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97节

其实相对而言,明朝官军的作战体系里,火铳占的比重远没有火炮高。只不过大多数官军也用不起像方以仁在攻打夷陵时所用的那种重炮,而更多是使用一些便于野战机动的轻炮,例如子母炮、百子炮、虎蹲炮一类小型火炮。

只是对李来亨来讲,就算是轻炮,所需要的火药等等各种物资消耗量,也都还不是此时只控制了几个山寨的小虎队,所能用得起的。所以他也就不能借鉴明军和清军都在使用的轻炮体系了(何况轻炮体系很被盾车克制,照李来亨的记忆,将来闯军的主要对手孙传庭与清军,可都很喜欢使用大车),只能费心费力训练鸟铳队。

闯军之中,现阶段也只有在伏牛山南麓发展特别顺利的小虎队,有着足够充裕的时间和物质基础慢慢训练鸟铳队了。到现在为止,李来亨已经将手下这三百精锐的战兵,编成了刀牌队、枪牌队、长矛队、鸟铳队、弓箭队和亲兵马队,共六支队伍,再加上六七百可以配合作战的民兵,在伏牛山中真可算是一方霸主。

高一功和白旺之前到小虎寨中,只是匆匆一睹,未能亲窥小虎队的实力。这会儿他们看李来亨调兵遣将,看到小虎队的各支兵马一一出动,部伍整然,兵强马壮,确实是使得他们两人都大吃一惊。

饶是白旺在栾川,依靠当地商业中心的优势,物资上已很是富裕。这时候见到小虎队全面出动后的实力,也连连感叹李来亨真是“经营有方”,在伏牛山发了好大的财。

高一功也感叹说:“真没想到小虎队这边的生意,办得是这样兴旺发达!咱们分开发展,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可来亨手底下的人头数,已经从百人增长到千人。相比较之下,我在熊耳山的事情办得就太糟糕啦,不光队伍没有得到发展,反而还在于大忠的手上吃了不少苦头,白白损伤许多陕北老弟兄!”

李来亨将小虎队精干的战兵大部分带走,另外又从那些由饥民训练而成的民兵中,抽调一半,大概凑齐了五百兵力。他吩咐庆叔留守小虎寨,郝摇旗和张皮绠则跟着他一起出征熊耳山。至于方以仁,本来这位文人应该留他在山寨里教大伙识字,可李来亨又担心方以仁心眼太多,若没有自己亲自看管,可能会在后方闹出什么乱子,便借着他教练鸟铳队的借口,要他带领鸟铳队一起跟着大军出征。

方以仁自然叫苦不迭,他一个桐城世家大少,虽然平日里喜好戎事、自称知兵。可是作为巡抚的侄子去从征,和作为流寇的阶下囚去从征,那待遇可就差太多啦!

方以仁倒也想装病,找些理由敷衍李来亨,最好将跟着出征的这件事糊弄过去。毕竟他伯父方孔炤虽然自杀了,但桐城方家还有许多人在朝为官,方以仁就算不想逃出贼巢,也不会想曝光自己的身份,连累到家人。

只是他又知道李来亨是一个心思深沉、计算很多、城府极深的人物,自然也知道什么装病之类的借口,不仅不能糊弄过去这位李公子,反而又会将自己百般刷高的好感度给降下去。

所以方以仁也只好咬咬牙,装出一副慷慨从容的样子,襄赞道:“虎帅用兵如神,等闲土寇岂能当我虎师一击?以仁自当鞍前马后,追随虎帅,夷灭这等土寇山贼,保地面一方平靖!”

李来亨玩味地看了方以仁两眼,调侃说:“你管我叫虎帅了,那我义父一只虎该叫什么?难不成他年纪轻轻,就要被你叫做老帅了吗?”

方以仁没料到自己马屁拍到马腿上,只好讪笑一会儿后,回答道:“既然管队的义父是虎帅了,那管队自然就是小虎帅、少虎帅了。”

“哈,少虎帅都来了,你他娘怎么不叫我少狼主或者少帅呀!”

李来亨嬉笑一声,他看方以仁现在还算乖巧听话,看起来不像想搞鬼的样子,便安下心来,先叫他带着鸟铳队,一起去熊耳山。想来方以仁在夷陵之战时,也曾经率领过方孔炤的楚抚抚标,加上他师从西洋传教士掌握了比较高的数额学水平,李来亨也觉得短时间内让他参谋一下鸟铳队的事务,应该问题不大。

不过想到此处,李来亨也觉得自己夹袋中人物确实太少了些。现在小虎队已有战兵三百人、辅兵六百人了,像庆叔只能负责一些简单的杂务工作,郝摇旗虽然勇猛善战,但也只是一员突骑斗将,缺乏大将之风,至于张皮绠还是个小少年,充一充亲兵不成问题,让他带兵可就为难人了。

自己夹袋之中,实在缺少人物呀!

闯营之中有较高才干的人物,经历这么多战事,早就让李自成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了。而到现在,还蹉跎在底层士兵位置上的人物,肯定都有各自的毛病,就像一直难以获得升迁的郝摇旗一样,暂时难充大将。

“高大哥,那位李好寨主,我听你的描述,他很有一些古代豪杰的风骨气魄。不知道高大哥有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位李寨主,看他有没有加入咱们闯军的意思?”

李来亨心想,李自成自己倒是不缺乏独当一面的大将之选。虽然闯军之中也有像田见秀这样纯靠人缘好和资望深,混到最高层的混子。但其他像已经牺牲的刘宗敏、李来亨的义父李过、与田见秀常常搭伙行动的袁宗第、李来亨的枪棒师傅刘芳亮,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人才。

但小虎队就大不一样了,几乎只有郝摇旗一人勉强拿得出手。若这次讨伐熊耳山屏风寨的作战顺利,李来亨倒想试试看,能否将这位李好寨主收入麾下,增添一下自己“人才梯队”的深度和厚度。

高一功细想一段时间后,才沉吟回答说:“李寨主自己有家有业,也有兵马,恐怕未必会甘居人下。但我想,如果咱们这趟对付屏风寨顺利,又能够展现出压倒性实力的话,李好未必不会动摇——不光是李好,其他熊耳山的山寨也有可能随风倒,就此投入咱们闯军的旗号之下。”

第108章 熊耳山

小虎队的大军将要出动了,李来亨还是像往常一样,模仿李自成穿着一身半旧的深蓝色标布箭衣,紧束丝绦,只是外面不像李自成那样罩着羊皮斗篷,而是披着幼辞给他缝制的绒布披风。

他头戴那标志性的毡笠,脚穿一双厚底毡马靴,从张皮绠的手中接过马鞭,腾身上马,先去看了看各个营盘。李来亨的骑术近来又增长许多,几乎不输给闯军中一些征战十年的陕北老兄弟了。

他惯于作秀,临走前又特地到各个营寨看望留守小虎寨的将士和寨民们,这回因为事情匆忙,李来亨就没有提前背诵好慰问对象的背景资料,只好蜻蜓点水一样草草看望一番,不再上演一出展现自己亲民体贴形象的大戏嘞。

高一功、白旺、郝摇旗再加上勉强从军的方以仁,大家已经把队伍拉到寨门外了。五百多人的队伍排列在狭窄的寨门和山道中,旗帜飘舞、甲仗鲜明,虎头大旗迎风而动,让李来亨很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梦幻感。

自己何德何能,可以掌握一千人的命运?

李来亨驾驭着马匹,小步向前踏行,他走到高一功身旁说:“我们要先往西北,去老白的栾川镇那边,汇合他的兵马以后,再往正北走,到伊水、洛水间的熊耳山一带吧!”

“不错,咱们先去栾川。”高一功还没回答,白旺就将马鞭举起来,他指着西北的方向说道,“栾川镇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永宁摩肩,是洛阳的南大门。它号称是‘四河三山两道川’,虽然在山中,但位置却是个商贸的要津。”

白旺接着叹息一声,解释说:“栾川镇虽然只是个镇子,但却修有城墙。我找本地人打听,据说那城墙还是宋朝时修筑的,十分坚固。所以我虽然拿下了栾川一带大部分的山区,但以镇城为中心的平原地带,就不在咱们手中了。这点便不能同来亨你比,南召县除了县城城墙里头以外,几乎都成了小虎队的天下啊。”

“行了,老白你不要给我灌迷汤嘞,我还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吗?”白旺的夸赞让李来亨听得十分顺耳,心里极为受用,不过他嘴上自然还是谦虚几句,做出一派绝不居功自傲的样子来。

只是郝摇旗很不懂得看风向,他见李来亨“自谦”两句,便顺杆爬地说道:“对嘛,老白,我们家管队肯定知道自己的斤两。你那套灌迷汤、捧大话的路数是没有用的。”

好在方以仁技高一筹,他赶忙接话说:“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又有云,料敌从宽。管队就是既知己,又从不自负自傲,永远料敌从宽、料己从严,这份谨慎和细心,实在是古名将风范。”

方以仁毕竟是个秀才,还出身桐城方氏这样的大世家,真要认真溜须拍马,自然能够将李来亨拍得服服帖帖的。

李来亨心情大悦,便挥鞭纵马,冲在最前头,带着大家伙下了山。小虎队蜗居伏牛山中,李公子的名声都已经传到了河南全省,那这一趟他李来亨亲自出山,就更要造成更大的成就与名声,迟早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一位李公子的厉害。

大队兵马沿着伏牛山北进,李来亨向远处望去,只见万山重叠,熊耳山雄峙西北;伏牛山脉的千山万岭,绵亘西南。东面则是那太室主峰在苍茫的浮云中隐隐约约,全是灰青色。

从西北到西南的高峰,这时候就像极了一片青苍的海洋。虽然由于连绵的灾害,使得这一片山区也十分残破,但比之贫瘠的郧西和商洛,中州大地还是富庶许多啊!

将士们奔走在豫西壮丽的山川之中,翻越过伏牛山的主干,进入到栾川镇所在的小小盆地中。白旺虽然没能控制住栾川镇中心的平原地带,但这周边山区的豪强与土寇武装,都起码在名义上服从于白旺的号令与旗帜。小虎队穿行在这片区域里,不必要担心受到意外袭击,粮食、饮水、马草的补给也很充分便利。

大家聚在栾川镇西面的山谷里,等白旺将他麾下的兵马领来汇合——白旺又带来了将近二百人的队伍。

虽然不及小虎队这次出动的五百兵力之半,但白旺一下子能够拿出二百兵马参与熊耳山的征讨,想来他的总兵力,也应该有将近四五百之众。而且白旺的部队,甲仗比小虎队还要鲜明,士兵们穿的衣服都很新,一看就是近来才新买或新缝制的服饰。这老白,在栾川镇一带发展的真是不赖啊!

高一功见状,又觉得更加惭愧,他带着很深歉意对李来亨、白旺两人说:“你们平白无故叫我一声高大哥,可我这次却掉了队!大家在伏牛山和栾川镇的发展都这样顺利,我却在熊耳山碰壁,还在于大忠面前吃了很多苦头。现在还要拉上你们二位,叫大家走这么长的路来帮衬我,实在太过意不去!”

李来亨心想高一功实在是一个有大将之材潜质的人物,但许多时候他做事又考虑很不周全。后世历史中,高一功率领忠贞营在广西活动时,考虑就很不周全,先是为了一个名存实亡的永历朝廷而同本地军阀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而后又帮着南明朝廷抗拒孙可望索封秦王,白白与大西军为敌,使得忠贞营最终无法在广西立足,只能北上夔东。

不过高一功毕竟还十分年轻,有很多成长的余地——但李来亨却没想过,自己不是比之高一功更加年轻吗?但他心中,竟已经隐然开始以高一功的上位者自居,妄自点评人物,显露出了不一般的自负与野心。

“一功你不要自责,这不是你的能力问题,而是形势所限罢了。”李来亨宽慰高一功时,对高一功的称呼却不知不觉中,从高大哥变成了一功。

白旺也跟着说道:“这确实是形势使然,我看栾川镇就是一个节点,从栾川继续北上,越是靠近洛阳,地方越是残破,咱们越难得到好的发展。我上次跟一功去熊耳山,从这里北上,一路上但见岗岭起伏,村庄残破,人烟稀少,满目荒草,狐兔成群,一片凄凉景象。难怪河南人都说‘富了一个福王府,穷了一个河南府’。”

李来亨冷哼一声,说:“世人都说崇祯是个什么圣天子,可他如果真的是有心无力,怎么不见他减少对自家亲叔父福王的赏赐呢?这位朱王爷,每年朝廷给他的盐引,只停下这项,他崇祯和老杨督师,还需要加派这么多的那饷这饷吗?穷天下而肥一王,崇祯哪里缺钱,无非是他家亲戚比天下百姓重要得多罢了,大明的钱财不都在他家亲戚的王府中吗?”

他们在郧西和商洛活动的时候,感觉还不明显。等到进入河南后,才真正感受到大明藩王的厉害。河南一省之地,就养了七个亲藩藩王,其中还有福王这样号称“穷天下而肥王”的顶级亲藩。

只要是稍微好些的良田,就几乎尽入藩王名下,有些是被藩王们巧取豪夺,有些则是百姓无力完税完役,只好带着田地投充到藩王的名下。除此之外,明朝虽然有一些法度法规限制藩王们经商谋利,但实际上完全是空谈而已,地方官府根本不能规制藩王。特别是在河南,藩王们到处开店经商,王府的承奉成为了河南最大的东家和掌柜,其他较小的商人们纷纷被藩王兼并,沦为王府旗下的账房之流。

而朝廷对藩王滥发盐引,就更加糟糕了,不仅严重败坏盐法,更使得仰赖盐引收入的边饷受到重大影响。结果只能再往百姓身上加派割肉,成为抱薪救火之势。

首节 上一节 97/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