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519节

不止潼关,蓝田、灞桥一带都是重兵密布,探马徘徊穿梭,处处显露出紧张的气氛。道路上行人商旅无多,运送粮秣的车辆反倒众多,有一些明显是前明军的部队,既有着一些因循守旧而成的不良积习,另一方面又因为大顺开国的朝气,被老顺军出身的军官督促出了一些略显突兀的精力。

此时自西向东,一大片的战旗好像浮云一般连绵一处。河西战马高昂挺拔,这支大军正是从甘肃一带准备开往中原战场的援军,总人数约有一万至二万人左右,领军的主帅就是西宁节度使辛思忠。

辛思忠是刘宗敏的副将出身,也是最早跟随李自成起兵的陕北元从之一。他对先帝的感情,当然不下于大名府诸将,一旦获悉获鹿战败、先皇驾崩的消息后,辛思忠立即就着手调集兵马准备东进增援中原。

甘肃一带向来是明廷九边重地所在,而且在明末以来的长期战争中,甘肃边军较少受到长期战争的消耗,在顺军席卷西北的过程里,破坏也比较少,本地保留的前明军实力便颇为可观。

辛思忠是战将出身,但他也的确具备一些独当一面的才具。在这方面他和同为刘宗敏副将出身的谷可成类似,都是有方面之才的大将。

甘肃边军很快就被辛思忠打散合编入大顺军中,所以获鹿之败造成的涟漪和余波,并没有在甘肃引发什么值得一提的叛乱。

辛思忠也因此可以十分从容地调集援兵东进,准备出关。他带兵到陕西以后,就准备先到西安汇合曹营各支部队,预计在保留西北边陲和汉中守军以后,筹措近五万人左右的兵力出关增援。

甘肃边军的战马多为河西骏马,体型都较中原马匹高大,远远望去,一名骑兵就好像三四名步兵的军势,一万多人的部队,俨然有数万大兵的气魄。

唐末,长安城因战乱遭受了很大的破坏,驻防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因原来城大不易防守,于是对长安城进行了一次改筑。

他放弃了原长安城的外廓城和宫城,仅保留了皇城,称为子城,进行修治。这次整治,便将宫城的南垣作为子城的北墙,与皇城的东、西城垣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原来的皇城成为一座四面环有高大城垣的坚固城池,并封闭了皇城的朱雀、安福、延喜三门,北开玄武门,以便防守。

以后历经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到宋、元两代,长安城的名称和建制虽屡有变换,但城垣规模却无改变,也就是说,从唐末到宋元,当时的长安城只是隋唐时期的皇城而已。

古长安城日渐衰落,到明初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非常重视西安的地位,还一度派太子朱标巡视西安,有迁都的意图。

西安城的城墙才得以获得扩建,重新成为一座足可以傲视天下的巍峨雄城。之后孙传庭在陕西任巡抚的时候,又修了四关土城墙,整个城墙构成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城外又有宽阔的护城河。

西安城的东门名为长乐门,原本悬挂有一块写有“长乐门”三字的巨大匾额。但在此前李自成席卷西北时,永昌天子自长乐门进入西安时,曾对周围的诸将们感叹“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因此下令焚毁了长乐门的牌匾。

此时辛思忠带着部分兵马先行进入西安城内休整,大军是从西门进入,但他想到了当初李自成烧毁长乐门匾额的事情,就专程带着一些亲兵自东门进城。

城门处雄壮巍峨依旧似汉唐长安,原本悬挂长乐门匾额的地方,现在已经换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顺天应人”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出自宋献策的手笔,据巩尚书说,过去明朝在北京的紫禁城许多地方都挂有“敬天法祖”的四字匾额。

“敬天法祖”四字出自崇祯重用的一个太监高起潜手下,是在崇祯元年八月初四时挂到了紫禁城乾清宫的宫门上。

以“顺天应人”取代“敬天法祖”,这是宋献策的建议,也正中李自成的下怀,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代表着大顺军起义推翻明朝的道统合法性所在。

辛思忠望着牌匾,喃喃数遍:“顺天应人……顺天应人……顺天应人……先帝顺天应人,为何又败于胡虏之手?天命何等不公?闯军百战十几年,日日朝不保夕,如今才稍稍立足,怎么就遭此大劫?”

城门下迎面走出数骑,罗汝才骑马走在最前面。一段时间不见,罗汝才的身材又“膨胀”了不少,他骑在战马上活像一颗圆鼓鼓的肉球,直压得胯下那匹矫健的骏马都露出不堪负重的模样来。

圆鼓鼓的罗汝才左晃晃右晃晃,连辛思忠都担心这位曾经的义军曹帅,现在的大顺南阳公会不会突然落马摔倒。

酒色财气腐蚀透了罗汝才的身子骨,他脸上满满都是虚浮之色,看得实在叫人担心会不会突然就发病昏了过去。

不过当罗汝才走近到辛思忠近处的时候,这位过去和李自成几乎等夷的豪帅,却拍着辛思忠爽朗大笑说:

“什么天命?即便真的有天命,天命也是在大顺的一边。否则大行皇帝怎么能够留下今天大顺军的这番基业呢?我们尚有西北、中原数千里的土地,各处兵马加在一起,说还有二十万可战之兵也并不过分吧?

老辛,你担心一个什么劲儿呢!光是现在在西安,就凑到了快要有五万人了吧。我们给先帝报仇,咱看还真是没有什么难度,老辛你真的是多虑了吧!”

罗汝才虽然外表看起来已经虚浮到了极点,可他说起话来,依旧是中气十足,充满了那种江湖豪杰、黑道大哥所独有的感染力。

罗汝才一张口,本来笼罩在辛思忠及其左右侍卫亲将身上的悲愤忧郁之情,瞬间就被一扫而空了。

辛思忠也终于能够露出几分笑容说:“我带兵东出潼关,为的就是给先皇报仇。罗帅,南阳公,现在大顺朝里,还有在陕西,你都是数一数二的一个人物,我也要看看你的意见才好行事了。”

罗汝才与辛思忠收得愉快,一旁跟随罗汝才出来迎接的人,像罗戴恩和赵应元等人就一样是透露出乐观的情绪来,但也有另外一批人,就是以吉珪和杨承祖为首的曹营一些老顽固,脸上表情就不大好看。

杨承祖身为罗汝才的左右手,这时候却和吉珪远远站在很后面的位置。他看着城门下攀谈甚欢的众将,脸上露出讥讽之色,冷笑一声,低语道:

“这天下……本来就是该算我们曹营的。”

第588章 毒士吉珪

吉珪望着杨承祖的模样,好像一切尽在不言之中的样子。曹营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罗汝才如此作践自己,早就不知道让多少曹营内部有志气的人感到不服了。

当年曹营和闯营合营联军的时候,罗汝才才是盟主,李自成不过是一个附从者罢了!

在吉珪和杨承祖看来,虽然后来曹营落魄了,只能到河南去投奔闯营。但这个投奔,绝不是让闯营吞并掉曹营,双方依旧是平起平坐的盟友关系,曹营虽然实力上较闯营差了一等,但也不至于到今天如此地步吧?

看看人家张献忠,难道离开了闯营,没有了张屠户就吃不了带毛猪吗?

现在张献忠已经平定了西川,他在成都拥太平天国皇帝,分封诸王,这些事情杨承祖也不是不知道。

在曹营诸将看来,张献忠在湖广被李来亨逼走的时候,地位也好、威望也好,还是具体的兵力实力也好,都是不如彼时曹营的。

可现在张献忠已经称了天王,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占领了几乎整个川蜀之地。曹营却只能在西安为李自成看家,最让杨承祖感到愤恨的,又当属罗汝才的自暴自弃。

过去那个才气纵横的曹操,到底去了哪里呢?

获鹿之败的消息传到西安以后,人心浮动,曹营诸将的心思更加是立马活络了起来。吉珪第一时间就找到了罗汝才,他毕竟对老主公还有一些情分在,总归希望罗汝才自己能够振作起来,抓住这个难得的天赐良机,起兵叛顺,自取关中称帝建国。

如此,要创造一番不下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事业,也绝不是难事。

可偏偏,罗汝才却拒绝了。

吉珪一直以为自己非常了解罗汝才的为人,也一直以为自己总能在背后默默操纵罗汝才的一切行动。可当他百般劝说罗汝才起兵叛顺以后,却反而引发了罗汝才的雷霆大怒,曹操怎么就这样做了大顺朝、李自成的忠臣孝子?

吉珪实在无法理解。

看着罗汝才那副虚浮的样子,吉珪又一次想起了多年前他被裹挟入曹营的往事。当时的曹营军纪只能说比左良玉好那么一点,实在谈不上秋毫无犯,吉珪被掠入曹营的时候,几乎认为自己是必死无疑。

后来是罗汝才看他谈吐非凡,不仅亲自给吉珪松绑,而且马上就赐金银、赐美酒,还把罗汝才自己的一个爱妾送给了吉珪。

这样的厚待,至今想来,也让吉珪心中火热不已。

曹操罗汝才这样的枭雄,怎么成了今日这样胸无野心的样子呢!

首节 上一节 519/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