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147节

方以仁听到李来亨的话,接过面饼的手猛烈颤抖了一会儿,他擦了一下额头上流下的冷汗,半信半疑道:“即便刘邦也是亭长出身,古来流民而开国基者,唯大明太祖一人而已。掌哨欲为朱洪武,还不够吗?”

李来亨将目光投到远方的饥民队伍上,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很遥远的地方,看到了招展的红旗和人类理想的世界,而后自嘲笑道:“我想创造令尧舜三代之治愧色的大同之世,你相信吗?”

方以仁摇摇头,但过了一小会儿,又轻微点了一下头。他连续长叹了好几声,然后猛地将整块面饼全部塞进嘴里,大口咬嚼起来,还差点被面饼噎到了自己。

“天下大变在即,掌哨若遭逢三千年所未有的大争鼎革之世,未尝没有功盖三代的机会。”

“哈哈!乐山,你又在投我所好,吹捧我啦!”

李来亨畅笑一声,不再谈这件事。他拍马冲到队伍的最前线,吩咐张玉衡再放一次粮后,从流民队伍中挑选一些家眷比较齐全、看起来比较稳重的人跟随闯营。

张玉衡困惑问道:“掌哨若要从流民中募兵,不应该选择一些精壮之人比较好吗?”

“你还不明白,饥荒到了这种地步,还能保得家眷老弱尚在的人,必定深怀过于常人的精力。而且有家眷在,不惟这些人不可靠,亦不惟这些人会不出力。”

李来亨将这些事情全部安排妥当以后,才在马上休息了一会儿。自从离开洛阳以后,他也是食少事烦,整个人都憔悴了许多,本来在小虎寨和得胜寨中度过大半年的安稳日子后,李来亨的体态都健壮丰腴了许多。

但这段时间忙碌下来,特别是撤离洛阳后,李来亨几乎是天天人不离鞍,又消瘦了许多,面颊两侧都微微凹陷下去了一点。

他一边在马上闭目养神,一边问张皮绠道:“已到汝州了吗?夜不收找到玉峰叔那支人马的踪迹没有?”

伊阳县距离汝州路程已经非常短了,张皮绠还没回答什么,郝摇旗便乘马赶了回来。和他一同赶回的还有李来亨的老熟人李双喜,郝摇旗一边急切又欣喜地喊道:“夜不收在汝水边上已同田总哨的头队先锋汇合了!”

“哈,这可太好了。大军汇合,咱们也能喘口气了。元帅的主力呢?他们到了哪里?还在开封那边,还是已经到了汝州附近。”

李来亨见到李双喜后,已经确信田见秀就在附近了,立即连珠似地问出一串问题。

李双喜摇摇手,边喘气边回答说:“老掌盘率领的主力先到登封汇合了当地的大土寇,你也认识的那个李际遇。得到李际遇帮助休整以后,就马不停蹄南下渡过了汝水,现在在汝州和宝丰之间活动。最迟不用一天的时间,咱们三军就能会师,然后回得熊耳山老家啦。”

“很好。洛阳、开封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那杨文岳呢?杨文岳和虎大威那一万保定精兵,是眼下最大的麻烦。”

“杨文岳和虎大威所部,据说现在暂时屯兵在禹州一带。他们似乎是听信了李仙风在洛阳大破闯军的故事,于是便认为闯军逃入山区,将会再没什么气色了。看起来主要精力都用来盯住西南边的张献忠、罗汝才和东南边的革左五营了。”

李来亨终于松了一口气,他锤了李双喜胸口一拳,笑道:“走走,三军会师以后,咱们就回得胜寨好好休整、休整!”

第164章 山中岂桃源(三)

崇祯十四年五月的河南大地依旧是一片萧条,连续的干旱和蝗灾令夏粮的丰收毫无指望。由于近日来,闯军军势益张,崇祯皇帝不得不调动更多军队入豫会剿,除了杨文岳和虎大威的保定兵、贺人龙的秦兵外,原本在湖广一带追剿张献忠的明军总兵猛如虎也北进河南。

四方客军猬集于中州,其时河南巡抚李仙风屯洛阳、河南巡按高名衡屯开封、保定总督杨文岳屯禹州、左良玉一部及猛如虎所部屯南阳,还有贺人龙活动在豫西一带。

庞大的官军兵力,更加拖垮了河南的社会生产。派粮派赋急如星火,民不堪其苦,只能卖房抛田,避入山中。

可是随着闯军主力的战兵近万人及新募协从数万人退入豫西南的山区以后,熊耳山和伏牛山山区的人口承载力也达到了极限,再不能像过去那样招引饥民、入山耕种了。

三月的时候,从开封城下撤围而走的李自成,先在登封汇合了玉寨寨主李际遇,与其合兵攻破了嵩县县城。然后便寻机南下,在汝州府境内与田见秀、李来亨两部会师以后,从郏县、宝丰、鲁山一线南下,回到了南阳府南召县境内。

屯兵南阳府的明军总兵猛如虎主动出击,想要歼灭南下闯军的主力。可是同猛如虎一起驻在南阳的左镇兵马,却得到了左良玉的授意,按兵不动,坐观猛如虎的成败。

左良玉和猛如虎怀有旧怨,过去杨嗣昌督师时,杨文弱曾想过用贺人龙取代左良玉佩平贼将军印,但由于时机不成熟,只能作罢。

后来杨嗣昌的监军万元吉又想出了以猛如虎取代左良玉佩平贼将军印的新方案,可惜这一次也由于杨嗣昌的暴死而无疾而终。

猛如虎虽然没能挂上平贼将军印,获得总统援剿各镇的权力。可他还是因此被左良玉深为嫉恨,被左镇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当猛如虎北出南阳,挑战闯军的时候,左良玉没有给他下绊子,而只是下令刘国能、李万庆、马进忠等部下按兵不动。左大帅自觉着,这已经是很有涵养了。

猛如虎敢战冲锋、果决勇猛,但就像杨嗣昌评价的一样,“不能用众”。他一心逞个人勇武,在左镇按兵不动的情况下,还将闯军视为和过去一般流贼响马同等的存在,自认为自己率领一镇兵马,即便不能击灭闯军,也不至于有什么大的差错和损失。

李自成便用宋献策的谋划,令田见秀和袁宗第在伏牛山南麓诈败,引猛如虎入山。李过、刘芳亮、李来亨各部早已提前在伏牛山中各据地形,设好埋伏,猛镇刚一入山,便遭到截击,损失惨重。

李自成感到时机成熟后,便带李双喜、党守素等部亲军精骑从后抄击,猛如虎一镇兵马伤亡三四千人之多,溃亡大半,就这样彻底丧失战斗力了。

“南召一役,元帅用兵实在巧妙,前伏后出,左抄右截,算得上是咱们闯军第一次在正面,直接打垮朝廷一整个镇的官兵了吧?”

虽然南召之战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月时间了,但李来亨还是对此战中李自成的用兵深感佩服。李自成对伏兵的使用、对预备队的掌握、对机动兵力投入时机的掌握,确实都远在自己之上,不愧是历年所有义军之中最杰出的战术家之一。

“猛如虎北出南召的精锐战兵有七千人,零星辅兵及南阳府的民团、守卒另有三千多人。我们如果加上布置在战场外围,准备用来阻击左镇援兵的兵马,那就总共动用了差不多一万二千兵力。结果也只是击溃猛如虎,没能歼灭该镇,还是差得远啊!”

回答李来亨提问的是刘芳亮。

自从南召之战大捷以后,留守洛阳的李仙风及所部陈永福、高谦二镇)、留守开封的高名衡及所部新募军、屯兵禹州的杨文岳及所部虎大威,甚至于一直坚持磨洋工的左镇一部,都纷纷向南阳府聚集。

李自成便趁着官军四集南阳的机会,留下左标刘芳亮部和前标李来亨部在伏牛山南麓活动。自己则率领闯军的主力,从豫西南绕了一个大圈子,昼伏夜出,突然北出熊耳山,一头冲到了洛阳以西、靠近潼关的灵宝县,震动豫、陕两省。

刚刚出了诏狱接任三边总督的傅宗龙,还未到任就被李自成吓了一跳,急忙移文河南,要求各镇会剿灵宝。结果刚聚集到河南不久的官军各部,还没休整过,就又急匆匆地离开南阳盆地,往北追击李自成的主力部队。

留在伏牛山南麓(主要就是李来亨老根据地小虎寨所在的南召县)的左标、前标两部,各有二千到三千左右的兵力。只是刘芳亮的左标中有更多经验丰富的闯营老骑兵,李来亨的前标则除了二千多名战兵以外,在伏牛山中还有着可供动员征发的庞大潜实力。

刘芳亮是李来亨的枪棒和马术师傅,两人关系素来很好,这段时间来在南召县同甘共苦,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让左标将士和前标将士建立起深厚的同袍情谊。

刘芳亮又提到李来亨“入伙”前闯营的往事,笑道:“其实早在陕西的时候,我们就曾正面打垮过延绥总兵官俞冲霄,歼灭了他的三千铁骑。不过这是崇祯九年的事情了,来亨你或许还不清楚。”

李来亨尴尬地摸了摸后脑勺,他心想崇祯九年的时候自己似乎还是个半大孩子,正在怂恿宗老编练民团协助官军“剿贼”,说不定还同闯营交过手呢?

好在高一功为李来亨解了围,这个性情温和但又嫉恶如仇的青年人在南召之战后,已经升任为闯营前标(小虎队)的副哨了。

他跟在李来亨的一旁,本来在和刘芳亮左标的副哨马世耀攀谈,这会儿则往前两步,提到了另一个话题,说:“掌家用兵出奇,这回以走致敌,就是要通过不断往来跋涉于熊耳山和伏牛山之间,使官军疲于奔命,将其拖垮以后,再行歼击。”

刘芳亮赞赏道:“正是如此,也多亏了来亨、一功你们两人同白旺经营小虎寨、得胜寨等山寨,使得两山寨主全部咸服于闯营。掌家率领大军在山中行军才可以畅行无阻,而且沿途可以获得充分的补给,这才能以走致敌、拖垮官兵。”

李来亨心中微微自满,他知道后世历史上李自成是在伊川附近受挫于杨文岳和虎大威之手,一段时间内又不得不重拾“商洛主义”,发展受到不小影响。

现在闯军则不仅不惧怕虎大威的精兵,而且还正在通过巧妙的机动,准备在运动行进间把握战机、成建制歼灭官军一部。

这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李来亨成功支配了熊耳山、伏牛山诸寨寨主的缘故。

他内心自得一会儿后,又苦笑道:“不过我们的苦头就太多了,掌家刚刚率部潜伏北上的那半个月里。我们几乎是用闯营两个标,不足五千人的兵力在牵制李仙风、高名衡、杨文岳各部数万的官军。实在吃尽苦头啊!”

首节 上一节 147/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