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718节

尼堪一开始还玩命遏止大军的溃散,他抽刀砍死砍伤了好几名清军士兵。可是很快,崩溃之势越发凶猛,一人之力岂能遏止?

向后溃逃的浪潮已经成为主流,单枪匹马向前冲锋的满洲人,反而变成另类。几名王府侍卫还想架住尼堪,带着他一起逃窜下去。

“大人!闯贼铁骑又冲上来了!我们这么点人,怎么挡得住?快逃吧,再不逃走,就走不脱了!”

很多八旗将官都是这样,被裹挟在一大群乱军中,在溃兵的漩涡里四处打转,被搞得晕头转向,连勇气也一并丧失。

尼堪愤怒到了极点,他可以忍受绿营兵的溃败、可以忍受明军的一触即溃,可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充满武德的满洲人流露出这般猥琐、怯懦和无能的模样。

尼堪几次停下脚步,拼命挥刀怒喊,好像是想要重新指挥和组织起一支小部队,企图把混乱的情况彻底制止下来。

目前清军的局面,如果尼堪真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就还有希望重整大军的队列与战线,恢复全军的士气和军心,战斗并非没有希望,回军逆战也绝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尼堪并无这样神奇的才能,他还不如博和托,连自己身旁的护卫们都掌握不住,僚属、部将、护卫、亲军、骁骑、传令的小兵……各旗都统、参领,都已不见了人影,尼堪一人杂在乱军之中,复能何为?

他什么也做不到!

当大军崩溃的时候,尼堪身上爱新觉罗的光环便黯淡了下去。在闯贼的刀刃之下,尼堪与路旁最普通的一具饿殍尸首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尼堪的眼前,在他的身前,除了最后六名护军以外,竟然再没有任何其他清军士兵的保护阻挡。大顺军银白色的三堵墙骑士,排山倒海冲来,当闯贼的骑士和战马同时跃过最后一道壕沟时,尼堪好像真的看到了一面墙壁向自己推进而来。

面对一群流贼,他尚有死战的勇气;可是面对一堵墙壁,尼堪只能望而生叹。

他将腰刀架到了脖子上,感叹道:“满洲人是仙女所生、天池所养的神明之胄,我身为满洲宗室,岂能身死流贼之手?便是死也不能让闯贼得意!”

锋利的刀刃刚刚将尼堪的脖子切开半分,血珠飞出,大顺军的骑兵就已经杀到了他的面前。虽然不过数百匹战马,但由于顺军骑兵的队列紧密到了摩肩擦踵的地步,一眼望下,简直犹如万骑军势。

尼堪那准备自刎的长刀忍不住颤抖了起来,到了这关键一步时,他竟然无法下手。可是随即发生的事态,就更使得尼堪感到惊讶了。

大顺军的三堵墙骑兵……竟然分列数队,向左右两面散开,直接绕开了尼堪所处的那最后一个阵地……

尼堪蓦然回首,终于望见了他心心念之的摄政王与白甲兵。

两白旗的人墙已经出现了近处,他们排列成相对顺军更为松散的一条长线。数量不少的步卒已经拉满了清弓,重箭上弦,由于清弓的反曲大长弰的形态,在大拉距开弓的过程中会有二段拉感。

镶白旗甲士最先将力量离开弦垫,蓄能从弓具的后半段响应到箭矢上面。利声呼啸!

“放箭——”

“放箭——”

“放箭——!”

两白旗的精兵甲士都佩戴有筒扳指与长箭,筒扳指是用防滑的驼鹿角材料做成,形状结构虽然简单,但其实每一处拐角,喇叭口、收腰、馒头口都有讲究,非常适合开弦长较长可以大拉锯的重弓。

第808章 避箭

长弓搭配巨矢,远而不发,发则中,中必亡。镶白旗士兵放出的重箭,都是箭杆梭子型,炸扣箭尾的掏档子箭。箭头多种多样,箭身沉重,破甲威力极为巨大,被多尔衮倚为杀招。

步弓一经发射,除了破甲的杀伤力不及三堵墙的簧轮手枪以外,无论射程、精度,都在火铳之上。步兵脚踏大地,稳定射出的箭矢齐齐命中顺军骑兵队伍的锋头,几乎百发百中,几百根箭矢,就能立即造成大量杀伤。

多尔衮骑一匹青马立在军中,他在镶白旗的大纛下以望远镜观察战局,清楚看到了刘芳亮身后那一杆写有“大柱国、诸道行军大总统、监国晋王李”的旗帜,冷峻沉着的面孔上终于喜笑颜开:

“那人便是李来亨!”

多尔衮去年在野猪峡时,是曾亲眼目睹过李来亨相貌的。他在野猪峡的山口前与李来亨谈判盟誓,虽然此后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将这场谈判当成厕纸一样丢掉,但多尔衮理应记得李来亨的体型相貌。

但千军万马之中,即便摄政王手握望远镜,仓促之间,也难以辨别清楚。他看到李来亨赐给刘芳亮的黄龙大纛以后,已经满心雀跃,没有继续再做仔细区分,便断定那穿着烂银铁甲的骑将就是晋王李来亨本人。

“那人便是李来亨!千弓万箭,必杀此人!”

多尔衮带来了数量众多的神射手,这些弓箭手都是各旗中百里挑一的好手,每人都有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的本领。

多尔衮将这些神射手部署在了镶白旗步卒线列之中,混杂分布,使得顺军马队难以分辨箭矢发出的方向。接着他猛一挥手,自八旗各旗里抽调出来的白甲兵精锐甲骑,便在硕托、瓦克达、吞齐喀三名骁将的带领下飞扑而出。

清军的白甲兵与刘芳亮麾下的三堵墙骑士人数相当,铁骑蹂躏而过,阵势异常凶猛。刘芳亮部下的骑兵经过二十多次冲锋,无论人、马,都已经疲劳到了极点,如何当得养精蓄锐已久的八旗白甲劲旅一击呢?

八旗骑兵横扫而来,分列三队,如同暴风席卷,一下子就逆转了中央战场的整个战局。顺军刚刚取得的重大进展,犹如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在敌骑卷击之下,行将倒坍或消灭。

马世耀一手持旗纛,一手拉住刘芳亮,急声劝道:“睿酋反击上来了,我军兵力不足,连攻二十合,马力怠尽,只能退下去了!”

刘芳亮神色坚定,不紧不慢地回答说:“我可退,寇亦可进。我们现在后撤,就是将好不容易夺取的阵地拱手让人。你放心,要对郭雄丽放心。

郭君镇已经填补上了战线,我们的身后有无穷无尽的援兵支持,何须退?唯有进!寇进,我亦进!”

“寇进!我亦进!”

刘芳亮高举马槊挥喝不止,左右的亲骑护卫们都为之震动,所有人随他齐声重复高喊:

“寇进我亦进!寇进我亦进!寇进我亦进!……”

声潮重叠,根本不畏惧八旗白甲半分半毫。

马世耀担心主帅有失,他的心里已经升起了强烈的不安感,完全失去平时特有的自制力和冷静的考虑。

在两军骑兵交战之前的最后一刻,马世耀以超人的迅捷思维鼓舞自己。这时他头脑里只存在一种想法,在这茫茫的人寰中,自己可以有失,刘芳亮身为主帅却不能有丝毫闪失。

狭路相逢勇者胜,对东虏的最后一战,绝不能有失!

“国公!刘帅!换甲、换甲!”马世耀脱下自己身上蓝色的罩衣和灰黑色的布面甲,飞快披到了刘芳亮的身上,“国公铁甲残破,快换我的铁衣!”

马世耀从清军锋锐的箭矢中,纯粹依靠直觉的反应,来努力弥补任何可能出现的闪失。他飞速与刘芳亮换好铁甲以后,心中才感到半分安稳。白甲兵的逆袭汹涌异常,大顺军的攻势又已经达到极点,在这种情形下,刚刚建立起来的胜利楼阁,随时都可能倒塌下来。

马世耀只是殿左军的一名制将军而已,刘芳亮却是一军主帅。在双方马队都以惊人急速相互接近的刹那,马世耀来不及向刘芳亮做出更多的解释,他不能任由大顺军的胜利楼阁被浪潮压成齑粉,那便只能叉起双手兀立于洪涛的冲击之中,甘愿和敌人一同沉没在山涌壁立的恶浪中。

“刘国公!八旗兵来了!”

当马世耀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清军白甲兵已经分列三队自左中右三个方向包夹过来。他们兵马不多,胜在体力、马力完好,甲仗状况也远胜于苦战半日之久的三堵墙。

首节 上一节 718/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