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596节

此人逃回成都以后,据说被张献忠拉到成都校场上没有丝毫减免,活生生地打满了一百下大板子!恐怕半条命都丢掉嘞。”

苗里琛这个老实巴交的人也被贺珍夸张的语气逗笑,他难得调侃道:

“你收拾了王光恩,为主上报得旧仇,我看这就是你的封侯之功。”

贺珍自得道:“不敢不敢,若晋王亲至汉中,王光恩哪里还有命躲回成都去?”

蔺养成则南望巴蜀方向,西明遭到汉中之败的打击以后,看来张献忠并没有气馁,反而是加紧整军经武,那么他真的会放下和大顺的前仇旧怨,联手抗清吗?

李来亨交给自己的这个任务,实在太难了些。

第669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

秋风正萧萧然于山左之地,泰山南北,运河东西,到处都是趁势而起的豪杰武装。大顺军在山东的最重要领袖人物,不是接替谷可成一跃而为山东经略使的马宝,也不是明军柳沟副将出身的老辣守将、现任山东节度使郭升,而是豪情万丈、挥斥方遒的大豪侠山东招讨使许都。

自大顺军北伐以来,运河东西烽火连天涌动,山东境内风云变化莫测。清军过去在明朝统治时期,几次毁坏边墙南下,重点屠掠的就是山东的确,八旗军来去自如、残暴异常的作风,给山东百姓留下了一个十分可怖的印象。

而李来亨之初定山东,依靠的就是砀山大捷所获得的那些满洲八旗兵俘虏。他曾经多次命谷可成把那些八旗兵俘虏带去山东,在山东各个州县游街,举行公审大会。

为了大张顺军的声势,李来亨甚至在这之中耍了不少小花招。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做法,就是李来亨曾暗中命谷可成将那些八旗兵俘虏“反复公审”,区区数百俘虏,却在山东顺军控制区的几乎每个州县,都参加了好几回的公审大会。

如此才终于渐渐削去山东军民对于满洲人深入骨髓的恐惧感,又以八旗兵俘虏反过来巩固了大顺政权在山东的威望。

所以当豪格大举南下之时,本来就大有豪侠之风的许都便挺身而出,以大顺军山东招讨使的身份,到处招揽和联络反清义军,造成了山东各地好像星火燎原一般的热烈景象。

这些反清义军活跃在山东省的东三府,特别是青州一带。

他们时而袭扰清军的补给线,时而劫持大运河上的粮船,时而联合乡绅报复投降清军的汉奸败类,使得豪格即便一度兵临兖州、徐州一带,可也始终不能在山东建立起扎实的统治基础。

清军调孔有德为首的三叛王之兵到登州来,这更是一招臭不可闻的败笔。

孔有德当年在吴桥发动兵变以后,焚劫登莱,和本地军民官绅已经有了深仇大恨。清廷以为孔有德曾经久驻登州,熟悉本地民情和地理情况,因此重用三叛王来攻略山东的东三府,其结果却只是激怒了山东军民,让本地绅民百姓怒不可遏,最终造成了豪格在山东的挫败,并进一步致使权倾一时的皇兄辅政肃亲王垮台。

一连三天,秋雨滂沱,好似瓢泼桶倒,满山的雨水汇成山洪,像野马脱缰咆哮而去。黄昏时分,泰山脚下,许都带着各路义军将领纷纷上马。

大队兵马排列整齐,人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肩扛着长矛和大刀,腰上系着佩刀,军械装备看起来有些落伍杂乱,但各个身材威武雄壮,队伍和军容看着也都颇为可观。

被许都征召起来的义军武装,并不纯粹都是些山东本地的绿林好汉,早在李来亨初到山东时,他就派马宝和一部分顺军骨干军官至胶东一带对义军进行军事训练。

因此这一支队伍的纪律和作风,比起大顺军的五军野战主力,当然还有极大的差距,但是比之一般的地方土寇武装,就要更加训练有素一些了。

豪格和孔有德退回济南以后,许都带领的义军武装首先收复了泰山一带。他们熟悉地理,动作比之马宝和郭升的正规军还要快,看着雨天中巍峨雄壮的东岳,许都免不了诗兴大发。

不过总算顾君恩派到他身边的参军院参谋们提醒了他,这种雨天天气里,义军武装是很难继续行军了。他们需要赶紧扎下营盘,或者入城休息。

“招讨,孔胤植已经将孔府在泰安州一带的宅邸、庄园全部借给了我们的将士居住。他还让孔家在泰安州的家人带话过来,说是要将他自己在本地的府邸捐献给大顺军,用作招讨落脚之用。”

许都听到手下军官带来的消息以后,颔首一笑。他自己毕竟也是江南的读书人出身,对于衍圣公家族并不像大顺军中的那般武人似的不在乎,还是保有相当程度的尊重。

孔胤植深受明朝的皇恩,他本非嫡传,却不但受封衍圣公,还先后被加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可谓“君恩如山”。

不过大顺军一到山东,李来亨的大兵距离曲阜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孔府就出朱示,令人供奉写有闯王李自成名讳的龙位,并献马献银,跪纳印信,还表示要派人去开封和太原,帮助新天子主持开国的典礼。

只是李来亨对孔家并不感冒,派马宝前往曲阜婉拒了孔胤植过于热情的溜须拍马,让孔家安心待在府中,不要胡乱生事即可。

当时李来亨还认为大顺军在山东的基础并不牢靠,他甚至一度做好了一旦清军大举南下,就主动放弃山东的准备。

所以李来亨对于孔家所做的打算,主要是担心清军控制山东以后,以孔府在历史上“最具与时俱进顺应大势素质”的天赋本领,肯定会投降清朝,很可能会影响到大顺军争夺人心的舆论战。

李来亨当时还想干脆一把火烧毁曲阜的孔府,将孔家所有人一口气都带去开封,甚至是带去武昌先行安置起来。

不过晋王殿下才不过是派马宝前往曲阜试探了两句话,便马上遭到了当代衍圣公孔胤植的强烈反对。

无他,孔家的祭田皆在山东。这样一份庞大的“祖产”,他们怎么愿意放弃呢?

晋王殿下当时就是冷笑不止,不过他也并不强求马宝必须将孔府所有人迁往河南或者湖广。而是想到孔胤植投降清朝的话,倒正好可以让天下读书人都看清楚孔家的真实面貌,如此或许还能方便李来亨未来对士人思想的改造。

不过由于豪格用兵失利,郭君镇、谷可成、马宝、许都的合力奋斗,清顺之间在山东的第一次会战,最终以清军失利,主动放弃兖州,北撤回济南而告终。

李来亨的迁孔之议,便暂时搁置了下来。孔家的降清之议,也暂时收回了肚子里。

孔胤植虽然对于大顺军在山东推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十分不满——因为孔府的祭田并不在大顺军的税收优免之列——但他审时度势,认为暂时来看,南明根本无力中兴,推行剃发令的东虏又好像比之“闯逆”更加不善。

那么两害择其轻,孔胤植也只好乖乖来做大顺朝的衍圣公了。

第670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二)

不过孔胤植信奉“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一衍圣公家族的伟大信条,归诚大顺以后,很快就摸清楚了实际掌握大顺政权的晋王李来亨之脾性。

他已经打听到了大顺军在湖广推行特别严格的营庄制,在河南推行的则是较为宽松的营庄和均田制,这两个地方的营田新政,看来都比山东正在搞的“减租减息”可怕得多。

孔胤植据此判断,李来亨之不愿在山东推行湖广、河南式的营庄制一体改革,大约是考虑到大顺军在山东的基础尚不牢固,又要忌惮济南的东虏,所以政策较为缓和。

如此看来,晋王殿下并没有打算将天下士绅赶尽杀绝,衍圣公家族就还有用武之地。

孔胤植恍然大悟以后,他对待大顺军的态度立刻发生一百八十度的重大变化。从过去的略微冷淡,转为如今的积极热忱,不仅主动助饷三万余两白银,而且还将孔府在泰安、临淄一带的庄园主动捐献给大顺军做军资之用。

这样好的态度,孔府的身段之灵活,就连李来亨都要赞叹两句咯。

晋王殿下的肚子里自然藏着将来“托古改制”对付孔家的办法,不过如今抗虏才是第一要事,还没有必要和孔府撕破脸。

大顺军也还有用得到孔胤植的地方,因此晋王殿下便不约束许都这样的士人和孔家往来,也算是从另一种渠道向孔胤植暂时释放出一些友善的信号。

雨越下越大了,许都带着义军队伍没有进入泰安城中,而是在城外孔家的庄园驻足休息。孔府的势力主要集中在曲阜,但孔胤植在山东各地另外还有许多田宅庐舍,孔家的财力由此可见一斑。

许都招揽来的义军副将马应试便感叹道:

“我算得上是山东黑道有头有脸的一号人物啦,可也从来未曾见过这样大的宅子和花园。这连片的田地全都是孔府所有,如此多的房屋,都足可以供招讨的亲军所有人马居住了。”

首节 上一节 596/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