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157节

如果真按照张文瓘所言,自己这番口舌岂不是白费?

“敬晖,告诉他们高丽粮草的情况,特别是高丽这两年的收成,还有我大唐如今府兵户数。”李弘有些头疼的揉着太阳穴,对他的手下,户部侍郎敬晖说道。

“是,殿下。”

“经过户部这一年多对全国各地府兵的调查,还有对辽东一带粮草的勘查……”敬晖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噼里啪啦的,把所有的数据一一告诉朝堂各位大佬,而且,手里的一份份表格,也被他送到了各位朝臣面前。

待敬晖坐下后,李弘拿过杨炯手里再次递过来的数据,看了一眼后,并未让不够级别在这里的杨炯出去,而是淡淡地说道:“通报给他们。”

“是,殿下先生。”杨炯面对在坐的朝堂大佬,一紧张,不知道该如何称呼李弘,于是便尴尬的喊出了殿下先生。

李弘不以为意的挥挥手,说道:“这是崇文馆如今新引进的学术,计算未来,也就是说,通过我们手里的纸笔,用我们学来的知识,用计算的方式,算出我大唐的府兵,还能够同时应付多久的两场战争。这里包括我们大唐如今的府兵户数,各个年龄阶段的兵士数目,一场战争伤亡人数的平均值,从而推断出,我们大唐的兵士还能在你们这些朝臣的决议中,死几年才能死完!”

看着朝堂上刘仁轨有些目呆的样子,李弘继续淡淡说道:“仁义礼智信,你所想的德化、威仪,如果没有大唐兵强马壮的实力做支撑,你的德化,你的威仪,在他人眼里都是无稽之谈!戴至徳,我告诉你一句礼部该挂在墙上的话,那就是:弱国无外交!如果你还是不懂,你就真的可以辞官回家了,你已经不适合再坐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了。”

看着每个朝臣手里拿着那些数据再细细研读,不时的还出现交头接耳的情形,这让李弘相信,或许这些先进的计算之法,能够让这些躺在上国光环上的臣子清醒一些。

刘仁轨看着手里的那些数据,神情极为专注,按照上面简单易懂的数字,恐怕不出三五年,这大唐想要继续在辽东与安西同时用兵,就变得极为困难了。

特别是那些府兵户数的减少,以及大量的青壮兵士的战死,四十岁以上的府兵逐渐成为主力军,到了那个时候……

刘仁轨不敢想象了,如果这些数字属实……不,这些数字确实属实,辽东一年战死多少人,他心里比谁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还有高丽这几年在穷山僻壤之地连年丰收,但大唐将士在辽东用兵,向来是有大唐自己提供粮草!

第144章 罢免

刘仁轨看完数据,表情凝重的看着李弘,郑重地说道:“殿下,臣支持不派兵往高丽,以及撤回一半的兵力。”

兵部实职尚书看了一眼刘仁轨,想了下说道:“殿下,臣也附议,但臣想知道,倭国派遣使臣一事儿,您为何又要同意?”

戴至徳听到此话一愣,急忙翻开眼前的文书,继续往后看,终于看见了第二个会议议题:同意倭国使臣派遣遣唐使来大唐学习。但,条件是,出兵牵制新罗与百济。

“殿下,臣……”

“你还不同意是吗?”李弘眼皮抬都没有抬一下说道。

“殿下,臣认为,两者并不可以条件作为交换,允许倭国使臣来我大唐与倭国出兵牵制新罗、百济,臣认为应该分开来行事。”

“那么这事儿是谁负责?”

“自然是由礼部负责,无论是倭国遣唐使一事儿,还是斡旋倭国出兵新罗、百济,都是礼部跟鸿胪寺的份内之事。”戴至徳说道。

“鸿胪寺崔敦礼可在?”李弘看着手里的文书,头也不抬的问道。

“臣在。”崔敦礼急忙起身回话道。

“你认为该不该两者以条件合成一体?”

“臣认为此事完全可行,当初倭国就曾派兵增援过新罗,联兵与我大唐为敌,也因为此事殿下您才拒绝了倭国继续派遣遣唐使,臣认为,倭国完全没有理由拒绝这个不成为条件的条件。”

“好,此事交由鸿胪寺主办。”李弘说完后,把手里刚刚拟好的诏书扔给了中书令裴炎,然后看着门下省岑长倩说道:“看完了签字。所有责任均有我来负责。”

“殿下,臣认为崔寺卿此言差矣……”戴至徳起身说道。

“不用了,你已经被罢免了。”李弘面色平静,接过裴炎跟岑长倩签字后的诏书,淡淡说道:“你可以回家了,你已经不适应如今的朝堂了,非是你我个人恩怨,而是你的思想已经落伍了。”

李弘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继续说道:“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前进,礼部向来出使臣,但你治下的礼部,没有王玄策这般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也没有如苏秦、张义通晓纵横,利用三寸不烂之舌为大唐帝国争取利益之人,更没有如班超般隐忍三十一年,尽忠为汉,在西域开疆扩土之臣。身为礼部官员,无论是身在朝堂、还是身处他国,都应该善揣摩、通辩词、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应该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开合有度、纵横自如。但你治下的礼部,如今只知道躺在上国臣子的光环下,为他国着想,而不是为我大唐所着想,所以,现在你已经不适合朝堂了。至于对你的处置,你可以在陛下回来之后,再去找他。”

说完之后,李弘便把刚刚被门下、中书签发,自己加印的诏书扔给了一脸呆滞,不敢相信眼前发生一切的戴至徳。

“吏部李义琰。”李弘继续低头,手在文书上不急不缓的写着。

“臣在。”李义琰无奈的看了一眼,还处在震惊中不能相信的戴至徳,起身回道。

“即可调荆州长吏入朝,暂代礼部尚书一职。”李弘把门下、中书签发的诏书加印后,扔给了李义琰。

“臣遵旨。”李义琰接过说道。

“殿下,臣有异议。”戴至徳渐渐缓过神,看着李弘说道。

“现在没有你说话的份儿,等我处理完正事再听你废话。”李弘头也不抬,继续挥笔在纸上写着。

写完后然后交给了芒种,说道:“火漆封好,立刻送往洛阳。”

中书、门下拟旨:即可任命刘仁轨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使,并处理撤回一半兵力回师,休整之后另有重用。

礼部侍郎前往高丽使节府说明大唐决策,可以调和,但不会用兵。

从即日起,朝堂五品以上官员,每日需有一个时辰在崇文馆接受受学,不得推辞。

“好了,戴至徳,你有何异议?”看着起草诏书的官员在那奋笔疾书,李弘好整以暇的问还站在那里的戴至徳。

“臣想知道,殿下您不是因为私人恩怨……”

“如果是私人恩怨,你早已经不是礼部尚书了,当年太乙城翠微宫一事儿,就足以让你被罢免了,但念你为大唐忠心耿耿,为人正直、清廉,所以才留着你继续任礼部尚书。”

李弘也像是在说给其他官员听一样,继续说道:“但这都几年过去了,你却丝毫没有长进,依然是以为大唐的威仪跟如今的荣耀,是靠威仪、德化而来!如果没有大唐将士的性命跟鲜血,你靠什么站在外国使臣中间,听他们给你说恭维话?你真觉得使节们的恭维话,都是发自肺腑?”

“但臣自认在任并未做过一件有损我大唐威仪之事。”戴至徳昂首挺胸说道。

“你知道你的问题是什么吗?在这里我告诫告诉在坐每一个人,不要只想听你们自己已经相信的事情,而不想听事情的真相。我们的均田制度正在被破坏,你们谁相信眼前看到的了?我们的府兵制正在被瓦解,你们有谁想过该如何解决?为什么都知道看我大唐现有的荣耀,都想往上面钻?你们在坐的,有多少人是跟着先帝等人打江山下来的?没有几个!你们又凭什么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任由各国使臣给予你们赞美?配吗?值吗?”

看着众人沉默不语,李弘把桌面上早已经准备好,但没有用上的一沓纸张往桌上一拍,说道:“这里有各位在地方任职时的履历,每一个在地方都可被视为栋梁之才,但当你们到了长安,站在了朝堂之上,成为了掌管三省六部的长官后,你们失去了当年的锐利,你们变得安于现状,你们变得为自己的官阶而小心翼翼,谨慎行事,只想着如何让陛下为你们增加爵位,却不再为大唐的未来筹谋画策!好自为之吧!”

说完后李弘对着门口的侍卫挥挥手,顿时,两个强壮的侍卫走到戴至徳跟前,不等他拒绝,拖着他要走出去。

“等一下。”李弘突然阻止道。

首节 上一节 157/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