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706节

清军的兵力并不处在劣势,可是多尔衮要预留一部分兵马防备徐州城的守军发起里应外合的攻势,真正能够用于防守环壕的兵力,也就不比大顺军多到哪里去了。

而且那些绿营兵实在太不堪战了!

连尚可喜的王府护卫们都发出抱怨,他们死力拼杀的结果,却是大批的绿营兵趁着战线勉强巩固的空隙,不断向后撤退。更多地段的壕沟已经被突破,甚至在有的路段,大顺军完全没有经历任何战斗,都架好了长梯,闯贼们一股而进,反而占据了清军修筑的土墙居高临下地枪弹齐发。

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刻,更多顺军士兵已经越过了壕沟,有的架起长梯,有的用小炮将土墙炸毁。绿营兵们若沉着应战,依托此前尚可喜、孔有德督军筑成的厚实防线展开反击,大顺口恐怕只能空留下许多尸体,为自己的过度突击和深入感到悔恨。

可是更多的绿营兵在仓皇中丢下了手里的兵器逃走,有些人甚至还割掉了辫子、跪在地上,在闯贼面前束手就擒。

智顺王藩下兵,还有博和托、尼堪率部坚守死战的地段,敌我两军的尸体都横七竖八地叠起来,叠成好几层,尸首枕及,发髻和辫子缠绕成一团,到了分不清你我的地步。但绿营兵根本不能做到如此地步,再坚固的防线也需要勇敢沉着的守军才能发挥威力。

伴随着战线两翼处,所有尚可喜、博和托、尼堪等人不能督军鼓舞到地方,大批大批的绿营兵都在不断后退、溃败。大顺军则始终坚持前进,他们被击退一批,便又重新涌上一批,再进再却,再却再进,始终没有给敌人留下喘息之机。

尚可喜身上的箭伤和枪伤越来越多,王府护卫的数量也越来越少,他命乌真哈超们搬来几座大炮,把他们推上土墙后面的斜坡助战。炮手数量严重不足,尚可喜只好临时抓来一些绿营兵凑数,这就让炮击的精准度大大下降,连几发轻炮的霰弹都打不出多少杀伤来。

壕沟两侧的战斗更加激烈,大顺军的攻击极有章法,他们都是集中兵力选择几个突破点来做进攻。只要一处得手,就会立刻有人将长梯架上,还有专门的随营炮手推出中小型的红夷炮,用来摧毁清军设置的路障。

面对大顺军水银泻地般的流畅攻势,尚可喜也只好不固定驻守在一处。他带着部属军官和王府护卫们四处流动,看到战况激烈之处、看到绿营兵溃败厉害的防线,就把火炮调来助阵,并且亲自上阵杀敌,激励将士们的勇气,奋勇抢救。

清军士气勉强有所恢复,弓箭手们一找到目标就放箭出去,接着炮手、铳手便都火力全开。绿营兵就算不敢上前和大顺军的老本兵白刃厮杀,但是躲在后方,放些弓箭和铳弹总不成问题。

康大海喘着粗气,他和剩余的其他那些王府护卫一样,都身负重伤,体力也已经透支到了极点。

“摄政王……摄政王怎还不派援兵轮替我们?王爷,咱们这样打下去,藩兵就要打光啦!”

王府护卫们都在期待着多尔衮的援兵,可是多尔衮却将最精锐的白甲兵都死死捏在手中,到现在还没有派人过来轮替。

尚可喜知道多尔衮是在等待大顺军的预备队首先进入战场,他无可奈何但又要维持军队的士气,只能说:

“博和托和尼堪也在前线拼杀!你们看,这些大清的贝勒、郡王、亲王,不也和你们一样?一个个都在白刃肉搏!

大清的王爷都在战场上厮杀,大明的王爷呢?大顺的王爷呢?本王看不到他们!他们更看不到在军前卖命效死的你们!

所以你们才跟随本王吃大清朝的皇粮,所以这一仗才理应由我大清得胜!”

第794章 大顺军万胜(三)

尚可喜义不再辱,他竭力呼喊想要振作部下的士气。可是除了康大海这样的忠实奴才以外,其他包衣阿哈们,面对着大局的倾斜败坏,死战到底的气概是越来越低了。

唯独康大海喊了一声:“大清给我皇粮,大清给我女人,我就大清一条命!”

他说罢就把不易挥舞的大刀丢下,在地上捡起一把顺军士兵掉落的扬武剑就冲了出去。康大海跟随多尔衮南征的一路上,屠杀磁州、屠杀大名……每一场屠杀他都没有缺席,在那些纵兵大掠中,康大海每一次都逞尽了自己的极欲和癫狂。

康大海更喜欢山东,因为山东女人的盘亮条顺比磁州人更有吸引力——他并不知道,这主要是因为大顺军在河北组织的军民撤退更有成效,山东方面的坚壁清野则因为多尔衮奇兵突入鲁西南而失败。

康大海在河北和山东,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自己记忆里印象比较深刻的女人,已经玩过、杀过了七八个。至于不好留下印象的普通百姓,那些老弱妇孺,可能就更多了,肯定是超过了两只手能数过来的范围。

“为大清打仗,随便杀掠、随便奸淫,钱财美女无一不缺,就算是死,不也划得来了吗?”

康大海一路冲击,他的武艺不算高明,但悍不畏死的亡命徒气息却比尚可喜手下所有王府护卫都显得更为可怕。十几名大顺地方卫军的士卒都没有拦住他,甚至反被康大海手里的长剑刺伤,其余的王府护卫在康大海的鼓动和引导下,仰天长啸,复又投入反击之中。

他们猛力向前,目的是杀回到壕沟边上,将大顺军已经占领的土墙夺回、将大顺军已经架好的长梯全部抽调。

李际遇亲自指挥部下亲兵守卫梯子,他是大顺军里为数不多已经站到了环壕内侧的高级将领,所以那面军旗,也自然成为了清军猛烈进攻的主要目标。

地方卫军的战力和绿营兵其实差相仿佛,甚至在军事技能上还要显得更差一些。他们的优势是保家卫国带来的惊人勇气,可当敌人是一群连命都不要的亡命徒时,这种勇气的威力就将大大下降。

藩兵和王府护卫的反攻卓有成效,大批顺军士兵甚至在敌人的猛攻下,连连后退,最后失足跌入了几乎不可能再重新爬出来的壕沟里。

申靖邦劝说道:“将军勿要立于萧墙之下,先退回壕沟西岸,稳住阵脚,不要冒进啊!”

战场上炮声始终不停地轰鸣作响,李际遇费了很大功夫才听清楚了军师所说的话,他情绪高度紧张,可这时候反而笑了起来:

“晋王的麾下,怎么会有阵前后退的将领?申靖邦!咱们这样做,今后还谈何殿下的潜邸从龙元勋啊,你糊涂呀,你糊涂!守住战线,一步不得后退,等待两翼的进展,等待殿下的援兵!”

李际遇亲自带手下卫兵保卫长梯,他下令绝不能被清军抽调任何一具已经架好的梯子。大顺军付出数千战士性命取得的桥头堡,没有一座能够被东虏夺回。

康大眼从未经历过这样骇人的战斗,他在辽东见识过满洲人的屠刀、他在皮岛见识过东江军内斗的丑陋、他在山东和河南的大地上又饱受了明军对自己人的掠夺和欺辱,但这一切同徐州城下的激战相比,甚至比辽河与渤海之间的差距还要更大。

“李将军有令!不得后退半步!不得退过壕沟!我们要为大顺军的同袍将士,守住环壕东侧的每一寸土地!”

李际遇的军令传遍所有卫军军人的耳中,大部分卫军士兵都和康大眼一样,都是些老实巴交的农夫而已。他们的武艺不要说和满洲人、王府护卫相比,就算是跟绿营兵比起来,也显得十分可笑。

但卫军们要保卫的是他们的土地和家人,是他们安居乐业已经两年的稳定生活。

为太平而战。

清军的重箭射的又快又准,一枚冲击力巨大的箭矢在洞穿同袍手臂以后,竟然还能将康大眼手上的雁翎刀射落。他手腕受伤,没来得及捡回自己的长刀,敌人就又汹涌地反击过来。

康大眼匆匆捡起一把高达标战士遗留下来的开路短斧,护在胸前,刚好挡住了清兵的攻击。他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相当熟悉的脸庞。

“海……海哥?”

康大眼的口中喃喃发问,眼前留着金钱鼠尾辫的东虏士卒,竟然和自己那在东江死去多年的兄弟长相一模一样。

康大海的攻击丝毫没有停留,他的扬武剑被斧头挡住以后,另外一名顺军士兵扑了上来,一刀砍在康大海的手腕,他吃痛之下长剑跌落在地,竟然干脆合身将康大眼扑倒,左手紧扼住康大眼的喉咙,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则狠狠插进了康大眼的左眼眼眶里。

“大清给我饭,我给大清命!”

康大海的一口辽东乡音,更让康大眼完全确认眼前发狂的敌人就是自己的兄弟。康大眼强忍住左眼被挖烂的剧烈痛楚,将斧头甩开,两手抱住康大海想将他控制住,嘴里也哭喊着:

“海哥、海哥!是我,康大眼!是我啊,康大眼啊!”

顺军同袍们纷纷赶了过来,和康大眼同在一队的将士捡起了他掉落在地的雁翎刀,从后面一刀将康大海没有布面甲保护的小腿斩断。另外一人则从侧面用力把康大海踹开,接着两名友军一人扯住康大海的辫子,另一人高高举起雁翎刀,深深砍进了甲叶的缝隙里。

鲜血喷涌,盔甲的防护让康大海没有当场死去。他摇摇晃晃,看着被自己挖烂一颗眼球的康大眼,好像什么事情也记不起来了。

“康……大眼?”

首节 上一节 706/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