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225节

这一下大多傻眼,他们无数次好奇刘彦哪来那些精锐部队,问了多次没有答案,后面也就成为一个潜规则不再多问。

今次却是不行,桑虞就直白问:“君上为什么不一次性调动到位呢?”

“因为办不到。”刘彦斟酌着说:“最多可一次性调动一万五千,剩下的……难以办到。”

“有多少?”桑虞显得急切而又正式地问:“有补充限制?”

“没限制。”刘彦尽量让语气自然一些:“只要我不死,势力不灭,没有限制。”

其实还是有限制的,例如资源枯竭什么的,但那些刘彦怎么去述说?

那一刻,所有人都是用一种莫名的眼神在看刘彦,不解之中带着狂热,仿佛是在看一个能够撒豆成兵的天神。

桑虞深呼吸一口气:“便是如此,职依然认为参战数量不足。”

刘彦却是对众人不深究松了口气,他清楚众人内心里都有天大疑问,只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潜规则让他们忍耐下天大的好奇心。从某些方面来讲,不就是因为刘彦以一种难以解释的手段不断召来精锐,才奠定绝对的权威吗?汉部才会是一个结构稳定的势力,越是靠近核心位置对刘彦的信心更足够也更忠心耿耿。

曹岩的脸色无比诡异,他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所谓部族武装的事情,一直以来就好奇刘彦哪来这种对军令绝对服从的士卒,多次尝试了解却无法从其他人嘴里了解更多。其他人看刘彦或许是在看待天神,他看刘彦却好像是在看一个妖孽,真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心情。

“哪怕不增加战兵,辅兵数量也该增加到至少八万。”桑虞试探出自己想要的答案,看着放松了非常多,笑道:“全面裁撤掉价值不大的奴隶兵补充地方劳力,大量增加辅兵!”

也就是汉部这种男性青壮众多的势力才能这么搞,换做正常一些的部族,二十五万怎么可能武装起超过十万的战士?

最后刘彦还是妥协了,战兵不是想增加就能加,裁掉真的没有多么用处的奴隶兵,结果是备战部队为三万五千的战兵,再加上七万辅兵、五万新附军,不算系统部队总数十五万五千参战部队。

“亏得是我们,要不哪怕能集结起这么多人,该是让士卒两手空空踏上战场。”田朔略感自豪,他不断扫视同僚,吹嘘道:“其实哪怕是再翻一倍,我们仍然可以做到人手一柄锋利的兵器。”

对于天说的傲娇,看到的人都是回应善意。

汉部不缺乏粮秣和军事器械的确是一个令所有人都值得骄傲的事情,不管这样的底蕴是怎么来的,其中绝不缺乏田朔的功劳,谁都无法否认这一点。

新的行政指令下达,后续的部队和物资都会在规定的时间到位。

在此之前,汉部该做的就是先将三个军事重镇建设起来,难以建造出城池的话,就先从子城入手。

不得不提的是,随着又是增加三千人口上限,刘彦可算是将系统农民的数量维持在三千人。三千的系统农民除了五百左右在辽1东狭隘半岛用于耕作,其余皆是被调过来石碣赵国境内。

升级到“城堡时代”过后,刘彦还有了新的作弊功能,以前物质还需要长途运输,可能够建造城镇中心之后,城镇中心那么造下去就可以短途获取物质,为建设效率增加可不是一点半点。

搞明白这一点,刘彦那时候是直喘大气,除了脑海中的地图,城镇中心可以省略运输,有了这两个作弊器,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够被什么难倒。

整个东方目前都是在进行战争或是紧锣密鼓准备战争,紧张的气氛要是能够成为实质,绝对要稠密得连天空都凝结。

事实摆在那里……

慕容燕国还在大肆征讨辽1东周边的国家或势力,横扫高句丽之后跑去教训扶余国,似乎已经将扶余人驱赶到深山老林?下一个目标就是宇文鲜卑。

朝1鲜半岛之上,汉部与百济、新罗一直在欺负高句丽,随着刘彦抽调一部分军队回到中原,汉部对高句丽的参战力度有所下降,可百济和新罗依然像是打了鸡血似得不断往被推进。

拓跋代国与匈奴铁弗部的战争从咸康七年(公元341年)就开始,进行到建元元年(公元343年)已经到了决胜阶段,战火在塞北草原上燃烧,似乎是已经蔓延到了河朔区域?

几个局部战场之上,石碣赵国征讨塞北进入尾声,石斌彻底击败鲜卑斛斯部落,开始在幽州附近进行屯田。除开石斌征讨鲜卑斛斯部落,冉闵在西北的平叛已经结束,可张氏凉国却不断与石碣赵国有局部冲突。再来,石碣赵国在与东晋小~朝~廷边境上的摩擦越演越烈,眼见就要演变成为全面战争。不得不谈的是,青州刚刚结束的那场战事,仅是规模大一些,交战烈度真没有比一些叛乱大多少。

东晋小~朝~廷在边境上招架着石碣赵国,又是在寿春和淮阴方向屯兵,不但是如此,他们还需要对东南方向进行压制,似乎还在交州那边不断平叛。

看上去似乎也就成汉显得消停一些?李寿先是与石虎达成盟约,后面受到劝谏不想着平分江南。可成汉也不是没有在爆发战争,他们除了与东晋小~朝~廷边界相邻之外,与石碣赵国也有边界线,再来就是西边上的高原羌一直没完没了侵袭、

谁都有各自的麻烦,放大了整个“天下”局势而言,青州那边其实就是一小块地盘,仅仅是牵扯到了石碣赵国关于慕容燕国和东晋小~朝~廷才算是显得重要一些。

季节进入了夏季,汉部对占领区的清扫行动稍微告一段落,大批不合作的家族被像钉子一般地一颗又一颗拔除,给予汉部“贡献”了大批的奴隶。

按照商议,奴隶将会被送往各处充当主要劳力,解放出更多的青壮用于参战。

征调青壮的事宜一直都有在做,要说没有影响绝对是假的,但就像桑虞所主张的那样,不管是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眼前这一关总是要先渡过。

在今天,刘彦再次见到了离开了大约两个月的宫陶先生,比较期待东晋小~朝~廷那边到底是怎么回复,对于要求册封至少一个州的刺史或州牧啥玩意的有没有被满足。

事实证明东晋小~朝~廷对于慷他人之慨没有磨叽,就是对册封王号死咬着不放,武职上的册封也是尽显小气。

其他的事情可以暂时不管,刘彦根本就没有掩饰自己的迫切,几乎是不要脸地从宫陶先生那里抢似得拿到晋.青州刺史和晋.兖州刺史的印绶,但一拿到手却是满脸愣住的表情……(未完待续。)

第223章:外人眼中的汉部战争潜力(上)

不是每一颗印绶都能增加系统人口上限,例如拿到了刺史印绶之后,郡守印绶就不再存在奖励。

刘彦拿到了两个晋国级别的刺史印绶,但系统提示的是兖州刺史那颗印绶增加三千人口上限,青州刺史那一颗却是没有任何作用。

那么也就是说,已经获得的州不再重复奖励?可刘彦之前拿到了汉.辽东刺史印绶有奖励,后面再拿到燕.辽东刺史印绶还是有奖励,算是怎么一回事来着?

宫陶先生对刘彦的举动非常侧目,东晋小~朝~廷册封某个谁为哪个州的刺史完全没有压力,文官职位不比爵位或武职,封出去给谁就是个名义,难道东晋小~朝~廷册封谁为刺史就真的能够进行统治?

【算了,只有一颗有用,那至少实验明白了一件事情。】刘彦从始至终都觉得自己的这个系统有点坑,什么都需要自己去探索。他扫一眼怔怔出神的宫陶先生,脑子里想着:【要是再让小~朝~廷再册封几个州的刺史,有没有可能性?】

刘彦只是稍微试探一下,惹得宫陶先生既是错愕又是觉得荒谬。

“郡公莫要说笑了。”宫陶先生还真的就当刘彦是在开玩笑,哪个国家会出现一个人兼任好几个州刺史的?那不是刺史,该是几州总督好么!他艰难地笑着,说道:“既然郡公已经兼任兖州刺史,什么时候出兵兖州?”

这一下该是刘彦觉得荒谬,他直言不讳地说:“我像是智商有问题的人吗?”

该是东晋小~朝~廷的某些人脑子有病才对。也许是刘彦索要兖州刺史的官职,让他们误会成为刘彦要对兖州下手?结果是难得很有效率,敲定了刘彦名义上是青州和兖州刺史的官职,眼巴巴地催促刘彦赶紧向兖州出兵?

“在下职责所在,不得不问。”宫陶先生肯定也是认为东晋小~朝~廷那边的决策者脑子有坑,叹息一声说道:“郡守青州备战,巩固城池建造工事才是正道。”

汉部是占据了石碣赵国的八个郡,似乎在辽东和其它什么地方也有领土,但只要脑子正常都明白一个只是崛起四年的部族,哪怕是再强也会有限得很。

宫陶先生长期身处敌占区,要是不小心早就该完蛋,可以说智商水平绝对是在合格线上。他图谋了十数年的事情因为刘彦的出现被破坏,要说之前没有恨意绝对不可能。但智者就是这样,恨意归恨意,认清事实却是比什么都重要。

东晋小~朝~廷那边的人,肯定有不少也是心怀恨意,认为刘彦破坏了他们的图谋,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北伐大事。

首节 上一节 225/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