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394节

父亲曾经多次向他描绘过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水里走的是蒸汽船,地上走的是蒸汽火车,大都会里烟囱林立,不分昼夜喷出滚滚浓烟。

烟囱下是无数工厂,大量百姓成为工厂里的工人,不需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按时上班、下班,不需要种地,不需要纺织,靠着工钱就能养家糊口。

到了晚上,煤气灯亮起,将夜幕下的大都会照得灯火通明。

大都会里,有宽阔得可以并排跑几辆马车的下水道,排水能力极强,即便是雨季,城里也不会积水;

有集中供水,水管接到每一户家中,只要将水喉打开,居民们都能喝上干净的饮用水;

有公办医院,居民生病了都能到医院看病,医生医术高超,治疗大病小病不在话下,如果病人病重或者需要做手术,还可以“住院”,在医院得到妥善照顾和医治。

有公办的各级学校,适龄儿童可以免费入学,一直读到“初中毕业”,此为“义务教育”,若“初中毕业”之后成绩不错,可以就读“高中”,最后参加科举。

百姓的生活条件,比现在好许多,而官府也大不一样,有无数电报线从京城向四面八方延伸,无论是北面的辽东还是南面的交州,无论是西域或者东海,当天发生的事情,最迟次日就能传到中枢。

父亲描述的这个世界太过于光怪陆离,宇文维城总觉得难以置信。

可当儿时的玩具蒸汽船(明轮、螺旋桨)实用化后,他对父亲描绘的世界充满了憧憬。

看向儿子,宇文维城说:“大郎,你带着弟弟们好好玩,知道么?”

宇文旭点点头:“嗯!”

宇文维城起身,走到一旁书案,那里堆着厚厚一沓资料,他拿起最上面的一份资料。

“蒸汽动力车辆研制计划书(初稿)”是这份资料的题目,宇文维城坐下,认真翻看起来。

他年幼时玩过的蒸汽船模型,如今已经成为现实,那么接下来,该轮到蒸汽火车了。

他的儿子,现在玩的是蒸汽火车模型,将来长大了,就应该如他现在见着蒸汽船实用化一般,亲眼看到蒸汽火车驰骋在大地上。

真想....真想亲眼看看这样的世界啊!

第四百四十一章 代价

上午,洛阳城内某酒肆,雅座内宇文温正与杨济交谈,谈的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变法”,房中除了他两个,再无别人。

君臣之所以要跑到这地方来谈公务,是因为宇文温要避开起居郎,特地微服出宫,在这鱼龙混杂之地和杨济密谈。

起居郎,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然后有司便会根据起居郎的记录编写《起居注》,所以,起居郎如同人形录音机,如影随形跟着皇帝,将皇帝日常的言行记录下来。

当然,听墙脚不属于起居郎的职责范围。

宇文温和杨济是“不正常人类”,许多谈话内容不能让第三者知道,虽然在宫里谈话也可以支开起居郎,但次数多了也不好,所以宇文温今日才会出宫,和杨济谈变法。

谈“行政区划改革”。

周国如今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总管府、州、郡、县四级制,实行多年,各级长官是文武双秩,文职、武职合二为一,州刺史、郡守均有将军号,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地方是这样,中枢也是如此,出将入相是这个时代的官场常态,三高官官平日里在政事堂开会处理国家大事,次日挂个军职就可以带兵出征,实际上文武之分主要体现在官职上。

这个时代的“文武分途”虽然有了雏形,却也只是雏形。

对此,宇文温觉得需要适当改革,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出现变化,上层建筑也要跟着变。

以刺史为例,刺史军政一把抓,好处是效率高,无论是对付治下豪强、镇压叛乱还是抵抗外敌入侵,地方长官手握兵权、使持节都督某州诸军事是必须的。

坏处就是一旦刺史有问题,危害性不小。

对此,需要有人来掣肘,那就是州长史(管政)、州司马(管军)等,而州长史、州司马必须由朝廷任命,刺史不能自行征辟。

这样的体制,实行了数百年,为什么宇文温觉得需要改革呢?

首先是大环境:中原统一,而官军的实力强劲,装备着火炮、火铳、猛炸药,又有火轮船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意味着只要中枢不出问题,天下就不会大乱。

既然天下承平,地方官的精力,可以更多投入到民政方面,没必要兼任武职,分心管军。

其次是选官制度出现变化,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科举官员到地方任职,若让这些官员上马管军,难度不小。

道理很简单,当科举选拔成为常态,大量寒门子弟入仕,到地方做官,这些人也许养得起几个幕僚(后世所称师爷),却未必养得起善战部曲。

新官上任,没有部曲(类似后世家丁)跟着帮忙管军,没有部曲跟着上战场玩命,不要说打胜仗,不被兵痞坑死都算不错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刺史自带数百甚至上千部曲(甚至还人人有马)上任是常态,这些出身大族、豪强的刺史上任后,绝对能牢牢控制州政和军队。

而现在,一个科举入仕的寒门子弟,带着几个青衣小仆上任,且不说会不会被老吏坑死,光凭这几个细皮嫩肉的仆人就想让军队如臂使指?

兵痞或者老兵油子可不好对付。

更别说就几个青衣小仆随行,搞不好在上任途中被人杀了然后冒名顶替。

所以,宇文温一开始的设想是推动文武分途,地方官(总管且不论)偏向文职事务,最多管管治安,重大治安事件由军府负责处理。

那么,刺史头衔里的“使持节都督某州诸军事”就该取消。

这样好么?

不好。

治安事件,可大可小,但如何界定,很难分清楚,宇文温当过州官,能想象得出一旦剥离刺史、郡守的军权,会有什么状况发生。

譬如,各宗族、村落为了水源地或者田地划分发生械斗,这种治安事件算大算小?

说大,人家又不是要造反、抗税、对抗官府,不能当叛乱处置,而且宗族械斗自古以来司空见惯;说小,“参战”人员搞不好数千,死人也可能死许多,到时候地方官吃不了兜着走。

然而没有兵的刺史、郡守又如何去制止械斗?

如果让军府负责解决,首先府兵是亦农亦兵,平日里要种地,农闲训练,遇到战事应征出战,万一农忙时军府征集府兵去调解械斗,误了农时该怎么办?

首节 上一节 2394/27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强开光系统

下一篇: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