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不求生 第784节
又以强大的武力为依托,对雪区叛乱的僧俗权贵领袖展开了血腥清洗,诛除了大小僧俗贵族十几家,重新建立了以都督府的四大副都督为首的雪区军政机关,巩固了顺朝对雪区高原的支配。
从这以后,直到顺朝与盘踞印度次大陆的呆迷儿帝国展开争霸战为止,雪区都督府获得了长达数十年的太平安定时期。
也是在这段时期内,来自顺朝的语言、文字、文化、商品,开始大量流入雪区,增强了青藏、川藏等地之间的往来交流。
不少雪区僧俗两界的大贵族子弟,也纷纷前往东京求学,或受大顺爵位封号。
但是在当时,李懋亨迅速戡平雪区之乱的巨大战功,却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因为就在葛尔丹掀起叛乱的同一时间,他的兄长,执掌西蒙古四卫拉特联盟的僧格浑台吉,已经趁着顺军注意力集中到西南一隅的时候,趁机出兵,绕行阿尔泰山之北,从大顺军势力所不及的漠北草原出发,插手到了喀尔喀蒙古的内乱之中。
漠北的喀尔喀蒙古,本有扎萨克图汗、土谢图汗和车臣汗三部。
崇德三年,三大汗分别派使来沈阳,向皇太极呈表称臣,献上“九白之贡”,即每年进贡白马八匹,白骆驼一头。盖清崇白,贡此表示吉祥。皇太极大喜,他曾打算参照漠南蒙古设四十九旗例,在漠北亦设若干旗,不料获鹿大战时突然病死,而未推行。
多尔衮掌权以后,试图在喀尔喀8个札萨克,分左右翼,从而使喀尔喀蒙古与清中央政府的政治联系更加密切。
但这时候清军深陷关内战争,多尔衮被大顺军连续击败,最终在徐州之役中被李来亨生俘。
清军在漠北草原上的威望也因此遭到了沉重打击,此后,喀尔喀三部之间发生纷争,扎萨克图汗被杀害,所隶部众多归附土谢图汗,新汗要求索回,没有成效,双方形成僵局。
扎萨克图汗于是便向准噶尔部求援,僧格浑台吉借此机会,插手到了喀尔喀三部的内乱之中。
他在天山南北实行了总动员,领兵三万骑,绕行阿尔泰山之北,突然冲进了漠北草原。
准噶尔人获得了札萨克图汗的支持,沿途有喀尔喀蒙古人向导引路,因此可以大胆行军,快速突袭,瞬间就打垮了喀尔喀三部中实力最强的车臣汗部,与札萨克图汗的军队联合于一处,接着进攻了土谢图汗和黄教大喇嘛哲布尊丹巴的牧地,劫获驼马牛羊成千上万,兵力也扩大至了四万骑之众。
准噶尔、喀尔喀两部联军,合兵总计约四万五千骑兵,接着南下闯入漠南草原。
第888章 横扫察北
漠南当地的察哈尔部蒙古人,在清军和顺军多年来的持续打击下,早已经是部众星散,混乱不堪,对准噶尔、喀尔喀联军的入侵,毫无抵抗能力,迅速就被击败。
察哈尔诸部举部内迁,溃卒布满山谷,行五昼夜不绝。
而准噶尔和喀尔喀联军,则在僧格浑台吉迂回漠北后的一系列胜利中,如滚雪球一般不断壮大,兵力也增强到了五万余骑的地步。
许多受清军、顺军几十年来长期打击和压迫的东蒙古部众,相继选择了投降归附僧格浑台吉。
大草原上正开始出现一个新的汗国核心,僧格浑台吉的军队规模也越滚越大。
他因此产生了重新统一全蒙古诸部的空前野心,决定进一步南下,吞并察哈尔和大宁一带,兼并除了朔方省以外的全部漠南草原地区。
由于大顺军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西北地区,直到僧格浑台吉兼并喀尔喀蒙古,联军大举南下侵犯察哈尔和大宁一带的时候,朝廷才发觉准军主力已经从遥远的西域,转移到了距离北京、、大同一带极近的漠南草原地区。
五万余骑蒙古联军杀入察哈尔草原的消息,一时间震骇华北沿边。大同一线自从清军退出关内以后,已经有十多年未闻战鼓,承平日久,军备松弛。
大顺边军的精兵皆在辽东、哈密一线,过去被明朝倚为边防重地的宣大一线,毕竟是长年无战乱,就连蒙古游骑也由于朔方建省的缘故,根本不可能危及到大同这种“内地”来。
如今东蒙古诸部,经过了清军丧败以后,将近二十年的大混乱时期,终于在准噶尔人的强势推动下,重新凝聚为联军形态,寇边边关。
大同、宣府、大宁、北京等地霎时间烽火连天,告警不断。会宁、开平、全宁、兴和等等漠南要地相继沦陷,本来这些地方就由于地处偏远,后勤困难,又缺乏城寨,很不适合顺军驻防,仅有安北大都督府所辖的几百甚至不过几十名士兵驻守而已。
准军一战之下,横扫察北,兵锋西逼归化、东抵大宁,严重危及到了大顺在北方的边防线。
十多年来没有发生过战争的宣大长城沿线,至此重新陷入战火的危机里。
边民大震,朝堂上各种各样弹劾的奏疏简直如雪花般飞来。
无数山西、河北出身的高官,纷纷要求严惩征虏大将军刘芳亮的失职之罪。
准部数万骑兵迂回了一整个漠北草原,从西域杀到北京来了,刘芳亮竟然都没有察觉和告警,失职至此,以至于华北边防糜烂,简直是死罪。
时任安北大都督府大都督的是李自成唯一的血脉,大长公主李徽柔的赘婚子会宁王李淳和。
本来安北大都督也算高官显爵,但由于这几年来顺军军事重点的变迁,还有朔方建省的缘故,安北大都督府所辖的地区,只剩下了大宁一隅之地。
所以这个官职也就成了一个虚衔,像会宁王李淳和这样的年轻宗室,才得以坐到大都督的位置上来。
大宁一带,也是多年无战事。
会宁王李淳和的任务,本来只是负责在大宁重修城池,恢复这座被明朝放弃多年的塞北城市。
他所携带的军队,仅有大顺军士卒两千多人及随行的汉族官佐、民工、工匠五千人而已,此时深陷在蒙古人的汪洋大海之中,简直是沧海一粟,随时都可能倾覆深渊之中。
朝廷对会宁王的安危高度重视,据说大长公主已经数次入宫见驾,力求朝廷立即出兵援救她的儿子。
会宁王毕竟是太祖血脉,天子也不敢放任大宁沦陷。
虽然天子甚为爱护刘芳亮,但形势如此,也只好先行下诏刘芳亮戴罪立功,命其急速调兵东进击准部之尾。
但刘芳亮胆大妄为,不仅没有派兵东进,反而密上奏疏,声言准军空国东征,其在天山一带的老巢势必空虚。
如果此时西军全力出关捣巢,一定能够剿除天山南北、直抵伊犁河谷,起到一次性绝除准噶尔部的效果。
刘芳亮明知道会宁王李淳和被准军包围在大宁,生死不知,还敢于违逆众意,提出这种更为大胆的作战计划,也实在是高度自信。
刘芳亮对李来亨的性情了解极深,而且他是太宗最亲密的战友,当年田牛之变时,也是刘芳亮全力支持天法皇帝,才促成了李来亨掌控全局。
有如许身份、如许功绩,刘芳亮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这种用兵方略。
李来亨见到奏章以后,便瞒下此事。
他担心有同大长公主关系亲密的女官,将消息泄露到宫外,于是立即用皇贵妃重病的理由,封闭中宫,不许内官擅自出入。
随即便召集政事堂众平章,在当天立即讨论完毕了刘芳亮关于远征天山的建议。
李来亨力排众议,决心授予刘芳亮“假节钺、大柱国、天山道行军总理、安西大都督府大都督”的名义,立即发动西征,出哈密剿除天山、直抵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