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661节
实验室内早有准备的专家教授们,已经唰唰地将话全部记了下来。
这些确实是比较基础的研究资料。
不过由李暮的口中说出来,仿佛更加的简洁明了,也更容易被理解。
“原理是简单,只是我们做了好几次的试验,都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杨英略显尴尬道。
理论和实际是两回事。
哪怕原理他们所有人都明白,但材料、工艺等等方面的问题。
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结果产生误差。
闻言,李暮微微沉吟片刻,然后道:
“既然进展不顺,那不妨试一试我的新想法。”
“李顾问您请说。”杨英眼睛一亮,连忙拿出纸笔。
其他人也是赶紧翻了一页笔记本,眼神熠熠。
见状,李暮继续道:
“其实方法还是自紧工艺,不过是单臂自紧。”
“在生产坦克炮时,让内层先受到高压的挤撑。”
“这样就可以预先留有一部分膨胀的压力空间……”
他将后世的单臂自紧工艺说了出来。
这个工艺的原理,其实同样比较简单。
然而在后世,包括小日子和棒子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没有办法实现。
因为它对工业基础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
“首先,我们需要精确控制压力和变形量,以确保炮管的内圈和外圈在受热膨胀时……”李暮慢慢地分析,力求讲得清楚明白。
自紧工艺的难点,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技术、材料、设备。
前两个都还算比较好解决。
但最后一个,需要设计专门的设备。
例如,能够对内圈施加均匀压力的设备,并且要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
……
用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李暮将单臂自紧工艺的理论,基本讲解完毕。
听完之后的众人。
一个个都皱着眉头,看着手中的笔记,陷入沉思。
表情时而豁然开朗,时而又满是疑惑。
实验室内安静了好半天的功夫。
李暮也不着急,等着他们慢慢地想。
杨英第一个回过神来,当即道:
“李顾问,我明白了,接下来就交给我们吧!”
“没有问题要问吗?”李暮疑惑道。
他特地多留一会儿,就是担心众人有不明白的地方。
杨英道:
“目前还没有,如果有的话,我们解决不了,一定找您帮忙。”
闻言,李暮又看了看其他专家和教授。
不过他们也没有提问。
他估摸着,可能是因为还没有上手,所以众人才没有发现问题。
要是真的能听听理论就搞得出来。
后世也不可能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
想到这里,李暮点了点,道:
“那行,我先走了,有问题我再过来。”
他也没有硬要留下来解决问题。
说完,他便转身和麻志浩离开实验室。
……
紧接着,李暮又来到辅助武器设计的张数顺这里。
看到他回来。
后者自然是相当高兴。
简单的寒暄过后。
他很快直入主题,问起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炮射D弹的研制情况。
张数顺道:
“目前进展还是相对比较顺利的。”
“在您离开的这几天,我们试着搞了个样品出来。”
“只是测试的表现,没有那么理想,还需要继续改进……”
他说完后。
李暮微微颔首,夸奖道:
“虽然有一点小挫折,但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值得肯定。”
试验失败很正常。
没有什么科学研究项目,是一次两次的研究,便能够成功的。
明天请假一天
明天请假一天
第451章 石英玻璃纤维
“谢谢您的认可,我们会更加努力的。”张数顺开心道。
能得到李暮夸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至少在他的印象里。
基本没见过别人有这个待遇。
李暮见到张数顺因为自己一句话就高兴不已。
也不禁微微哑然。
他竟不知道自己的话有这么好的效果。
“后面带脉冲武器团队的时候倒是可以多用用。”李暮心中想道。
以前都是带着专家教授搞研究。
他们本身的水平都不差,稍稍点拨就能明白。
但这些年轻人,可说不好。
以后的成就再高,那也是以后的事。
而且他的干预,未必都是好事。
为了让这些祖国未来的栋梁们好好成长,变得比原来更加厉害。
他需要好好花费一些心思才行。
……
说完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问题。
李暮想了想,继续道:
“张教授,不知道您对自动装弹机有没有了解?”
“当然,这是老大哥在坦克上普遍使用的东西,可惜我们的技术不足,一直没有突破。”张数顺下意识地答道。
说完后,他忽然抬起头,眼神瞬间变得兴奋起来。
以前是没有,但现在可不一定。
李暮连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炮射D弹都能搞出来。
区区自动装弹机,还不是手到擒来。
李暮微微颔首,道:
“在玄武-1主战重坦上,我打算采用这项技术。”
“自动装弹机能够大大提升坦克的作战效率和生产率,是坦克未来不可或缺的东西。”
“当然,如果您现在觉得目前的研究时间不太够的话,我可以找别人……”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
张数顺就急忙道:
“够够够,我有的是时间和力气,大不了少睡一些时间!”
只要能有研究项目。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