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 第184节
“成,咱们上去吧。”李恒起身把大门关上,带着她上了二楼。
“这天气阁楼可能有蚊子,你记得点根蚊香放脚边。”李恒进书房前,这样吩咐。
“我早就知道啦,蚊香你回来之前我就拉上来了。”孙曼宁指指沙发一角,那里果真摆放一盘蚊香。
接下来的时间,李恒一直在书房翻读赵菁阿姨留给他的资料和文献。
后面来了灵感,他放下书本,又忘情地投入到写作当中。
都说专注一件事,时间往往过得最是快。
这不,就这样不知不觉间,时针移到了晚上10点。
要不是吃千层饼时喝水太多得上厕所,他还能写,还没发现此时已这么晚了。
把笔墨归整好,把稿子放包中,李恒检查一遍书房门窗后,劲直来到阁楼。
只一眼,他就有些哭笑不得,孙曼宁这姑娘可真是不避讳啊,竟然四脚八叉仰躺在木板上,在睡觉。
“曼宁,醒醒!醒醒!回寝室了。”李恒伸手摇她肩膀。
“我睡着了吗?”
“嗯。”
“夜空好美,我还看到了流星,后面可是一直在数星星的呀!该死的!我竟然睡着了,几点了?”
“10点多,要不你今晚到这住下?”
“不,本小姐要回宿舍滴。”
说着,孙曼宁一跃而起,两人锁门离开了庐山村。
路上,李恒问孙曼宁:“为什么今晚一定要回宿舍?”
孙曼宁充满仪式感:“我们宿舍今天的人会到齐,我不能缺席。”
李恒点头,“那确实不能缺席,给舍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一路说着谈着,9号宿舍楼到了。
孙曼宁挥挥手:“李恒,那我上去了,你也早点休息,等军训完,我们喊上麦穗到时候一起聚聚。”
“行。”
李恒应一声,目送她进了女生宿舍大门后,转身准备朝4号宿舍楼而去,就在这时,后背有人在喊他。
回头一看,发现是蹩脚中文女,李娴。旁边还跟着陈桂芬和柳月。
柳月身穿马面裙,把身材映衬得恰到好处,挺好看的。
三女手里都提有一个袋子,之前应该是在边吃边聊。
李娴穿着白衬衫,还俏皮地打着蓝色条纹领带,非常时尚,只见她径直跨越小路走过来,脸上全是可爱的表情:
“李恒,刚才那个是你女朋友吗?”
就没见过问得这么直接的,李恒回答:“不是,高中同学。”
李娴抬头望了望9号女生宿舍楼,高兴说:“喔!我就说不像,今天这个没昨天那个漂亮。”
李恒无语,不想解释。
他朝陈桂芬和柳月微笑一下打完招呼后,就直截了当问:“你找我有事?”
李娴说:“没大事,跟了你快50米,就是想看看那女生长什么样。”
李恒:“.”
陈桂芬:“.”
柳月:“.”
后面偷偷跟着就算了,还当面说出来,真他娘的咧!三人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社牛。
看李恒抬脚要走,李娴快两步挡在他前面,伸手从随身包里掏出一个长方形盒子递他跟前:
“给,这是我从国外带回来的防晒霜,明天军训,你拿去用吧,出门前挤一点均匀涂脸上和手上就可以了,效果很好。”
盒子上全是英文字母,但李恒却对其非常熟悉,这不是八九十年雄霸世界化妆品市场的欧莱雅么?
这SX型号是欧莱雅集团前几年研发出来的新品防晒霜,如今在国外非常畅销。
国内的话,现在即使有钱也买不到,因为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
这东西太贵重了,李恒没伸手接。
见他慎重,李娴一把把盒子塞他手里,元气满满地保证说:“放心用,我不卑鄙,我不会用这东西绑架你的,我们是同学朋友。”
话到这,她扭头对向陈桂芬和柳月,蹩脚问:“柳月、桂芬,我这卑鄙和绑架两词用得恰当吗?”
陈桂芬看眼快要憋出内伤的李恒,捂嘴笑:“没错,意思表达正确。”
得到朋友的夸赞,李娴露出两枚小小的虎牙,再次看向李恒:
“巧克力你不要,这个当普通话拜师费收了吧,不然我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的。”
迎着三女的目光,李恒沉思片刻,点头道:“好,那就收了,这东西确实对我有用,你以后要学普通话,可以随时找我。”
这次没有被拒绝,李娴十分开心,彷佛每个细胞都在绽放,她敞开手里的袋子。
问:“你敢不敢吃毛蛋?”
李恒探头一瞧,哟,还真是毛蛋,难怪闻到一股怪味,“你不是刚从国外回来么,怎么还吃这个?”
李娴伸手拿出一个,剥开一半,递给他,“桂芬告诉我,闻着臭,吃着香,我一开始闻到想吐,吃一口就停不下来,上头!”
李恒不自觉退后一步,连连摆手:“不吃,这东西我吃不来,你自己吃。”
李娴为了表示没说谎,张嘴咬掉一半毛蛋,“搞什么,你个大男人不敢吃,真的好香,要不你试一口?我们三可是走了好远的路才买到的。”
李恒瞟眼另外两女,依旧拒绝。
第156章 ,杀疯了!爆火!
最近这4天,《文化苦旅》杀疯了!
一经面世,各大媒体就像闻着了血腥味的鲨鱼,蜂拥而至,纷纷有报道。
这可是作家十二月时隔半年之后的最新力作啊,就冲着这噱头都值得报道,而且必须用A版开篇这种最重要的位置!
因为,据说看过的人都对其赞誉有加,口碑极好,这种饕餮大餐媒体怎么能不凑过来分一杯羹呢?
如:中x青年报的新闻标题:《文化苦旅》,作家十二月的又一经典!
人x日报:读完《文化苦旅》,享受了一场文学盛宴!
光x日报:《文化苦旅》,一段深入骨髓的文化追寻!
沪市新民晚报:《活着》经典,《文化苦旅》神话!
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标题都如此赞美,下面各省市的地方报纸那更是露骨。
如京城日报:《文化苦旅》,散文巅峰之作!
如湘南日报:一年两经典,文坛大咖再创辉煌!
京城。
晚上,回到家的陈高远把《收获》最新期刊递给妻子钟岚,坐下喝口茶说:“岚岚,你看看。”
“看什么?”
“李恒出新书了。”
钟岚没理,继续做事。
见状,陈高远说:“新书是《文化苦旅》,影响很大,反响很好,我工作忙第一时间不知道,还是朋友极力推荐给我的,才晓得李恒发了新书。”
钟岚不服气问:“哪个朋友?”
陈高远苦笑:“赵明,你晓得个,作为《人民文学》总编辑,他向来惜字如金,很少公开评价同行,但这次给的评价却极其高。”
赵明什么为人,多有才华,钟岚自然知晓,闻言停下手里的活,不情不愿问:“怎么评价的?”
陈高远拿起新买回来的人x日报,递给她:“他说: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十二月。”
“这么高的评价?”作为读过大学的高级知识分子,钟岚瞬间秒懂这话的含金量,所以显得特别诧异。
尽管心里有疙瘩,但钟岚的好奇心却被彻底勾出来了,犹豫小会后,最后还是洗个手,拿起了桌上的《收获》杂志。
打开就是《文化苦旅》。
开篇竟然还有巴老爷子的小序:湘楚多钟秀,人自有灵气。作家十二月再一次唤醒了唐宋八大家建立起来的散文尊严,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思索天下的灵魂。
愣愣地把巴老爷子的小序看了三遍,钟岚皱眉,不由深吸口气:“巴老先生也不怕砸了招牌?”
陈高远失笑摇头,“你呀,还是有心结,巴老爷子既然敢作序,那自有道理的。”
见丈夫一个劲维护那小东西,钟岚撇撇嘴,没再吭声,重新收敛心神,读了起来。
一读,她就中毒了,陷入了进去,顿时不知天地岁月,身处何年。
陈高远徐徐喝一杯茶,笑看眼妻子,随后起身去了陈老爷子那边。
这会陈小米也在,一起的还有二妹陈小红和其丈夫孙德胜。
此时刚看完小女儿带来的《收获》杂志,陈老爷子伸手摸了摸书页,感慨道:“湘楚多钟秀,人自有灵气,好!好!当得起!李恒当得起,有大半年没回老家了,也不知道你妈妈在那边过不过得惯。”
看到父亲罕见的多愁善感起来,陈小米和二姐陈小红对视一眼,问:“爸,要不我回老家一趟,给妈妈的坟扫扫杂草。”
陈老爷子盯着《文化苦旅》最后的一行字,久久无言,过去好会才问:“这样的文章,他是怎么写出来的?”
闻言,陈高远、陈小红和孙德胜纷纷看向陈小米,小妹是人民文学编辑,是业内人士,消息更加灵通。
陈小米说:“根据《收获》杂志的朋友讲,为了写《文化苦旅》,李恒上回离开京城后,就去了甘肃敦煌,接着又去了蜀都,去了三峡,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每参观一处景点,就会当场写一篇章。
听说为此事,《收获》杂志主编和编辑亲自跑去了洞庭湖和李恒相会,回去后,就撤掉了原定即将要发表的两短篇小说。
据说,为此事,刚开始还有编辑闹,但看完《文化苦旅》后,都转身安慰起了手下的作家。”
此话一出,室内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良久,孙德胜忍不住赞同:“啧啧,真是才华横溢!”
陈老爷子看眼二女婿,随即望向儿子,“子衿在学校怎么样?”
上一篇:娱乐:截胡杨蜜秦兰,热芭迷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