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674节

何况尼堪以如此装备的轻骑兵部队,居然还骄狂无比,发现顺军后撤部队的主力以后,并没有采取沿途骚扰迟滞的战术,而是直接集中了手头全部的轻骑兵径直采取正面冲锋的战法。

一贯沉稳坚毅的谷可成,都难免露出嘲笑之色:

“这就是东虏的名王吗?孤军深入,战术还这样的骄横狂妄,我们不教他做人一次,满洲鞑子真是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还当自己是满万不可敌、天下无敌的女真骑兵吗?”

谷可成用宝剑指着尼堪轻骑部队杀来的方向,直接下令道:“霆军列阵排枪,齐射阻敌。”

霆军步兵现在使用的重型鸟铳,几经改良,无论是威力、精确度、射程还是可靠性,相比较李来亨几年前在湖北消灭左良玉军事集团的时候,都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

更遑论谷可成的亲军部队里,还有不少霆军步兵已经改换了随州制的自生火铳。燧发枪的可靠性远超火绳枪,装填速度也不可同日而语。

大顺军的三张王牌,三堵墙精骑、霆军步兵和新式红夷大炮,已经悉数汇集于徐州战场。数年以来李来亨所生聚教训起来的这些军事资源,也总算到了一展其全部威力,与满虏争衡的时刻。

尼堪轻骑部队迅速接近了大顺军的阵地,鲜红一片的红衣骑士们人数众多,旗帜翻卷不止。虽然盔甲不多,但是战马扬起的烟尘依旧十分可观。

尼堪冲在部队的最前列,他手上舞弄着兵器,骄狂不可一世的姿态,只让所有的大顺军士卒都感到分外的好笑。

“装填!点火!”

排列在齐射线列最前排的军官们纷纷发号施令,霆军步兵们面对清军轻骑席卷而来的压力,手上动作丝毫没有发生动摇。所有人都保持着十分稳定的心态,一丝不苟地按照军中规定完成了装填和点火的全部要求。

敌人越是接近,疾驰的马蹄声就越是轰鸣雷动,甚至地面都开始颤抖了起来。

但是霆军步兵所有人都好像没有察觉到这些动静一般,只是默默装填子药,点燃火绳或打响燧石。直到在军官们的命令下,将火铳瞄准了目中早已锁定的虏骑身影。

火铳手们的呼吸声这才慢慢急切激烈了起来,那小小的火花在剧烈的呼吸声里微微摇曳,远方疾驰而来的轻骑身影,像被揉碎的沙尘,在大顺军将士的眼中,带来的压力并不比严苛的纪律更加可怕。

“放——铳——”

霆军的枪声并不如何激烈,这是因为战士们发铳的时间几乎都在同一个瞬间。几百上千发枪弹轰鸣声,聚集在了一起,远远乍听之下,好像并不密集,仅有一枪而已。

只有距离顺军阵列较近的人,才能感受到霆军的“雷霆”究竟为何。

大顺的雷霆并非天威,而是由数以千计的铳弹汇集而成。同时激射而出的排枪,只需要一个瞬间就立即将狂妄冲锋上来的清军轻骑兵掀翻一大片。

重型鸟铳和自生火铳构成的镰刀,犹如噶韭菜一般刷的一声,就将清军骑兵的冲击队列扫荡的七零八落。

连哀嚎声都没有多少,就见得数不清的清兵骑士身上冒出一朵血花,随即落马,亦或者是战马直接被顺军的排枪击毙,跌到在地。

清军的整个队列马上就出现重大混乱,尼堪臂膀中了一枪,他忍痛没有喊出声来影响军队的士气,勉强还算得上是一条汉子。

但不需要再勉强进攻,只要看看清军轻骑兵们仓惶失措的脸色,尼堪就知道自己实在是踢到了一块铁板。

从留城大营仓促撤退的顺军残兵,竟然还会有这样强大的战斗力。

这实在令尼堪感到难以想象。

他突然又想起了博和托说过的那句话:“汉人难制如此,流贼难缠如此,我辈居中原,岂非自陷死地?”

博和托所言非虚,只是看着周围被顺军射杀的七零八落的清军队伍,尼堪实在难以升起对博和托预言的钦佩之前。

他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下去,忍住悲愤,勉力下令退兵。可是顺军从留城大营的撤退是高度危险,尼堪要从霆军的排枪射击面前退走,难道就不危险吗?

谷可成早已在排枪的后面准备好了十几门轻型红夷炮,现在清军轻骑兵虽然后退不少,但依旧处在顺军轻炮的射击范围内。

这些安装在炮车上的轻型红夷炮,机动方便,所以尚没有被多尔衮缴获。它们的射程威力当然不能和重型红夷炮相比,但是在野战中对付一些无甲的轻骑兵效果却非常不错。

一部分轻炮甚至没有装填斤数较高的大型实心弹,而是直接喷射出大片霰弹帖子,好像飞沙走石一样吹进了尼堪的军列之中。

轻炮的火力几乎不下于让尼堪大感震撼的霆军排枪,清军骑兵还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攻击行动,就在顺军猛烈的火力打击下连遭打击。

尼堪这才明白了去年获鹿大战时,李自成中营宿卫亲军遭到清军优势火炮猛烈轰击的时候,竟然还能杀到皇太极的面前,那是何等的勇猛和果决!

“撤退、撤退、撤退……!”

清军的撤退只能是一场灾难,若非谷可成急于将部队撤去徐州驻防,尼堪所部的仓惶逃走,势必变成一场伤亡更加惨重的溃败。

尼堪两次从顺军的手底下死里逃生,可惜他吸取的经验教训并不多,李来亨也不会再留给满洲人吃一堑长一智的时间了。

李来亨已经下定决心,徐州会战要消灭的不是多尔衮,也不是清军的十万兵马,而是要消灭——

满洲人。

===

鉴于起点新政的到来,希望非内鬼的可靠书友都加一下书友群

群号980937333

第759章 英雄的徐州城

徐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

古今军事家的观点本质上是相同的,即徐州之战,往往是关系到敌我双方盛衰的决战,而不是无关生死的一般战役。

谷可成从留城大营且战且退,率领数千余众安然撤回了徐州城。被谷可成任命为徐州四面牢城使的许都,此刻正督率民夫在城头上修缮城防、加固壁垒,众人在城墙上看到谷可成一支残兵完整撤回来的时候,兴奋激动和安心的心情,是如何沸腾,足以想见。

“谷经略!”

“使相!”

“大将军!”

徐州守军打开城门,许都和阎尔梅两人带着徐州城内的诸将、搢绅首领、义军豪杰和刚刚被解放不久的奴婢武装头目,一起出城迎接谷可成的归来。

一行人等衣着打扮差别很大,顺军将领们皆箭衣着甲,士绅领袖则大多裹网巾穿青袍,义军豪杰多着半身甲,奴婢武装的头目们则尽做短打打扮。

来自不同阶级、群体的军民百姓们,全部跟随在许都的身后。在大顺军的旗帜之下,这一切都好像并不让人感到惊异和矛盾。

首节 上一节 674/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