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148节

刘芳亮轻笑两声后,劝慰李来亨说:“好在我们有小袁营相助,他们活动在开封府南面的临颍、商水等处,也牵制住不少官军。支撑到现在,大部分的官军都吃着掌家的马蹄尘土,赶去豫西北增援,南阳反而又空虚无备,可以让我们肆意纵横驰骋。”

小袁营是河南本地开州人袁时中在豫北聚集起来的一支流民军,袁时中和固守山寨的河南三大土寇于大忠、李际遇、沈万登不同,战术上更接近于闯、曹、献等秦寇。

他也惯于使用流动作战、以走致敌的战术,小袁营本来是在黄河北岸的开州(即濮阳)一带活动。但很快就渡黄河南下,移动到梁、宋之间发展,活跃于开封府和归德府南部的豫东南地区。

李来亨和刘芳亮留守南召县,兵力吃紧,即便退入伏牛山南麓山区,也很难牵制住数倍于己的官军。也是多亏了袁时中在临颍等地的积极活跃,才让官军不能放开手脚进攻伏牛山山区。

小袁营相比河南三大土寇军纪要优良许多,李来亨已经多次派方以仁和柳敬亭到小袁营中联络袁时中,使得双方建立了一种默契性的同盟关系。

“师傅说得对,也是有小袁营帮助我们牵制侧翼,才使得我们可以任意纵横南阳府内。”

李来亨用马鞭指着东方开封府和归德府的方向露出笑容,东边的日头高照,五月间明媚的阳光喷洒在草野之间。

远处有零星数骑飞驰过来,李来亨盯着阳光,眯起眼睛,辨认出为首的一人是李家寨寨主李好在屏风寨收编的部下朱由柀。

“朱由柀?是裕州战情有了消息吗?”

官军主力离开南阳府后,李来亨就和刘芳亮部署了主动出击南阳府各州县的新战略。因为李好是裕州人,而且还是在裕州老家颇有威望的豪杰之士,所以李来亨便把反攻的第一个目标定为了裕州。

除了李好以外,李来亨还派遣了自己手下独立作战能力最强的郭君镇一起进攻裕州。此外刘芳亮也派了他的另一名副哨,曾和李来亨并肩作战过的“皂鹰”刘汝魁协助裕州的战事。

朱由柀停下战马,双手抱拳回答道:“刘副哨在裕州和舞阳县交界处击退了李万庆所部,李寨主则同郭管队顺利拿下了裕州!”

李来亨和刘芳亮两人,闻讯相视一笑,刘芳亮更大笑道:“射塌天这个出卖兄弟的叛徒,终于也有今天!”

李万庆绰号“射塌天”,原本也是起义军中的一个老资格的豪帅了。但他和“闯塌天”刘国能,一起受熊文灿招诱投降。

李万庆不仅在投降时杀了其他义军豪帅,拿他们的头颅作为投降之礼。投降以后更和刘国能一起为左良玉出死力,在玛瑙山大破张献忠,和“闯塌天”刘国能、“整十万”马进忠等叛徒一起成为了左镇的台柱子之一。

第165章 摧破裕州城(一)

闯军攻打裕州的战事虽然有郭君镇、李好、刘汝魁三名将领负责,但由于刘汝魁是左标副哨,地位最高,所以名义上的指挥权是捏在刘汝魁手中的。

好在郭君镇也是闯营的老兄弟之一,他同“皂鹰”刘汝魁相识多年,总算说服他接受了自己提出的一套作战方略。

当时裕州本身没有什么守军,官军距离裕州最近的一支兵力,是留守在叶县的左镇将领刘国能和李万庆。

刘国能和李万庆原本都是起义军中的豪帅,一个号称“闯塌天”、一个号称“射塌天”,两人亲密无间、配合默契,绝非寻常易于之辈。

因此郭君镇便向刘汝魁提议,以轻兵劫取裕州城,以重兵在舞阳县、叶县、裕州的交界地带阻击两个“塌天”的援兵。

李好也赞同郭君镇的部署,因为他是在裕州广有人脉和名望的地方豪杰。李好很容易就从裕州城内找到了一大批愿意帮忙打开城门的内应,他同裕州城内的内应约定,到时候内应守军全部反着衣甲,放火并开城门,呼喊“城破也”来迎接闯军便可。

三人一拍即合,便议定了由李好诈城、郭君镇阻击叶县援军、刘汝魁作为后援预备队的兵力部署安排。刘汝魁又担心郭君镇兵力不足,令自己部下的骁将张洪率领二百骑兵助战。

从裕州到叶县有一百二十里,中间有一个地方叫作保店。这保店距叶县和方城都是六十里,到清代发展起来,改称保安镇。

保店西南二十里处有一个只有二十来户人家的过路店,因为这过路店的街旁只有一棵孤零零的大树,人们就将这地方叫作独树。

这两个地方虽然都在宛、叶大道上,为行人必经之路,但是直到清朝中叶以后,太平日久,人烟逐渐增多,才修筑了坚固的土寨。又过了若干年,保安镇筑成了两座土寨,互为犄角。

但在崇祯年间,这一带地方但见岗岭起伏,村庄残破,人烟稀少,满目荒草,狐兔成群,一片凄凉景象。

郭君镇就选中了保店附近的山岭,作为阻击叶县官军增援裕州的防线。由于连年的天灾人祸,这一带人烟十分稀少,郭君镇也不担心他布置的伏兵会被官军发现。

他估计刘国能和李万庆侧翼被小袁营牵制,不可能派来太多兵力,至多有一千人到两千人的援兵。而郭君镇自己手上掌握有步兵九百人和亲军骑卫五十人,再加上刘汝魁加强给他的张洪所部二百骑,在兵力上并不比叶县方向可能的援军少多少人。

所以郭君镇十分自信,他同张洪讲道:“张老洪,你留一支骑兵掩护我的侧翼,暴露给叶县官兵看到。骑队的主力,就还是按照我们之前计划的那样,隐藏在伏牛山山区的东翼余脉马头山里。”

张洪其实年纪只比郭君镇稍大五六岁而已,但他长了一副特别显老的相貌,所以军中都不呼他的本名,而管张洪叫做张老洪。

刘芳亮左标之中,虽然比较缺乏那种具备军事灵感的将才。但是有闯营总教头刘芳亮的亲自调教,左标里一点不缺武艺骁悍过人的骑将。

张洪体格健壮,臂膀上的肌肉像岩石一样崎岖峭立,比之前标的头号猛将郝摇旗也不遑多让。他将一支红缨黑漆长枪单手握住,枪尾插在马鞍右边安装的铁环子上维持平衡,然后双腿夹住马腹,战马便载着这员具装整齐的斗将奔驰了起来。

还有二百多名刘芳亮亲手训练过的精悍骑兵,紧紧跟在张洪身后。这些骑兵按照刘芳亮设立的建制,分为三队,每队骑兵都穿着不同颜色的罩衣,共有红、白、黑三色。

这三队军势威严的骑兵,根据罩衣颜色的不同,具体作战任务也不同。

有的骑兵负责赶在我方主力之前,突然对敌方发动进攻作为试探和牵制;如果敌军不够坚强,则凭借三队精锐骑兵在冲杀下将其消灭;如若敌军战斗力很强,不能用骑兵将其击溃,三队骑兵就会在主力到来之前分别对敌方正面中的薄弱处,也就是对空隙、不够严密或者是稍微暴露的侧翼,以及战斗力相对较弱的部分发动冲锋。

冲锋的具体战术是,一队冲锋后撤退,另一队又上。如此多次,尽量打乱敌方阵型——毕竟战斗中保持完整的正面是很重要的。

如果有步兵的配合,这些骑兵就会趁着两军之间的空隙,踩准时间奔向敌军的两翼或后方迂回攻击。

郭君镇看着张洪所部骑兵的背影,想起当年闯军歼灭延绥镇官兵的时候,延绥总兵俞冲霄震撼地称闯军精锐骑兵为“三堵墙”,口中不禁感叹道:“自从洮河、汉水之败以后,闯营不复有精骑。如今纵横中州,屡有斩获,这算是把‘三堵墙’骑兵重建起来了吧!”

原来太阳本来被几片乌云遮挡,显得惨淡无光,似乎山山岗岗、枯草寒林,到处都染着凄凉的黄色。但在三堵墙骑兵铠甲和长枪枪尖的映照下,郭君镇突然看到一切景色都变了:太阳是娇艳的,而大地呈现着鲜明的色彩。

“准备好鹿角和傍牌,务必等射塌天靠近以后,再一齐放铳!”

郭君镇率领着步兵队伍以最快的速度布置着防线,他在队伍前列依靠地势,摆好鹿角和傍牌等野战工事进行防御——鹿角不必解释,傍牌是一种带有支架的大盾牌,一般为五方形,即通常所说的挡箭牌。

而在两道土岗之外,郭君镇看见漫山遍野尽是官兵的旗帜和人马,“射塌天”李万庆亲自舞动铁戟,向保店的阵地冲杀过来。

郭君镇一声令下:“放铳!”

前标中受过方以仁和李世威严格训练的铳手们,有条不紊地装填好火药和铅弹后,几乎同时射击。在铳手的队伍里还有三门百子炮和两门灭虏炮,也在同时放射出了对步兵杀伤力惊人的霰弹,比孩童拳头略小些的铁丸和炮子飞射而出,立马放倒一片官兵。

但李万庆号称“射塌天”,他在农民军中时就是一位有名的虎将,投靠左良玉后,更被左良玉夸赞为有万夫不当之勇”,倚为军中长城。李万庆悍不畏死,带着心腹家丁,硬是冲过了铳手造成的火网,一口气奔到了鹿角前面。

第166章 摧破裕州城(二)

李万庆的家丁部队兵强马壮,全都骑乘甘肃、宁夏的优良战马,冲击力十分惊人。而且这些武艺精湛的家丁全是些弓马矫健之人,骑兵冲击到半途,还能以骑弓在近距离放箭遮蔽。

极短的距离内鹿角和傍牌都起不到太大的防护作用了,弓箭如骤雨般急射入阵,闯军的鸟铳手阵中不断发出惨叫声来。

郭君镇皱起眉头,立即让鸟铳手撤回后队,令牌刀手、长枪手等拒止之用的步卒上到前排。

首节 上一节 148/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