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753节
见状。
关建民终于按捺不住,准备上前提醒。
不过王娅的动作更快。
她端着两碗煮好的面条,站到书房门口。
也不说话,就这么看着里面的两人。
似是有所感应。
李暮猛地一扭头,看到王娅。
他连忙站起身,道:
“黄教授,咱们今天就到这里吧。”
“小娅已经把面煮好了,您吃点东西,就赶紧回去休息。”
“等明天去半导体研究所,我们再继续。”
……
次日,早。
李暮准时准点地醒来。
洗漱锻炼完后。
便开始在书房内捣鼓32位微处理器的设计,以及超算芯片的升级方案。
从16位微处理器到32位微处理器。
是计算机架构设计的一次重大飞跃。
其中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数据位宽的增加。
还涉及指令集架构、内存管理、性能优化和功能扩展等多个方面的改进。
就以指令集架构为例。
16位微处理器的指令集较为简单,只能支持基本的算术、逻辑、数据传输和控制指令。
寻址模式也十分有限,通常只有直接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等方式。
而32位微处理器支持更多的高级指令,比如乘除法、位操作、字符串处理。
且引入更多的寻址模式,提高了编程的灵活性。
……
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李暮拟定了两份方案的框架。
接着。
他就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到威龙-1的发动机上。
前两个还需要等集成度的突破,不用着急。
但后者属于是必须尽快解决的事情。
“要不采用夏国自己研发的WS-10发动机?”李暮暗暗盘算。
歼-10战斗机最开始采用的是老大哥的AL-31F发动机。
后面才改用自主研发的WS-10。
二者综合比较。
AL-31FN在推力和可靠性方面表现优异,更适合高性能战斗机。
WS-10在技术上有后发优势。
但成熟度还需时间验证。
这也是李暮之前选择前者的原因。
“算了,WS-10的研制难度说不定比AL-31FN还高,完全自主研发的东西,技术难关太多了。”李暮否定想法。
哪怕阿斯克再跑到蓉城。
他都觉得其中的难度太大。
自主研发不是不行。
但成本太高的话,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现在还是研制AL-31FN的性价比更高。
……
11点左右。
李暮离开家,前往半导体研究所。
到了地方后。
他第一时间,找到黄之前宋文聪等人。
看到他过来。
正在会议室里讨论的众人,立刻围上前,道:
“李顾问,您可算是有空过来了。”
“是啊,我们有好多问题想问您呢。”
“您昨天提到的利用热障涂层提高涡轮耐高温能力,增加推重比的方法,我觉得……”
一群人简单地问候了一下。
旋即马上开始提问。
首先,是高温材料与冷却技术的问题。
黄之前道:
“涡轮前温度高达1427摄氏度,远超传统材料的耐温极限。一旦温度过高,部件就会失效。”
听到问题。
李暮沉吟片刻。
然后道:
“可以采用气膜冷却和内部冷却通道设计,降低叶片温度。”
“所谓气膜冷却,就是通过在高温部件表面形成冷却气膜来降低温度的技术。”
“它的原理很简单,冷却空气从压气机引出,通过小孔或缝隙喷射到高温部件表面……”
他慢慢地阐述着解决思路。
黄之前等人连忙用纸笔将李暮所说的话写下来。
……
在说完了高温材料与冷却技术方面的问题后。
很快,涂吉达便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压气机喘振与失速。
在压气机高负荷或非设计工况下,容易发生喘振或失速,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所以,如何保证在高压缩比下保持压气机稳定工作。
以及提高喘振裕度,以适应战斗机的复杂飞行工况。
就是个不小的挑战。
不过李暮给出的方法也十分简单。
设计多级压气机,逐级压缩空气,就能减少单级压气机的负荷。
当然,难的也有。
那就是可调静子叶片技术。
这是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中的一项关键设计,用于优化压气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尤其是防止喘振和失速。
其基本概念。
是利用固定在压气机中的静子叶片,调整气流方向,使其以最佳角度进入下一次转子叶片。
……
一直忙到下午3点多。
李暮才将黄之前等人的所有问题解决。
除了先前的3个问题之外。
还有就是涡轮与压气机的匹配、控制系统、耐久性与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的问题。
待他停下分析。
只觉得口干舌燥,连忙拿起旁边的茶缸,灌了一大口温水。
见状,黄之前道:
“辛苦李顾问您了,要是没有您,这些问题恐怕我们要挠破头才能想出来了。”
他一开口。
其余的专家和教授,也纷纷点头称赞不已。
这份天赋和能力。
实在是叫人惊羡。
“个人思路而已,具体的工作还需要大家去干呢。”李暮微微笑了笑,道。
这个时候,就没必要谦虚了。
毕竟已经相处了那么久。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