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244节

“哼!咱们先会会这头小老虎!”

张献忠一甩胡子,便带着众人在府内中庭迎接李来亨。他故作亲昵,一见到李来亨就上前拥了一个满怀,欢笑道:“我和自成情同兄弟,你是自成的好孙子,那自然也是我八大王的好孙子!”

闯军一路进来,除了官军守备出身的马宝以外,没见过世面的郝摇旗和张皮绠,都忍不住环顾这雕梁画栋的华美园林,望着那一排排的房间,心中暗暗发出惊叹。

李来亨被张献忠的大胡子扎得生疼,反而没有在意八大王嘴里一个接一个的“好孙子”了,他忙不迭答道:“我在湖广只为剿兵安民之事,八大王又在庐州几番痛剿了丁启睿。咱们是左右开弓,官军是应接不暇,西营现在又取了黄冈,可是打算继续再攻武昌,好拿下丁启睿吗?”

李来亨的问题直指西营战略的核心,令张献忠神色一凛,八大王搂了一把大胡子后,只是寒暄了几句废话,没有做正面回答。

西营的军师徐以显则说:“小将军对丁启睿如此在意,不若同我家大帅一同去酹江亭,看看长江胜景何如?”

酹江亭始建于宋代,原名酹目亭,取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一樽还酹江月”之意。

黄冈最有名的名胜古迹,大概就是东坡赤壁,也就是所谓的“文赤壁”。李来亨看了看身边的精骑甲士,沉吟一会儿,还是答应了下来。

在张定国的引领之下,众人一起到江边观景。西营文武大将,几乎悉数陪同,李来亨同他们点头施过礼后,便上到台阶上,遥望江岸。

“大江对岸就是丁启睿驻扎的武昌城吗?”

张定国为他解答说:“对面不是武昌城,但武昌城也不远了。”

众人拾级而上,先到明代重修的栖霞楼上远望赤壁,徐以显文兴大发,又看到楼中有不少前人题诗,便同潘独鳌一起吟诵了起来。

张献忠和李来亨两人见状,相顾大笑,气氛倒稍稍显得融洽了一些。李来亨看到楼中一首诗的落款写着“蕲州李时珍题”六个字,才想到李时珍也是蕲州人。

张定国跟在他身后,不解问道:“蕲州李时珍是谁?”

西营另一位新来的谋士汪兆麟为他解释说:“李时珍是湖广有名的悬壶济世之人,看起来诗才也很不错。”

张献忠摸着长须,听了一会儿,忽然说道:“今日咱老子也题一首诗。”

西营文武都知道张献忠很聪明,但从未听说他会作诗,听了这话不免心中怀疑。就连最亲近张献忠的徐以显都感到意外,因为以前,但凡是需要舞文弄墨的事情,都是由他或潘独鳌代笔的。

不过李来亨却很感兴趣,对八大王说道:“那就看看八大王的诗才。”

张献忠嘿嘿一笑,令汪兆麟替他将字写到壁上。张献忠很快念出第一句,周围立刻爆出一声“好”来,接着念出第二、第三句,周围人便都面面相觑了。

这最后一句就更令人诧异,全诗是:

滚滚江流去不还,

隔断长江不相攀。

江南不过朱明朝,

咱老子站在赤壁上!

四句诗中,除了首句碰巧符合格律以外,其余三句全都乱七八糟,最后一句更是连句式都不像诗了。

只有李来亨大笑几声,又对张献忠说道:“八大王意在江南吗?”

张献忠嘿嘿大笑,他将大胡子攥在手里,摇头晃脑着说:“你小子让老革、老回梗的难受吧?说实话,咱老子本来也有几分打算,同老革、老回合兵一处,拿下德安、黄州两府用来吃粮。可是今遭看了你小子的兵马,恐怕老革、老回是想哄老子去碰壁!”

八大王大手一挥,开出筹码:“给我们西营安排三百条大船和充足的粮秣,等我在江南取得立足之地以后,我连黄冈城都送给你。怎么样?我帮你小子收拾丁启睿,你帮我顶住左良玉,这买卖可不算蚀本。”

张献忠开门见山,李来亨心中默默计算,现阶段他即便能够降服革左五营,要同时应对左良玉和丁启睿两支大军,依旧十分困难。

若张献忠能够渡江进攻丁启睿,确实是帮闯军分担了压力。贺一龙和老回回失去张献忠这个外援以后,估计也能消停不少。

只是三百条大船和供应西营的粮秣……哪怕李来亨经营二府,略有成就,这对他来说依旧是一项巨大的负担。

第283章 三百大船

李来亨结束黄冈会盟,返回蕲水以后,便开始操办搜集三百条大船的事宜。若真能用三百条大船和若干粮秣,便换取张献忠不在江北和革左联营,而是单独南下替李来亨解决当面之敌丁启睿,使得闯军能够从容地集中力量对付左良玉,绝对是一桩极为划算的买卖!

可是张献忠之所以给出这样宽裕的条件,除了他多次往来湖广、一直眼红武昌繁华以外,也是因为经过江北、汉东的多番战事以后,长江商旅萧条,就算想要强行征发民船,也已经是无船可用的地步了。

特别是丁启睿回到武昌、左良玉回到襄阳以后,这两个掌握有朝廷大义的巨头,为了保障江、汉之利,更是抓紧了时间收集、征发民船,势要“不遗一舢板于贼”。

张献忠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就算以刀枪强逼,这时候也很难拼凑起一支可供西营渡江的大船队来。何况目下李来亨在汉东经略有方,“剿兵安民”的名声已经大为传扬,张献忠如果继续采取他在江北活动时,多行杀戮的残忍手段,势必将把楚民尽数驱赶到李来亨的辖区内。

这就是八大王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了,张献忠非常聪明,身边又有徐以显、潘独鳌这样得力的助手谋士,很容易就洞见到,此时闯、西之间,联则两利、攻则两败。

只是具体如何“联合”,如何让西营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和利益最大化,才是张献忠所深思熟虑的地方。

也是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西营才出奇兵,在李来亨干涉之前,率先独立攻占黄冈城,抢得先机。当李来亨到黄冈会盟以后,张献忠又适时地抛出三百条大船换取西营渡江的交易。

环环相扣,着实严密!

李来亨也是回到蕲水后,同方以仁以及自安陆赶来的高一功,大家一同多番商议以后,又听取了蔺养成对张献忠做事风格的看法,才完全明白了西营的全盘计划。

连素来自负高才之士的方以仁,也不能不为八大王的智谋击节称赞:“我们这位八大王,虽然读书不多,看起来全然是一个草野莽夫。可在他那把大胡子之下,竟然潜藏着这样细致、这样周密的考虑,人不可貌相!”

“但是三百条大船,即便我们全力动员二府民力,也未必能够及时筹措整齐。”高一功则对搜集三百条大船的事情颇为担心,他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容易完成的目标,“虽然德安、黄州两府在来亨经营之下,商旅、交通仿佛太平清时气象。可这两府内只能筹措到小船,缺少能够通行长江的大船。”

高一功指着襄阳的方向,脸上流露出对左良玉的鄙夷,轻声骂道:“近来左贼多番兴兵,只是左镇经过朱仙镇丧败以后,军心、士气还未恢复。他们不敢同闯军交一锋、发一矢,却出兵将襄阳上下游的民船抢掠一空,我们现在想变出三百条大船来,也没有那么容易。”

襄阳地处要冲,上游是张献忠最熟悉不过的谷城,下游则是宜城,汉水上的大船大多集中在这附近。左良玉从朱仙镇逃回襄阳以后,也没有歇着一动不动,他除了招降纳叛,重新聚集了一大批溃兵外,便是不顾地方州府官员的阻止,强行接管了襄阳上下游的所有城池。

当时宜城知县还将城门关闭,不许左军入城。左良玉便不顾朝廷法度,公然下令左镇攻破了宜城,将知县强行软禁起来。

崇祯派来监察左良玉的湖广巡按黄澍,本来便是一个投机取巧的骑墙之人,他看左镇在襄阳一带有着说一不二的气势,丁启睿在武昌又被西营盯住,动弹不得,居然便同左良玉沆瀣一气。

宋一鹤死后,朝廷尚未补上湖广巡抚之职,所以实际上是由丁启睿和黄澍两人分担楚抚之职。黄澍已经完全站在了左良玉的一边,丁启睿虽然对左镇心有忌惮,可他面临西营的威胁,急需要左良玉遮蔽他的侧翼。

没有办法,也只好帮着左良玉、黄澍隐瞒崇祯。

武人之跋扈,愈发显烈。

首节 上一节 244/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