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702节
毕竟这话确实是事实。
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眼前的这位未必不能解决。
“两位所长过奖了,我只是有个粗略的初步方案可以试试。能不能搞,要不要搞,还是要等我大家一起讨论后再做决定。”李暮道。
他并没有因为手握资料。
就将雷达研究所变成自己的一言堂。
研究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他继续道:
“先来说一说高灵敏度水听器的问题吧。”
“作为声呐系统的核心组件,它是捕捉极微弱的水下声音的关键。”
“目前我们的水听器,主要是老大哥曾经援助的MG-10、MG-20等等,说先在灵敏度上……”
李暮没有着急直入正题。
而是先分析了一下目前他们在该领域上的发展情况。
夏国在这方面,确实是依靠老大哥才建立起基础的体系。
不过这些东西,早就已经落后于时代。
以此为基础慢慢摸索的话,没有个十年打基础,很难有追上的机会。
想要改变这一现状。
只有直接去搞高灵敏度的水听器。
他提出这个想法后。
下面的张吕千教授立刻举手问道:
“可是李顾问,我们该怎么去研究呢?”
“先进的压电材料、低噪声电路设计、多单元阵列设计、波束形成技术、噪声抑制算法和自动滤波技术。”李暮一口气说出6个方向。
当然,除此之外。
也还有可以在精密加工技术上做努力。
不过这一点的提升,全没有前面6个的大。
他说完之后。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紧紧地皱着眉头,试图顺着这6个方向,找到正确的研究道路。
只是过去半天。
也没有人能够很快地完全理解。
最终。
他们还是放弃了思考。
张吕千再次举起手,道:
“李顾问,还请您详细地给我们解释解释吧。”
闻言,会议室内的众人也纷纷开口,表示听不懂。
没办法。
再坚持下去,天都要黑了。
见状,李暮道: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压电材料,主要还是石英。它具有稳定性和低损耗的特点,适用于声波传感器的制造。”
“不过它也有着局信息,压电系数较低,灵敏度有限,频率范围较窄,无法探测微弱声源和覆盖宽频段信号。”
“所以,我的想法是使用人工合成的方式,制造出一种新的压电材料——锆钛酸铅。”
他说完后。
当即有人反映过来。
锆钛酸铅和石英比起来,确实有着很大的优势。
无论是压电系统,还是频率响应范围,都远远超过。
不过问题也不是没有。
这种材料虽然在54年就被发明出来。
在西方国家,也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高性能声呐、超声波传感器和压电换能器。
可还没有听说过,用在高灵敏度水听器上面。
当然,这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
夏国在这方面,一片空白。
“难道您已经有了生产锆钛酸铅的合成工艺?”彭时录脱口而出道。
这话一出。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李暮。
除了这个理由。
他们想不出还能有什么原因,让李暮如此坚定地推行这个研究。
李暮微微颔首,道:
“确实有一个大概的流程,不过还需要验证。”
“它的主要原料、是氧化铅、二氧化锆、二氧化钛,”
“工序可以分为七步,原料准备、混合与掩模、预烧、成型……”
他简单地说了说合成工艺的步骤。
当然,更详细的,还需要后续众人去实验。
比如用于优化材料性能的掺杂剂,就包括锑、锰、铁和铌等。
还有用于辅助的原料:粘合剂、研磨介质和去离子水等等。
缺少了任何一步。
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
会议室内的张吕千等专家教授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模式。
每个人都迅速拿出纸笔,“唰唰~”地开始记录。
过了半个小时。
随着李暮的最后一句话落下。
他们才缓缓地抬起头,重新看向李暮。
只不过在他们的眼中。
眼神已经开始变得不同。
质疑归质疑。
那只是不想让国家浪费几亿甚至是几十亿的资金和人力而已。
如果真的有可能。
试问又有谁不愿意,建立靠岸声呐阵列系统。
有了它之后。
夏国在近海之内,面对M帝和老大哥的原子能潜艇,都会有着极大的底气。
这其中的战略价值,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当然,也还是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陈芳运举手道:
“李顾问,有您在,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突破技术难关,达到建立靠岸声呐系统的基础。”
“只是我认为,我们不用着急建设。”
“在这个阶段,花费那么多的资金去建设,有些太过浪费了。而且我们也缺少人才的支撑。”
他说完后。
部分专家和教授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夏国确实缺钱。
而且在近海上,他们实施近海防御方针。
虽然不断的面临M帝和运输大队长的挑衅。
可国家之间,不能意气用事。
杜绝了他们在近海领域地威胁,固然是好事。
可如果以其他领域的科研进度受到影响为代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更何况,他们还没人。
彭时录看向李暮,苦笑道:
“陈教授说得不错,先不论钱的问题,就算上面肯拨款,我们也没人啊!”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