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226节

胡人被东晋小~朝~廷封王,直至司马皇室狼狈逃窜到长江以南就变成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但凡是有点能力的胡人愿意请封,小~朝~廷历来不无应允。

石碣赵国准备举全国之力南下伐晋,应该说是到了东晋小~朝~廷无比危机的时刻,刘彦在这一盘大棋中可以说已经成为一枚非常关键的棋子,小~朝~廷就是怎么重视也不为过,偏偏就是一帮脑子有坑的人想不明白这点,在封王上面进行了阻拦。

话又说回来,刘彦对东晋小~朝~廷是不是封王根本不在意,倒是小~朝~廷对胡人随随便便就封王,遇到“自己人”却吝啬感到无比的鄙视。

“却不知晓,郡公有何处需要在下效劳?”宫陶先生能够分清楚轻重,无比诚恳地说:“若能办到,在下莫不敢辞。”

刘彦仔细想了一下,最后是摇头。

汉部当然有东晋小~朝~廷能够帮忙的地方,例如从长江以南招募更多的士子,用以补充治下各郡县的官位。另外就是从获取更多的人口,用以保证华夏苗裔在汉部占据大多数的成份。

那些事情东晋小~朝~廷不会答应,士子在东晋小~朝~廷显得无比珍贵,人口司马皇室自己都感到不足。

拜九品中正制所导致,能够在东晋政权下当士子的人,几乎每一个士子身上都流着所谓高贵血脉,血统越是高贵基本上就越是朝猪的方向发展,仅有一批极为少数的精英阶层能够办事,与众多身份低微却有能耐的小吏支撑着国家的运作。

刘彦需要大批的文化人,但是对于所谓世家子弟异常的不感冒。

事实上,目前文化人以长江作为分划线真的就是有着明显的两极化。

身处中原的文化人生活环境恶劣,有真才实学极易被胡人吸纳,哪怕是没有出仕基本也有极强的本事,任何一个家族的族长或精华人物作为一地县令基本是绰绰有余。那还是因为无能的家伙活不久,连带家族也该被胡人灭得干干净净。

长江以南的文化人,拜九品中正制所赐,大部分就是依靠血统占居高位,哪怕是一头猪只要血统高贵,没有任何本事也能当官。

不怪当代人,现如今的情况并不是短短时间内才形成这种情况,是世家这种体系走到了极端,没有了竞争对手之后所导致,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只能算是极端,致使上层垄断利益,下层无晋升之路,国家不是被大批废物玩坏就怪了。

“在下需得在郡公治下走动,了解更多事情,方能为郡公争取更多资源。”宫陶先生还是一脸的诚恳:“可否?”

刘彦的回应是简约的一个“行”字。

汉部不指望东晋小~朝~廷多少支援,刘彦同意宫陶先生随意活动有另外的用意。

一个躲在暗地里活动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家伙,宫陶先生在青州经营的人脉可不是经过几次打击就会被清除干净。刘彦就是不同意宫陶先生走动,难道宫陶先生就不会有什么行动?那干脆摆在明处,或许还能有更多的收获。

如此这般,宫陶先生还真的就到处晃悠了起来。

青州境内没有太多可说的地方,宫陶先生可没有傻到去联系潜伏起来的内线,他得到许可之后是坐船出海。

汉部经过三年的发展,海航上进步很多,船只体系也有了足够的分明,大体是平底船和尖底船两种体系。

平底船当然是使用于内河,对于这个华夏文明玩得比较溜,东晋小~朝~廷位处的地方水系众多,内河体系的舟船发展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于三国时期的底蕴中迅猛发展起来。

尖底船可以说哪怕是到了郑和七下西洋时期都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大抵依然是吃两宋时期的老本,对于抗风浪上虽然有所加强,但是与中亚、欧罗巴那边的海航体系船只真的是落后许多。

出海后的宫陶先生第一个目标就是前往庙岛列岛,他非常渴望知道汉部除了被打烂了的青州,于海外到底是有多少实力。

庙岛列岛汉部仅是开发三年不到,原本的荒凉早被密集的人烟所取代,各处岛屿根据地势有着不同的布置,仅仅是长1岛一处就有看着相对繁华的城镇。

“岛上农田竟是如此之多!”宫陶先生应该惊讶,他可不是生长在内陆的人:“风势这么大,不会有影响吗?”

田朔恰好是要回去辽1东,与宫陶先生也就同行,闻言神秘一笑却是不予解答。

庙岛列岛这边是现代大~天~朝三大风厂之一,风势理所当然是很大,可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是有大风,自然地势和风向的奇妙千言万语也解释不清楚,简约而言就是会存在死角的地方。

“可容纳人口?”田朔认为这个倒是可以说一说,答道:“最高峰的时候,这边安置了十一万人。”

宫陶先生脸色很复杂,他在青州待的时间一点都不少,可从来就没有着眼过海外,对于几乎是近在咫尺的庙岛列岛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过。

庙岛列岛之上田亩超过五万亩,以每亩两石的产量就行,一年就是十万石的产出。不要小看这十万石粮食,那是出于安全环境下的产出,一千两百万斤粮食能够养多少军队?养五万精兵一年绝对是够了。(晋每石一百二十斤)

宫陶先生忍了再忍,实在忍不住:“冒昧一问,汉部有多少亩可耕用田?”

田朔或许是处于炫耀心理,笑说:“八十万亩?”

这一下宫陶先生可该吸冷气了,他难以置信地问:“果真?”

“骗你有何好处?”田朔不满地哼了一声:“每亩也不是你所说的产两石,一般是维持在精粮三石左右、粗粮六石以上。”

这年头的精粮大抵就是稻米和小麦,粗粮的种类就多了,不过种粗粮一般是选择豆类。

“难怪了!”宫陶先生注意过不少事情:“贵方的士卒饭量上从不限定……”

还是有限定,每个阶级都有不同的规格,不过宫陶先生了解也就那么多,毕竟军营可不是谁都能随便进出和乱逛。

离开庙岛列岛,宫陶先生对于乘坐的船只又是一阵感概,大概就是“哇,好大”、“款式从未见过”之类,一直是抵达马1石1津,他则是只剩下目瞪口呆……(未完待续。)

第224章:外人眼中的汉部战争潜力(下)

马1石1津,只要是对辽1东地理志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陌生。

自先汉(西汉)之初,马1石1津就是北方重要港口之一,曾经的汉军教导蛮荒野人做人的时候,可是海陆齐发,相对轻易就灭掉了卫满朝1鲜,后续又连续打得刚刚接触文明想要追求独1立的高句丽人不要不要的。

到了光武那一脉代表汉室之后,华夏苗裔虽然说没有多么重视海洋,可是对马石津的重视一直都没有降低。一直是到曹魏、司马1晋时期,马1石1津的重要性才开始降低,毕竟曹魏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是在内战,司马1晋则是处于有心无力的状况。

一直是到辽1东落在了慕容燕国手里,马1石1津就彻底地被荒废,毕竟胡人就知道大陆,海路是什么东西?

宫陶先生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对于马1石1津哪怕是不熟悉也会从一些典籍上查阅得到。他曾经多次在脑海里面想象,马1石1津落到了懂得海路作用的汉部手里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从庙岛列岛走海路到马1石1津仅是一个时辰不到,远远看去其实无法从环形的地势上看到码头,第一眼看到的是高耸的灯塔,还有一些看去绝对是装载了床弩的箭楼。

当然了,宫陶先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灯塔,白天那里又没有燃烧篝火再用铜镜反射,他只当那是特意被加高了的瞭望塔。

马1石1津作为汉部在辽1东狭隘半岛的第一大港,几乎是时时刻刻都有在吞吐船只,那道天然的“海峡”不断有船只从右出从左进。

东晋小~朝~廷对舟船非常重视,可重视的是内河船只,他们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平底船和尖底船的区别,以至于连将楼船开出海的事情都干过,结果是靠近海岸线航行都被强劲的风浪给掀翻。

事实上海岸线航行真的不是一件能干的事情,越是靠近海岸线,明礁和暗礁就会越多,这根本就是常识好不好。不过话又说回来,关于海航线又有哪一条不是经历无数次的探索,损失掉无数的船只和人手,才会明确勘探出来?

“真是多啊!”宫陶先生无比的羡慕:“船只类似亦是众多。”

首节 上一节 226/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