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37节

及各州皆设太公庙,以张良、韩信、白起等七十四位历朝历代的名臣名将配享姜尚两侧。其中有十位被尊为"十哲",其余六十四

位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这些都是官方认证的名将,是最为权威的,三国之中民间流传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则是无人上榜。三国名F名将之中地仿最高

的是诸葛亮,被尊为"武庙十哲"之一,而六十四名将三国则占据了十一位,分别是魏晋的张辽、邓艾、羊沽、杜预、王,蜀国

的关羽、张飞,吴国的周瑜、吕蒙、陆逊、陆抗。

三国是一个群星璀灿名将辈出的时代,短短的几十年间,就涌现出了无数名将,无论其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

拟的

现在这些名将之中活着的除了吴国的陆逊和陆抗之外,其他都在魏国,郭誉屈指算算,魏国后期的这四大名将,除了王渗之外

其他三位或多或少,都会自己攀上了交情,真是喜大普奔啊。

杜预出身于京兆杜家,京兆杜家可是关中的一大豪门望族,杜预的祖父杜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臣,担任河东太守十六年,因

为与苟或、耿纪关系密切,因此不受曹操的信任,直到曹丕即魏王位,才获封关内侯,入朝担任尚书。曹丕代汉称帝后,杜进

封为亭侯。以尚书之职代理司隶校尉,直到黄初三年的十月,曹不征吴,杜才升任尚书仆射,杜留守洛阳,并且受语制造龙

船,结果杜在孟津试船时遇难,追赠为太仆,谥号戴侯。

杜预的父亲杜恕在明帝时担任散骑常侍,为人忠义耿直,因弹劾大将军曹真的弟弟曹瑙,被外派任职,随后称病在宜阳的一泉

坞隐居。曹叙去世后,才得以担任河东太守。

由于杜恕和朝中权贵的关系紧张,杜预并没有什么机会早出仕,不过杜预可不象别的轨垮子弟那样,只知道声色犬马吃喝玩乐

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博览群书,研究兵法战阵,耽思经籍,博学多通,所以便得了一个"杜武/库"的绰号。

不过由于杜预武艺不行,骑术不精,箭术更是一塌糊涂,所以时人也有嘲笑他的,认为杜预不过是一个书呆子,只知道死读书

读死书,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

也只有象羊沽这样的人才慧眼识才,将杜预引为知己,两人年纪相若,志趣相投,自然是交情莫逆,

这个时代的名士多秉承汉代名士的传统,往往无视朝廷的征辟,倒不是说他们不喜欢做官,而是没有合适的位置他们是不肯轻

易地屈就的,一般刚刚通过九品中正制考核的这些士子,只能获得一些比较低微的职位,而这些职位,往往又不是自己心仪的

比如朝廷就曾征辟羊为上计更。

羊心有大志,又怎么甘愿去当一个小小的会计,所以理所当然地拒绝了,他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谋求一份适合于自己

又能快速升迁的的官职。

他的想法,和杜预是不谋而合,这次东吴进犯,夏侯玄出任征南将军,无疑让羊沽和杜预看到了出仕的希望。

于是羊沽跑去找夏侯玄,现在他已经和夏侯霸的女儿夏侯惠订了亲,也算是夏侯玄的堂妹夫了,希望可以为自己和杜预在夏侯

玄的手下谋一份差事。

出征在即,夏侯玄缺的就是人手,当下便是爽快地答应了,录用羊沽和杜预为征南将军从事从中郎

征南将军的属众多,府中官秩最高的为长史,算是征南将军的首席幕僚,其次便是参军,相当于参谋,再次便是从事中郎

虽然也算是幕僚身份,但更象是将军的副官和侍从。

羊和杜预此前从未担任过官职,所以这次除授从事中郎是很正常的事乔

不过羊沽和杜预倒是很满意,虽然从事中郎是九品低级官职,但此次跟随夏侯玄出征,只要能捞到军功,升迁那便是指日可待

的事。

其实羊沽刚才和郭誉说什么奉姊之命出仕征战,不过是玩笑之言,真实的情况是羊徽瑜听到羊沽要出征的消息,反倒是担心不

已,力劝羊不要从军参战,以免发生危险。

但羊主意(吗的好)已定,羊徽瑜怎么劝他也不听,反而告诉她郭誉此番也调任征南将军参军,也要一起出战了

羊徽瑜闻听之下,沉默了。

羊和杜预急匆匆地赶往城南校场,由于杜预骑马不行,不敢骑得太快,所以羊祛远远地瞧见郭誉之后,大声地喊了一句,才

喝住了郭誉。

郭誉听到羊沾杜预也要从军作战,很是高兴,羊沾自不必说了,自家的小舅子,那是没得跑了,但杜预和他却不是很熟,这次

南征,再怎么地也要和杜预联络一下感情,这等旷古烁今的名将没遇着算是一种遗憾,遇着了争取不到,那才是平生最为愧恼的

事,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和杜预失之交臂了。

三人寒喧片刻,一同出城,望城南的校场而去。

第三百七十三章征南军中

一路之上,郭誉是谈锋甚健,有说有笑,让初次相见的杜预没有半点的陌生感,觉得很是亲切。

从羊祛的口中,杜预自然知道了不少关于郭誉的事,不畏权贵,敢正面忍司马家的,郭誉可谓是普天下的第一人。

杜预的父亲杜恕便是刚正不阿的人,杜预受他的影响,或多或少在性格之中也有其直拗的一面,所以杜预对郭誉还是很欣常的

甚至期盼着有机会能结识一下

如今通过羊认识了郭誉,而且郭誉正好是同府为官高他们一极,为人谦和又没有架子,杜预是甚感欣慰,对郭誉自然是好感

培增。

城南校场就在灵台的附近,原本这里就驻扎着中军的不少军队,夏侯玄将帅营选择在这里,也是为了方便行事。

现在淮南的军情紧急如火,容不得夏侯玄在这儿多做耽搁,所以点兵和筹备粮草的事宜,用尽快地完成。

接近城南校场,已经可以看到连营座座,旌旗招展,整个征南大军已经是初见规模了。

各营各部的军队召集起来是很快的,就如同骁骑营一样,一403下子就成建制地调走了三部人马,而其他各营的情况也相似

调走的军队都是成建制的。

不过调动虽然快速,但不同营的兵马集合在一起,统一协调上自然就差了一些,需要时间来磨合。但是时间紧迫,容不得夏侯

玄来操练,只能是先出征,路上慢慢整合吧。

还好曹魏的中军曾多次接受调遣,久经善战,磨合阵形也不算是太困难的事,此去淮南,最快也得近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之

内边行军边整合,夏侯玄相信进入淮南战场之时,军队足够形成战斗力了。

郭誉、羊和杜预前往帅帐报到,夏侯玄没在,接待他们的是长史任览。长史是将军府的首席幕僚,相当于参谋长的地位,郭

誉等诸参军和羊祛等从事中郎都受其节制。

任览是名臣任峻之子,为人宽厚谦和,丝毫没有上官的架子,亲自为郭誉等人办理完手续,又交待了各人衔职的职权范围,含

笑着拱手道: "各位,以后我们就是同僚了,希望大家可以精诚合作,为夏侯将军署理好府中诸事。

"诺。"郭誉等拱手称诺,看得出这个任览还是很好相处的。

征南将军是开府将军,府中设有操属若干,除长史之外,设参军二人,丞二人,主薄一人,从事中郎四人,佐吏若干,长史作

为首席幕僚,是将军府的主管,参军负责军事参谋事务,丞则负责行政事务,主薄负责管理帐薄,从事中郎则是将军的侍从官。

曹魏的官制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僚体系,各官更各司其职,各谋其事,井然有序,那怕是征南将军

这种临时搭起来的班子,也可以很快形成一套有效的运作机制。

今天只是报到的日子,郭誉等人也只是简单地熟悉一下军营内的事务,并非今天就要上任当值,任览告诉他们今天可以自由活

可以回家处理一下,但明天点卵之时,不得延误,点卵不到,轻则挨军棍,重则是要杀头的。

国有国法,军有军规,这军规可不是儿戏,郭誉在羽林军中当值已久,自然是熟悉的,但羊和杜预初次入仕,任览则要着重

地提醒一下,虽然他也知道这几个之所以进来,全都是因为夏侯玄的私人关系,不过饶是如此,该遵守的军规他们一样还得遵守

,没有例外,否则夏侯玄何以治军?

有空闲的时候,郭誉特(ceef)意地到了骁骑营的营房来转转,听曹演说过,此次骁骑营出征的三部人马分别是文钦、牵弘和刘

靖,既然相随出征,战场之上自然还得相互照应,郭誉提前过来和文钦他们打个招呼,有备无患。

文钦、牵弘和刘靖,和曹演的关系非比寻常,自然是把郭誉视作子侄来对待,此次出征,他们也都得到了曹演的告诫,不管在

任何危急的情况下,都要确保郭誉的安全。

战场之上,刀枪无眼,谁又能保证不会出半点的事,那怕就是连自己的性命,恐怕都难以保全

不过文钦他们还是满口地应承了下来,他们知道曹演只有郭誉这么一个儿子,万一出点什么事,曹演夫妇恐怕得心痛死,不管

怎么说,他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何护郭誉的安危

得知郭誉此刻进入征南军中并不是呆在先锋营时而是当了夏侯玄的参军,文钦他们顿时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如果一定要说征南大军之中什么位置是最为安全的,恐怕毫无疑间的是征南将军的的中军帐,这是全军拱卫的核心位置,如果

夏侯玄的中军大帐也被敌军要攻破的话,整支军队全军覆灭已经是不远了

骁骑营做为主力部队之一,自然要承担战场上许多急难险重的任务,所以和郭誉所在的中军帐比起来,骁骑营才是真正的风险

之地,郭誉去当夏侯玄的参军,至少比他们呆在骁骑营要安全的多。

文软等人放心了下来,不免要和郭誉开开玩笑,在场的气氛很轻松。

“文世伯,我上次安排到骁骑营做别部司马的邓艾和石苞不知现在如何,他们此次是否随军前来?“郭誉前来骁骑军营,最主要

的还是打听一下邓艾石苞是否随同出征。

自己已经是强行地改变了邓艾和石苞的人生轨迹,如果自己没有参与,邓艾恐怕现在已经在淮南兴修水利管理屯田了,而石苞

也已经成为司马懿的摄属,大展鸿图指日可待。

名将的成长除了本人的资质之外,成长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郭誉可不希望因为自己强行改变邓艾石苞的人生轨迹而让

他们的成长道路产生变化,从而影响他们的成就。

这次的伐吴南征,不光是对自己的成长有益,对邓艾石苞也是机会难得,郭誉就是想知道他们是不是会随同出征,如果沿有

他也会向曹演来争取两个名额的。

首节 上一节 337/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