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颂

北颂 第1102节

  看你一个人去投亲怪可怜的,我就提醒你一句。

  进了汴京城,千万别说小寇公坏话。”

  老农略微有些意外的道:“小寇公如此霸道,竟然听不得别人说他坏话?”

  “呸!”

  农夫气的瞪起眼,啐了一口道:“你说这话,死了会被剪舌头的。旁人说小寇公坏话,我不跟他见识。可你我都是土里刨食的人,怎么敢说小寇公坏话?

  若非小寇公仗义,赐下了无数利于耕田的法子,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哪有好日子过。

  小寇公于我们有活命之恩。

  我们得打心眼里敬重小寇公。

  不说小寇公坏话,是我们知恩图报,不是小寇公霸道欺负人。

  自打小寇公入京以来,我还没见过他欺负过那个百姓。”

  老农缓缓点头,笑着道:“可我听说,小寇公在河西杀的人头滚滚,并非善类。”

  农夫气的又从老农手里抢过了水碗,瞪着眼睛喝斥道:“小寇公那是为了给我们这些人多抢一些地活命,才造下的杀孽。

  到了阎王哪儿,阎王要是因此刮小寇公的肉,我们也得帮小寇公挨一刀。

  你这外乡人,张口闭口都说小寇公坏话,我水给你喝了,简直是糟蹋了。”

  老农感叹道:“你有一句话,我是赞同的。那就是小寇公真的在为百姓们谋福。”

  农夫哼了一声道:“现在知道说小寇公好话了,晚了。还张口闭口的百姓们,你不是百姓啊?你还能是拿进京赶考的书生不成?”

  老农略微愣了一下,坦言道:“我此番入京确实是为了赶考,只不过我不是书生,我是此次恩科的副考。”

  农夫听到这话,非但没有大惊失色,反而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似的。

  “你比我之前碰到了那个还能吹……我之前碰到的一个黑炭头,掉了三文钱在地上,被人拣去了,他让人家还,人家不还,他非拉着人家,跟人家说他是进京赶考的书生,欺辱他是要获罪的,还拉着人家讲了一大堆的大宋律,被人打了一顿,乖乖的跑去汴京城了,现在指不定躲在拿处哭呢。

  你倒是好,连书生也不扮了,直接说自己是此次恩科的副考。

  你要是是恩科的副考,我就是……”

  农夫本来想说他是主考的,不过考虑到此次恩科主考是寇季,立马改口道:“我就是开封府知府……”

  老农哈哈一笑,道:“赶明我去开封府看看,看看你是不是开封府知府。”

  说完这话,老农大笑着离开了田间地头。

  农夫在老农迈步离开的时候,冲着老农的背影讥讽的道:“那你能不能给我留下个名字,赶明我也去贡院看看,看看你是不是此次恩科的副考。”

  “邠州范仲淹……”

  “……”

  范仲淹祖籍邠州,后因母亲改嫁,移居苏州吴县,改名朱说。

  改回了范仲淹的名字后,也改回了祖籍。

  所以他自称一声邠州范仲淹。

  农夫冲着范仲淹的背影撇撇嘴,只当他是一个说大话的。

  真要是当官的,那个会像是范仲淹这般,一身老农的打扮,身边连一个随从也没有。

  那些当官的出行,哪一个不是前呼后拥的一堆人跟着。

  “呸……”

  农夫啐了一口,回到田里继续劳作。

  心里一个劲的埋怨,这年头的人也太不诚实了,一个比一个能吹。

  范仲淹牵着驴车,一路到了汴京城外,站在汴京城门口,感慨万千。

  他站在汴京城门口没多久,一个身影就出现在了他眼前。

  范仲淹看清了来人以后,急忙施礼,“先生……”

  寇季摆摆手,道:“行了,我才疏学浅,教不了你什么,你在河西称我一声先生,我敢应,在汴京城里,我可不敢应,不然会被人骂死。”

  范仲淹郑重的道:“先生虽然没有传授给学生学问,但却传授给了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之一生,有三师,蒙师、业师、人师。

  先生当为学生的人师。”

  寇季哭笑不得的摇摇头,“行了,就不提此事了。知道你今日回来,我特地到此处迎你一番。你在河西多年,汴京城的宅子多少有些荒废,虽然朝廷已经派人打扫了一番,可人气太少。

  这几日你就住在我府上吧。”

  范仲淹躬身一礼,“多谢先生……”

  寇季左右瞧了一眼,道:“你的随从呢?”

  范仲淹笑道:“随从在后面,他们带的东西有些多,我在进入汴京城地界以后,便抛下了他们,独自赶了过来。”

  寇季失笑道:“你一个随从也不带,就不怕被人劫了吗?”

  范仲淹笑着道:“自从兵制革新以后,各地都增添了衙役、衙兵,朝廷此前还清扫了一番流寇。河西如今一个毛贼都看不到了,天子脚下又怎么可能有小毛贼?

  再说了,先生不是也没带随从吗?”

  范仲淹刚说完这话,就看到了寇季背后站着一个弱冠之龄的人,肤色略微有些黑,身穿着儒装,看着像是个书生。

  “学生失言了,没想到先生居然带了随从。”

  寇季回头瞥了一眼身后的小年轻,对范仲淹笑道:“他可不是什么随从,他是今科应试的士子。”

  范仲淹略微一愣,沉吟道:“先生有意提拔他?”

  寇季摇头笑道:“不是……我也是刚巧碰到。我来此处迎你的时候,恰巧碰见了他在路边卖字,我见他字好,就给了他一些钱,请他暂时到我府上充当一个抄录。”

  范仲淹抚摸着胡须,盯着小年轻意味深长的道:“小家伙,你走狗屎运了……”

  小年轻听到了范仲淹的话,硬梆梆的回了一句,“在下庐州士子包拯,不是什么小年轻……”

  范仲淹一愣,突然放声大笑,“哈哈哈……汴京城内,敢如此跟我说话的士子,估计就只有你了,我记住你了。”

  包拯瞥了范仲淹一眼,没有说话。

  包拯觉得他遇到了两个神经病。

  一个在他摆摊的时候,突然出现,问了他姓名,验看了他的籍册以后,扔给了他一锭金子,让他跟着到府上去做几天抄录。

  另一个一出场,就一副自己很牛的样子。

  可真正的福贵人,真正有身份的人,没有一个是他们这般做派的?

  若不是最先出现的那个人扔给他的金子他偷偷的咬过,是真金的,他都要怀疑自己遇上了两个骗子。

  他出门摆摊的时候,庐州会馆里的老馆主可是特地提醒过他,汴京城里有不少骗子,专骗读书人。

  有的骗读书人,说能帮他们找到举荐的门路。

  有的骗读书人,说是能帮他们搞到文昌学馆入门资格。

  还有的干脆说能帮读书人跑官。

  反正各种针对读书人的骗子都有。

  包拯怀疑眼前这两个人是给他下套的骗子,也很正常。

  范仲淹大笑过以后,对寇季道:“先生不曾道明身份?”

  包拯听到这话,心里冷笑了一声。

  呵呵,还真是骗子,骗子的招数出现了。

  接下来那个衣着华丽的,是不是要声称自己是什么贵人家里的公子,或者是教书先生。

  然后静等着自己凑上去,好好的骗自己一笔。

  可惜,你们的骗术对我没用。

  因为我的钱都寄存在一字交子铺,交子在会馆里放着呢。

  我身上一文钱也没有,你们能骗我什么?

  等我摸到了你们的老巢,就去开封府揭发你们。

  老馆长怕我们被骗,可是专门给我们讲解了一番汴京城内骗子的把戏。

  他倒是不怕骗子将自己给怎么样了。

  因为此处是汴京城,文人汇聚之地。

  掌权的文人颇多。

  在科考期间,向士子们下手的人,一经发现,下场都相当惨。

  别的包拯不是太懂,但是大宋律法他却熟知一些。

  然后,包拯心里想到的场面并没有出现。

  寇季听到了范仲淹的话以后,淡淡的笑道:“道明身份做什么?道明了身份,岂不是不好玩了?”

  范仲淹先是一愣,然后哭笑不得的道:“先生此举有失身份。”

  寇季淡然笑道:“以我的身份,纵然做一些有失身份的事情,别人也会将其传为佳话。”

  范仲淹缓缓点头,道:“那倒也是……”

  “走,回府上,我让人准备了热水和酒菜,为你接风洗尘。”

  “可有米食?”

  “有……”

  范仲淹祖籍是邠州的,可是长于苏州,惯用米食。

  在河西吃了许久的面食,早就怀念米食了。

  在回京的路上倒是吃了不少。

  但驿站里的饭菜,怎么可能比得上寇府的饭菜。

  寇季带着范仲淹、包拯二人,一路晃晃荡荡的到了瑞安镇。

  一路上包拯都在用审视的目光看着二人,偶尔也看一看周遭的风光。

  到了瑞安镇边上,包拯盯着繁华的瑞安镇,低声道:“此处便是闻名天下的瑞安镇?”

首节 上一节 1102/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权倾南北

下一篇:南宋第一卧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