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13节

他又不敢细想,在这样的世道里,幼娘恐怕没有什么好结局!

“唉,”李来亨叹了一口气,对白旺说道,“如今的世道,日月颠倒,毫无道德伦常可言,我只想自己这一身不多的本领,能帮着咱们闯营,再造一番天下的正道。”

白旺双眼一亮,在边上养伤的李双喜这时听到李来亨说的话,也很激赏,他伤势虽重,但还是用力猛拍李来亨的肩膀,说道:“是这个道理!咱们跟着老掌盘刀口上舔血,为的不就是吃口饱饭?等咱们杀败官军以后,便要让更多人吃上饱饭才行!”

闯营的目标暂时还并不多么远大,他们心中没有“驱逐鞑虏”或者什么“平均地权”的崇高理想。但是比之越发军阀化的明朝官军,这些起自草野的民军将领们,却有着更加朴实、更加贴近这个时代百姓真正需要的情感。

李来亨相信,这种朴实的情感具备伟大的力量。

是啊,自己已经是闯营的一份子了……

他们是为吃饱饭而战的一支军队,现在是为了让自己吃饱饭,将来是为了让天下人吃饱饭。

“不知道刘将爷那边到底如何了。”李来亨看白旺已将粮秣物资重新统计完一遍了,便问到刘宗敏的问题。

白旺情绪有些低沉,他说道:“多亏了刘将爷断后,和我们交手的明军才只有这点人马,刘将爷那边,遇到的官兵一定多得多。”

李双喜此时却摇了摇头,他和李过一样,心下虽然有些担忧,但又对刘宗敏具备极强的信心,他答道:“老掌盘说过,好些年前就有道士给刘将爷算过命,说刘将爷是破军星下凡。左良玉一个兔儿爷,哪有本事胜过将爷呢!”

“但愿如此。”李来亨对于闯营诸将间的关系,此时倒有几分羡慕。李过和刘宗敏都是争先断后、闻战则喜,而李双喜又对刘宗敏充满无限的信心,这种关系,一定是在许许多多的生死血战中才能磨练出来的。

“啊!”白旺看着远处的山道,突然惊呼了一声,“你们快看!”

李来亨闻声,转头望去,远处的山道之间,在层层薄雾和树荫的遮蔽下,一排排刀枪的寒光还是凛凛生威——那一身残破罩袍下的老旧布面甲和沾染血迹的虬髯胡须,不是刘宗敏又是谁!?

刘宗敏率领的后队,此时尚有五十余人的样子。他带领百名锐卒,留在竹溪县城中断后,牵制左镇将领金声桓的兵马,据险死战,硬生生拖住了具备绝对兵力优势的金声桓。

这中间金声桓发觉到城中兵力实在太过稀少,因此断定闯营分兵,可能先行押运走了县城里的粮秣。但他又不能断定这点,犹疑之下便分兵一部去搜索李过的踪迹。

刘宗敏发现金声桓分兵以后,也担心金声桓窥破闯营的兵力部署。便冒险下城突击,顶着被城下优势明军围歼的风险,给金声桓加大压力,成功拖住了金声桓所部的主力。

一直等到时间过得差不多了,刘宗敏感觉即使李过被金声桓的分兵追上,这么长的时间也应该可以突围后,自己这边才开始进行突围。

这一番血战,刘宗敏率领的百名锐卒,还剩下五十余人,折损近半,其中不少是在突围中失散的。

要知道这百名锐卒,全都是跟随李自成转战千里的核心骨干,一个个都是身经百战。这样的浸精锐,一战折损近半,可以想象,刘宗敏在竹溪县城的那番战斗,是到了何等血腥、惨烈的地步。

但总算他还是能够带着大半人马突围而出,李过、刘芳亮见到刘宗敏的出现,也都十分惊喜。刘芳亮最为激动,他大呼小叫,不断招呼刘宗敏有没有受什么伤。

李过则大喘了一口气,虽然波折不断、损失不小,但这一趟袭取竹溪县城的战事,自己也算不负自成的厚望,有惊无险,算是获了全功。

乱世粮为先,这一车车粮食,将彻底激活蛰伏深山许久的闯营!

第13章 老营改革(上)

闯营败退入商、郧山林时,由于形势紧急,许多家属都被迫流散在了秦巴山区各处。直到张献忠和罗汝才分别于谷城、房县重新起兵后,官军的重心转移,李自成才得以腾出手来,重新收容流散于各地的士卒和家眷,重建了老营。

此时的闯军老营,位于郧阳深山之中。将士们的家眷和许多不适合参与作战的工匠,在山林之间结寨自保。

山寨前树有一根铁旗杆,上面只挂有一面蓝色的旗帜作为标记,倒没有写上一个李字或者闯字。

李来亨与白旺等人,此刻便押运着大批物资,穿过了险阻的山道,终于回到了老营之中。他见到这小小的老营营寨,扎得十分结识,四面都是木墙,木墙下还有一圈颇深的壕沟,看起来便很有章法。

“这老营的山寨,扎得倒很有章法!”李来亨同白旺说道,他对闯营这支小部队的信心正在不断增长——这支兵马人数虽少,可各个都是闯营十年艰险的流动作战下,大浪淘沙洗练出来的精华,各个方面都让李来亨感到别具一格的精干强悍。

白旺遥指远处的铁旗杆,笑答道:“这都是老掌盘的布置,从那铁旗杆树起,一直到现在,咱们闯营已在这里住了几个月了。”

白旺又一次提到了李自成,说到这里,李来亨心中却有些奇怪。夜袭竹溪的战事,对闯营的生死存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刘宗敏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留下断后。可作为闯营领袖的李自成,怎么一直没有出现呢?

他正疑惑间,就看到一个样貌平平、但身材高大健美的中年妇女,从营寨中迎了出来。她身后还跟着一串人,多是些年岁很大、看起来像是工匠的老人。

“捷轩、补之,你们终于回来了!我们留在老营之中,时时都是心急如焚啊,自成一接到双喜派回来的人,立即便让芳亮先行出发去接应你们了。”

刘宗敏和李过上前将白旺记录的物资名单交给了来人,李过回答说道:“嫂子不要担心了,这一趟虽然多有波折,但缴获也远比我们此前预料的多上许多。”

刘宗敏也说道:“是啊,竹溪县富户个个吝啬,居然囤积了这么多的粮肉,足够我们行军之用。”

李来亨从刘宗敏、李过两人口中听到嫂子的称呼,才知道这个高大健美的妇女,便是李自成的妻子,忠贞营里那位有名的高太后。

他又想到,李过称呼高夫人为嫂子,看来李自成和李过两人,血缘上虽然是叔侄,但相处中完全是互以兄弟相待了。那自己是否该称呼李自成夫妇为伯父、伯母了?或者按照陕北人的习惯,管李自成叫大大?

李双喜也走上前去,他是李自成的义子,自然和高夫人非常娴熟。李双喜为高夫人介绍着李来亨,他说道:“义母,这是小老虎,是补之在竹溪县城收的义儿。”

高夫人这时才注意到了李来亨,她相貌平平,皮肤黝黑,以李来亨的目光看来甚至有些粗丑,但性情显然十分温和,说话的语气也很绵软,她问道:“孩子,快让我来看看,这俊俏的孩子,将来又是闯营的一员好战将。”

李来亨不知道闯营之中流行什么样的礼节,他想了想,单膝跪在地上,向高夫人抱拳说道:“孩儿本名唤作李重二,在竹溪县里得义父相救,才拾得一条性命。义父为孩儿改名叫做来亨,孩儿将来自然也要为老掌盘和大夫人办事。”

其实闯营之中,都是些粗爽而无他肠的汉子,并无什么礼节。高夫人见到李来亨这般乖巧有礼的答话,却也很惊喜,她捂住嘴巴轻笑道:“好、好、好,真是个乖巧的孩子,补之,你今后该好好待他才是。”

李过点点头,但随即又补充道:“来亨办事十分得力,也不能太宠着,应该多给他办差事的机会,多和双喜走一走。”

“好、好!”旁边的李双喜立时答道,他总认为李来亨是自己发现的人才,因此对于李来亨分外上心,这时听到李过讲到将来要让李来亨多跟着自己锻炼才干,自然更加欣喜,“我一定好好教导来亨,把他当做亲儿子……啊不、当做亲兄弟教诲!”

李来亨这时也喘了一口气,看来自己初入闯营,并没有惹起谁的反感,不至于影响下一步的发展。

不过他心中还是很困惑,连高夫人都亲自出寨迎接刘宗敏和李过了,以李自成同他们的关系,怎么还没见到李自成的人影呢?

在见识到了刘宗敏、李过、刘芳亮等一干豪杰人物以后,他对一手领导群杰的李自成,更加好奇了起来。

虽说后世历史中,李自成留给人们的印象,多是一些失败的教训。但是能够名留教科书,能够被创建共和国的那位伟人多次拿出来举例,自非寻常一等人物。

但李来亨又担心随意问这种问题,引起其他人的不快,只好勉力憋着自己的好奇心。好在这时候,李过总算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他对高夫人问道:“老掌盘的病还未好吗?我们在外也都很忧心,这次在竹溪县城缴获了一些药材,希望能派上用场。”

听到李过的问话,高夫人神色也变得忧愁了许多,她叹道:“掌盘子的时时挂念你们,他害了热病,却又强撑着身子布置兵事,不知道何时才能痊愈。”

李来亨这才知道,原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李自成是病倒在了郧阳的山林之中。这倒也并不奇怪,和后来那支以河南人、湖广人为主的闯军不同,此时的闯军兵员还是以陕北人占据绝对优势。

这些陕北人,大概并不那么适应秦巴山区的水土和气候。除了病倒的李自成外,或许还有许多后世不知名姓的闯营将领,也都倒在了这片深山老林之中。

首节 上一节 13/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