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547节

何况我已经让郭君镇坐镇山东,遏制豪格南下打通漕运。清军即便在西北取得重大进展,也还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破解困局,我们迁民东走,坚壁清野,给多尔衮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大西北吧!”

眼前的长安城已经半为丘墟下一次这座伟大都市的复兴,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但许多先天的条件和因素,都注定了大顺朝将会和西北有着深厚的联系。所以李来亨相信,只要大顺没有失败,只要他们还存有打回西北的希望来,长安这座城市就注定,也迟早将会获得又一次复兴。

就好像一次次重新崛起的闯军一样。

此前从蓝田突围的米剌印和罗戴恩也被顺军重新联络到了,他们手中的兵马经过收容整理以后,也有几千之数。

这些好消息总算让心中沉重的李来亨,感到稍微轻松了一些。只是他想到当罗戴恩这位老叔伯得知罗汝才的死讯以后,又该抱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收容难民的工作正在继续,顺军兵力依旧吃紧,李来亨也感到捉襟见肘,他几乎能够确信延绥一带无法确保了。

“马进忠,你先带兵北上往宜君方向。不要同清军优势兵力交战,要将消息带给袁宗第。长安已经被吉珪烧毁,关中已无据守的必要,宁夏、榆林、延安三城就更加没有继续坚守的理由了。

最关键的事情在于,必须要将陕北的守军撤下来,保存我们的有生力量。马进忠先去宜君,等到长安这边难民安置稍有秩序以后,我就亲统兵马去延安接应袁宗第南下。

长安,再见,再见!”

李来亨的精神压力极大,是他太贪心了吗?如果不派郭君镇前往山东,而是放弃遏制豪格,以主力驰援关中,会不会现在的形势要好得多呢?

但身为主帅,在监国李过身体非常不健康,精力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李来亨身为如今大顺军事实上的第一领袖,他需要为自己的全部抉择背负起沉重的全部责任。

好在除此以外,还有另一条好消息,是从汉中方面送来的消息。

“苗里琛已经带郧阳的矿徒军赶到汉中了……”

苗里琛为人持重沉稳,而且矿徒军装备精良,训练特别充分,即使是在楚军中也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有苗里琛带兵到汉中协防,李来亨就知道汉中的情况应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了。

不过结果,却比李来亨料及的还要更为乐观。

他看着手中自汉中紧急送来的文书,脸上终于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真情实意的轻松笑容:

“贺珍真是一大将才!”

原来,在李来亨带领数百亲军赶到临潼,于鹿台之役大破叛军的同时,西明太平天国朝廷所派出的北伐军也已经出动了。

西明朝廷的天王张献忠为了平定汉南,派遣东王孙可望率领一支太平军精锐前往广元修建行辕,另遣翼王王光恩和督师樊一蘅号称五万大军进攻汉中。

一时间汉南警报频频,贺珍虽然得到了苗里琛的矿徒军增援,但是在兵力相比西明军,还是相差甚大。而且西明朝廷北伐军的督师樊一蘅久在川陕为官,在他的号召下许多前明官绅又纷纷起来掀起叛乱,使得贺珍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里。

樊一蘅是贺珍的老上司,看来张献忠还存有利用樊一蘅招降贺珍的打算。

不过贺珍早已打定主意,坚定站在大顺军一方,何况他身边还有苗里琛监视,也不可能妄自行动。

于是贺珍便和苗里琛商议,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首先由矿徒军在阳平关通往汉中的山路上重新修建两层营垒和防线,之后则由贺珍派人与樊一蘅联系,诈称愿意由樊督师作保投诚西明,并献上阳平关关城作为进身之阶。

实际上贺珍则是故意放西明的北伐军通过阳平关以后,诱使王光恩和樊一蘅带领重兵进入阳平关和汉中之间的山道,而后自将精骑走栈道穿山越岭,复夺阳平关关城。

埋伏在金牛一带山道中的矿徒军,也由苗里琛率领,待西明军队半数通过以后,埋伏在两层防线中的顺军才突然发难,击敌首尾,使得西明大军陷入混乱之中。

其时大雾方炊,西明朝廷的东王孙可望虽然在获悉阳平关复失的消息后,急忙带领援兵北上增援,但是贺珍将马步兵埋伏于堡舍村落中,城门洞开,分兵左右翼以待,又令百余倏进倏退,来引诱孙可望进军。

孙可望急于救援北伐军,轻敌前进,两翼伏兵发动后,左右掩杀,重创西明援军,贺珍以三千人败三万人,摧枯拉朽,一时间震动巴蜀。

而被困在阳平关和汉中之间山道的北伐军,则在苗里琛的伏击下同样伤亡惨重,王光恩带着少量亲兵跳崖逃亡,樊一蘅则被苗里琛生擒以后,械送长安。

汉中之役,贺珍和苗里琛两人配合默契,以区区不满万人的兵力,主动出击,设伏诱敌,用摧枯拉朽之势击退了孙可望、围歼了王光恩,破敌数万,取得了一场真可谓是酣畅淋漓、恢复人心的大捷。

李来亨闻之,也免不得要击掌大笑道:

“昔年先皇、南阳王与张献忠齐名,并驾齐驱横行天下。所谓闯献曹三帅,如今先皇与南阳王皆去,天下豪杰人物只剩下张献忠一人。

孤本听说张献忠信了西洋天主教,会有什么大不一样的地方。没想到他居然扶持明朝桂王朱由榔称帝,搞了一套不伦不类的东西,最后败在贺珍的手上,张天王恐怕气的够呛呀。”

第619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关中动乱,死者不计其数,僵尸遍于三秦道路,必然导致病毒肆虐,瘟疫横生。

李来亨还要设法迁徙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难民前往河南、湖广,稍有不慎,就将导致瘟疫极大规模地扩大到大顺最后两块稳定的根据地上。

明宪宗时,朝廷以全盛之天下,安置百万荆襄流民,尚且耗费了无数心力,几乎酿成大乱。如今海内板荡,大顺的完好根据地,仅仅剩下河南、湖广一隅之地。

虽然,大顺以充满开国朝气的武人政权特性,大可以采取各种各种非合于明朝惯例和传统的特殊手段,暴力解决种种问题,也拥有相比较即便是明宪宗时期,恐怕都要高得多的行政效率。

可是要在陕西大乱、长安大火以后,安置上百万的西北难民,同样将是一项空前可怕的难题。

“迁民以后,必有大疫,防疫一事,是现在大顺所毫无准备的事情。”

李来亨忧心忡忡的不仅仅是在陕北攻城略地的多尔衮,而且更是关中无数难民人群中,势必隐藏的严重瘟疫。

他知道迁民导致的人群移动和交流,再加上陕西的兵乱、饥荒,几乎必定将使得瘟疫爆发。但是李来亨身为欲救民水火之中的“李公子”和今天的李晋王,他真的能够放弃秦人吗?

何况即便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如果不迁民,不做坚壁清野的工作,放任多尔衮尽取关中之地。那么今后只剩下豫楚之地的大顺,又要如何对抗席卷华北的八旗军呢?

从地理形胜的角度而言,所谓金边银角草肚皮,现在大顺占据的河南与湖广,正好就是天下之中:北面是咄咄逼人的清军,西面是虎视眈眈的张献忠,东面与南面则是虽然软弱但也同样很不友好的明朝残余势力。

坚壁清野以弱清,迁民东进以强顺,不如此,就没有办法让大顺撑过这最后的决战时刻。

李来亨抚摸着被烈火焚烧,呈现出焦黑色的长安城壁,手掌立即沾满灰烬。他轻轻甩了甩手后,向陪伴着自己的罗颜清感叹道:

“孤在湖广百般经略,千番设计,自以为算无遗策,天下已经尽在孤的囊中。却不料北伐以后,时势变化这样突然,皇太极不愧是夷狄中千古所未有的豪杰,冒顿、呼韩邪岂能为其执鞭?刘元海、石季龙之辈,更加不能同其相提并论。

即便是苻天王、道武帝,或宽或严,均不如皇太极那般审时度势,有削平天下之才。四方夷狄狼主,千载之下,虽阿保机、阿骨打不能望其项背,唯独铁木真、忽必烈,稍稍次于皇太极而已。

设使天下无有大顺,赤县神州,实难有人能够抗衡皇太极的雄才伟略。”

首节 上一节 547/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