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243节

这几日自己避而不见,就是不想看见恼人的东西。

没想到这倒好,人家求见了两天,见自己没反应,直接把芒松芒赞处理政务的宫殿给占了,而吐蕃的赞普,只能在偏殿,跟一帮吐蕃大臣挤在一起论事了。

“我没打算离开啊,我在这里挺好的,您不用担心我的。”李弘打着哈哈,不要脸地说道。

“这里是吐蕃王室,不是你大唐皇室,你在大明宫,你也敢占着你父皇的宫殿不走?大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没有规矩了?”文成使劲扭着手里的丝帕,上面的褶皱,估计熨是熨不平了。

“哎呀姑姑,规矩都人定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您改改规矩不就成了?是不是那个芒松芒赞求您过来的?这可是他自己愿意把宫殿让给我的。”李弘一边说,一边就要作势出去找芒松芒赞。

“你给我回来。”文成满脑门黑线,她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请神容易送神难,不对,这尊魔神还是自己打进来的。

“李弘,只要不是很过分的事情,我都能做主,你说吧,你到底想怎样,才愿意离开吐蕃。”文成走到刚才戴至徳的位子前,缓缓坐下,平静地说道。

李弘无奈的摇摇头,果然是不出所料,这最后,吐蕃人还是把文成姑姑推出来跟自己谈判。

“很简单,还是一样的条件……”李弘刚开口,就被文成打断。

只听见文成气哼哼地说道:“想都别想,那是不可能的,那样的话,你干脆把吐蕃并入大唐版图,或者等着吐蕃百姓动乱吧?这几日你难道不知道?自从你允许赞普与其他官员接触后,这吐蕃各个部落之间的矛盾,你看不见?你觉得吐蕃容易吗?你李弘的心难道不是肉做的?就忍心看着吐蕃无辜的百姓这么一直动乱下去而袖手旁观?”

“不就是一些部落争夺草场吗,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儿,况且,他们本来就是逐水而居,发现了好的草场,谁不想占为己有,为自己部落所用。让他们打吧,分出输赢不就停止争斗了?”李弘不负责任地说道。

反正这事儿是死道友又不是死贫道,吐蕃越乱他还越高兴呢。

“你……把你的条件放低一些,不要让老身为难。”文成懒得跟他争吵,吵起来最后生气的只会是自己。

“那好吧,我的条件可以降低一些,裴行俭不担任吐蕃大相,但必须担任吐蕃副相,大相你们自己选择。而戴至徳则将在吐蕃大昭寺开设国子监,来为吐蕃万民受学我大唐文化,所有的费用等等,都由你们出。军权,裴行俭……”

“军权你想都不要想,把军权交给你的人,那还不是等于我吐蕃自己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文成公主看着李弘,一股无力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个小魔王就是要在这里耗,耗到你答应为止。

“吐蕃不能设置你大唐的都护府,裴行俭只能是任命为我吐蕃副相,非是吐蕃都护府大都护兼吐蕃副相,期限为三年。至于戴至徳在我吐蕃开设学馆,我文成同意,但不能在大昭寺……”

“那就小昭寺。”李弘眨巴着眼睛,快速的接话道。

无论小昭寺还是大昭寺,这都是因为她文成而建成的寺庙,在吐蕃享有着很高的声誉。

特别是大昭寺,吐蕃语的名字叫做:祖拉康、觉康。

大昭寺最初的建造,就是为了供奉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时,那一尊被称为释迎佛像的佛像。

最初佛殿的名字便叫做惹萨,后来也就成了逻些城的另用命,随着时间的演变,慢慢的演变成了后世的拉萨。

之所以逻些城被称之为圣地,就是因为文成公主所带来的这一尊释迎佛像,如今大昭寺虽然不如上一世那般规模宏大,但已经是成规模的建筑。

小昭寺则是真正意义上,由文成公主主张所建造,规模与名气,包括在藏人心中地位都不如大昭寺,但在文成公主心里,却是她自己心中的唯一圣地。

所以当李弘飞快的接话,学馆建在小昭寺时,文成公主脸上复杂的神情就很容易让人理解了。

文成公主又是谈了一口气,这段时日叹气的时候,比往常半辈子加起来还要多。

“那就建在大昭寺吧,但我需把主殿中的释迎佛像请到小昭寺,方可开始整修。”文成公主无奈地说道。

“嘿嘿,我就知道姑姑您最是通情达理了,那什么,那个你们吐蕃那个相当于礼部尚书之职的位子,那我就任命戴至徳了。”李弘嘿嘿笑着,看着文成公主无奈的点头。

而文成公主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终于是把这个小魔王打发了,虽然副相一职很重要,但无论如何,上面还有一个大相所压制。

这样一来,吐蕃依然还是处于自治之下的吐蕃,并未与大唐形成隶属关系。

但就在文成公主刚刚把心揣进肚子里,李弘的问话,又让她顿时目瞪口呆起来。

“对了,姑姑,跟您打听个事儿啊,向您请教一下,那个节儿是什么意思?”李弘别扭的发着吐蕃语节儿的音阶,问道。

文成公主听到节儿两字后,顿时脸色变得煞白,浑身仿佛都在跟着抖动,有些惊恐的看着李弘,颤抖着语音回道:“什什什么节儿?这是你从哪里听来的谣传?吐蕃从来没有设置过这样的官职,更不会任命其他外人这样的官职!”

文成公主的内心此刻是翻江倒海,表情更是花容失色,惊恐不已。这个节儿如果被任命,那吐蕃还是吐蕃吗?

第221章 力不从心

节儿,乃是吐蕃统治其他小国时,设置的官名。

虽然名义上,附属吐蕃的各小国都保持着独立的性质,但却被吐蕃设置节儿这一官职来监其国政。

就如大唐要册命他们的赞普一样,吐蕃也同样会对附属其的小国册命封王,授之小国国王的告身(任命状)为金色,被称为金告身。

而被吐蕃任命的节儿,唐人大都称之为节度使,则是被封以银告身。

虽然吐蕃节度使的告身,比其他小国国王的金告身地位低,但这些国王,都必须禀其指麾。

而这也是吐蕃为何能够在其周边,包括他们境内的部落当中,使自己的政权形成有效控制力的原因。

其制度与大唐相比,少了儒家思想的仁治,但多了一丝蛮夷的霸道,但却使得吐蕃的政权形成更大的影响,稳固的控制着周边小国。

并不会像大唐在辽东、云中、安西等地一般,时不时就闹出人家造反的乱子来。

而这点儿,文成公主心里比谁都清楚节儿意味着什么。

如今被李弘提出,文成公主想不怕都难,如果承认了李弘节儿的身份,并接受受其监管。

吐蕃就将真正的失去自由度,就会像被吐蕃控制的小国一样,永世不得再独立,而且很可能会慢慢的被吞噬。

但看李弘的意思,分明就是你都封了裴行俭等人了,我这个大唐自封的节儿,也应该监管你们的国政了吧,就跟你们监管人家国政一样。

文成公主不说话的只是摇头,但此事儿因为吐蕃开了头,李弘如此要求,也不是很过分。

但事关重大,别说是她,就是加上芒松芒赞、嘎尔赞卓等人在座,恐怕也没有谁敢应李弘这个要求。

看着李弘那似笑非笑的德行,文成公主心里更是气不打一出来,但此刻被人拿住了话把儿,又不知该如何反驳。

首节 上一节 243/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