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590节

为了欢迎二人归汴,李来亨亲自带着方以仁、方以智兄弟前往陈桥迎接,他携带了大顺的许多朝廷文武重臣同去欢迎,既是酬劳陈张之功,也是体现出对于北来士绅的欢迎之意。

方以智与陈子龙阔别有日,重逢以后喜不自胜,痛泣道:

“吾不意竟能与兄复见于此!”

陈子龙则惭愧地摸摸头上冠发说:“若不是惜此数根头发,我本不该继续呆在北京,为殿下传递情报的。”

“无妨!”

李来亨从容道:“多尔衮自取灭亡,孤将狩其首级与旬月之间,不需要卿等削发为间了。”

张家玉还从来没有直接接触过大顺的文武群臣,更没有见识过晋王李来亨是什么样的人物。他从北京逃到大名府以后,已经先大致上了解到了如今大顺高层的情况,知道李自成已经在获鹿战死,李过称帝、建号光中,但是大顺政权的军政实权,则掌握在极其年轻的晋王李来亨手中。

对于李来亨其人,张家玉当然是怀着十万分的好奇心。

初见之下,晋王的风范则更使张家玉为之心折:

他看到李来亨简单穿着一件寻常士兵所着的天蓝色箭衣,头戴一顶范阳毡帽,身上唯一较特殊的地方,只是披着一条轻薄的红色披风。

晋王的穿着是如此朴素,而且他的依仗也极为简单,身为监国皇太子,但却连黄盖都没有使用,仅有一名亲兵在其身旁高举着写有“监国皇太子李”字样的黄色纛旗而已。

李来亨亲自走上前来,握住张家玉的手臂笑道:

“多尔衮的剃发令是为渊驱鱼,使得数不清的百姓汹涌冲向大顺的土地上。可是孤不为得人而喜,却为得士而喜。若辈皆天下所罕有的仁人志士,孤得一二人,焉能不平定海内?”

李来亨的沽名钓誉和装模作样又让一旁的方以仁感到背上发寒,但他亦不得不承认,自己长期以来教给李来亨的这一套话术,的确对于张家玉这般年轻幼稚的北来士人,极富有吸引力了。

张家玉便热忱地跪下说:“臣今日方知开创雄主是何等英姿!”

李来亨则笑道:“孤非开创之主,卿不可胡言乱语了。大顺开创之主实乃孤之祖、父也,孤承父祖之功,方有今日之土地百姓。”

李来亨又说:“孤听闻明朝的弊政之一在于宦官,孤之祖、父因此皆不喜太监之政,孤亦不用宦官,只有一些女官充作宫廷之用,,因此仪仗简陋,大约是要使得北来士人见笑啦。”

李来亨提到大顺已经尽废宦官之政,这一点当然让许多士人大感扬眉吐气,因为明朝多年来宦官与文臣的斗争,都是朝廷争斗的一大主线。

大顺将所有太监内官职务废除,改为使用女官担任内官,就让即便是死心塌地于明朝的一些文臣士人都感到颇有新朝雅政之风。

只是张家玉心中觉得奇怪,毕竟太监虽然为文官所厌恶痛恨,但的确是古来所有的制度,皇帝没有太监做内官,又如何控制宫廷、制衡群臣呢?他心中马上升起了一连串的问题,但又觉得这个场合并不适合说出来,因此只是跪地连连谢恩。

这些士人弃清而投顺,多少还算得上有那么一丝半毫的骨气在。李来亨也知道,即便清廷已经颁布了剃发令,而且多尔衮还在加紧控制明朝朝臣,据说那个崇祯的儿子同治帝朱慈烺也被情节严密地控制了起来,除了满洲人外,即便是明廷首辅大臣也不能见到他。

明廷正在加速地名存实亡,可实际上却还是有不少士绅宁愿剃发归顺,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祖宅田产——这些产业于他们而言,的确是比生命和名誉都更为重要。

毕竟就算南逃到大顺境内,他们也都知道大顺推行拷掠追赃之策,还不是一样扒去你的几层皮嘛!

不过李来亨倒不以为意,多尔衮为渊驱鱼只是意外之喜,他绝不会因为这些北来士人的到来就改变大顺的既定政策,而是只会利用清廷颁布剃发令的机会,加速在河南和山东两省推广严格的营田新法。

白旺已经到开封了,他早就被李来亨内定出任户政府尚书。而原本负责推行营庄制的营田司这一机构,则升格为营田院,亦由白旺兼任营田院总裁一职。

第662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

在李过册封李来亨为皇太子、监国以后,晋王殿下便开始着手于改组大顺的中央朝廷。此时田见秀被流放武昌,牛金星自杀,张鼐战死,袁宗第亦臣服于李来亨,大顺军内部除了一个抱病在身、不能理事的光中皇帝李过以外,再没有任何一人的地位能够和假节钺、平章军国重事、诸道行军大总统李来亨等夷了。

何况在李过册晋王为皇太极的圣旨中,明白指出从今以后大顺的一切军政和用人大事,都由李来亨一意决之,而无须送宫中等待光中天子裁决。

李来亨那一栋小小的晋王府,实在是不够容纳众多的臣僚,也无法充当大顺中央朝廷的真正核心所在。

于是在群臣的劝谏之下,李来亨选择了田见秀原本居住的平阳公府为监国行辕——值得一提的是,张鼐原本居住的义侯府继续由他的遗孀田氏和子嗣张玄朗居住,只是吴汝义的太平伯府被抄没以后,李来亨又将其赏赐给了“赞画平叛”有功的方以仁。

原本的大顺中央朝廷是以牛金星担任的平章政事、天佑殿大学士为核心,六政府六谏议为辅。六政府中,吏政府尚书宋企郊、礼政府尚书巩焴都早早地投靠了李来亨,因此其官位依旧稳固,户政府尚书杨王休则被白旺替代。

剩下的刑政府尚书安兴民、工政府尚书徐尚德、兵政府尚书李之纲都是牛金星的同党,因此大多左迁。

新任的刑政府尚书由陈可新出任,工政府尚书由白鸠鹤出任,兵政府尚书则由顾君恩出任,同时参军司亦升格为参军院,也由兵政府尚书顾君恩如白旺例,兼任参军院总裁。

此外,吏政府所辖的文谕院是大顺朝廷选拔、考核官员的最重要机构,因此李来亨也从湖广调来了一直在随州负责考试事务的谢徵担任文谕院总裁。

谢徵的伯父明朝原任大学士谢升,在德州投降于豪格,对顺军在山东的防务造成很不利的影响,但李来亨并没有因此怪罪于谢徵,反而提拔他出任关键的文谕院总裁一职,颇使文谕院为之动容。

这些重要的中枢文臣中,不出众人意料,是以李来亨较为信赖的明朝降臣巩淯及晋王心腹顾君恩二人,挂同平章事和天佑殿大学士衔。

最后,则是李来亨最为信任的谋主方以仁,他自然是取代了“牛太师”的地位,成为了大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挂平章政事和天佑殿大学士衔,为大顺文臣之首,足可以被众人尊称为“方太师”了。

不过文臣还是其次,如今正逢乱世,东虏随时南下之意。诸将群臣估计,等到永昌元年年底,一旦天气变冷,黄河冻结,应该就是东虏全力南下的时候,到时候在黄河两岸,势必将爆发一场决定大顺命运的决战。

所以武官的重要性,依旧是高于文臣。

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还是大顺军的野战主力——五营野战军。

大顺的五营中,最为核心的中营已经因为田见秀和张鼐的垮台,还有在获鹿大战中的损失,实力受到沉重的打击;

袁宗第的右营,虽然在杨承祖、吉珪叛乱中损失泰半,但最为精锐的核心兵力尚在,骨干尚存,退出陕西以后即恢复了不少实力;

刘芳亮的左营,自从顺军北伐以来,屡次同李来亨的前营携手作战,又没有参加获鹿大战,兵力较之袁宗第的右营还要更为强大;

光中天子李过原本掌握的后营,则和中营一样,在获鹿大战中损失惨重,核心骨干遭到沉重打击;

最后则是李来亨的前营,亦即楚闯,经过北伐以来的大小战役,前营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大顺五营野战军中兵力最雄厚、战力最强悍,无可争议的最强兵团。

李来亨因此决定重新整编五营兵力:

过去李自成编制五营兵力时,大顺军总兵力不过十万出头,可是如今仅仅楚闯一营便有十万以上人马,旧的五营编制,显然已经不能再适应顺军的现状。

因此李来亨在编制上将五营改称为五军,五军名号分别为忠敬陛卫殿中军、忠悫都卫殿前军、忠义宿卫殿后军、忠正京卫殿右军、忠勇羽林殿左军,平常则简称为殿中、殿前、殿后、殿右、殿左五军。

五军之下,在原本营与标两级编制之间,新增师的编制。殿中军设有五个师编制,殿前、殿后、殿右、殿左皆设有三师。师的名称,顾君恩本来建议使用唐朝府兵制的十二卫名称,但李来亨认为十二卫的左右武卫、左右威卫一类名字,雷同难记,便干脆决定顺军的师编制除了禁卫军外,皆用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等名目,按序列记录。

五军具体编制则如下:

首节 上一节 590/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