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761节

魏晋南北朝的边塞诗人,大多并无边塞经历,只不过依靠历史典籍和他人转述从事创作。唐代重要的边塞诗人,也有相当数量或从未到过边关,或仅仅偶尔涉足边疆。

顺代边塞诗人中,较为知名的创作者,则差不多全都有在边塞生活过的经验,其中不少人长期驻足边疆海外,甚至亲身参与了大量边塞征伐战争。

可以说,顺朝边塞诗人的边疆生活实践经验,远超前代。诗作反映的地域也空前广阔,绝不限于西域一隅之地。

过去汉唐诗人未曾重点描绘的日本、南洋、印度、波斯、欧洲、新大陆,都成为了顺朝边塞诗人浓墨重彩创作的主要题材。

可以说源远流长的边塞诗,到了顺朝,才真正成为了叙写四境之诗。

而且顺朝的边塞诗,不仅写征伐戎马、边地风光、民族交往……举凡帝王巡视、边地屯垦、海外探险、殖民移民、流人生活、异域饮食等内容,都进入创作题材范畴之中,填补了前代之空白。

顺朝是一个统一的大王朝,而且处在中国历史上由封建时期进至资本主义时期,由封建大帝国进至殖民大帝国的转化时期。

这与长期处在分裂状态的宋朝固然不能同日而语,较之同样处在大一统状态的明朝,疆域也要广泛得多。

而且到了顺朝后期以后,由于共和党人的频繁活动,大批出身贵族、官僚、富豪家庭的党人,纷纷被流放到了碎叶州、瀛洲、昭南、青丘、周饶等殖民领地内。

这些具有极高文化造诣的学者们,在艰苦多难的流放生活里,留下了一大批精彩绝伦的边塞诗诗篇。

如知名的共和党史学家赵翼,就是在流放青丘的过程里,创造了一大批抨击顺朝朝政、揭露国初真实历史的学术名篇,同样还留下了众多描绘青丘自然景观之壮丽、多民族融合之胜景的边塞诗。

汉人、女真人、日本人、朝鲜人、印第安人、西班牙人,这几个青丘州的主要民族走上了大融合的道路,在近代形成了全新的青丘民族。

关于这一民族的诞生,任何学者都必须将赵翼的《新大陆闻见录》、《青丘诗话》、《青丘州杂诗》等作品,作为最重要的考察材料。

顺朝的青丘州殖民地,始于天法十五年,当时的西班牙正由于深陷在同法国的战争中而痛苦不堪。

由于顺朝和西班牙之间经常性由于白银贸易发生矛盾,这一年西班牙为了解除顺朝的贸易制裁和官方海盗的袭击,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便是签署了出卖包括加利福尼亚半岛在内的整个新月湾殖民地的宁波条约。

此时的菲律宾,早已成为了南洋延平贸易公司所属的吕宋州殖民地,再加上早已被顺朝官府直辖的昭南府海峡,马尼拉大帆船三角贸易就此全部落入了顺朝的控制之中。

此后大量移民乘坐马尼拉大帆船远赴青丘州,他们之中既有顺朝派遣的屯垦兵,也有因生活原因而远走他乡的难民,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还是大量流放犯人。

这些移民在青丘山西侧的新大陆西海岸地区建立了许多居民点,但是由于海岸地区非常狭长,沙漠广布,气候炎热干旱,淡水资源又特别稀少,大多数区域不适合耕种。

早年的青丘州殖民生活是极端困苦艰难的,当时早就在新大陆扎下脚跟生活许多年的西班牙人,还有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都为后到的顺朝殖民者提供了大量帮助。

也由于早期人口的稀少,大顺甚至还发布了专门的法令,允许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报名成为顺朝的官方屯垦兵。

青丘州的文化从最开始的时候,便带有浓厚的混血色彩,这同几乎全部都是由汉族殖民者建立的周饶州殖民地差别非常大,最终也使得这两个同样脱胎于大顺帝国的海外殖民地,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第859章 青丘的历史

在世界历史上,青丘州的种族融合历史,都堪称为一个典范。由于早期顺朝移民的数量稀少,青丘州的主要居民还是官府派遣的屯垦兵及营田民兵。

这些人多是本土的罪犯、流人或者军中受处分者,虽然都具备不少军事技能,但却严重缺乏生存所需要的农业技术。

何况即便他们像后来到达新大陆西海岸的那些移民那样,都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可在西海岸荒芜的荒漠土地上,在这片与旧世界气候、地形一切自然条件都截然不同的大地上,这些种田经验,又有什么用处呢?

所以直到今日,青丘州还保留着许多庆贺西班牙人、印第安人对早期移民伸出援手的节日。

已经在新世界站稳脚跟的不少西班牙殖民者,并没有跟随进行战略收缩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那样,转移到墨西哥和秘鲁一带。

他们都在加利福尼亚海湾——也就是后世山阳湾,因其在方位在青丘山以南而命名——沿岸生活多年,已经建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传教点、要塞和村庄,并不想因为西班牙和顺朝之间的一纸条约,就背井离乡,离开生活了十多年,甚至是有些人出生以来一辈子所居住的土地。

这些西班牙殖民者,在西班牙殖民地总督与青丘州官员的短暂协商以后,最终便被留在了顺朝领地之内。

他们与世世代代栖息于此的印第安原住民,一起为后到的汉人移民提供了大量帮助。原本只有西班牙殖民者居住的村庄,被逐渐扩建,形成了多民族混居的土楼。

顺带一提,由于顺朝移民波次的不同,最早来到青丘州的汉族移民以福建人为主,这就使得青丘州殖民地及后世的青丘共和国,都以大闽语区文化为基础,缔造出了一套全新的语言和文化体系。

作为对比,就是同为顺朝重要殖民地之一的周饶州。对周饶的移民活动,是由顺朝官方组织的大规模移民团为主,移民者籍贯也以北方籍贯为主。

最典型的一点,就是青丘州的许多地名都叫做某某厝、某某楼、某某寨、某某岭为主,周饶州的地名则主要为某某堡、某某屯、某某店。

从中可以看出移民群体来源的不同,最终对新国家的文化底色,造成了很大不同。

新大陆种族数量本来就极多,土著的印第安人、后到的欧洲殖民者和随其到来的黑人奴隶,以及再之后抵达新大陆的汉人、日本人、朝鲜人,这一切情况都和种族上特别纯粹的南方大陆周饶州不同。

正如后世新大陆东海岸一个国家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游览完青丘全国后返回本国时说的那样,他的国家同青丘在种族情况上存在天壤之别。

“如果要我指出青丘人和美国人之间的根本差别,我会说那是对其他种族的态度......在巴西,所有的种族毫无疑问都因才能而被赋予合适的职位。”

这一点,很早就有人发现:即在青丘,无论是汉人、西班牙人还是日本人,或者有色人种,所有人都没有种族差别的意识存在,实际上要精确统计青丘人口的种族因素是不可能的。

最早有意识提出青丘人“种族民主”理论的人,是青丘共和国的第三任大都督林明美。她着重强调青丘种族和文化的异质性,对于顺朝传统的“吞噬”和独立性,这是青丘国家认同的宽泛基础之一。

青丘共和国在一战后实现了真正的独立,也因此逐渐涌现出了一种青丘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是反击顺朝学者对青丘种族混血的贬低和蔑视,他们强调青丘人作为一个民族和汉人的不同之处,捍卫种族混血的地位。

在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研究也倾向于褒扬青丘人的种族关系模式,把种族混血视为青丘国家认同的一个核心,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方济各对郑和省的研究成果,方济各教授在此提出了关于青丘共和国的“郑和省假说”——值得一提的是,方济各教授是顺朝名门望族桐城方氏的后裔,在帝制覆灭以后,曾有不少旧贵族效仿过去共和党人的路径,逃亡到新大陆生活。

这一假说的核心内容是,青丘人的种族偏见是作为阶级偏见而非种姓偏见存在的。即,对于种族的观念是和贫富的相关,而非先天的优劣联系起来的。

青丘的华人在殖民地时期处于上层,18世纪的日本移民大多以中层的身份来到青丘,而20世纪后移民青丘的百人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多从事体力工作,因而肤色和阶层相关被认为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许多青丘人都认为他们社会当中的肤色偏见不过是阶层结构的一个小小副产品——因为很显然,西班牙裔同样在青丘上层族群里占据很大比例。

青丘共和国在19世纪以前,作为世界舞台上无足轻重的一个小角色。其历史的发展进程,多数时候受到顺朝朝廷政策的影响,即便在其独立以后,也依旧保持着同顺朝和现代中国的密切联系。

但是这又同周饶州不同,周饶即便在近现代独立以后,依旧和现代中国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同盟关系。

青丘共和国则在外交立场上,同现代中国保持一定分歧,双方在太平洋问题上争执不断,这或许也是因为进入现代以后,青丘已崛起为世界舞台上耀眼的一大强国吧。

当然,生活在十七世纪中叶的李来亨,他绝想不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会给人类的整个历史,都造成这样巨大的焕然不同的改变。

那以后的世界,是一个更加精彩、更加多元,科学上更加昌明、技术上更为进步,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更为富饶的世界。

首节 上一节 761/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