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842节

就是咸阳没有城墙保护,导致刘邦率军破关而来难以抵抗,子婴就携带百官跪降,搞得此后的每个统治者真不敢再不修城墙,非但要修,还得修得雄伟和坚固,要不然再次出现秦末那种事情,谁都会觉得搞笑。

那些统治者也不知道有没有想到一点,一个国家被敌军打到国都,就算是有城墙又能怎么样?

刘彦觉得没必要修建城墙,首先是真的没有那样的财力,劳动力也不该是浪费在修建城墙上面,有那功夫还不如赶紧将灌溉系统修复,修复了灌溉系统则去修路。他因为生长环境的关系,再加上已经成为高位者,是真的忽视了野兽的危害。

张边同时也是下意识地颠了颠肩膀上的猎物,那是他们巡逻的时候干掉的一头野猪,个头不算太大,对付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野猪窜起来的速度相当快,还是一什人围了老久才算解决。

野猪并不是他们这些日子以来的第一头猎物,刚来的第四天就出动大量人手猎虎,后面陆陆续续干掉的各种野兽少说也有数十,荥阳的郊外都是这样,可以想象乡野又是什么情况。

猎杀猛兽对有武装又有组织性的军队都有难度,没什么组织性又没多少兵器的百姓对付起来就更难,都是乡野出身的人,就算是自己没有经历过,也会听说过谁被野兽伤了或是吃了的事情。

“我们那边(西北)其实还好。”张庆说的是西北至少没有被当成牧场建设,张氏也没有颁布过《狩令》。他说:“羯人肆虐过的各地,野兽何其泛滥。”

那个所谓的《狩令》全称叫《禁狩令》,石虎让朝中的汉人大儒讨论和撰写,明确规定汉人不得用任何理由进行狩猎,一经发现就会被抓起来砍头。在石虎的这一道《禁狩令》之下,汉人哪怕遭遇野兽的攻击也不能反抗,逃不了就会被野兽杀死,不知道多少汉人丧生于野兽并被吃掉。

《禁狩令》是什么样的存在不用过多言语,是用律法明确地指出汉人的地位连野兽都不如,另一个效应就是野兽开始大量的繁衍,之前属于石碣赵国的统治疆域,野兽的数量简直是多到可怕的地步。

“当然多啊!”张庆亲自参加的猎杀就有三十七次之多,威胁比较大的老虎、猎豹、熊和大野猪就干死了十来头,成群的豺、狼、野狗更是弄死了上百,有些时候则是空手而归:“在我们之前,前辈们也是一直在猎杀,怎么杀都杀不完。”

大野猪也是大威胁?其实成年的大野猪一点都不比老虎威胁低,甚至可以说起了凶性的大野猪比老虎还猛。很多乡村最大的威胁不是老虎,是一次繁衍就是数头的野猪,野猪伤人和杀人的例子远比老虎等猛兽多。

在现如今,各郡县的郡县兵业务最繁忙的就是猎杀野兽,军方对于猎杀野兽的兴致也是非常高,围猎过程也是练兵的一种,再来是成功猎杀之后也可以改善伙食。

像是张边,他出门的时候一米六的个子也就一百斤出头的样子,行军路上消了点肉,进驻荥阳之后反而是增到了一百二十六斤,那是营养跟上了体重增加,个子也是同样往上窜。

不单单是驻军会杀野兽,不管是为了生存环境威胁降低,还是为了能吃点肉,百姓同样是会组织起来狩猎,只不过只有一些艺高人胆大的百姓才会盯着猛兽,更多的时候就是打一打山鸡、兔子、獐子之类的野味。

现在的汉人与被羯人统治时期有相当多的改变,重新成为国人之后的精神状态是一方面,另外就是生活质量同样一再出现改观,捕猎带来的肉食,还有廉价的海产,倒是让他们消耗植物类的粮食数量比例降低。

很自然的事情,仅仅是吃植物类的食物,再加上没有什么油水,一个成年人一餐吃上一斤米未必能觉得饱,哪怕是饱了很快也会又饿。要是能配上肉,或是多一些油水,不止是口舌能够得到满足,就是胃消化起来也不会那么快,再则是更多的营养支撑下,人的体质也必然是会得到改善。

巡逻归营路途之上,张庆的这一什队伍的人数一再增加,除了同样外出巡逻的袍泽之外,就是半路上凑过来的百姓。

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日出而作和日落而息的时代里,白天外出干各种活,将要天黑之后自然是回家,道路也就那么几条,碰上军队一块走会更有安全感,自然是要一块走了。

“石二郎,獐子是要给婆娘补一补?”

张庆本身就是一个开朗且善于交际的人,不止是在军中交到不少朋友,认识了当地的百姓也能谈得来,来来去去就多了更多的朋友。他的喊话声让那个叫石二郎的汉子露出憨厚的笑容,其余人则是一串笑声。

石二郎的媳妇有了身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竟然有媳妇。

要深切的知道一点,汉国的男女比例一直有差距,某些地方的男女比例差距更夸张,导致想要讨个媳妇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不是人生赢家就区分在多少岁成家。

“二郎”就是一个排序,他的本名叫石仲,是家里排行老二。名当然也是排序,诸夏从来少不了老大叫某伯,老二叫某仲,老三叫某叔,老四叫某季,其实就是伯、仲、叔、季这个排序,比如刘邦在家里排行老四又被叫刘季,叫刘邦还是当上沛公之后因为萧何的一句诗改的。

中原缺女子,尤其荥阳这个离司州近的地方更缺,那是羯族在撤退的时候从民间掳了太多的女人当两脚羊作为军粮,汉军击败羯族军队之后是有解救了一些,可是回到家乡的女人几乎没有,不是被原地安置,就是被军中的将士娶了。

荥阳人口有三千余人,适龄的女人严重不足,年龄合适了的女人有自己的择夫标准,首先就是一定要有军方背景,再来才是有多少家产,要是没军方背景又不是多富裕都是被羡慕的对象。

石二郎今年十九,他能在这个年纪成婚还得感谢自己的大哥。他大哥并不是军中一员,却是几年前前往中南半岛,去年从中南半岛回乡就给他带了一个媳妇回来,听说还是什么公主。

汉人对中南半岛那个地方已经不是那么陌生,知道公主什么的压根就是一个笑话,几百个人汇聚的部落都有王。王的儿子就是王子,女儿岂不是就是公主,那样的王、王子、公主什么的不是笑话是什么。

“早先还能去,现在不能去了。”张庆知道中南半岛的事,对张边说:“以长江为界,南人往中南半岛,北人去草原或西域。”

张边在家乡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些,是出了家乡才知道。他当然不懂国家为什么要有那样的限制,却是知道光荥阳就有百来人去阳关,去西域抢一把对荥阳那些人是顺带的,更多的是想抢个婆娘回来给自己或亲人当媳妇。

“咱们那边(西北)的女人没那么缺。”张庆一副百事通的模样,说:“南方也相对好一些,其余各地嘛……便是山东也是缺女人的。”

张边满是排斥地说:“西域之人与诸夏不同,比草原女子更不如,去西域抢,还不如去草原……”

“草原现在还有多少野生部落?”张庆当然知道张边为什么那样子,好笑地说:“为了延续香火,亦是得到官府的辅助,哪管什么白皮碧眼,能有个媳妇才是正经事。”

张边想了一想,好像也是那么回事。

第762章:在西域

不同阶层的男男女女的择偶标准一直都是不同的。

比如,农家男子的择偶标准就是女子看着要壮,不但要壮且是屁股要大,会有这样的标准当然是壮一些的女子能干活,屁股大也认为是好生养标志;农家女子选择丈夫的标准则是,家里未必要有富有,可是丈夫看着绝对要壮壮实实和肯吃得了苦。

富贵之家喜欢的女子是怎么样?作为正妻未必需要多漂亮,可是作为正妻绝对不能是个脑残,相反是精明一切才能持家,丈夫才能将最大的精力用在家外的经营方面。他们不需要正妻有美色,自然是因为能够纳妾。妾通常是要看着柔柔弱弱,长相当然也是要美。这就是所谓的娶妻娶贤,纳妾纳美。

那就造成一种决然不同的观念,农家男子认为漂亮却不能干活的女子是个负担,富贵之家的男子看壮实的女子就像在看怪兽,不同的观念会使他们产生不一样的思想。

在如今的汉国,男子想要讨个媳妇真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不简单是因为贫穷或是富贵的关系,与当今的社会氛围有关。

胡虏肆虐不远,女子在胡虏当政的时候历经太多的惨事,想要的是一个能够保护自己的丈夫。

现在女人的另一半并不是叫丈夫,很早的时候称呼良人,到了先汉开始称呼郎,后面改为郎君。从先秦到现在,能被称为丈夫的男子,基本上就是各类的英雄,然后这些英雄基本是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就成了勇气的代表。

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性,她们想要的是一个在需要时能保护自己的丈夫,那么就没有比在职军人更能显示勇气的职业了。再来是,如今的职业军人不但是勇士的代表,各种社会福利还相当的良好,真没有比军人更好的择偶对象了。

各个阶层认为良好的女性资源都倾向于与军人成家,人类的历史一直出现变化,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两性的需要。从远古时代,能搞来足够食物的男性就能吸引女性,后面转变到能够赚钱的男性吸引女性,男性通常就是因为女性的要求在奋斗,一旦女性认为什么样的男人好,那么男人就会拼命地往女性觉得好的那个方向努力。

对于现在的汉人男性而言,成为一名职业军人绝对会是大多数人的渴望,不但是女性择偶标准在驱动,是军人的各项待遇和福利真的就那么好。

一个国家当然不可能每名男性都能成为职业军人,军方也绝对不是什么人都愿意收,成为职业军人从某些方面来讲也是在证明自己的优秀,那就别怪女性更加青睐了。

“就是因为不容易才珍贵啊!”石伯啃咬着手里的羊肉,眼睛时不时地瞄了一眼黑暗的远处:“天子开恩给了我们这一次机会,理当抓住。”

这个石伯就是荥阳石仲的兄长,他身处阳关数百里之外的营盘,营盘位于白龙堆东南方位五十里开外。

围坐在石伯周边的人,他们同样来自荥阳,个别几个有过前往中南半岛的经历。他们是同乡,结伴到阳关又一块出关往西域而来,训练的时候就是按照贯籍被分成一队,因为训练时的默契在,正式编队的时候理所当然还是一队。

诸夏是一个讲究上阵父子兵的文明,体现在另一方面的就是乡党成军,认为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士兵互相熟悉,熟悉了就能够有更多的默契。再来是同乡更有感情,要是遇上战事不利的时候,就算是谁想逃也会有更多的顾忌,要不就算是自己逃了,可同乡都战死,人还要不要回家乡,回去之后是不是要被乡里乡亲指着脊梁骨骂到死?

“斩杀获得首级可算军功。”林密咧了咧嘴,笑着说:“有军功,还能抢钱、抢女人,天大的好事。”

首节 上一节 842/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