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548节

罗颜清的身体在这段时间负担极重,也让李来亨十分挂念。她腹中的胎儿,酝酿着生命的希望,也正在给罗颜清的生命造成可怕的包袱。

她疾驰平叛,以这样脆弱的身体奔波战场,现在大局稍稍稳定一些下来,就又马上投身到救灾和安置难民的忙碌工作里,万一身体有个三长两短,李来亨是万死难辞其罪了。

“颜清,你要好好休养,听我的话,不要留在陕西了。我会安排人马上将你送回开封……不,马上将你送回随州去。”

罗颜清却倔强地咬着嘴唇,她不发一言,但眼神中的执着顽强,却令百战百胜的“天生神将”李晋王都感到无可奈何。

罗颜清伸出手来,她打开五指,与李来亨沾满长安灰烬的大手完全贴合在一起,接着十指并拢,感受着对方的温暖和厚实。

“殿下,你的手上粗糙了好多好多。”

李来亨失笑道:“几年来飞驰沙场,如何能不粗糙呢?”

罗颜清两眼仿佛秋水,深沉且宁静,就这样直直地望着李来亨。她想起了当年在夷陵寨初见时的场景,她将李来亨掀翻在地的时候,眼前的晋王尚且还是一名清稚的少年,现在唇上却已经蓄起了一点胡须。

“陕西兵祸连结,或许将有几百万人流离失所。这些人都是我们故乡的父老子弟,曹营将事情变成这番样子……殿下,我想不到回去河南,回去湖广的时候,要怎么面对闯营的兄弟们。

如果他们质问我,如果他们要向曹营复仇,我又该说些什么呢?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李来亨眼中飞过一丝冷峻的光芒,他温言宽解道:

“你不用担心,这些事情自有我去处置。颜清,你只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好了。天下事,由我平定。”

他说着说着,在罗颜清的面前,倒是不再使用“孤”自称,而是继续称“我”,那种孤家寡人的高冷和自负感,多少在罗颜清的温情面前,为之化解。

“先帝和监国在河南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多安置流民的经验。大顺刚刚攻破洛阳时,就已经能够处理好几十万流民的难题。

我在湖广经营时,部下的文武将吏们也积累了大量安辑流亡、归置百姓的经验。所以我想迁徙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的难民,再把他们安置到经过多年战乱而人口锐减、十室九空的豫楚大地,问题应当不大,或许还能起到充实人力的作用。

但是就在年初时,北直隶已经爆发了大疫,十户九死,甚至出现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的可怕情况。

虽然因为天气的变化,瘟疫的传播已经受到抑制……但是华北这一年来的大战乱,特别是现在陕西的人祸天灾,当我们迁民东进的时候,几乎是必定将会重新点燃起大瘟疫的火焰。

薪柴已经被多尔衮堆好,导火索又被杨承祖和吉珪点燃,釜底抽薪之人,又在何处?

大顺有招抚流亡的丰富经验,但我们从来没有防控和治理过瘟疫的经验。不仅没有这种经验,而且在大顺军里,还严重缺少大夫,要防控大瘟疫,真是千难万难,稍有不慎,或许大顺军就会彻底栽倒在这个为人所轻视的小问题上。”

李来亨的话终于也让罗颜清担忧了起来,这不是晋王本意,他还想着赶紧让罗颜清回到安全的后方去。没想到罗颜清反而因此更加坚定,要留在陕西,要收拾好曹营自己留下的烂局面。

“戴恩叔在跟着我大哥起兵以前,就是一个乡间的赤脚大夫……殿下,虽然戴恩叔的医术不会多么高明,但他做过大夫,一定能比我们这些完全不懂行的人更有办法。”

第620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

罗戴恩竟然是大夫出身。

李来亨颇为此感到一分惊喜,虽然一个赤脚大夫恐怕对于防控瘟疫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但有经验有知识者,总比大顺军中这些纯然的武夫要强得多。

而且利用罗戴恩的人脉人望,或许可以想办法征集到数量更多的医生。

此时瘟疫还没有真正爆发,毕竟迁民工作刚刚开始,人群的复杂流动尚未达到顶峰,但李来亨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估计,按照现在的情形来看,大瘟疫的完全爆发,几乎可以说只是时间问题。

但如果防控工作真的能够做到位,李来亨也相信,防患于未然,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顺军正在戎马倥惚的激烈战争中,陕北的宁夏、榆林、延安三城,依旧处在清军的包围之中。惨烈的攻防战正在围绕三城展开,火炮、饥饿和血肉,多尔衮、吴三桂正在想尽一切办法,要摧毁三城最后的抵抗。

李来亨既要筹措救援三城的事情,又要在百忙之中抽出精力应对防控瘟疫的大局。

善于案牍工作又有全局眼光的公务天才方以仁不在身边,能够熟稔李来亨心理的顾君恩以及顾君恩身后的参军司班子同样不在陕西,此时此刻,终于轮到李来亨以一己之力,铁肩担负天下重任了。

他双眼里已经满布血丝,连日来的忙碌让李来亨一晚上几乎睡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

现在正是八月间,陕西天气温暖潮湿,老鼠、跳蚤一类动物活动频繁,几乎可以说是瘟疫传播的最佳条件。

而且长安大火以后,大顺军在西北最大的补给基地被烧毁,大量物资葬身火海之中。李来亨空手也无法变出大量棉纱,想要强制人们佩戴上防治病毒的棉纱布罩,差不多是不可能的事情。

“戴恩叔,大疫虽然尚未横行肆虐,但大顺军不能不有所防备。否则真的等到瘟疫已经流行的时候,我们就是回天乏术了。”

因为长安城被焚毁,现在李来亨暂时驻节临潼城。李来亨重新收拢回米剌印和罗戴恩的残兵以后,立刻就听取了罗颜清的建议,将罗戴恩召至临潼,委以总医官的重任。

罗戴恩面生难色,他虽然做过大夫,但只是一个不中用的赤脚游方郎中,能力实在有限,如何能够在现在这样混乱的局面里,防控大瘟疫的流行?

“殿下……请恕老臣无礼,斗胆直言。老臣本为一介游方郎中,并无回天之术。殿下委以重任,万一所托失人……这……如何是好。”

李来亨知道这点问题,但依旧直说:

“孤不担心这件事。孤只要戴恩叔你站出来,你是郎中出身,孤让你统御大局,就是要示孤公心于关中。好告诉西北的大夫、郎中们,都到临潼来,都到孤这里来,大顺会给他们官位,给他们俸禄功名,千方百计之下,孤绝不会使瘟疫再次横行。”

天无绝人之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祸往往是相生并立的存在。吉珪烧毁长安,虽然导致了关中百姓的流离失所,可是大火很可能也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病毒的传播。

大火以后,虽然留下了上万具尸体。但李来亨估计这些人经过火场的高温吞噬,反而不会成为病毒的载体。

事情其实没有到达那么难以处理的地步。

唯一让李来亨感到特别遗憾的事情,只是他印象里那位在明末写出了《温疫论》一书的名医吴又可,原来并没有来过陕西,估计此时他还在江南老家行医治病。

不过很快随着罗戴恩出任总医官,又被李来亨独断地授予大顺体制内正二品的柱国荣衔,如此尊宠之下,加上重金赏赐,西北虽然动乱,但亦有相当数量的医生郎中奔赴临潼效命。

为此李来亨决定在临潼暂开医科科举,只要稍稍经过简单的测试以后,就授予这些医生郎中大顺秀才的功名。

开设医科科举的事情,本来应该是惊天破石的大事。

但因为此时关中震荡动乱,长安被大火焚毁的余波尚未散去,陕北清军的威胁又近在眼前,与这些可怕的问题相比,医科科技一事,反而完全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即便是那些临潼城内对着李来亨膝行仰视的绅民们,对此也没有加以注意和反对。

医科科举一事,居然在无声中成为定制。

医科科举由罗戴恩负责,他的医学才干再微薄,负责一些简单的考试,总归是不成问题的。虽然宋朝以后,儒医一体,有名的大夫亦往往是有功名在身的儒士,但是像罗戴恩这样生活困苦的游方郎中,在陕西还是占据医生中的大多数。

李来亨召集大批郎中以后,在临潼亲自为他们做简单培训以后,便指派“医科秀才”们先在临潼城外设置检控点和隔离区,接着又派罗戴恩前往蓝田和潼关,同样设置检控点和隔离区,只要通过这两道防线的难民,才能前往安全的河南、湖广地区。

首节 上一节 548/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