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507节

  于是,一行人一边聊着天,一边向着学校内走去。

  ……

  在聊天中,李暮得知了这些专家和教授的身份。

  他们基本都是离京都较近的地区的大学或研究单位的人,在收到了命令之后,便第一时间乘坐火车赶来。

  有些人,甚至放下了手头正在搞的研究,都不愿错过这次机会。

  毕竟“李暮”这两个字的含金量,在他们的心中还是很高的。

  一个氯氰菊酯和磷肥,让全国粮食增产近三成,4425万吨,养活了数千万的人民,让他们不再忍饥挨饿。

  对于这个贡献,一位来自何南地区的专家不由感叹道:“要是放在古代,李顾问您就是当之无愧的农圣,立庙封神都不为过的!”

  此话一出,一众专家教授,俱是纷纷点头,认可不已。

  李暮却摇摇头,道:“古代百姓有口吃的就行,但我们要做的,国家要做的,不仅是让人民有的吃,还要让他们吃得饱、吃得好!”

  他所做的成就,跟后来的袁老比起来,压根没法相提并论。

  想要彻底解决粮食问题,只有杂交水稻才能做到。

  当然,这话现在是没法说的。

  所以众人也只当他是在谦虚,并没有在意。

  就在他们还想再开口的时候。

  得到消息的刘全工,终于带着米胜华、袁培业和杜明卫三人,前来迎接。

  “李顾问您见谅,我们来迟了。”刘全工抱歉道。

  他原来正在组织安排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专家和教授们的住宿工作,听到李暮到了,便立刻叫上米胜华三人过来。

  “刘院长,您这说得话可不对,我又不是什么大人物,没必要搞什么排场,还要人来迎接,耽误研究工作嘛这不是。”李暮故意板着脸道。

  闻言,刘全工还没有说话。

  米胜华便道:

  “李顾问,这不怪院长,是我们自己想来的。”

  “没有您在,就算我们有着研究方案,进展还是比较缓慢。”

  “因此,我们就想着先过来,把问题给您汇报汇报。”

  他说完后,袁培业和杜明卫两人也跟着点了点头。

  虽说在一众同行面前这么说有些丢脸,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现在的进度确实不怎么理想。

  “好,那咱们一边说,一边去会议室。”李暮也没有扭扭捏捏,干脆地点点头,旋即带着众人向学校的会议室而去。

  ……

  等到了地方。

  问题基本也被米胜华三人说得七七八八。

  一个新化学农药的创制,一般要先进行目标分子的设计,再合成出该目标分子,得到化合物后,再进行定量、定性表征确认结构。

  李暮给的研究方案,步骤算是比较明白的。

  但即便有清晰的步骤,也不代表着能够轻松地合成出氟氯氰菊酯。

  米胜华三人的问题,便集中在合成中的多个化学反应步骤上。

  比如在合成3-2,2-二甲基环丙烷酸酰氯的过程中,对于温度的控制问题,需要加入什么反应物反应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原料的纯度问题等等。

  他耐心地听完之后,也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众人去思考如何解决。

  ……

  会议一直开到吃饭的时间。

  李暮才宣布结束。

  一众专家教授长舒一口气的同时,看着眼前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心中不由感慨:“还好他没听劝,带了纸笔过来。”

  否则还真不一定能记得住这么多东西。

  光是听完他们都觉得费劲,更何况消化吸收了。

  台上,在李暮说完话之后。

  刘全工和米胜华两人立刻走了过去,道:“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李顾问,咱们去饭堂用餐吧。”

  “好啊!”李暮微微颔首,也没有拒绝。

  随后,他便前往农学院的饭堂吃晚饭。

  打完饭菜后,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

  刘全工和米胜华等人,理所当然地坐在他的旁边,和他继续交流着研究的问题。

  今天一个下午,讨论得都是氟氯氰菊酯,氮肥的问题可是提都还没提呢。

  “等吃晚饭,再开一次会好了。”李暮想了想道。

  听闻此言,刘全工当然是十分能乐意的,高兴地直接答应下来。

  ……

  这一顿饭,吃得很快。

  毕竟还有一场会要开,李暮也不敢多耽搁,否则今晚恐怕未必能回去。

  不过就在他吃完准备继续去开会的时候。

  忽然察觉到了一道“幽怨”的眼神。

  回头一看,果不其然,是偷偷再角落里看着自己的米巧。

  对了,他答应了要给对方“开小灶”来着。

  ……

第383章 探地雷达

  会议室内。

  李暮带领着专家组,继续讨论氮肥的生产技术升级问题:

  “目前我国的氮肥技术,包含硫酸铵、硝酸铵、尿素和碳酸氢铵四种。”

  “但主要使用的,是产量更大的硝酸铵。”

  “但硝酸铵对比起尿素和碳酸氢铵来说,其实劣势非常明显……”

  他先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和众人说了说国内目前存在的几种化肥的优劣。

  硝酸铵是60年代夏国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氮肥品种,但其性质具有易分解和爆炸性的特点,通常并不用于农业,而更多在工业和军用炸药上使用。

  上面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早早地便研制出了尿素和碳酸氢钠这两种新型氮肥。

  这两张氮肥,前者作为有机氮肥,肥效稳定,利用率较高,约在33%左右;而后者肥效快,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

  但也不是没有缺点。

  尿素需要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利用。

  而碳酸氢铵易受潮结块,且利用率较低,只有17%到20%。

  在最后,李暮总结道:“所以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提高氮肥的产量,更要在技术上,进行新的突破。”

  话音刚落。

  会议室内便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

  硝酸铵的缺点他们当然清楚,但说实话,没有一个人,能够有胆量敢说出革新技术这种话。

  毕竟这其中的难度,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大。

  无论是尿素还是碳酸氢铵,夏国不是没有,但产量就是上不去,这是所有人都清楚的事实。

  而且这种事实,在短期内,他们都不抱有能够改变的希望。

  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没这个可能。

  一位专家举手提问道:“李顾问,您的意思是,您有办法更新工艺,提高尿素和碳酸氢铵的质量和产量吗?”

  他说完之后,目光炯炯有神地望着李暮,眼中没有丝毫质疑,只有浓浓的希望和期盼。

  不止是他,所有人都是如此。

  国家进步,是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看到的事情。

  “要说肯定能成功,我不敢说,但是想法我确实有一个,这就说出来让大家批评指正一番。”李暮笑了笑。

  接着,他便说出了改进型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工艺。

  这是八十年代国内发明出的技术,采用蒸汽多级利用,使每吨尿素蒸汽消耗降低到一个相当低的数字。

  在效率和成本上,都有着极大地提升。

  放到现在,无疑是一个大杀器。

  毕竟哪怕是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工艺这会儿都还没有发明出来,更何况是改进型。

  而且现在李暮也不用担心造不出来的问题。

  3+2轴数控铣床的出现,让国内高精尖机械设备的水平有了一个巨大的提升。

  甚至有人豪气地放言:“M帝能造的他们也能造,M帝不能造的,他们现在也能造。”

  这虽然有所夸张,但也能从侧面看出国内机械制造工艺水平的进步。

  就拿现在会议室内的专家和教授们来举例。

  当李暮说起改进型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工艺所需的合成塔、预蒸馏塔、反应器等设备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怀疑造不出来。

  ……

  11点左右。

首节 上一节 507/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