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不求生 第759节
李来亨对此不置一词,没有做任何回复。他最清楚孙可望的野心勃勃和才华横溢,放任孙可望经略缅甸,翌日必成大顺后患。
在开封过着太平国公日子的刘文秀,也上书朝廷,以全家性命力保李定国。
天子翻阅着群臣奏折,心中突生烦闷和羡艳:
孙可望的人品,却能有这样的几个兄弟,太让朕嫉妒了!
他思之虑之再三,直到一旁幼辞怀中的孩子笑出声来,李来亨才把玩着孩子的小手,坦然笑道:
“玄煜笑了!朕何苦嫉恨大臣呢?将李定国发去云南军前戴罪立功,暂领果毅将军衔,西宁公的爵位,先降为子爵,以观后效。”
李定国隐瞒缅甸前线军情的事情,经过龙衣卫调查以后,可以确认他和孙可望之间毫无联系,纯粹因为个人感情用事,不愿意对孙可望赶尽杀绝而已。
李定国的这种做法和动机,实在让朝中群臣都难以理解。
一段时间内,这几年来才归附大顺的武将大臣们,都恐慌不能自己。
大家都担心万岁将借题发挥,利用李定国案大开杀戒,展开一场诛杀降臣的大清洗。
出乎意料的是,皇上却将此事轻轻放过,使群臣都难知其意。
只有郭君镇在猜测:皇帝如此,是否是在复刻朝鲜之事,要让孙可望为王前驱,为大顺军郡县缅甸做准备?
只不过孙可望不是代善,李来亨的算盘这回很有可能落空了。
郭君镇这次学聪明了,倒没有将自己这点小小的预测到处张扬出去。
否则就算天子无意,恐怕也难以避免一场开国的大案了!
第856章 孙可望
缅甸自古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各种国家和各种民族,互相征伐,轮替兴衰的地区。
有史载的最早的缅甸叫骠国,他们不是缅族人,是一个已经消亡的古代民族,在建立后不断发展占据了缅甸核心地区。
骠国之外,缅甸东南部有古代孟人建立的林阳国,孟人大抵和高棉人有亲缘关系。他们应该是缅甸地区最早信奉佛教的,他们和高棉人大概也是最早定居东南亚的。东南亚的政治就是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定居越早,就越有可能被后来者残酷征服。
缅甸北部,有古代傣族人建立的掸国,是东汉的附属国,曾有海路上来的大秦幻人(可能是来自罗马的魔术师)被该国抓住后当贡品献给东汉朝廷。诸葛亮南征时,该国曾一度受到波及。
除这三个主要的国家外,还有不少小国部落纷杂其中,等着人征服消灭。
大约八到九世纪时,中国云南的割据政权南诏兴起,开始向缅甸地区用兵,数次征伐之后,将缅甸地区最强大的骠国完全消灭,抢劫其财帛,俘虏其妇女,毁其城郭后撤回云南,从此骠国不复存在。
接着,一股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骑马蛮族,自称缅人,他们不鞍而骑,喜欢食用奶制品,迥异于缅甸原有的所有农耕民族。这支缅人来了之后迅速填补了骠国灭亡后的空缺,开始四处征伐,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新历史。
缅人的祖先是从陇西青海一带,由川藏边界一带南下东南亚的一支西羌游牧部落。
缅人定居骠国旧地后,就建立了蒲甘王朝,然后逐渐兴起,缅甸境内的各国文化军事程度都比较落后,哪是这些在中国西北部修罗场杀出来的骑马野人的对手,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缅人的祖先其实就和孙可望集团类似。
孙可望不也是从中国西北的人间地狱里杀出,经过川贵一带后进入的缅甸吗?
这又是一种循环了。
十一世纪时,蒲甘王朝的一代雄主阿奴律陀率军入侵孟人的国家,迅速将其征服。然后挥师北上,傣族人纷纷臣服。接着又西征若开族的部落,将其征服划入统治范围。
蒲甘王朝由于是迥异于其他土著的缅人建立,而且又对其他民族进行了奴役,所以一直有孟族、傣族、若开等族的造反困扰。正当蒲甘王朝为这些造反焦头烂额之时,蒙古大军兵临城下,蒙古人征服了这个国家。
蒙古大军征服蒲甘王朝后就因为不适应气候而撤回云南。蒲甘王朝被蒙古人糟蹋后元气大伤,曾被缅人奴役的其他民族开始纷纷自立,最终蒲甘王朝完蛋,从此缅甸进入三国时代。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此之后,中国对缅甸地区的态度也转变了,从以前的外国变成了西南夷,当土司对待了。所以后来的明缅战争,明朝也没有当外国入侵,只当做一次规模较大的土司造反来处理的。
此后阿瓦王朝崛起,成为缅甸势力最强的国家,并且臣服元朝和明朝,直到此时被孙可望彻底击溃。
阿瓦王朝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上缅甸地区,对下缅甸已经是鞭长莫及。当地的封建主、部落对于阿瓦王朝并无多少忠心可言。
现在孙可望率领战兵七万,民团二万,老营士马部众三十万,实力已经彻底压倒了上缅甸的土著势力。
孙可望的政策是着重拉拢历史上曾经和缅人敌对的孟族、若开族和傣族部落。
历史上跟缅族结仇的若开族、孟族都在缅人兴起的时代遭到大规模杀戮,双方仇恨深重。
如今缅人部落都遭到了孙可望的沉重打击,孟族、若开族和傣族部落因此都和明军结盟,巩固了后西明朝廷短暂的统治。
孙可望唯一头疼的事情,只有僧侣和佛教徒们的抵抗过于激烈。
但毁灭佛寺是孙可望早就确定的国策,孙可望需要用佛寺的财富收买孟族、若开族和傣族部落来支持自己,也需要在葡萄牙人面前彰显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守护者的身份,以求获得更多西方殖民者和冒险家的支持。
孙可望甚至已经同马六甲的荷兰人建立了通信,他越来越了解到欧洲人在海上的力量。
甚至因此,孙可望在几位荷兰顾问的影响下,还一度萌发了改宗新教的打算。
只是对外战争和对内镇压,延缓了孙可望在缅甸建立坚实统治的速度,也最终导致后西明朝廷没能在东南亚站稳脚跟。
李定国被贬以后,顺朝为追击明军残余势力,也采取了一些外交手腕。如要求暹罗等国进军缅甸,或者号召缅人部落及封建主协助顺军作战。
这些措施都给后西明政权造成了很大的军事压力,孙可望此后陷入了疲于应对暹罗趁火打劫及缅人叛乱的困扰之中,无力在缅甸建立起像四川云南那样严密的营庄统治。
但这对孙可望的未来,却造成了非常出人意料的影响。
他逐渐认为缅甸难治如此,又从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口中得知了孟加拉三角洲的富庶景象。
孙可望命令部中书记金堡查阅唐代以来的天竺史料典籍,慢慢产生了印度人口稠密、地方富庶,可以媲美中国的印象。
此时的印度正处在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下,莫卧儿帝国国势正盛,拥兵数十万,是一个和顺朝相似的霸主势力,非明军可以挑战的对象。
然而莫卧儿帝国在孟加拉三角洲的势力并不深入,当地小国林立,物产又特别富庶。
按照澳门葡萄牙人的说法,孟加拉三角洲的富庶程度不下广东,这自然使得孙可望尤为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