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战国野心家

战国野心家 第369节

  费君收拾了大量的金玉,决定从狗洞逃走之前,为了“爱”,还是让柘阳子与他同行,一旦逃出去也能够做护卫和驾车。

  柘阳子的手指微微触碰了一下剑柄,在混乱之前,他曾登到城墙观望了一番。

  观望的时候,大炮还没有靠近,但他看到了已经结阵持枪的民众,还能够听到一些宣讲以及那些结阵后行动的鼓笛声。

  只是看了一眼,柘阳子就确信,这一次“政变”绝不简单,和以往全然不同。

  宫室内的数百甲士,根本不可能战胜外面的民众。

  而他也有自己的判断,外面的民众如此有组织,结阵前进,难道背后的人不知道封闭城门吗?

  自己跟随国君逃亡,一旦城门封闭,自己就会被抓获。而民众愤怒到这种程度,听说有人说国君叛国,这将不会是一场让国君出国逃亡的政变,而是一场弑君的政变。

  他的手指按在剑柄上,听着国君危急关头还在让自己一同逃亡,心中终究还是有所触动的。

  只是,这件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可以理解为这是爱,国君爱他,所以在如此危急之下,依旧不忘让他一同从狗洞逃亡。

  但也可以理解为这是用,国君要用他,在逃亡的时候有人护卫、驾车、保护……

  柘阳子几乎没有犹豫,选择了理解为后者,于是心头最后一丝愧疚也变为了一种愤怒。

  从他如此爱我我却还要杀他的愧疚,变为了他这样对我不过是为了用我保护的愤怒。

  也或许,最根本的原因,只是因为柘阳子看到了外面集结的民众,猜测到城门已经封闭,如今逃亡只有死路一条,自己的富贵和地位会就此终结。

  于是就在国君伸出手要挽着他的手一同逃亡的时候,柘阳子猛然抽剑,一剑刺中了费君的腹部,迅速一搅,用贵族脱产训练出的、用来维护礼法和保护国君的杀人技术,捅死了费君。

  费君死的很快,快到根本没有时间流露出诸如怨恨、不解、被背叛之后的愤怒之类的种种眼神。

  因为柘阳子下手很快,手段很高,他必须要杀死费君,因为他和费君说起过将费国变为战场、屠戮民众的建议。

  而现在,费君已死,便没有人能够知道他曾说过这番话了。

  然后,他举着血粼粼的剑,杀死了费君身边的其余几名护卫,优雅地擦了擦剑,蹲下甚至砍下了费君的头颅,提在手中。

  从狗洞中爬出后,柘阳子将血粼粼的头颅放在一旁,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用费君的衣衫擦了擦血,恢复了翩翩公子的优雅,将费君的头颅悬在腰间,径直走向了民众集结的宫室大门之前。

  他走的很震惊,嘴上洋溢着一种仁人义士成就大义的笑容,看着那些已经朝这边拖拽的铜炮,愈发在心中佩服自己的判断。

  当他靠近到结阵的人群约有几十步的时候,伸出手举起费君的头颅,喊道:“不义之君,已被我诛之!”

  连喊三声,有人终于认出来了他,惊问道:“你莫不是柘阳子?”

  柘阳子提起头颅道:“正是。”

  人群中有人喊道:“那真是暴君的头吗?你不是他的近臣,为什么要杀他呢?”

  柘阳子放声大笑道:“昔年文王为纣王之臣,为何武王要伐纣?这不是天命,而是因为文王武王遵从天志,为天下百姓之利而诛。诛不义为义,你们问我为何要杀他,那么你们又为何拿起武器来到宫室之前?”

  “你们问我为何,难道不就像是一个饿的人正在吃饭,却问旁边也在吃饭的人,为什么要吃饭一样吗?”

  “为费国之利,杀一人而利万民,为何不杀?”

  他说的斗志昂扬,提着头颅,似乎根本不在意身边那些惊奇惊诧的目光,径直走向了卫让所在的位置。

  在靠近到十步之外的时候,他将腰间的剑放在地上道:“我的剑,是用来诛杀不义之君的,不是要行十步一杀之事的。这是费君的头颅。”

  “如今宫室尚且还有甲士,他们亦是百姓,不知大义,可有勇士愿意随我一同到宫室之前,劝说那些尚且不知大义的人放下兵器?”

  说罢,他威风凛凛地喊道:“可有勇士愿随我来?”

  他举起费君的头颅,连喊三声。

  随后又叹道:“若攻宫门,便有死伤。我有兼爱之心,天下人皆爱惜自己的性命,又如何忍?虽有凶险,可能少死些人,也算是利于天下了。”

  当即便有几十持剑之人喊道:“真义士也!我等愿往!”

  西门屠更是弹剑赞道:“柘阳子举首义、诛暴君,当为首功。又有仁心,不忍兵戈之乱,真贤人也!”

  柘阳子大声道:“宫室之前,或有危险。然而为举大义、为利费国,死不足惜。若我死,请记住我为大义而死!”

  一时间虽无秋风,却有了几分萧瑟之意,几十个勇士持剑跟随在柘阳子身旁,柘阳子绕开了武装集结的民众,来到了宫室之前。

  宫墙之上,有人看到了柘阳子提起的费君头颅,高声骂道:“柘阳子,费君待你不薄,给你封地赏赐俸禄,你杀君是为不忠!”

  柘阳子大笑道:“非也!我的俸禄,是民众用劳动创造的。食人之俸、忠人之事!我吃的俸禄是民众提供的,我忠于费国民众之利,怎么能够说我不忠呢?”

  他说罢,回过头冲着跟随而来的民众喊道:“你们说,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民众们齐声呼喊道:“对!”

  柘阳子在民众的呼声中,将费君的头颅举起道:“如今民众求利,以利费国。你们却在宫墙之上,阻挡利一国万民的大事,这不是忠诚,而是愚钝!”

  “暴君已被诛,你们难道要与费国万民作对吗?”

  “枪炮在后,你们还要顽抗,这就是自求死路。”

  “为大义而死,或可留名千古。”

  “可你们为何而死?为暴君而死,是为不义。费国的血,不该流这么多,暴君已死,新君当立,仁政当施,既利于百姓万民,你们也是万民百姓之一。民心不可违啊!”

  说罢,他将费君的头颅放下,轻展袍袖,对着宫墙之上的甲士行礼道:“为了费国,为了自己,为了不再流更多的血,请放下你们的兵器!”

  “若天下议论费国之事,就让我柘阳子承担弑君之名!为义,命尚可抛,况于名乎?”

  “若行强攻,双方都有死伤。我有兼爱之心,我爱惜自己的性命,也爱惜天下人的性命,既如此,若是你们不能够放心,请让我入宫墙为质!”

  “暴君之政,您们都不曾参与,民众不会伤害你们。我为人质,若是有伤害你们的行为,大可以将我杀死!”

  “而诛不义为功,那些谏言国君行暴政以死惧民的大臣,都是费国的罪人,你们难道不趁着这个机会立大义之功吗?”

  墙上尚有几名贵族,闻言大骂道:“弑君之贼!你有何面目在这里谈义!天下人若无忠义,与禽兽何异?甲士听令,将此弑君之贼射杀!”

  跟在柘阳子身边的几十名奋勇之士闻言,立刻挡在了柘阳子身前,喊道:“柘阳子为民谋利,忠于万民,何谈不忠不义?谁敢放箭,得火炮齐鸣,攻破大门,尽皆大罪!”

  墙头之上的甲士眼看君主已死,又看到街市上集结了越来越多的民众,心中惊慌之余,也开始考虑自己今后的事。

  那几名贵族尚在叫喊的时候,几名甲士忽然抽剑将那几名贵族杀死,喊道:“柘阳子请上城墙!我等愿为义立功!”

  当即有人抛下绳索,柘阳子将头颅悬在腰间,与身边勇士一同登城,知道宫城之内尚有不少贵族子嗣庶子为卫需要清理,柘阳子心想:“如此一来,我名望既高,宫中甲士尽皆服我,以我为首谋取其利。便纵新君立,我亦大功,富贵可存!甲士服我,我便无忧。”

第七十五章 大幕才拉开

  柘阳子登上城头之后,那些城头的甲士纷纷喊道:“我等无罪!”

  柘阳子正色道:“无罪非是有功。你们的父母妻子,俱在城内。国人求利,此乃义事也!岂不闻墨子言,义即为利?此时正是慷慨赴义之时,不可居于人后!”

  “若你们能够立下功勋,我必可以为你们明言,不能少了你们的功勋。新政既立,必赏善而惩恶,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这是必须要知道的。”

  城头上的甲士眼看到城下民众集结,人数众多,武器精良,训练曾经有素此时也剩余许多阵型的残余。

  柘阳子又已经杀死了国君,他们纵想忠于甲士之责,却也无人可忠。

  值此之际,他们担心的就是愤怒的民众认为他们是君主的走狗,将来便要遭到打压清算。

  柘阳子登城为质,他们竟似找到了一个代言人亦或是主心骨。终究柘阳子曾经也是费君的近侍,与宫室内的甲士多有交集。

  柘阳子环视四周,高声道:“随我登城的人,都是城中市井间闻名的勇士。我在宫中,亦多耳闻。他们也有人被城下选作民意之表。”

  看着四周的甲士,柘阳子道:“你们能够立下功勋,难道你们的功劳不会被人知晓吗?我今日既登城为质,为救双方,我便可以做你们的代表,只要你们能够立下功勋,不但没有任何的罪行,还要受到赏赐!”

  众人正是不知所措之际,乱哄哄的如同无头苍蝇,柘阳子的话顿时就让他成为了这一群乱蝇的头目,众人齐声道:“君子之言,我等必从,与君无异!”

  柘阳子道:“此时宫室之内,尚有人不能够明白民众求利无罪,宫室的大门尚且关闭。城下已经集结了大炮,可是一旦炮击,只怕会伤及到那些被蒙蔽的人。我们正该打开城门,围困那些‘恶来’之样的臣子。”

  “是恶来,还是微子,这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想来新政既立,定会审问清楚。”

  “诸勇士,随我来,打开城门,搜捕勋贵!”

  若这是一场政变,君主的死亡就意味着政变暂时的结局已经定下。

  甲士们都想,是柘阳子杀死了君主,而他们如今跟随,最多也就是从恶。况且君主已死,这时候跟随柘阳子冲杀,便从从恶变为了举义。

  新政到底如何,一些人也有所耳闻,正和他们的心思。

  于是城头甲士便推选柘阳子为首,盟誓之后,柘阳子持剑,以慷慨赴义的姿态,带人冲下了城头。

  或是冲杀,或是劝告。

  有费君的人头在手,军心瓦解,竟然是无往而不利。

  他却先不打开城门,而是带人在宫室之内将那些贵族们抓获。

  贵族中却也有不少硬气之人,怒斥柘阳子是“弑君之贼”,柘阳子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他既决心靠近新义以求富贵,那么旧义对他的辱骂,在他看来就是新义的赞扬。

  至少他自己都暂时相信了自己就是为了“利民之义”而诛杀了暴君,不但不是不忠,反而正是大义。

  现在唯一一个知道他曾提出了最残忍的建议的人,已经被他亲手杀了。

  正是论迹不论心,现在他的行为,正是举义之士,至于他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又有谁人能够知道呢?

  现在,他成了宫室之内甲士的头目,有人支持。

  并且他通过言语和身份,让自己成为了这些宫中甲士的代表:他终究原本也是费君的近侍,如果他遭受了处置,那么甲士们必然惊慌以致作乱,所以这些甲士成为了柘阳子确保自己不受新政损害的盾。

  杀至寝宫,一路流血,反抗虽多,但是甲士们既然已经动了兵戈,杀一个是杀,杀两个也是杀,而且若是杀的少了将来还可能被反咬一口,宫中可谓是血流成河。

  柘阳子回首看看这一路的血迹,心中自有计较。

  如今这场政变,看似已经成功,但实际上才刚刚开始,分封建制之下,都城的成败不代表成败,重要的是封地贵族的反应。

  当年楚国白公之乱,即便控制了都城,可叶公子高依靠自己的封地,依旧可以平定。

  甚至于后世秦灭楚,楚败亡,但最终楚国的贵族势力们依旧强大,最终也算是复国。

  而像是齐国、卫国、郑国的政变,大抵都是这样,控制国都的人未必是最后的胜利者。

  柘阳子明白。

  他饱读书史,看过春秋,读过左传,也看过墨家的许多关于政治和历史分析的书籍。

  正因为这样,他才比别的贵族看的更远,也看到了费国的事,除非把魏齐等国拉下水,变成一场旧规矩与墨家新规矩之间的圣战,否则绝对没有获胜的可能。

  但是,费君拒绝了他的建议。

  他不是费君,他依靠费君,所以费君不用他的意见,那么他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而且他并不愿意成为旧时代的殉道者。

  如果费君用了他的意见,提早逃亡,提早引各国之兵入费屠戮,那么他作为提出意见的人,便是晋文公身边的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

  可费君不用他的意见,在那种时候才选择逃亡,那么他就是纣王身边的恶来、飞廉。

首节 上一节 369/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盛唐血刃

下一篇:三国之最强开光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