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352节

还有能比借天下士子之口更有用的手段呢?王氏最怕的是天下士子知晓自己谋杀国子监、弘文馆的士子,那么李弘势必会借国子监、弘文馆士子之眼、之口来让王氏的恶行公布于天下的。

武媚话音刚落,宣政殿就响起了花孟的声音:“禀殿下,国子监、弘文馆的学子,不知道从哪里听说自己的同窗乃是被晋阳王氏所谋害,如今聚集了很多人,想请求您允许他们在朝堂之上质问王氏……”

“胡闹,成何体统,决不允许,这里是朝堂,不是他们学子能来的地方,他们能去的地方只有国子监、弘文馆,何况如今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李弘很生气,拍案而起大声训斥着花孟。

但有人却已经站出来替学子说话了,清河崔氏率先站出来说道:“殿下,臣认为天下士子乃是我大唐国之栋梁,殿下应该以礼相待,更何况此案牵挂着天下千千万万士子的心,臣认为为了彰显朝堂对于学子的重视,理当允许他们前来听取。”

“是,殿下,臣也认为该允许学子来听取,虽然此处乃我大唐宣政殿,但今日却是以此案为由上朝。”

“殿下,臣附议,此案关乎国子监、弘文馆众学子同窗被谋害一事儿,殿下应该体谅学子为同窗的关心之情。”

“殿下,臣等认为该允许学子们进入宣政殿一同会听此案,身为大唐学子,被人谋杀,其学子关心同窗之冤屈,实乃是我大唐幸事,更应该看到,学子们不畏强权,不惧恶人之勇气。”

五姓七家能够屹立两百年而不衰退,李弘觉得自己真正的找到了原因,就冲他们这么快的反应速度,在知晓国子监、弘文馆学子联名请求后,立刻转变风向的手段,就足以让他们屹立不倒了。

最先发声的便是四姓六家,他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就衡量出了利弊,宁可跟皇室做对,也不敢跟天下文人士子做对的他们,瞬间便知晓了自己该站在哪边的立场上了。

此刻如果他们要是还敢袒护王氏,那么他们相信,太子殿下借着国子监、弘文馆众多学子之口,只要把今日朝堂之事撒出去,那么五姓七家的声望就将会一落千丈了,而后便是科举制度真正的崛起之时了。

所以如今为了保护好自己氏族的声望,牺牲掉已经一只脚踏出悬崖边上的王氏,自然是最为合理的选择了。

武媚跟李治同时笑了起来,两人恍然大悟的神情都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李弘当初说的一句话:“舆论导向,如果朝廷控制好舆论导向,五姓七家就是个屁!”

武媚还因为李弘的不雅言词,拿着鸡毛掸子重温了一下她的打人神功。

两人由当初的不明白舆论导向这个抽象的名词,到现在李弘亲自给他们做了一次示范,并让皇帝跟皇后两人一同见识到了舆论导向的威力有多大。

而他们也明白了国子监、弘文馆的重要性,实实在在的是不亚于朝堂之上的五姓七家还是勋贵豪门,无论是哪一方势力,都没有天下文人之子之口要锋利,要让人倍感压力重重啊。

“这是一把双刃剑。”武媚最后像是总结一样,对于今日国子监、弘文馆学子在宣政殿的威力,给了一句总结似的评语。

王源一下子苍老了很多,花白的胡须跟头发变得枯萎了很多,原本明亮的眼神也变得黯然了下来,就连那原本很镇定的拐杖,在此刻握在手里也是不由自主的颤抖着,像是在表明他的内心有多么的激动跟震惊!

他万万没有想到,太子殿下竟然打算让国子监、弘文馆的学子来会听,如此一来,经过这些士子的众口铄金,王氏是很难再崛起了!

第321章 敲打

“还我同窗性命!”

“我们要公正、要法理!”

“严查谋害同窗之凶手!”

“请求太子殿下为国子监、弘文馆冤死学子作主!”

“不畏权贵,誓将凶手绳之以法!”

宣政殿门口一浪接一浪的学子高呼声,听的李弘是浑身舒泰,大呼过瘾。

屏风后面的李治跟武媚面面相觑,借这些学子之口置晋阳王氏与死地的手段他们知道了,但这样子在宣政殿门口喊口号是几个意思?是不是以后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些学子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巍然不惧了,什么变得这么大义凛然了?难道他们不知道得罪五姓七家的后果?

一帝一后眼中意味分明,这不用说,肯定是有人教唆的!至于是谁,不用猜都知道!

“陛下、皇后……”一个宫女突然间出现了武媚跟李治身后,欲言又止道。

武媚心里没来由的警铃大作!一旦宫女或者太监欲言又止、神色为难,那么就是只有一件事情发生了,那就是皇子或者宫女又捣乱了。

李弘长大了,现在不会如此了,何况人在朝堂之上呢。那么难道是李令月?

“说,何事儿。”武媚脑门子上条件反射的出现了黑线。

“回陛下、皇后,公主跟殷王(李旦)都在学子之列……”

“胡闹!这肯定是李弘的主意,我敢肯定,这事儿绝对跑不了他!”武媚气的蹭的从椅子上起身,却被李治拉住了手。

“让宫女去把他们抱回后宫就是了,你如今出去又有什么用?”李治笑着劝说道。

“也是,赶快去把他俩抱回后宫去。等下朝了看我怎么收拾他!”武媚气呼呼的再次坐下,小兔崽子作死你这是!

小胖子李旦跟李令月岁数相近,历史上李旦也是登基之后,对李令月特别宠爱,以至于导致后来的公主干政。

如今小胖子跟李令月,也是高举拳头,跟着人家弘文馆、国子监的学生不明所以的大喊大叫着,神情不像是来讨伐王氏,倒像是参加有趣的集会。

只是还没有过完兴奋的集会隐,就被宫女太监从身后偷偷拦腰抱走了。

朝堂之上自然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场景,索元礼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从头到尾,甚至都不用狄仁杰提问,便把所有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

王源在一旁听的浑身颤抖,而且索元礼所说之言,虽然都是事实,但显然索元礼也为了给自己开脱,除了把实施杀人一事儿揽到自己身上外,至于如何谋划、谁出的主意等等,都被安在了罪魁祸首的王源跟王义方、孔志约三人身上。

不得不说索元礼识时务,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也要把曹王李明跟千金公主摘得干干净净,甚至说出了两人俱都不知情的口供。

但对于私铸旧钱之事儿,就算是想要往自己身上揽,面对狄仁杰手里的证据,索元礼也是无能为力,何况学子之死,就是因为私铸旧钱而引起的。

狄仁杰问、索元礼答,史官坐在一侧奋笔疾书,门口的弘文馆、国子监的学子侧耳倾听,待王源老眼一闭,回天乏力的突然间晕倒后,门口的学子终于爆发出了欢呼声。

“臣等恭贺殿下,为国子监、弘文馆学子沉冤昭雪。”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看着一个御医救醒了昏迷的王源,立刻同声呼道。

而刚刚清醒的王源,听到此话差点儿一下子又昏厥过去。

孔志约跟王义方面如死灰,国子监、御史台显然都不会放过他们,特别是御史台,在王义方的欺上瞒下之下,李峤到现在才知道王义方对自己一直是阴奉阳违。

鸿胪寺卿与礼部共掌国子监、弘文馆,在众臣恭贺李弘之后,两人走出来恭恭敬敬的做表面文章请罪。

门口的学子并未散去,他们都在等着看,晋阳王氏的家主王源,会以什么行事从宣政殿被押解出来,而且已经有人开始议论纷纷:“百年世家不过如此,原本以为的正人君子,竟然私铸旧钱欺骗朝廷谋取暴利,真乃无耻之人。”

“晋王王氏既然会如此,恐怕其他几个世家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首节 上一节 352/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