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不求生 第692节
李破虏和二刘之间还有些生分,显得拘谨不少。但此前的河北防御战中,多亏李破虏在后压阵,不断派兵补充刘体纯、刘汝魁的损失,帮助稳定战线,才挡住了多尔衮的三板斧。
所以不管是二虎刘体纯还是皂鹰刘汝魁,都没有将李破虏当成外人看待。
袁宗第因为病情缘故,现在还在延津休养身体,殿右军由刘体纯全权指挥、便宜行事。
刘体纯便同时握住李破虏、刘汝魁两人的手,真挚地说:
“为老万岁报仇、为大顺朝尽忠,也是为了普天之下受苦受难的贫民们,此战胜利以后,晋王殿下就能将他在中原做的那些事情推及到全天下……
俺二虎对民政懂得很少,但俺也完全看得出来晋王理民治政是多么高明。明朝的天下乱了这么多年啦,那句话是怎么说的?”
李破虏补充道:“人心思定。”
“对!人心思定。”刘体纯说,“天下人都在等着圣上和晋王平定天下,结束这个动荡了十多年的乱世。咱们生逢三圣,也该无愧于大顺朝的皇恩浩荡!”
肤色黝黑的刘汝魁怪笑道:“这是哪个参谋官还是掌书记教你说的话?二虎你什么时候学的这样文绉绉的。”
刘体纯嘿嘿笑道:“连这都瞒不过老皂。”
刘汝魁正色道:“河北现在没有战事,殿右军抽调了两万人的机动兵力南下救援徐州。万一赶不上会战,或者造成河北的防务出了问题,用咱们三个人的脑袋都顶不住这样的罪名。”
李破虏沉声说:“我明白!袁大帅还在河北,我们出发以后,估计没有很长的时间袁大帅的身体就可以开始指挥守军了,河北出不了问题……
我当年跟着卢大帅在巨鹿被东虏围攻,眼睁睁看着卢大帅战死殉国,我一个人却苟活下来。今天我怎么能继续看着晋王殿下孤军作战?难道又在一旁袖手旁观吗?
我一定要亲手斩下胡虏名王的狗头,好祭奠卢大帅的在天之灵。”
刘汝魁和刘体纯两人都对视一眼,卢象升是明军大帅,当年也是和起义军打过不少仗的。不过毕竟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而且卢象升和杨嗣昌不同,提出过均田以免民困的方略,对于招安的农民军也不像洪承畴和孙传庭那样动辄杀降。
所以大家过去虽然是敌人,但这么多年以后,毕竟连天雄军都早就已经不存在了。刘汝魁、刘体纯两人的心中也不再有什么介怀,反而感到这一战的确是聚集了抗清军队的绝大部分精锐。
在这片土地上,差不多所有拥有光荣抗清历史的军队,总算都能够聚集到大顺军的旗帜下了。
“我们走吧!是为老万岁报仇,是为大顺朝尽忠,也是为千千万万死在建奴手上的汉人报仇,也是为保守东虏多年屠掠之苦的中国尽忠!”
三将军麾下的野战军是后出发的,而李际遇所部的地方卫军,则因为本来就负有押运粮秣的任务,所以最先抵达徐州。
在李际遇的身后,除了两万多名顺军野战部队的老本兵正在赶赴战场外,还有在黄河以南,原本部署在开封附近的大量民兵武装,总计也有近万人的常备民兵,正在南阳府招练使庞安的指挥下向徐州赶过来。
在陈荩平定何腾蛟的湖南明军一战以后,庞安就从扬武州潜江县捕盗使升任扬武州捕盗使,不久又调任南阳府招讨使,奉命在豫南一带集结各州县的常备民兵代替北上参战的地方卫军维持治安。
现在大会战在即,大顺豫楚复兴之地的统治秩序又非常巩固。所以牛铨和陈荩便陆续拼凑了一些常备民兵组成又一支援军,由庞安指挥急速赶往徐州参战。
庞安是枣阳人,他弟弟庞存现在就在殿中羽林军中做都尉,庞安自己则从枣阳县内的村长,一路做捕盗使升任到了现在南阳府招练使的官职。
仕途官运,反而比他那个骁勇善战的弟弟更加顺畅。
老农出身的庞安已经换上了一袭深蓝色的布面甲,他没有骑马,而是和其余民兵一样步行,鼓舞士卒士气,带兵沿着黄河南岸向徐州挺进,现在已经走到了归德府境内。
豫东一带天气已经转暖,庞安穿着厚厚的盔甲难免流下不少汗水。
他狠狠擦了一把汗后,眺望着东方的天际线,心里还在担心正在徐州奋战的弟弟庞存,喃喃自语说:
“晋王爷连左良玉都灭掉了,有这样天下无敌的神人在,俺家二弟肯定没有大碍……快、快,陈经略、牛节度都要我快点赶去徐州增援,还要更快一点才行啊。”
除了这些兵马以外,河南、河北各州县还有其他许多卫军、民兵部队正在陆续东调。一条逐渐消融化开的黄河两岸,比滔滔河水更加汹涌澎湃的是无所畏惧东进的大顺军。
从天空向下望去,在那广阔的黄淮海平原之上,无数条人潮形成的巨龙都在向徐州方向挺进。
和大顺军这样庞大的潜实力相比,多尔衮期待的南明水师、多尔衮期待的那支深陷泰山防线里的阿济格东路军,完全是不足一提的!
第779章 紫薇在宫
徐州的春雨已经完全停下了,地面上的泥泞程度比所有人预计的情况都要轻微一些。
战场现在的地理形势,不能说很适合大军会战,但至少并不能多大程度地阻挡大顺军发起正攻了。
所有人都知道决战的时刻即将来临,黎明时分越来越近,大顺军军营里的灯火反而加倍地明亮起来。
无数星光汇聚成河,一条光龙时隐时现,看得李来亨几乎陶醉,大顺军全军上下都因为大量粮秣补给的及时到来,心情振作,对于明日的战斗只剩下雀跃的等待。
“明天……明日就要和清军决一死战了!”
顾君恩领衔的参军院本部,已经将各支部队所要承担的作战任务分发了下去。明日的大会战中,就连李际遇那支匆匆赶来的地方卫军也要参加一线战斗。
李际遇的亲卫康大眼有点紧张,他跟在李际遇的身后,止不住地搓手,总担心明日会战出什么纰漏。
李际遇嘲笑道:“尔等老卒慌乱什么?晋王在此,哪里需要尔等操心。”
康大眼低着头,也自嘲地说:“俺是饿了肚子、俺是饿了肚子……”
李际遇的亲卫都发出善意的大笑,康大眼又想到了他们拉来的那一车车粮食。刚刚参军院的一位参谋官,已经带人给地方卫军的士卒们也都发了蔬菜和腌肉,在大战以前,所有人都能享受一顿饱餐。
“晋王爷真是天人,俺还记得,就在四五年前,俺从辽东流浪到登莱,再从山东做流民逃去河南,哪里不是满目疮痍?哪里不是一片焦土?
就在四五年前,多少人连树皮都吃不到,活活饿死。可是四五年后,咱们河南就变得这样富饶,将军您可瞅瞅,这么多的蔬菜、米麦、粮肉,还有战马吃的豆饼草束……叹,叹那什么?对,是真叫人叹为观止!”
的确,现在大顺军阵地里的军资粮秣之多,已经到了山积地步。流光溢彩似的百米面麦,都在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大顺军的将士,不管是老本兵还是新兵,大部分人都是饥民、流民、难民和失地农民出身。就在几年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还是连饱腹的资格都没有,不要说树皮,就算是观音土尚且不能痛快饱餐。
饿殍今天却成为了战士,千里赤地的中原已经成为富足的粮仓。
而这一切,都是大顺军,都是晋王李来亨带来的改变。
因此不管李来亨的本性和真心如何,对于中原百姓来说,他就是确确实实的大救星。
康大眼握紧了手中的刀柄,闷声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