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不求生 第520节
吉珪咬牙切齿,曹闯合营以来,曹营其实有很多个机会发展出自己的独立势力来。可是当初偏偏就因为各种各样的机缘巧合,最后让曹营错失了所有机会——吉珪仔细想想,又觉得那些机缘巧合,好像每一次都有李来亨的身影在里头。
那这到底是机缘巧合,还是李来亨的有意为之?
他不敢深想。
吉珪恃才傲物,杨承祖又是野心勃勃之辈,既然罗汝才已经自己放弃了曹营统帅所应担负起来的责任,吉珪和杨承祖两人就一拍而合,下定决定断然行动起来,绝对不会让曹营像革左五营那样,或死或散,彻底消亡。
吉珪贴在杨承祖的耳边,也小声说:
“辛思忠带两万兵马出关增援河南?这真是说得好听,真的要出关,他来西安干嘛,直接出潼关不就好了吗?
两万顺军突然部署到西安附近,现在辛思忠又要带好几个标精兵进城内休整——承祖,我看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这种人心浮动的时候,辛思忠不赶快出关,却来西安城耽误几天宝贵的时间,里面一定有内情。”
吉珪确实城府深沉,真心思点滴不肯外露。这种时候他和杨承祖说话,居然也还是几分假、几分真的在里面。
杨承祖自己就还是那样一张臭脸的样子说:
“我看明朝未必灭亡,或许至少还能有东南半壁的江山。四川已经是八大王的地盘了,关东完全落到清军手里大约也是不长时间就会发生的事情。这样天下就只剩下关中一隅,只要咱们控制住关中,闯营这伙小人,就连一条退路都没有了。
哼哼,谁能想到逐鹿中原,第一个退场的会是老八队这伙人?”
吉珪笑而不语,一直望着杨承祖,等罗汝才开始带着辛思忠的几标兵马入城后,才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曹营在定鼎的事情上比闯营慢了好几步。可这也使得闯营和李自成成为众矢之的,李自成被杀身死,这就是众矢之的的结果啊。
争鼎之道的关键无非是那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而已。李自成急不可耐地称帝,有现在这种下场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闯营到底只是红巾军,李自成到底只是刘福通。我看罗帅不愿意做朱元璋,一定要做郭子兴——承祖,你可要担起咱们曹营的担子来呀。”
吉珪话里话外暗示杨承祖才是当今天下的朱元璋,说得杨承祖嘿然一笑。他抓紧缰绳,说:
“军师放心,我的准备十分充分,解决辛思忠可以说是有十足的把握。哼,区区几标的闯军,我还不放在眼里。”
吉珪又嘱咐说:“那就好……不过事情的关键还是罗帅态度,陕西军政大权现在都在罗帅的手里。不管做什么事情,咱们还是要注意保有罗帅的名义。”
杨承祖点头说:“嗯,我做的所有事情,全部都是为了给舅舅开路。他不知道被李自成灌了什么迷魂汤,一点雄心壮志都看不到了。现在只要靠咱们先斩后奏,将事情办成以后,再以关中之地,一起拥护舅舅称帝建国。”
“好了,他们都过来了。承祖,你要注意不要冲动,一切事情都要慢慢办,慢慢来……你明白吗?”
“军师,你就等着吧……曹营的好日子刚刚开始呢。”
随着罗汝才带辛思忠走进西安城内,城楼上、城墙上的士兵们就都吹响了号角、打响了锣鼓,鼓角战声遍布全城。
原本因为李自成之死而惶恐消极的西安军民百姓们,这下都知道了辛思忠带着援兵抵达的事情。老百姓们私底下就都开始纷纷议论了起来,人们都认为辛思忠抵达西安,也就意味着大顺军反攻的开始。
有百姓连连拍手称好,也有人赶过来要看这些甘肃兵军容如何。只有吉珪和杨承祖对这些变化漠然无视,他们已经下定决心,推行自己的一套计划。
杨承祖把手按在刀柄上面,全身上下都在细不可查地颤抖着。
===
推荐一个ai写诗的网站
Ai写诗,过于生草,有些写的很不错
《吊获鹿战场》
获鹿当年战,英雄此地亡。
山河余霸气,草木带悲光。
古戍依寒月,空林噪夕阳。
伤心千载后,谁为吊兴王。
《赞顺世祖李来亨》
天下谁无圣,人间只有神。
乾坤开日月,宇宙自阳春。
白发三千丈,丹心十二辛。
太平犹未老,何以报君亲。
甚好,欢迎大家把你们的ai写诗诗文发到本章说~
第589章 南阳公经略关中
虽然关中已经全境以重兵森严警戒了起来,但为了欢迎辛思忠的援兵抵达,此时城内还是散发着一股轻松的欢悦气氛。
街道上不时有百姓成群结队地来观看自河西来援的大顺兵,辛思忠麾下的旗鼓都尉丁国栋见到百姓们焚香欢迎援兵入城的模样,骑在马上击掌笑道:
“从前我们这些边军到内地援剿……嗨!我是说从前我们这些边兵到外省打仗的时候,百姓们总把我们这些客军当成土匪……我是说他们总不欢迎我们!就——使帅,我就是这个意思,您明白的吧,外省的百姓最怕我们客军过境,所以我们出省时不要说是入省城,就算是到一县、一镇、一村,人家都要严防死守,把城门紧闭起来,真是把我们当成仇寇似的对待。”
丁国栋原是明朝驻防甘州的边军军官出身,他性格耿直,说话很对辛思忠的胃口,投诚大顺军以后,帮助辛思忠平定了一些河西一带的土司叛乱,算得上是一个具备一定才具的将领。
另一位同样是甘州边军出身的降将米剌印,他是甘肃巡抚张文衡标下副将。
获鹿战败、李自成驾崩的消息传到西北以后,原本被大顺军处死的明朝巡抚林日瑞的侄子林维造,趁机勾结当地土司和官绅武装,妄图在甘州发动叛变,就是米剌印当机立断带家丁守住了甘州城门,迎西宁节度使辛思忠的兵马入城,才平定了这次险些动摇大顺在甘肃统治的重大危机。
此事以后,米剌印被任为果毅将军,是明朝边军将领里主动投诚大顺、为大顺军立下战功的一个模范性人物。
米剌印和此时跟随郭君镇带领湖广援兵到达开封的原左镇降将马进忠是故交旧识,他没有被林维造蛊惑参与叛乱,也是因为米剌印收到了马进忠的几封书信,知道了大顺军在湖广一带大行新法经略,依旧保持有十分雄厚的人力、物力基础。
他相信老朋友马进忠的话,看来获鹿之败只是一个小挫折,大顺天命依旧!
“不要说是去外省做客军,即便是在甘肃和西宁,不少边军的纪律也实在谈不上多好呀!”米剌印听完丁国栋的话,有感而发,“制帅严格约束部伍军纪,咱们一路上从甘州走到西安,沿途都有粮饷供应,不乏吃食,将士们也因此不骚扰百姓。这样两者结合,自然百姓也就不会排斥官兵了。”
圆鼓鼓的一个罗汝才闻言,一张脸上笑得皱纹挤成一团,好似一颗雕满纹路的花球,他哈哈大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