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 第1178节
“如果急着离开,只能用其他渠道了。”朱慕云意味深长的说,他希望邓湘涛能欠地下党一个人情。关键时刻地下党帮了他,以后他再对地下党动手,总该有恻隐之心吧。
“你指的是什么渠道?中统?还是地下党?”邓湘涛问。
“中统自身难保,怕是靠不住。”朱慕云摇了摇头。
“地下党也未必会有出城的渠道。”邓湘涛冷冷的说。
“他们应该有渠道,要不然,这么多物资怎么运出城的?地下党不可能搞到这么多执照和批文,他们一定有秘密渠道。”朱慕云笃定的说。
邓湘涛没有再说话,朱慕云知道他动心了。相比安全转移,向地下党低次头又算得了什么?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邓湘涛绝对不会为了所谓的面子,而拒绝地下党帮助的。
果然,到下午,邓湘涛给朱慕云留下了情报,他已经联系上了古星地下党。同时,朱慕云也收到了许值的情报,邓湘涛在他们的安排下,顺利出城。
朱慕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也能“全心全意”投入到,抓捕军统头目的行动中去。可是,不管出动多少人,声势搞得如何浩大,最终都是一无所获。
此次行动,军统损失惨重,李邦藩终于扬眉吐气一回。军统被抓的人超过了一百二十人,有近三分之一叛变。军统的人员基本上全部转移,这个时候叛变,对政保局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对这些叛徒,政保局的意见起了分歧,有人建议,将军统的人打乱,分别补充到各个部门。而有人则建议,组建四处。还有人主张,军统的人不可用,应该全部遣散。
人就是这样,一旦他们在政保局习惯了,慢慢就会变得麻木。当他们已经习惯替日本人卖命的时候,再让他们回头,已经很难了。
宋鹏则倾向于第二种方案,成立新的四处。他觉得,一旦成立四处,他是当仁不让的处长。宋鹏在情报处,与孙明华的矛盾已经公开化。如果继续待在情报处,他相信这种矛盾还会加剧。最好的办法,是另起炉灶。
孙明华和郑思远,则愿意用第一种方式,他们当然愿意扩大自己的势力。放几个军统的人在自己部门,以后再对付军统的话,会事半功倍。
李邦藩与孙明华、郑思远和宋鹏都沟通过,他觉得每个人都是自私。这种事情,他喜欢听取朱慕云的意见。
“局座,冯梓缘、杜华山,这些军统的卧底,都曾经是军统的人。军统投降的人,我们肯定是不能使用的。最好是遣散,最次也得放到其他部门,政保局一个都不能留。”朱慕云笃定的说。
“冯梓缘和杜华山毕竟是少数嘛,只要他们手里沾了抗日分子的血,就再也不能回头了。”李邦藩不以为然的说,几十号人,就这么放走,实在太可惜了。
“军统经此一役,已经七零八落,再也不可能与我们抗衡。我们也无需这么多人来对付他们,每养一个人,都需要经费呢。”朱慕云说。
“你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此事也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最终需要宪兵队和特高课拍板。”李邦藩说。
“或许本清课长有折中的办法。”朱慕云微笑着说。
“折中?”李邦藩眼睛一亮,突然之间,他有了一个主意。
李邦藩很快去了宪兵队,如何处理这些人,已经刻不容缓。按照他的想法,所有的抗日分子全部杀掉那才好。但理智告诉他,真要是杀了这些人,只会派起更多的抗日分子与他们为敌。
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的办法。对付中国人,既要怀柔,又得强硬,只有软硬兼施,才能让他们折服。
“本清阁下,这批军统人员,我准备释放一批,留用一批,剩下的新组成一个部门。”李邦藩在路上,已经完善了自己的办法。
“说说你的想法。”本清正雄说,李邦藩这么急着赶来,肯定有其他想法。
“军统在我们内部,多次安插卧底。此次,我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释放的这些人当中,有些是军统的顽固派分子,有些则愿意效忠皇军。我们可以选择几人,假装释放他们,趁机打入军统内部。”李邦藩说。
“你如何知道,他们会不会又被军统策反呢?”本清正雄说,这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李邦藩可是没少干。
“首先,他们得签下自首书,其次,他们手里得沾血,沾上他们自己人的血。我们不但要记录,还要拍照。有了这两样东西,他们不敢再背叛我们。”李邦藩冷冷的说。
“这倒是个办法。”本清正雄缓缓的说,一旦他们沾了自己人的血,回头的路就被堵死了。之前冯梓缘、杜华山,就是因为没有让他们沾血,导致他们又有机会叛变。
“剩下一部分人,分别放在情报处、行动队等部门,其他人则组成一个科室,划到二处,成为二处的第五科。”李邦藩说,这个处理办法,兼顾了所有人的想法。特别是释放一部分人,是他的神来之笔,说不定以后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不合理
李邦藩如此安排,所有人都没有话说。这算是个折中的方案,照顾到了所有人。这件事,李邦藩执行起来雷厉风行。当天下午,就释放了一批人,总共二十一个。
其中六个,是愿意为政保局效力的军统人员。另外十五人,则是从看守所挑出来的,没有从事过反日活动,只是一时误入歧途之人。
情报处、行动队、一处,也都分到了六人,至于二处的五科,也在码头货物检查场成立。科长,暂时由宋鹏兼任,副科长为封存义。
这三十八人,昨天之前还是军统的反日分子,现在,却加入了政保局,成为他们的一分子。不得不说,事情的发展很有戏剧性。
只是,朱慕云有些怀疑。李邦藩的决定,是在匆忙与本清正雄商量后作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个决定并非仓促决定,也不是为了平衡各方采取的所谓折中方案。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甚至,有可能是为了掩盖某个秘密计划。
朱慕云从来不会主动去问机密,他希望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敌人细微的行动,不经意的动作,分析并判断出他们的真实目的。
比如说,此次军统的被捕人员、叛变人数,以及目前关押在看守所的人数,朱慕云只是通过华生,就做到了心里有数。
此次所有的被捕军统人员,都关押在六水洲看守所。他们被抓进来时,进行了登记。总共是一百二十一人,差不多占了军统古星区三分之一。到昨天为止,总共有四十四人,离开了看守所。这些人,为了活命,或者改变了信仰,准备效忠南京政府,拥挤汪先生的和平运动。
这两份名单,以及相关人员,朱慕云都掌握了。第一份121人的名单,是华生提供的。而第二份44人的名单,是他以“猎手”的名义,让华生这个新晋组员提供的。
同时,朱慕云还让华生提供了一份,看守所内剩下的军统人员名单,总共是七十七人。通过这份名单,他能准确推测出,哪些人成了叛徒。
结果显示,原有的名单,减掉现有的名单,确实是四十四人。朱慕云原本以为,这些离开看守所的人,有可能死亡,或者被枪毙,也有可能移送至其他地方。但是,总务处临时增加了四十四笔特别经费。也就是说,这四十四人,全部在为政保局效力。
现在,这四十四人中,有六人被赶出了政保局。也可以说,他们被释放了。另外被释放的,还有看守所内七十七人中的十五人。
对这被释放的二十一人,朱慕云很是不解。不管从哪方面考虑,李邦藩都不应该作出这样的决定。虽然自己建议,将所有的军统人员全部遣散,可实际上是天方夜谭。
“局座,这二十一人就这么释放,是不是太浪费了?”朱慕云既然觉得有问题,当然得弄明白。军统的主要人员,全部离开了古星。作为军统的“公鸡”,他必须行动起来。
至少,要在邓湘涛再回到古星时,给他提供古星的最新情况。同时,他还得为邓湘涛准备新的安全屋。军统其他人的住处,朱慕云无法解决,但邓湘涛的安全,他一定会放在心上。
以朱慕云的性格,他向李邦藩提这样的问题,是合乎逻辑的。朱慕云也确实觉得,政保局做了一笔赔钱买卖。二十一个人,哪怕每人敲一百元,也是两千一百元啊。这么多钱,足够政保局一个月的伙食费了。
这二十一人,释放得很突然。在六水洲签了自首书,同时在报上申明,脱离军统组织。甚至申明还没有见报,就被释放了。
如果李邦藩是中国人,或许这样的释放,是合情理的。毕竟,夜长梦多,先放点人,说不定过段时间,日本人就不会点头了。但李邦藩是日本人啊,在李邦藩心里,恨不得中国人都死光。
怎么可能让这些抗日分子平安无事的离开呢?如果李邦藩将他们秘密处决,朱慕云才不会惊讶。
“他们是政治犯,不能当成普通人看待。”李邦藩缓缓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