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149节

而官军中,冲在在骑兵前面的精悍步卒则用大斧劈砍鹿角、傍牌,搬开工事,蛮横地杀出一道缺口。

李万庆的家丁铁骑立即从战线上的缺口处奔驰冲入,他骑在马上狂呼大骂,跟在步卒之后冲进闯军阵线之内。李万庆声如虎吼,须发戟张,目毗尽裂,跃马横冲,一口气杀死好几名闯军骁悍的战士。

郭君镇并不惧怕单纯的武夫,但看李万庆用兵恰到好处,撕开鹿角防线的一角后后,便立即让躲在鹿角之后的长枪手出阵挑刺飞击,拒止官军的冲击。

可是由于闯军防线的右翼,隔着一些丛林,看不清楚。李万庆便利用树林的掩护,将一支牌刀伏兵迂回到了侧翼,在郭君镇反击的同时,这支迂回侧翼的官军部队,也突然冲了出来,试图将闯军阵线横腰斩断。

李万庆本人马疾手快,犹如闪电,没多会儿功夫就利用侧翼迂回部队的夹击,几乎要将郭君镇的部队完全击溃了。

战局的演变一下子脱离了郭君镇的计划,他在心里痛骂自己怎么会低估“射塌天”这样的老将呢?实在太愚蠢了!

这时候郭君镇可以选择率部且战且退,一直退到马头山的附近,同潜伏在那里的张洪所部骑兵汇合。但是这样做,也会丧失了重创李万庆所部官军的好机会。

以郭君镇喜好行险的性格,他当然不会选择后退。

双方的偏将和亲兵一拥上前,变成了混战局面。在两座土岗间、在鹿角的缺口处,闯军和官军陷入了惨烈的肉搏之中,郭君镇带着亲兵也奋不顾身地杀进战群之中,有时我逼着你后退几步,有时你逼着我后退几步,两方面真是棋逢对手,都不能马上取胜。

闯军的牌刀手从两翼向阵线中央挤压了过来,在牌刀手之后就是郭君镇手下最凶悍的一支步卒,人人手持斩马刀和大斧大棒一类重型兵器,一齐冲出砍杀。

但官军在总兵力上优势更大,李万庆亲身在战团中厮杀,鲜血流淌满戟刀,以至于铁锋为之钝刃。他还不忘调动后队兵力继续往侧翼迂回,那支精悍的家丁铁骑,也趁着两军步卒战线犬牙交错的机会,从左面突驰出阵,调整阵势后,复又杀回。

“钩镰!”

郭君镇怒吼一声,一部分使用钩镰枪的步卒马上咬住牙,顶着铁骑冲锋的惊人气魄,以大无畏的勇气试图将战马上的骑手钩落。

但官军骑兵也不是泥人,他们或者散开到两翼去,或者借着强大的冲击力用长矛、镗钯、线枪将长枪手贯倒。

双方在战线的侧翼撞成一团,血花飞溅,闯军步卒较薄弱的甲衣根本不能抵挡住像惊雷般贯透身体的矛尖。许多闯军的将士被骑兵庞大的冲击力撞翻,甚至于有整个人被撞飞或被撞断手骨的情况。但李万庆这些家丁骑兵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他们冲击的势头减弱以后,立即就有许多人被钩镰枪拖拽下马,或直接摔死在地、或被马蹄踏得血肉模糊,剩下的则被闯军跟进的牌刀手砍杀。

李万庆长呼一口气,他也被闯军的长枪手拖拽下马。但李万庆骁悍无匹,马上用战马的躯体掩护自己,手中月戟飞刺不止,转眼间又杀死了好几名闯军步卒。他看到骑兵的冲击被郭君镇布置的钩镰枪手挡住后,马上怪叫一声,带着身边一群陷在阵中、下马步战的精骑往前死命冲刺。

“朝廷不以我等为贼,以天下赋税供养我等,今日正是用命之时!”

李万庆被一支长矛刺中肩膀,但未能贯透,他毫不在乎,猛地向前一大步以月戟将那名长矛手的头颅整个劈裂开来。

李万庆身边下马步战的家丁们也一起高呼“将军以美妾醇酒厚养我辈,谁敢不效死冲前!”,这群义军的降兵降将,战力绝不可轻忽,他们在李万庆带领下几乎要从正面将闯军步卒彻底打垮了。

这时候郭君镇灵机一动,他也利用那些树林,在混战的间隙中让十几名将士藏身在树林之中,脱去衣甲,露出颜色不同的内衣来。接着使他们突然冲杀出来,一起高呼“大兵增援!大兵增援!”,给李万庆造成了闯军援兵抵达的错觉,又稍稍拖滞了官军的攻势一小会儿。

郭君镇相信耗下去一定对自己有利,他根据战团中双方兵力厮杀的情况,断定李万庆再没有任何预备队握在手里了。

这种情况下,只要张洪的三堵墙骑兵及时杀出,一定能取得巨大斩获。

“来了!”

郭君镇身旁的一名卫士望着远处黄色的烟尘,惊呼出声。从丘陵之间,红、白、黑三色罩衣的闯军骑兵夹在黄色的尘土里,像一道旋风一样席卷过来。

这支骑兵抓住了李万庆所部阵列因混战而产生的大量空隙,直接冲入官兵中军之间,驰突砍杀,使步兵首先发生混乱,随即影响了骑兵,牵动全线。

郭君镇的步兵虽然已经死伤了一二百人之多,伤亡极为惨重。可是一旦一旦胜利到来,这一支人马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可怕的、不可抗拒的伟大力量。

步卒们跟着骑兵全力反扑,李万庆虽然竭力组织官兵试图且战且退。可在郭君镇和张洪的夹击下,官军方面有组织有秩序的撤退很快就瓦解了,跟着是一片混乱,争着逃命,互相践踏。

李万庆连续砍了好几个溃兵的头,仍然制止不住全线崩溃的可怕局面,只好不再管手下将士们的性命如何,也无暇考虑名将威信、皇帝问罪等等问题,带着几十名亲兵落荒而逃。

郭君镇见状赶紧下令士兵们敲锣,让张洪收兵退回来,不要继续追击李万庆。毕竟李万庆的身后还有更强的“闯塌天”刘国能一支兵马——如果刘国能正坐镇后方,那么冒然追击反而会损失惨重。

虽说步兵付出了比较大的伤亡,但郭君镇估计李万庆那边伤亡和溃逃的兵力,应该要数倍于闯军,至少损失了五百人以上。

“呼……裕州城内没有多少守军,只要我们挡住李万庆,刘汝魁和李好拿下裕州就是不费吹灰之力了。”

第167章 摧破裕州城(三)

李好本来就是裕州人,而且是在裕州本地有着深厚名望的一方豪杰。当初他被迫聚啸山林,就是因为帮助裕州民夫上南阳府讨要拖欠的粮饷。

后来李好因此得罪于南阳府的权贵以后,被迫举家逃入熊耳山中时,仅在裕州的拐河一地,就有上千人愿意跟随他一起入山结寨。

所以取裕州,对李好来说可算是易如反掌了。

他在裕州的面子大到一句话出去,城内就有数百人愿意卖命,帮他做内应。所以刘汝魁便将兵马,先驻在裕州城外数里处的一个小山谷中,以免过早地打草惊蛇。

李好则找到了一些他过去做官兵时认识的老友,让他们在裕州城内活动,便择机用夹带行商和民夫、贩运货物粮秣的借口,把一批闯军将士和兵甲悄悄运进了裕州城内。

按照李好和刘汝魁的约定,等到城内内应全部准备好后,便放火为号。城外闯军放炮攀爬梯,直接攻城;城内的内应和偷运进去的闯军士卒则反着衣甲,趁机打开城门,里外夹击,一举夺城。

五月的裕州夜晚,天气不算炎热也不算寒冷,一阵微风吹过山谷,两边土坡上的野草轻轻摇动,像被投入一块鹅卵石的湖面般,出现一片和缓的微波起伏。

山谷内聚集了许多士兵,人、马都寂静无声,刘汝魁留在手里的骑兵本来就不多,所剩无多的战马也都钳马衔枚。原本停靠在枝丫上的一些猫头鹰也早早飞到远处,只有草丛里还有许多夏蝉不怕人,照旧鸣叫。

刘汝魁的绰号叫“皂鹰”,除了说他骁悍如鹰以外,也是取了刘汝魁肤色黝黑,生的漆黑如炭的意思。

一些凌晨时分结成的露水,从他的笠盔尖顶上,一直滑落到刘汝魁的眉毛上。他用手指揉了揉眼睛,擦干那滴露水后,再度向李好确认,问道:“城中的内应到底可不可靠?裕州人愿意帮助闯军吗?我们究竟能不能信任裕州人?”

刘汝魁相貌看起来粗野豪直,但想的倒比较多。他单独领兵的次数不多,比较郭君镇也缺乏独领一个方面的才具,所以心中不免没有太多底气。

李好则同刘汝魁大不相同,他和熊耳山中的许多寨主一样,都被李来亨编造出来的“龙沙谶”传说洗脑。坚信李来亨等一批小虎队将领,就是由秦入豫来点化自己羽化飞升的“天罡星”、“地仙”,所以根本不觉得这一战会出现什么纰漏。

李好自信满满,一点没有去年李来亨刚认识他时那种垂头丧气的模样,他回答说:“还请刘副哨放好心,在裕州,我的面子总算还值几文钱。”

刘汝魁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他上下打量了李好几眼。想起郭君镇之前曾用很鄙夷的语气,和自己讲过,李好在李来亨率部进攻屏风寨前,是如何在同于大忠有杀妻杀子之仇的情况下,还懦弱怯战。

几颗露水集中笠盔的帽檐上,然后被风吹落,砸在地面上,碎裂成淡白色的几滴小水珠。刘汝魁脚下的尘土,因此微微比凌晨时分的早露打湿。

他往前踏出一步,战靴踩在那些微微湿润的泥土和随风飘曳的杂草上。

“皂鹰”将利刃出鞘,从山谷中望向裕州的方向,问道:“时刻已到?”

李好同部下的寨兵又确认一番后,点头回答道:“约定的时刻已到!”

首节 上一节 149/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