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158节

议事堂此刻鸦雀无声,突如其来的变化太快了,快的让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还震惊于太子殿下的霹雳手段时,戴至徳就被罢官免职了。

此时听到李弘的声音,不由得都心里一松,不少人希望此时太子殿下能够开恩,就当刚才是一场闹剧,会把戴至徳官复原职。

却没想到,李弘只是淡淡地说道:“把你手里的那些文书放下,这些都是事关我大唐的机密,如果落入有心人之手,加以分析,就会不难判断出,我们大唐如今的兵力以及粮草等情况。”

“殿下……”戴至徳像是醒悟了一般,戴着哭腔的嗓音哀饶道。

“带下去吧,如何处置你,就等我父皇回来吧。”李弘平静着语气,淡淡说道。

议事堂的会议,在李弘强硬的态度下,算是有了一个初步的决定,反复确认了倭国派遣使臣,只能是学习哪些方面后,李弘就下令散朝了。

看着众臣每一个人把手里的文书一份份的叠好,放在自己的桌面上,没有一个人试图带走这些文书,李弘还是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刘仁轨、任雅相等一下再走。”李弘依旧坐在那里,端起水杯喝了口水说道,如今已是日上三竿,估计所有人都是饥肠辘辘了。

待所有人都离开后,李弘示意两人走到他的两侧,然后对夏至说道:“去备饭食吧,还有这两位大人的。”

待夏至离开,李弘再次拿出两份文书,递给了任雅相跟刘仁轨,说道:“这些客商如今都是身份特殊,如果不是他们,我们也无法了解到新罗、百济的实际情况。所以,这些人的通关文谍,还需要任尚书你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帮助。”

任雅相翻阅着上百人的名单,里面的名字以及个人体貌,都有着详细的记述,快赶上户部每三年给每个人上户口的团貌了。

团貌,无非就是等于上一世那般上户籍一样的过程,则是三年一次,需要记载下这个人体貌特征而已。

“殿下,您的意思是?”刘仁轨拿着手里的花名册,斟酌半天后问道。

“这两本文书你俩可以带走,但是侍郎以上才有知情权。至于给你的,就是让你这次去了辽东之后,与他们联系,你想要的一切他们都会尽最大能力的提供给你,但你的任务就是,保全我大唐将士的宝贵性命,让高丽的兵士为他们的土地而战吧,无论是兵器还是粮草,大可以随意许诺,发放时按量就好。”

刘仁轨笑了,他听明白太子殿下的意思了,就是如殿下这两日所说的那句话一样,我精神上支持你们。

“那泉男生与他们兄弟之间的事情?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刘仁轨问道。

只有彻底解决了高丽的内乱,如此才能够让太子殿下的策略通行无阻的在高丽实施开来。

第145章 势在必得

李弘坐在椅子上摇晃着上身,琢磨了一会儿说道:“那就看看他们兄弟三个,谁对我大唐更为忠心了。此次您前往高丽,想来他们三人都会找您,到时候您就斟酌着办,谨记他们谁最忠诚就好了,只要他们三国常年陷入战乱就行,为我大唐争取一丝休生养息的时间就足够了。”

刘仁轨与任雅相互望一眼,不约而同的看着李弘同时说道:“上兵伐谋。”

李弘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看着两人都吃完饭了,还没有要动弹的意思,继续说道:“今日戴至徳实乃咎由自取,仁义礼智信固然重要,固然需要我等尊承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明,但却不是让我们在传统中固步守旧!有些事情我们需要尊承,但时代在变化,您不能一直用历史的眼光看未来不是。”

“殿下,臣认为您今日罢免戴至徳还是有些过于仓促了,您身为监国太子,虽然有此权利,但如果如此仓促,恐怕陛下会对您……”

“揍我一顿?”李弘趴在桌子上,接过夏至放好的水杯,接着道:“兵部都知道利用新的兵器、战阵、兵种来作战,为何礼部就能不懂变通?如果都如戴至徳这般冥顽不化,那干脆让我李氏江山恢复周天子制度好了,大家一起维护井田制,然后在立几个诸侯?可行吗?当年秦国能够一统六国,不就是赢在变通之上,彻底抛弃了前人留下的观念,用高危险高代价的变革换来了最高的利益?任何事情的发展进程,都需要勇气跟血性,站在功劳簿上大喊盛世景象,这样的官员不需要,大唐要的是,永远处在饥饿状态下,永远都处在一种危机状态下的官员,而不是处于满足状态下的官员。”

李弘比谁都清楚,中书、门下大佬的支持固然重要,但兵部任雅相与刘仁轨的态度,对他来讲,就不是用重要可以说明的了。

他愿意再费口舌解释于两人听,就是希望,刘仁轨能够真正的遵从自己的旨意,而不是到了辽东后,给自己来一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态度回来。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就在李弘在东宫议事堂议事结束的第二天,梁州一座隐蔽的宅院里,两个人席地而坐,神情淡然的正喝着今年从南方运来的新鲜茶叶。

“现在看来,他是对辽东志在必得啊,这与你们大唐皇帝的旨意不谋而合,嘿嘿。”一身唐服打扮,却是一个突厥年轻人,看着对面的李忠说道。

李忠端着茶杯放在鼻端,深嗅着新茶那独有的香味儿,然后才动作淡然的一饮而尽。

脸上依然是一种憨厚、质朴的表情,看着突厥年轻人道:“我没想到,你竟然有胆量私自跑到大唐境内,你就不怕被人发现?”

说完后,李忠不由自主的扫视着年轻人的右手,只见上面布满了恐怖的伤疤,看样子倒像是被火烧烤或是油炸过一般。

突厥年轻人显然也注意到了李忠的视线看向那里,缓缓的举起自己的布满恐怖伤疤的右手,神情像是在欣赏一件宝贝一样,淡淡说道:“如今你大唐正是鼎盛威武时期,各国商旅都蜂拥而来,前往大唐买卖,会在乎多我这么一个人?”

李忠憨憨的笑了笑,问道:“那你们这次前来,就是希望弄清楚大唐如今兵力的重心在哪边?”

“不错,所以还得梁王您教我。”突厥年轻人微笑着说道。

李忠憨憨看着他摇头,这个阿史奴,三年前跟随他父王被大唐征服,如今被安置在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但现在好像已经与吐蕃勾结上了,为了复国,开始探听大唐如今的兵力重心是在西还是在东了。

“你觉得呢?”李忠反问道。

“太子殿下聪明绝顶,我猜测不出来,如今是他监国,可是由他说了算?”

李忠沉默不语,只是淡淡点了点头。

阿史奴继续看着自己的右手,想了想说道:“这么说来,大唐会继续对辽东用兵,至于安西,自然是不会成为重心了?”

李忠两手环抱在胸前,憨笑着看着阿史奴,直到阿史奴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纸,缓缓的递给了他。

李忠才把环抱在胸前的手放下,顺手接过那张纸,看了看上面的数额,这可是皇家钱庄最高等级的票号,只要拿着信物,就可以随意的领取。

“你这手最近可还疼吗?”李忠杀人诛心的收好票号,突然问道。

“梁王,您可是从太子之位上被废的,难道你不知道此种感受?当年我被四岁的太子……哦,那时还是代王,您那是还是太子殿下吧?如果不是他施了妖法,我这只手怎么会变得如此!”

“你还记恨李弘?”李忠眯缝着眼,整个人虽然看起来还是憨厚质朴,但双眼中反射的,却是一种令人心寒的冷光。

“那是自然,如果我复国成功,我一定要把他拉下来,让大唐皇帝再次立你为太子。”阿史奴看着手,狠狠地说道。

“呵呵……我已经没有了当太子之心了,如今不好吗?就如李弘所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惬意的生活啊。如果想知道实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李忠拍了拍被他放入胸口的票号,悠闲地神情突然间变得冷峻起来。

直到阿史奴又拿出了两张同样数目的票号,李忠的脸上此时才重新浮现了憨厚的笑意。

起身望着绿油油的一片树林,中间一个小茅屋还是当年李弘来时,突然奇想,说在这里建盖一座茅屋,下雨时喝茶才有情趣,于是李忠就建了,可李弘从来没有来过。

“自从我被废之后,我就一直在揣摩李弘,他到底凭借的什么?能够得到父皇跟皇后如此大的恩宠?十岁被立为尚书,十四岁被封为京兆府尹,那仿佛聚宝盆的太乙城更是不在话下。如今不单监国好几次,昨日竟然还罢免了礼部尚书,据说到现在,东都都没有下旨问询,这是多大的恩宠啊,你觉得你们有希望动的了他吗?”

“嘿嘿,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只要现在大唐的兵力在东,我们就有希望扳倒他不是?这样岂不是也可以为你出一口恶气?”阿史奴跟在李忠的身后,站在茅屋屋檐下,感受着徐徐清风拂面而过。

“那我告诉你吧,你已经有机会为你的右手报仇了。”李忠望着树林,淡淡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58/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