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74节

  “现在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保护硅片的光刻胶,国内现在一片空白,只能我们自己摸索。”

  “所以我邀请两位教授,就是想借用你们的专业知识,看能不能把光刻胶尽快搞出来。”

  “光刻?你们有光刻机了吗?就搞光刻?”顾鸣闻言不禁有些疑惑。

  想要实现光刻工艺,你至少得有光刻机吧。

  黄新华指了指两人背后,道:“这就是我们的“光刻机”,两台显微镜,一台紫外线设备……”

  “效果虽然差点,不过勉强够用。”

  顾鸣和陆骞同时抽了一口凉气,这东西,要是黄新华不说,谁能联想到它是光刻机啊。

  “没想到黄教授你还有这一手,连这种办法都能想到!”两人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制造出实验设备,需要的不仅是灵活变通的思维,更是扎实牢固的理论基础。

  “哈哈,这可不是我的功劳,都是李暮的主意。”黄教授笑着道。

  顾鸣和陆骞浑身一震,更加惊讶了。

  “这个项目,我们参加了。”两人对视一眼,同时道。

  “而且如果有需要,我们还可以帮忙请五道口技术学院半导体方面的专家们来帮忙。”

  他们来之前,其实五道口技术学院研究半导体的教授们就登门拜访过,想要搞清楚京工院在憋什么大卫星。

  要是知道这边都已经只差光刻胶就能完成光刻工艺,恐怕自己就会找上门来。

  黄新华惊喜道:“真的吗?那太好了!”

  “有了你们的帮助,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做出集成电路!”

  两人的表态,带来的不仅是人员的加入,更是五道口技术学院的肯定。

  这样一来,无疑会有更多的专家和教授加入进来。

  随后,三人也不啰嗦,很快拿着实验数据,直接开始验证:

  “紫外线的辐射,其实可以通过树脂来削减,混合其他感光材料,就有可能做出光刻胶。”

  “没那么简单,只是减弱辐射肯定不够,光刻胶还需要对紫外线的反应,不能留在硅片上……”

  ……

  三个教授讨论得热火朝天,反倒把李暮五人晾在了一边。

  没过一会儿,外面又陆陆续续走进来几名专家。

第87章 上架感言

  接责编骆驼老大通知,本书今晚0点上架!

  气氛都到这儿了,作者心里的感慨很多!

  新书期整整42天!

  能走到现在连过3轮推荐,再登上三江,身为老扑街的作者,知道唯一需要感谢的是各位专员们!(等等,还有责编骆驼老大!)

  如果不是大家的抬爱,我一个网文老扑街,起点萌新,是做梦都不敢想,第一次来起点,就能登上三江!

  作者以前的写作经历不堪回首,在这里就不卖惨了。

  来起点,是迫不得己的选择,没办法要恰饭!

  以前不敢来,因为各种传言,起点的读者大人们,要求高的离谱,我这种扑街就别惦记了。

  这次鼓起勇气来起点这个证道飞升唯一的平台,已经耗尽了积攒数十年的写作勇气!

  言归正传!

  一本书最大的考验时刻,到了!

  如同高考!

  请各位专员,彦祖、亦菲、能撑老扑街一把!

  在上架后,继续订阅支持!

  实在不能订阅的,也请给个首订!

  ……

  今晚0点上架后,直发1.2W字!

  每日更新不出意外的话,保底8K!

  加更条件:

  月票每满500加1更!

  盟主加2更!

  另外,首订以当前收藏的十分之一为限,现在1.4万收藏,24小时首订达到1600加1更,每多200订阅加1更!

  其实我想首订每多100加1更,但作者确实是个手残党,每天拼尽全力也就8—9K,日万真的是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谢谢各位的支持与理解!

  鞠躬感谢!

  祝各位专员人人如龙!龙腾九天!天纵奇才!才高八斗!斗酒百篇!

第88章 希望大家不要拆穿李暮

  看到实验室里的单晶炉和上面的编号,这些专家不约而同露出吃惊的反应。

  但不等他们询问,就被黄新华三人的激烈讨论吸引过去。

  随着人越来越多,十一二个人待在实验室里,竟有点挤不下的意思。

  刘泽和汪洋连忙去找来凳子,准备好开水,又搬开一些不重要的设备,把实验室弄成了一个小型会场。

  李暮本来想出去,可听着一众教授的意见,不少想法竟然和资料上光刻胶的制作不谋而合。

  “这要是给他们点时间,不用我都能把光刻胶搞出来!”李暮不由感叹先辈们的智慧。

  要不是来自后世,知道这些先辈们的厉害,谁想得到连台光刻机都没有的他们,能在这种情况下克服困难,把集成电路做出来呢。

  ……

  讨论持续了一下午。

  到了后面,人越来越多,甚至只能找两个空教室才勉强装下。

  到了快吃饭的时候,一众教授专家还意犹未尽。

  还是钱树言过来招呼,众人才起身,准备去京工院的食堂吃顿便饭。

  一个来自沽苏的教授临走,看着土光刻机,扭头问李暮道:

  “小李同学真是奇思妙想啊,否则谁能想到能用现有的条件,做出这台光刻机?等回沽苏,我让沽苏研究所也搞一台。”

  听到这话,一众教授才想起来,他们为之而来的李暮,一下午竟然毫无存在感。

  “哈哈,说得对,等有了光刻机,说不定我们还能压国科院下属的半导体研究所一头呢。”有专家调侃道。

  众人顿时哈哈大笑。

  不过有人仔细一想,还真有可能。

  虽然半导体研究所人才济济,但抵不过人家京工院这边有个大天才啊!

  这会儿说不定那边才刚刚起步,还卡在光刻机这一环上呢。

  众人说笑着,陆陆续续前往食堂准备用餐。

  李暮虽然已经饿了,却还是选择悄悄留下来。

  钱树言要照顾一众外来的专家和教授,没有注意到李暮。

  不过黄新华可是一直关注着,看见李暮留下,和几位教授打了个招呼,就走回实验室。

  “怎么还不去吃饭?”黄新华看着满脸沉思的李暮,微微疑惑,旋即道:“术业有专攻,想不出来也没什么。”

  想到李暮一下午都一言不发,黄新华以为李暮是被打击了。

  毕竟他以前在研究中,可是经常能拿出建设性的建议。

  李暮笑道:“黄教授,您误会了,我只是觉得今天听了诸位专家教授的讨论,觉得很有收获,所以想拿笔把它们先记下来。”

  “您先去吃饭吧,我随后就过去。”

  黄新华这才放下心,道:“嗯,那就好。”

  “别太晚了。”

  最后嘱咐了一句,黄新华才离开,

  李暮见所有人都走后,拿出笔记,先是把今天听到的正确思路给写下来,然后又简略地向后延伸了些许。

  当然,即便是这些许,也能为整个研究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尝试。

  知道原理的实验其实就是排错,直到找到正确的那个数据。

  不过至多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再写,就不是属于别人认知中他的知识范畴了。

  李暮写完后,正准备合上笔记离开,身后忽然响起一道声音:

  “主链和侧链含有发色集团的感光树脂……看不出来,李暮同学你对功能高分子材料也有了解嘛。”

  李暮闻言一惊,他太过认真,竟然没发现有人站在身后。

  幸好他没有写什么超纲的内容!

  “不过是今天听了许多教授和专家的方案,拾人牙慧罢了。”李暮强装镇定地回过头,竟然是徐青。

  “光是听一遍你就记下了?”徐青有些惊愕。

  那么多教授,你一言我一语,争论激烈的时候比菜市口还吵闹,李暮竟然能全部记下来,也太厉害了。

  最关键的是,李暮不仅记得住,还能理解,然后总结归纳。

  这份能力,用天才二字都无法形容。

首节 上一节 74/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