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376节

祖大寿一上来就将马绍愉使团前往盛京借师助剿的议和之事告诉了吴三桂,这条消息让吴三桂大为震惊。

因为他虽然知道马绍愉一直都在主持议和之事,可对议和以后借师助剿的内情,却完全都不知道了。

“舅舅,此事当真?只要议和谈妥,朝廷就可以调动关宁兵前去剿贼,何至于使用借师助剿这样的办法?何况舅舅难道不知道皇太极是什么样的人物吗?他岂会甘心做回鹘之辈。”

吴三桂赤袒上身,在大雪天里为宁远军民表演了一番他和祖大寿感人至深的亲情以后,就将舅舅接回府中。他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借师助剿一事的真正内情,还有便是清军方面的态度和动向。

“议和,还有借师助剿,这些事情都已经是定局了。如今闯贼攻破徐州,切断了南北漕运,朝廷若不能在三月之间恢复山东。那么漕粮无济,不光是北京城里没东西可吃,你们在宁远、在山海关也是同样如此啊!关宁兵虽然强劲,可长伯你难道有把握三月间收复徐州吗?”

“这……恐怕不行。现在不仅徐州,整个山东皆为闯贼所据。即便南都兵力与我对进,等到收回济南、兖州以后,打到徐州,恢复漕运。最短最短也要四五个月时间吧?”

“不要说四五个月,恐怕再过三个月,不,两个月,关宁吃饭都成问题了吧?”

吴三桂想到近来运到宁远的新米极少,仓米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陈粮,知道舅舅所言确实不虚。

“舅舅,所以朝廷决心借师助剿。虏廷将你放归宁远,意思是虏廷亦赞成此议了吗?皇太极不像是这样的人啊!而且……议和之后,是否要割宁远于清人?”

祖大寿摇了摇头说:“没有,我听范文程说议和之款,只是明清两军就地划界,宁远依旧由关宁所有。”

吴三桂听到这话,不禁奇道:“马绍愉的本领竟然这样大?如果议和之款确实如此,那对大明来说真不啻于一大空前的好消息。”

“稍安勿躁。”

祖大寿突然露出神秘的表情,对吴三桂说:“辽镇诸将,土地财产悉在关外,朝廷议和以后,一定会调关宁入关剿贼。这些关外土地财产,还有祖宗坟地,一旦有事,如何自保?过去关宁还有一个盼头,将来打败虏廷,收复辽东,还能夺回辽人旧土。可是朝廷现在与清人议和,显而易见就是要承认辽东为清国土地,今后辽人可就要断绝回乡的念头了。”

祖大寿这番话让吴三桂脸色惊变,确实,就像祖大寿说的一样,现在明清议和,朝廷承认了清国占领辽东的合法。

那么因辽人守辽土之策诞生出来的辽镇集团,岂不是再没有打回老家的希望了?

“长伯,你要把握好机会……现在借师助剿之议已成,我估计朝廷很快就会调你入关会剿,很可能会指派你和现在逗留武清一带的阿巴泰军联合南下。你要明白一点,辽人的希望皆在你一人之手,这仗究竟要怎么打,究竟是为谁打,长伯你要自己掂量好这件事情!”

吴三桂听着祖大寿的话,越听脸色越奇怪,他心里渐渐浮现出一个可怕的猜想,终于忍不住睁大了眼睛,指着祖大寿说:“舅舅,你、你,你和皇太极……你和清帝谈过了什么吗?”

祖大寿叹气道:“天下事悉在陛下翻掌之间而已,陛下才智这样高绝,又有洪督师在侧辅佐。长伯,我帮你带来了一本宋史中的郭药师传,你要多读一读呀!”

吴三桂面色铁青,震撼良久,终于默然无语,接过了那本讲述北宋末年,先是辽国汉军大将,后又投奔北宋助童贯北伐,最后却再度倒戈为金兵南下带路的传奇人物郭药师故事的史书。

第421章 雷厉风行李来亨

郭升的建言让李来亨提高了对明军、清军动向的戒备,他决心加快动作,比原定提前数日前往保定和刘芳亮汇合。

宋献策和刘汝魁对李来亨雷厉风行的做法都很感吃惊,因为他们才来到德州没多长时间,本打算同李来亨一起先进攻河间府,再由河间府转往保定。

可是李来亨这时候顾及到严寒天气对瘟疫情况的削弱,他想到聚集在京畿附近的大量明、清军队,总觉得有些不安。所以决定先不去管河间府,而是带着屯守在德州的兵马,直接途径闯军已经控制的真定府,用最快的速度赶去保定。

刘汝魁对此十分反对,他从张洪和郭升那里听到李来亨临时做出的决定以后,对李来亨绕开他和宋献策,直接改变整个行军方案的做法非常不满,径直跑到了李来亨的临时行辕,要找他讨要一个说法。

可当刘汝魁赶到行辕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本到处都是参军司人员的行辕,现在已经零落一空,成了个空屋子。直到刘汝魁找了半天,撞见还未离开的顾君恩时,才知道李来亨居然没有和他们说一声,就已经让马宝带着一支先头部队出发了,很多参军司的人也跟着走了。

“少虎帅怎么能这样做?也不和我们说一声!”

顾君恩对刘汝魁的大吼大叫,只是无奈地耸耸肩。李来亨向来是威福自用之人,你们当真是第一天认识他不得?

不过考虑到刘汝魁并非楚闯嫡系,而是刘芳亮的部下,所以顾君恩还是解释说:

“使君是考虑到畿辅敌兵甚多,目下因天气转冷,瘟疫消退,说不定孙传庭会铤而走险,来一个雪夜袭蔡州。刘帅在保定兵力尚不雄厚,如果遭到孙传庭的偷袭就很被动了。”

这个解释稍稍化解了刘汝魁的一些不满,但他还是不大高兴地问:“可是东路军攻取河间府,这是闯军早已定好的计划。少虎帅干嘛要走真定呢?真定此前已被我们左营拿下了,从这一条路北上有什么意思?”

顾君恩苦笑一下,他知道李来亨对东虏一直怀有十分莫名的谨慎戒备,之所以这么急着要赶去保定,甚至先行放下了攻取河间府的任务,大概也是因为清兵还在京畿附近的缘故。

不过顾君恩当然不会直接这样告诉刘汝魁,他只是说:“孙传庭手上是明军最后一副家当,谁也不知道他会干出什么事情来。使君就是太担心刘帅的安危,才这样急呼呼的。不过嘛,等到大军到保定汇合以后,再分兵拿下河间府,也花费不了什么功夫的。”

刘汝魁皱着眉头,显然对顾君恩的解释并不满意。但他在顾君恩这里碰了乱钉子以后,于德州城里又没有找到李来亨的人,没有办法,才只好返回军营调动兵马,准备跟着湖广闯军一起赶赴保定。

除了刘汝魁以外,宋献策同样对李来亨的仓促出兵赶到十分吃惊。不过和刘汝魁不一样,他先一步在德州的北城门堵到了李来亨,找他问清了缘由。

李来亨神色沉重,他其实对宋献策找不出什么特别好的理由来做解释,只是心中一股强烈的不安感促使他想要尽快北上。

宋献策对此着实感到奇怪,问道:“少虎帅,孙传庭丧败之军,固守京畿都很困难,岂有余力南下威胁到刘帅?何况东虏还有两支大军在北京附近,孙传庭怎么敢轻易离开京城南下呢?”

宋献策的话,突然解开了李来亨的疑惑,帮他找到了心中不安感的来源。

李来亨咬住嘴唇,指着北方说:“是我疏忽了。明军除了孙传庭的三万秦兵以外,在畿辅一带还有刘泽清、唐通、高第、吴三桂等许多部队。我们之前考虑的是明军要戒备东虏,又要留兵防守北京,所以抽不出力量南下威胁到我们。可是……”

宋献策满脸奇怪,对李来亨的紧张大感不解,说:

“难道少虎帅是认为崇祯将弃北京于不顾,带着畿辅所有大军南下?这对崇祯来说确实一条出路,如果他有破釜沉舟的胆量,抛弃京师,卷军南下,一直冲到南京去,未尝没有半分的希望。只是我料崇祯计不出此,一旦他真做出这种荒唐至极的打法,那些官军将领肯定会先把崇祯抓起来投献闯营来。”

“不……如果崇祯与东虏议和呢?”

宋献策“啊”了一声,脸色也慎重了起来。他想了想后一拍手道:“若崇祯与东虏议和,省却留兵戒备清军和守关垒的需要,或许真可以短时间内拼凑一支六七万人,甚至再多一些的军队南下!”

“对!我之前想的是崇祯做事拖沓,即便有议和的想法,短时间内肯定也谈不妥。而且畿辅瘟疫横行,即便谈妥了,官兵也不敢顶着瘟疫出兵作战。可之前郭升的一席话让我感到形势已经变化了。”

骑马走在李来亨旁边的方以仁,接着给宋献策解释说:

“府主的想法是这样的,第一,闯军占领山东以后,漕运断绝,过了这么长时间,估计京师和边军的存粮已经很危险了。崇祯过去做事确实很拖沓,可现在没有漕粮,用不了多长时间京师朝野军民岂非都要饿死?这一点就会逼得崇祯不能不雷厉风行起来。”

“第二点自然就是天气转冷,瘟疫消退了。之前畿辅大疫,闯军也好、明军也好,谁先出兵,谁就可能因为受到瘟疫的影响遭到惨重的损失。所以畿辅两边,虽然敌我皆屯兵数万,可短时间内肯定不会发生战事。现在情况变了,时间和形势也就一下子紧迫了起来。”

宋献策这才明白了李来亨急于出兵的用意,如李来亨所言,刘芳亮位于保定的一支孤军确实十分危险了。

刘芳亮的左营,原先有二三万人,一路北伐又收编了不少明军降兵。但是刘芳亮派了刘汝魁这支部队来德州,就削弱了自己的兵力,宋献策估计刘芳亮就算在保定有所扩军,实力最多也就二到三万人。

如果崇祯短时间内办好了议和之事,抽调大部分明军南下,是可能派出六七万大军的——甚至还可能更多,如果把大部分关宁军都调走的话,七八万也有可能。

虽说现在闯军士气旺盛,明军军心又在瓦解边缘。可要是孙传庭督率一支人数在刘芳亮三倍以上的大军,对保定的左营,确实是会马上构成极大危险。

首节 上一节 376/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