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1987我的年代

1987我的年代 第185节

  陈高远回话:“挺好,早上我去学校见了她一面,子衿很满意人大。”

  陈老爷子眼帘下垂,手指轻轻有规律敲打桌面。

  随着桌面敲打声传出,屋子里登时变得有些压抑。

  陈小红问:“爸,你不会是想让子衿转学,转到复旦大学去吧?”

  陈高远怔住了!

  孙德胜和陈小米跟着怔住了!

  无视女儿的询问,陈老爷子继续敲击了小会,忽地停手,问儿子:“钟岚看了没有?”

  陈高远说:“正在看。”

  陈老爷子挥手,“你们先出去帮着做饭,小米留下。”

  陈高远、陈小红和孙德胜面面相觑几秒,起身离开。

  等到门外的脚步声走远,陈小米终于忍不住问:“爸,你不会真想把子衿转到复旦大学去吧?那样对子衿纵然好,可对咱们陈家的名声”

  陈老爷子咳一声。

  陈小米立马住嘴,她明白自己会错意思了。

  陈老爷子低沉道,“李恒高考失利,差北大一分,出于陈家过往对他的刻薄,我本想过问此事,但北大的老伙计告诉我,李恒不愿意来北大。”

  “啊?爸爸你怎么没跟我们说起这事?”陈小米很是惊讶。

  陈老爷子道:“这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

  陈小米又问:“子衿在京城,李恒怎么不愿意来?难道是两人闹矛盾了?还是他不想和我们家太近?”

  陈老爷子沉思小许,吩咐道:“事出反常必有妖,没那么简单,你去探探子衿的口风,还有,把邵.”

  说到一半,他顿了顿,“算了,子衿明天军训,你代我去看看她。”

  陈小米纵使有疑虑,但还是起身走了。

  邵市,师专。

  由于李恒孜孜不倦追求女儿的原因,宋适和江悦对李恒的所作所为比较关注,得知《文化苦旅》面世,也是第一时间就买了《收获》杂志阅读。

  认真读完,江悦问:“老宋,你觉得怎么样?”

  宋适琢磨开口:“这些散文集啊,充满了文化韵味,文字干净优美,流畅漂亮,同时又体现了对中华文化情感的爱和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太过难得。”

  江悦指指茶几上的几分报纸说:“你和他们一样,都在赞美他。”

  宋适笑笑,“实事求是。”

  江悦心情复杂:“这样的人,竟然没考上北大。”

  宋适侧头,“你不是反对他和女儿走太近?”

  江悦说:“反对是因为他在感情上有些、有些三心二意,并非妤宝良配,我没否认他的能力。”

  说着说着,江悦拿出湘南日报和邵阳日报,唏嘘道:“你瞧瞧,这些媒体都把他当做咱们湘南的名片了,没想到一年前还吃不好穿不好的人,还被陈家嫌弃的人,如今走到了这地步。”

  宋适是看着李恒一天一个变化的,对此深有感触:“谁说不是?这人呀,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自身硬朗的人只需要一个契机。”

  江悦迟疑问:“你说他会不会还缠着妤宝?”

  宋适点头又摇头:“你心里比我清楚。不过我觉得现阶段不要太过横加干涉好,他们正处在最叛逆的年纪,越干预越容易往相反方向走,李恒如今去的是沪市,和女儿离得那么远,想要联系不容易。

  再者,沪市可是个大地方,将来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准。”

  江悦懂了丈夫潜在意思,再联想到女儿一直刻意有同李恒保持距离,她的担忧顿时减轻不少。

  她不是不欣赏李恒,做熟人朋友可以。

  而做女婿,身为女人、身为母亲的她本能觉着不是一件幸事。

  邵市一中。

  一办公室,一众老搭档接手新班,正围在一起聚聚。

  看到王润文一直对着报纸微笑,旁边的王琦老师忍不住问:“润文,你是捡着宝了还是怎么了?看个报纸这么开心,我们认识这么多年,可没见这么笑过。”

  王润文用手指尖尖扶下眼镜,“有吗?我碰到你们不是一直笑?”

  杨老师摇头晃脑:“不一样,真不一样,过去你那是皮笑肉不笑,和我们见领导一般,敷衍成分居多,今天你可是发自内心的,说说吧,是不是看报纸联想到了什么喜事?”

  王润文放下报纸:“没什么,就是今天心情格外好。”

  罗老师伸手要过报纸,扫一遍王润文刚才阅读的新闻,临了感叹:“了不得!我们邵市出了个这样的人物。”

  一向话最少的数学老师说:“这两天报纸上尽是作家十二月的消息,也不知道真人长什么模样?”

  这时孙校长从办公室走了过来,探头道:“你们倒好,干坐着聊天,走,去外面找个地方,边喝边聊。”

  杨老师问:“领导,你请客吗?你请客我就去。”

  孙校长背个手:“来就是。”

  听到这话,众人鱼贯而出。

  王润文微笑问:“校长你发财了?”

  闻言,孙校长回头瞅了瞅王润文,意味深长说:“刚读了《文化苦旅》,我是既高兴,又难过,于是找你们喝酒。”

  罗老师不解问:“你不是为了作家十二月在报纸上跟人隔空对骂了2个月么,咋的还难过了?”

  孙校长郁闷叹气:“哎,这就是我难过的地方,人家可曾在我眼皮子底下,我有眼不识泰山诶。”

  作为十二月的拥戴,王琦老师梗着脖子问:“你眼皮子底下?谁?”

  孙校长暗戳戳道:“问润文,看她愿不愿意告诉你们?”

  哗啦啦,一行人齐刷刷扭头,死死盯着英语老师。

  见大家这么好奇,王润文内心莫名有些得意,道:“这事干系大,我得问问他。”

  王琦失声:“你还真知道?”

  王润文笑而不语。

  第一次离偶像如此近,王琦老师有点不死心,“润文,你这样吃独食不好,我们今年好歹也是搭档第7个年头了,我过去可对你评价一直很高的。”

  王润文不为所动,“我问问他。”

  听到火药味渐浓,前面的孙校长摆摆手:“老王,润文确实有难处,让她问问吧,也许那大人物啊,会发善心呢,呵呵.”

  当妻子从沪市回来,告诉他李恒就是作家十二月时,孙校长是又气又笑。当然,更多的是高兴。

  他甚至都想好了,以后李恒愿意公开身份时,他就要把李恒当招生金字招牌大肆宣传,要把小红纸贴遍下面所有县镇。

  沪市。

  “有人将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在当代散文作家中,十二月是一位文化的远行者。他走出书房,在行走中寻找人类千年的文化,他用散文将现代与传统进行了整合。他的《文化苦旅》使中国的散文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代巨匠.”

  上面是刊登在中年青年报上的一篇评论,其评论员正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领军人物严加炎先生。

  《文化苦旅》开篇仅仅用6个篇章就震惊了中国文坛,无数大佬发表了读后评论。

  有媒体统计,短短4天内,国内各大报纸关于作家十二月和《文化苦旅》的评论数累计达400多篇。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现象?

  继《活着》之后,李恒和他的新作品再次爆火!

  静静地读完严加炎先生的评论,余淑恒放下报纸。

  她忍不住想:出身农村,用半年时间一书成名,奠定文坛地位;再用半年时间晋升为一代文坛巨匠,中间还换笔名写了《顽主》,这李恒的经历真是堪称传奇。

  就在余淑恒细细品茶的时候,面前的座机电话响了,接起一听,那边传来王润文的声音。

  “淑恒?”

  “嗯,是我,我就知道你会打电话来,一直在等。”

  王润文微笑问:“算得这么准?”

  余淑恒转着手里的茶杯道:“你说呢?”

  王润文甩甩长发,“我是喝了酒才打过来的。”

  余淑恒饶有意味开口:“他现在正当红,与你喝酒无关。”

  王润文沉默,许久换个话题:“你见到他了没有?”

  余淑恒道:“没有正式见面,不过有个消息告诉你。”

  王润文问:“什么消息?”

  余淑恒小口喝茶:“有个女人很痴迷他。”

  王润文讥笑:“女人?痴迷他的女人多了,他痴迷的女人也多。”

  余淑恒幽幽道:“这个可不一样,她开的车是奔驰,本身是沪市戏剧学院的教授,还是京剧表演艺术家,身兼文学评论员,最关键的她家庭条件很好。”

  王润文皱眉,“这么厉害,很大了吧?”

  余淑恒说:“确实比你大一些。”

  王润文翘起二郎腿,“再这样,我挂电话了。”

  余淑恒说:“挂吧。”

  王润文气结,过了会问:“对方家庭条件比你还好?”

  余淑恒没直接回答,而是说:“要不我帮你调来沪市教书?”

  王润文拒绝地很干脆:“不来!”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动静,余淑恒说:“有点事,先挂了,以后你还是写信给我吧,那样才是真实的你。”

  说挂就挂,电话里面传来嘟嘟嘟声,王润文莫名有股子烦躁。

  Ps:刚刚看了下,这个月更新了238200多字,差不多日更8000,更新还算好吧。可惜我这身体总是不耐抗,没办法熬夜去写,不然可以多写一点。

  下个月我争取在此基础上,再努力一点,谢谢大家9月份的订阅和月票支持,鞠躬感谢!

  虽说均订已经40天没涨过了,但三月心态还算好,觉得现在该铺垫的都铺开了,后面大有可为,我很有兴致把想要的故事写完。

  嗯,唠嗑一句,章评如果不是涉及到人身攻击和阴阳怪气诋毁我个人,一般不删除,不过很多都是修改内容系统吞掉的,这个我没法控制啦。

  呃,再说一句,这是后宫文,不要对我有任何单女主幻想。

首节 上一节 185/8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截胡杨蜜秦兰,热芭迷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