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843节

林密是一名个头相对矮却是很壮实的人,他原先也不叫这个名字,甚至都不是一个汉人。他归化之后听说林姓源自子姓,林姓为黄帝高辛之后商汤子姓后裔,其始祖为比干,一听就觉得超级高、大、上就给用了。

旁边的人一听“抢女人”三个字都是双眼冒光。

他们都是荥阳户籍没有错,可事实上情况很是复杂,就像林密是归化胡,石仲是地地道道的诸夏苗裔,其中的归化胡不算少,实打实的诸夏苗裔相反略少,却是荥阳恢复治县后迁移过去,也就是说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荥阳原先就没有多少人,是各地的人迁移过来,相知相熟也就四五年,不过却是都没在乎谁之前是个什么样。因为是迁移汇聚,基本上就是单身汉,仅有极少数是拖家带口,导致的荥阳的女性真是少到可怜。

石仲去年从中南半岛给自己的弟弟抢回了一个什么公主当媳妇。这么件事在荥阳可是造成了轰动,然后是一块从中南半岛的同伴不是也带回女人,就是发了财,现实的例子突然给其余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那可是比中南半岛更美的事情,前往中南半岛的百姓进行斩杀可没被计算,就是找找财富,或是抓捕野人能卖钱。去中南半岛的人,要是有实力的家族不但能发财还能占地自理,没实力的人也就发发财,愿意也能抓个异族女人回来自用,再多就真的是没了。

去年国家有新的举动,不但鼓励汉人前往西域,还明示计算军功,对于普通人来讲无疑就是听到天籁之音。

“中南半岛就是个鬼地方。”石仲现在想想一年大多是在下雨,满是密林还有各种毒物,浑身的骨头都觉得痒:“西域好啊,没有见鬼的毒物,还不用老是被淋雨。”

没得说,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适应中南半岛的环境,尤其是石仲等一些北方人,对那边是各种的水土不服。他们一块前往中南半岛的有三十七人,到了地头没有多久就有十四人因为生病不得不搭船返回,有四人是没挨到回本土直接病逝。到后面,又有人生病去世,然后是战死在与野人的搏杀,被毒物咬死……,三十七人最后能安全返回家乡的也就十一人。

安全返回家乡的人给乡里乡亲看到的就是发财,还顺带都带着一个女人,发财当然吸引人,可是能带回女人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极少会去描述中南半岛的各种可怕,吸引了更多的人前往中南半岛。

官方宣传开发西域之后,北方要前往中南半岛的人,只要不是搭上了船出海,就是离西域再远都是选择立刻更改行程。他们还会故意去恶心南方人,说是中南半岛的斩杀不算军功。

“一样是斩杀异族,为什么不算军功呢?”梁曲就算不忿也不敢表现出来。他比其他人穿得更多,下面的话也表明了出身:“北方空气再干燥,白天热得要死,晚上却是冷得冻人。”

梁曲是南方人,还是零陵人。零陵那个地方就是一个多山多林多雨水的环境,他要是去了中南半岛顶多也就对各种毒物发怵,其余真没觉得有什么,到了西域就真的是来到另外一个世界。

“能不一样吗?”林密‘嘿嘿’笑着说:“中南半岛的野人瘦不吧唧,一个个跟猴子一样,正面交战就是杀着玩。”,唔,他没说那边的野人矮小,那是因为他的个头也是个不足一米六。

中南半岛是蛮荒,还真没有产生像样的文明,诸夏这边都发展到铁器时代,那边虽然有同等文明等级的存在,可更多的是生活在石器时代的部落,满副武装的汉人需要小心的也就是各种偷袭,真的正面拼杀起来不但体格占优,还有文明等级带来的碾压。

梁曲听得脸颊一抽,他被安置在一个乡党编队,只能是埋怨队伍除了他没其他零陵人,平时倒没有被那群乡党怎么排斥,就是自己可不能表现得随意。他想了又想,好像也真没有可以反驳的地方。

西域是在西汉时期进入到诸夏视野,在汉军将西域纳入文明范围之前,西域那边流行的是希腊文化。从广的范围来讲,希腊文明真不低于当时的西汉文明,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讲还胜于诸夏文明,比如金属冶炼方面。

希腊文明会传播到西域,就是亚历山大东征之后的遗留。亚历山大东征,波斯人、阿拉伯人、阿三先后遭殃,就是亚历山大死于花柳病之后,偌大的帝国是分崩离裂,问题是那些希腊人在各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疆域最庞大和最强大的塞琉古就不说了,阿三那片土地和中亚多的是XXXX及希腊王国。

希腊人在中亚有过一个叫希腊—巴克特里亚的王国,汉军与匈奴大战期间,这个王国受到中亚波斯人的崛起的影响发生内乱,西域的大宛就是那个时期自立并与希腊建立的一些王国失去联系。

汉人的影响力是在西汉才进入西域,之前影响西域的是希腊文明和阿三文明。希腊文明究竟怎么样不提,阿三作为一个人种在军事实力上……尤其是陆战上面是弱鸡,可是阿三文明的一些技术还是领先世界的。

被匈奴人驱赶到西边的大月氏人,他们就从阿三那里获得了相当多优秀的技术,西汉又是从大月氏那里获得了先进的冶炼技术,才改善自己的军工材料科技,要不在之前汉人虽然是进入到铁器时代,可兵器一直是有着脆的缺点。

刘彦建国取国号为汉,他这么干是什么意思没多少人清楚,就少不了人们对西汉和东汉产生兴趣,很多历史是被挖了出来,其中就包括汉人的金属冶炼技术得到改良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带回。

响应国家政策前往西域的人,他们就算是之前对西域没兴趣,后面也会从各种渠道进行了解,不需要是凡事知道,可是最基本的一些肯定不能忽视,比如西域有自己的文明,绝对不是中南半岛那种蛮荒之地。

汉军来到白龙堆东南面五十里外扎营,西域各国联军则是以白龙堆作为核心分别扎营。这种状态已经维持了将近两个月,大战是没有发生,小股的互相试探却是频繁,尤其是近期的交战规模一直是增加的态势。

“只有解决了那些联军,咱们才能冲进西域。”石仲得到的消息就是这样,他认为是一点没错,近期却是知道了另外一些消息:“听说西逃的苻洪带着残部和一些高车人到了白龙堆?”

苻洪当然就是那个氐族领袖,他一开始就是往草原逃窜,先是投靠拓跋代国不成,后面转道柔然依然没有得到接纳,就跑去了西高车。

高车人就是丁零人,他们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活跃在草原,不管是东胡强盛还是到匈奴人建立草原帝国,基本上扮演的就是草原小偷的角色,还是等近一代的草原霸主鲜卑人南下才得到的发展空间。

草原非常广袤,游牧民族又不像农耕民族是固定生活在一个地方,同时也不像农耕民族会建造城市,基本上草原霸主一旦将重心转到漠南,漠北就会有新的部族强盛起来。这种周而复始就让作为农耕民族的中原王朝哪怕是解决了南下的游牧部族,很快又会出现新的草原霸主成为又一个威胁。

“要是真的就太好了!”林密瞬间就兴奋了起来:“他们的脑袋比较值钱,要是能杀死其中的头目……”

汉国一直都在清算曾经在中原各地肆虐过的民族。对羯族自然是除了极少有政治意义的人才会活捉,要不然就是逮住就杀死。对羌族、氐族和杂胡是区分到底愿不愿意融合进入汉人大家庭,坚持不愿意愉快融合的异族不是杀掉就是捕捉成为奴隶。

曾经在中原肆虐过的那些游牧民族,羯族已经成为历史书上的文字,羌族、氐族、鲜卑和杂胡很多是被融合,尤其是羌族、鲜卑和杂胡,倒是氐族因为苻洪没有伏诛抵抗一直比较强。

作为普通人,他们只知道依然抵抗的氐族人脑袋比较值钱,才不会去思考为什么比较值钱的问题,国家却是想要解决掉苻洪使氐族失去领袖更容易被融合。

第763章:会不会玩脱了?

白龙堆是一个范围非常广的区域命名,它包括一个面积庞大的湖泊,另有湖泊周围方圆百多里的肥美草原。

如果只是水草丰美的话,草原上这种地方可以说多得是,可是那个湖泊叫蒲昌海。

蒲昌海是西域一个有产盐巴的湖泊,还是西域产盐最大的基地,并没有之一。

曾经的车师、山国、尉梨、楼兰、蒲类,还有更多数不上号的部族,他们为了蒲昌海的所有权可是打出了狗脑子,就是离蒲昌海遥远的其它大国也会为了盐巴参与争夺,在西汉的汉军没有踏入西域之前,匈奴人过来之后控制了蒲昌海,又在蒲昌海对着各国大杀特杀,就那么控制了西域各国。

西汉在草原上战胜匈奴,进军河西走廊并打进了西域,第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也是蒲昌海,一切只因为控制蒲昌海就等于掌控了西域最大的产盐地,掌握这个产盐地哪怕不一个又一个地去灭掉西域各国,那些国家为了得到盐巴也只能屈服。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它(蒲昌海),也只能是它。”

李匡这是第一次作为一直外出征战军团的最高指挥官,他当然很想要抓住机会,任命下达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研究西域,从历史上找到了不少成功的例子,才不会想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去玩特殊。

“先汉正是从控制蒲昌海作为征服西域的起点。”李匡伸出手做了一个紧握拳头的手势:“如今的西域不再是先汉的西域,地理位置却是变化不大,蒲昌海依然是西域最大的产盐地!”

汉军在西域的征服之旅就是从西安掌握蒲昌海开始,先后控制了楼兰、山国、尉梨、蒲类等国。汉军一面在与蒲昌海北面的车师不断较量,另一边是将目光盯向了更西一个叫“大夏”的国家。

“征服西域只是第一步。”王泉当然知道自己能成为这支部队的行军长史同样意味着什么,咧嘴笑道:“我们一样会寻找那个叫‘大夏’的国度。”

听到“大夏”这个国家的名字,军帐之内的人都是双眼放光。

西汉命名叫“大夏”的国家其实就是希腊—巴克特里亚,两国从来没有过接触,却是有“大夏”是诸夏苗裔的说法。当时的汉人才不管希腊—巴克特里亚是一群金发碧眼的人,坚定地认为他们就是“同袍”,然后既然是“同袍”就有天然义务将他们从其他人的压迫下解救出来,一块享受来自于刘彻这位天子的恩泽。

说白了,汉人的命名很有讲究,“大夏”这个国家在诸夏历史上也有特殊地位,从西周到先秦“大夏”一直有在诸夏史书上打酱油的例子,就是这个“大夏”一会是白皮肤的狄人,又一会成了某个连什么人种都不知道的国家名字,反正是诸夏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

了解诸夏文明的人都清楚一点,首先是“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再来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觉得是同一苗裔就一定要得到天子的恩泽(统治)还算温和的,只要是土地就是天子的管辖治理之地和只要是人就一定要臣服在天子统治之下才叫霸道。

“大夏”这个一直在诸夏史书上打酱油的国家,他的存在意义就是呼唤诸夏子孙去开拓,至于到底是不是同一苗裔根本就不重要。

从西汉开始向西进军,一直到东汉末年都没有放弃过寻找“大夏”的行动,“大夏”这个国家是一直没有找到,不过汉军的军靴是一直踏到了葱岭,甚至都踩到了伊塞克湖(吉尔吉斯斯坦)以西。

“‘大夏’是一定要找的。”李匡却知道那是后续的事情,他也没可能作为主导,却是依然要打气:“有民遗失于外,乃是我等之过错。”

首节 上一节 843/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