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824节
江南潮湿,便是以这种谷纸来传承经史子集的。
这一次,广南东路泉州知州,撰写奏章时,无意中间杂使用了谷纸,也让赵曦再次对生产雨衣有了信心。
随即,赵曦令工坊城遣人到广南,学习这种谷纸的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尝试制造雨衣。
几年过去了,工坊城雨衣已经是第三代谷纸雨衣了。
连赵曦都不清楚其中到底添加什么,反正赵曦感觉并不比后世的雨衣差。
这一次巡坝,内阁一定要陪同,都是五六十岁的老臣了,赵曦便责令工坊城送来一批雨衣…~
新式雨衣,赵曦指导工坊城是按后世军伍的那种雨衣设计的,戴帽、双袖、直筒的斗篷式雨衣。
这档口,马车已经拉着官家和内阁大臣到达了汴梁的堤坝边,而官家已经着雨衣下车了。
内阁大臣也顾不得雨衣是不是管用了,忙乱着套上雨衣上了堤坝……
这时候好像大家都忘记了雨衣这回事,死盯着官家……
这是干嘛呢?只见官家操弄着金瓜勇士的戟,一下一下的戳堤坝……
雨声拍打着堤坝,嘀嗒在雨衣上,还有滔滔的黄河水,根本听不到官家用戟戳在堤坝上的声音。
不过,就看官家所用的力,大家就明白,官家是真的在用力戳。
这若是夯土的堤坝,被雨水这样一泡,再被这般戳几下,说不定就是一个漩涡,从而形成溃坝的原因。
而现在……
“官家是为何意?”
富弼使劲吼,生怕官家听不见。
“水泥筑坝跟夯土不同,水泥坝一旦表面有疏漏,就会形成渗透,便会被水灌进堤坝内部……”
赵曦也声音很大。在这大雨的天气,还是在黄河堤坝上,相互说话必须得喊。
赵曦算是简单的跟富弼等人解释了一句,便沿着堤坝走,每走三五十步,就用戟朝堤坝戳一下。
走了很远,几乎快要出城了。
也不知道是走累了,还是戳累了,亦或是这一路走来,并没有发现让他担心的情况。
官家总算是停下来了,把戟也随手丢给了王中正。
就这一阵,富弼等人已经很累了。
迎着大雨,耳朵里是隆隆的黄河水流声,还有滴吧滴吧雨水滴落在雨衣上的声音。很烦躁,不知道是烦躁官家这幼稚的行为,还是烦因为年老体弱跟不上官家的步伐。
“汴梁的堤坝用的哪里的水泥?”
“回官家,汴梁堤坝是最早用水泥修缮的,最早的都有十几年了。用的全是工坊城的水泥。”
“都是工坊城轨道马车运送过来的,至于哪里所产,微臣不知。随后微臣便查验!”
工部都水监的主官,很少有机会跟官家单独对话的时候。不过,作为倾向于技术官员,倒也没气馁,说起来头头是道。
“是不是黄河堤坝都是工坊城水泥?”
“回官家,不是。去岁在疏浚滑州堤坝时,因为滑州当地有水泥作坊,为节约运费,工部在当地采买了水泥…~”
这也是应有之义。
水泥的配方,工坊城已经出售了,国朝很多地方州府郡县都先继开设了水泥作坊。
赵曦倒也没怎么在意,虽然隐隐有些担忧……
“明日,你亲自到滑州,就用朕刚才的办法,查验一下滑州堤坝的情况。”
赵曦都不知道这工部都水监的主官叫啥,从感觉上,这应该是个技术官僚,也就放心他前去。
赵曦也知道,巡视汴梁的堤坝,自己坚持下能成行,若是前往滑州,估计内阁和内苑敢翻了天。
也罢,从今天查验的情况,赵曦还是比较放心的。
赵曦一直不放心当下的水泥,从目前看来,这种土水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看了看哆嗦着的诸位内阁大臣,赵曦觉得自己还真有点小题大做了。
第642章
回到勤政殿,御膳房已经备好了生姜红糖水,热乎乎的,相信也不会把诸位内阁老臣给染病了。
说实话,在这时代,能活到五六十岁,都是身体素质相当不错的,都是扛了不知道多少次伤风感冒的。
否则,早归西了。
“烦劳诸位阁老,这几日内阁要遵行职守制,每日留守两人,随时关注汛情。”
这是应该的,内阁本来也准备安排职守了。
这时候诸位内阁大臣才发现,这转悠了一圈堤坝,除了脚下,身上只是略有点潮…~真的没被淋湿!
巡坝的作用还是有的,最起码内阁大臣考虑值守了。说真的,就这次巡坝,水位暴涨是最深刻的印象。站在坝顶感觉脚下就是黄河水流,时刻都有漫过堤坝的可能。
上游还在下雨,这几天奏报一直是这样。而下游······可想而知,防汛防洪的压力该有多大。
富弼在生姜红糖水的作用下,感觉身体松快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