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颂

北颂 第1609节

  倒不是说他们相信西医在外科上技高一筹。

  他们是相信寇季在这种事情上不会欺骗他们。

  法医馆并不是什么军事重地。

  相反,法医馆是一个很开明的地方。

  它欢迎所有有兴趣的人进去了解。

  所以他们三个人完全可以去法医馆求证。

  曾巩在接受了大食学问有可取之处以后,沉声道:“纵然大食学问在我大宋有可取之处,也不好传播。

  我大宋文人拿到了大食人著的书籍,必然会弃之如履。”

  王安石沉吟着道:“不是所有人都会对之弃之如履,若是对我有用,对大宋有用,我愿意学。”

  曾巩皱眉道:“可一旦传扬出去,我们会遭到人敌视。”

  在学问方面,历朝历代的人都很有趣。

  他们既自私,又慷慨。

  自己人要学,他们就设下重重障碍,讲究什么法不可轻传。

  他们需要学生们献上慷慨的礼物,才会传学生学问。

  但并不会传授核心。

  核心的学问,唯有被他们选中的英才,才有资格学习。

  比如寇准注的经书。

  目前为至,只有文昌学馆的学生,在得到了奖励的时候,才有资格去文昌学馆的藏书楼借阅。

  但是对外人却十分慷慨。

  但凡是有番邦使节,想要学习大宋学问。

  大宋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敞开了让他们阅读,只要他们表现的足够谦卑。

  大宋仅有一小部分人轻易不将自己的学问示人。

  不仅如此,他们对自己的学问有着充足的信心,对别人的学问却不屑一顾。

  有时候还会产生争斗。

  像是异族的学问,在他们眼里,就是异端。

  不被他们认可。

  一旦有人传播,立马会被定为异端,被所有人针对。

  有人或许觉得这可笑。

  但这就是事实。

  任何进入到中原的文化,只有被中原文化同化的份儿,没有说是中原文化被其同化的份。

  佛家在入了中原以后,若不是逐渐的推行了汉化,它不可能在中原立足。

  所以曾巩的担忧并不多余。

  王安石迟疑了一下,道:“我们可以将其做一些注解,然后再将其宣扬出去。”

  曾巩再次摇头。

  陆九渊还没有出生,他的那句‘我注六经,六经注我’还没有被奉为名言。

  所以读书人的包容性还不是那么强。

  王安石见着曾巩沉默不语,见到了寇季笑眯眯的盯着他,就咬了咬牙,沉声道:“那就当成是我们自己写的,宣扬出去。

  我们只需要取其中有用的就行。”

  在这个剽窃别人作品会毁掉名声的时代,王安石能当着寇季的面说出这话,是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的。

  他说完话以后,就盯着寇季,揣测不安。

  “哈哈哈……”

  寇季放声大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李代桃僵,不错不错。”

  王安石见寇季笑了,心头一松。

  知道寇季并不会因此责怪他。

  曾巩听到了寇季十分赞赏王安石文贼行径,眉头皱成了一团。

  他是个君子,不喜欢这种做法。

  赵润更关心他能不能加入到其中,能不能著几本书,挂上自己的名字,也好让人觉得他很有学问。

  寇季没有搭理赵润胡言乱语。

  著书,不是说谁都能著的。

  一个不学无术,又没有地位的人,著出的书,没人去看。

  唯有挂着大学问家的名头,或者身居高位的人,著出的书,才会被人重视。

  赵润虽然有地位,但是他的地位来源于血脉,而非他自身。

  而他的血脉也决定了他即便是成为大学问家,也要矮人三分。

  就像是历朝历代,有很多龙子龙孙在学问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他们在学问上的名头,远远没有臣子响亮。

  比如明朝那两位在植物学和音律学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王爷。

  后世之人,除非是学植物学和音律学的,不然没几个人知道他们的名字。

  所以,赵润著书,寇季根本不关注,他更关注曾巩。

  “你是不是觉得,剽窃别人的学问,宣称是自己的,乃是贼人行径?”

  寇季盯着曾巩问道。

  曾巩几乎毫不犹豫的点点头。

  寇季再次问道:“可我们不如此,如何将那些学问传播出去?我可以告诉你,在遥远的大食,有一座存书多达百万的藏书楼。

  里面的学问是那片大地上数千年的智慧的结晶。

  其中对我大宋有用的,可不仅仅只有一些简单的医术。

  天文、地理、音律、算学、锻造、商业等等等等。

  多不胜数。

  我花费了很大的代价,已经让人精挑细选,将里面三分之一有用的书籍送到了大宋。

  随后剩下的三分之二还会送到大宋。

  目前为止,除了医学外,其他的都还藏着。

  因为我们知道将它们传出去以后,会引起怎样的反响。

  所以我只能将它们藏着。

  但是空守着宝山不用,那就是在耗费光阴,也是对后世子子孙孙不负责任。”

  听到了遥远的大食有一座藏书达百万的藏书楼。

  王安石、曾巩、赵润都惊愕的张大了嘴。

  要知道,大宋皇家藏书楼龙图阁里面的藏书,都达不到这个数量。

  能拥有一个藏书达到百万的藏书楼,那就不叫文化,那叫文明。

  能不能比得上华夏,王安石和曾巩不敢说。

  但是他们再也不敢轻视大食的文化。

  曾巩咬着牙,阴沉着小脸,“既然有这么多藏书,为何不直接拿出去宣讲?让人接受它们?

  而且那么多藏书,纵然我们昧着良心冒名顶替,也写不完。

  一个人一生著十本书,那叫大儒。

  著数十本书,那叫惊世大儒。

  超过数十本,那就是烂书。”

  曾巩家里家学渊源,所以他清楚学问是无限的,但是人是有限的。

  人一生精研学问,能著作出数十本好书,那就是举世罕有的奇才,而且还是一位年长的寿星翁。

  超过了数十本,那就是瞎写。

  没有任何价值。

  因为精研学问的人,没有时间写那么多。

  要知道,一些名垂青史的人,一生也不过著一本书而已。

  比如太史公司马迁。

  曾巩的话是什么意思,寇季心里清楚。

  曾巩是告诉寇季,学问这东西,越少越值钱。

  写的多了,就没人把你的学问当回事。

  那东西就算传出去了,也不会有人重视。

  寇季盯着曾巩笑道:“你们都是我的学生,我不希望你们任何人为了此事付出性命。所以我不会让你们直接拿着这些书出去宣讲。

  所以我们需要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将这些学问传播出去。

  我们一个人是写不了那多。

  但是我们可以由浅入深。

  我写浅显的,你们写深一点的。

  你们的学生再往深一点些。

首节 上一节 1609/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权倾南北

下一篇:南宋第一卧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