想起对方的身份,上前攀谈起来。
他的主动,也很快打破了原本尴尬的氛围。
李暮都开口了,他们也没道理继续沉默,害怕打扰。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