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660节

  是夏国高功率电脉冲技术方面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和领路人。

  第二个……怎么才5岁!

  略过。

  ……

  在发现第二个人的年纪不对劲之后。

  李暮特地又仔细地看了看其他人的年纪,结果很多现在都还是个小屁孩。

  就算未来都是院士级别的天才。

  现在也不可能带着他们去研究。

  好在孙成伟的年纪还算合适,否则无疑是痛失一员大将。

  不过合适也只是相对的。

  对方现在还在京大的数学力学系读书,要到明年才毕业。

  “幸亏还有个马族广。”李暮将目光放到最后一个人身上。

  这个人,为夏国激光技术和激光武器的研究,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

  论能力,绝对是没的说。

  关键是,今年35岁,就在冰城工业大学教书,随时都调过来。

  ……

  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

  李暮先将脉冲武器的初步研究团队人选,都挑了出来。

  人数并不算多,只有10个。

  看着上面的名单,他还算是比较满意的。

  毕竟能在后世留下名字的人,多多少少都是有出过成绩的存在。

  把他们放在一起,应对目前的理论研究,应该是够用了。

  毕竟脉冲武器好研究,仅仅是相对于天基武器而言。

  其本身的难度,并不比99式主战重坦和歼-10低,甚至还要更大。

  “该去研究所了。”李暮站起身,将名单销毁。

  接着叫来关建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之旅。

  ……

  车研所内。

  和门口的警卫打了个招呼。

  李暮便直接走进了大门。

  来了几趟过来。

  他已经混了个脸熟。

  只要不是带着陌生人,基本不用再被检查证件。

  就在他朝里走的时候。

  准备去饭堂吃早饭的所长麻志浩看见了他,连忙迎上前,高兴道:

  “李顾问早,您回来了啊。”

  虽说李暮才离开了一个星期。

  然而在他的感觉中,却像是离开了好几年似的。

  “所长早啊,您这是去吃早饭?那我们一起。”李暮笑道。

  研究再紧要,也得把肚子填饱才行。

  麻志浩道:“行啊,正好我个您说一说这段时间99式坦克的研制情况。”

  说着,两人便一同前往饭堂。

  路上麻志浩简单地和李暮讲了一下这七天以来杨英等人的研究情况。

  在整体的推进上,还算是稳定。

  防护系统的双层装甲结构,以及炮塔正面采用的箭簇型装甲套件,都完成了模型的生产,正在进行强度试验。

  还有发动机方面。

  对于李暮拿出的V型12缸60度夹角双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的设计方案,他们做了更加深入学习。

  虽说目前还搞不出来。

  但至少完整地理解了设计过程和设计原理,离成功差得只是时间。

  还有双层铝板气隙式热护套的研究,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

  来到饭堂。

  一边听着麻志浩的讲述。

  李暮一边抱着饭盒,来到一处位置坐下。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研究还算是比较顺利的,没有遇到特别大的问题。

  这固然有他在走之前,特地多给了一些资料的原因。

  却也有杨英等人努力奋战的功劳。

  想到这里,李暮忽然道:

  “我这趟路过奉天,顺道找几个老朋友聊了聊。”

  “没想到我走了之后,他们天天都熬夜研究,黑眼圈都重得和熊猫似的。”

  “杨英他们没有像这样吧?”

  像是王正安那样为了研究呕心沥血的人,并不在少数。

  只是其比较有名,所以才能查得到而已。

  “他们敢?”麻志浩顿了顿,旋即笑道。

  在奉天什么样他不知道。

  但这里是京都。

  而且还是上面极为重视的研究项目,不可能不重视研究人员的身体状况。

  麻志浩继续道:

  “您就放心吧,我盯着他们呢,保管没事儿。”

  “开始确实有几位专家教授想要拖延研究时间,不过我立刻就罚了他们放半天假。”

  “这招屡试不爽,现在已经没人再敢犯类似的错误了。”

  这个方法,针对懒人没用。

  可针对在玄武-1主战重坦研制团队中的研究人员,一用一个准。

  毕竟谁都不想因为拖延的片刻功夫,浪费更多的时间。

  “这样就好。”李暮微微颔首。

  ……

  说话的功夫。

  李暮也解决完了自己的早饭。

  旋即便起身,和麻志浩一起来到实验室。

  只见杨英正带着研究团队,讨论着问题。

  他也没有打扰,对着在门口站哨的警卫小战士摆了摆手,然后站着听了一会儿。

  不过才听了几句话。

  便被里面的人发现。

  毕竟他在门口“偷听”,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

  这也就导致了杨英等专家教授都养成了习惯。

  只要不是思考得太过入神,都会时不时地瞥一眼门口的位置。

  没想到还真抓住了人。

  “李顾问,您回来了!”杨英看向门口的那道身影,脸上露出肉眼可见的喜色。

  见状,李暮抬了抬手,道:

  “不用管我,你们继续就好,关于自紧工艺的问题,您刚刚说得非常的不错,值得大家学习。”

  “我这点水平,在您面前那就是班门弄斧,还是得您来才行。”杨英汗颜道。

  坦克的自紧工艺,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

  它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被应用于大口径火炮的生产中。

  主要作用是提高炮管的强度和耐久性,炮管在发射过程中因内外壁受热不均而炸膛。

  李暮笑道:

  “原理是很简单的东西,无非是在生产过程种对炮管内壁施加高压。”

  “其内部密度大于外部,就能抵消发射时内壁膨胀带来的压力。”

  “这样一来,炮管因内外壁受热不均而产生的应力集中便会显著地降低。”

  他说完后。

首节 上一节 660/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