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73节

栖身之地了。

而且所有的重粮草给养都在城中,如果被火烧毁之后,就城也就守不住了。

郭誉赶到了城中,立刻调集正在休整的魏军前去灭火。

城内的房屋基本上都是木制结构,一旦被点燃,火势就很难受到控制

郭誉当机立断,一面组织军队救火,能救多少救多少,另一面则派邓艾石苞率兵赶往下一个街区,赶在火势蔓延过来之前,将

这一街区的房子全部拆除,制造出一条隔离带来,以保证城池中央的粮库、太守府等重要建筑的安全。

郭誉采用的这个方法就类似于森林救火,只有通过舍弃一部分的建筑,阻断火源,这样才能保证整座城池的安全。

被拆掉房子的老百姓当然不太满意了,不过郭誉很快地公布了安民措施,将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暂时都安置到学堂,校场和兵

营之中,并给他们提供食宿,郭誉还承诺等到战争结束,将由官府出面重建房舍,安置失房百姓。

这些百姓很快也就接受安排,不再有怨言了。战争期间,是一个怎样的状况,老百姓也是心知肚明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生活在一个战争频仍之地,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现在郭誉为百姓着想,主动地给流离失所的百姓提供安置条件,换作是别的将军,一言不合就把你的房子给扒了,屁补偿也没

有,老百姓也是无可奈何的,这兵荒马乱的,能碰到一个说理的,已经是万幸之中的万幸了。

魏兵也是也选择的进行拆除,在火势蔓延的必经之路上,清理出一道十来丈宽的空自地带即可,拆下的砖石和木料,还能运到

城墙上充当滚木擂石,一举两得。

吴军的火球源源不断地投射进来,紧挨城墙的那一片住宅已经是沦为了一片的火海,郭誉下令军队和百姓向后撤退,将这一片

区域给放弃了。

呈军的火攻太猛了,这儿刚刚扑灭,那儿又引着了,火势滔天,救都救不过来,郭誉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后撒了

隔留带已经清理完毕了,吴军的火球投射不到那儿,火势也无法蔓延过去,城中央暂时安全了。

至于挨城墙这一带,只能是让它烧着吧,反正木料等引火之物就那么多,烧光之后只剩下一堆的瓦砾,还能烧什么?

看到安风城中火势冲天,浓烟滚滚,诸葛恪和步骂都不禁为之欣喜,看来这火攻之计果然绝妙,只要将安风城付之一炬,看他

守城的军队吃什么喝什么,再坚持个三两天肯定会主动投降的。

但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大火只烧了不过一个时辰火势就明显地衰减了,叔骂还以为是魏军在城内救火,把火给扑灭了。于是

他下令投石车加大的投射的力度,将更多的火绳球投射到城里。

这回步鹭满怀期望的看着,等待着火焰再度升腾起来。

但让他失望的是,这些火球投射进去之后,就如同是泥牛入海,悄然无踪,先前城中还有不少的火势,此刻连火光都瞧不见了

只看到袅袅升起一股股的轻烟。

步鹭完全是大惑不解,下令吴军竖起刁斗,派人爬上去,查看安风城中的情况

刁斗上的士兵很快禀报称,大火只烧毁了离城墙近一些的房舍,城中央的建筑,皆是安然无羔,魏兵正在往城里的地面上浇水

那些火球落到地上的时候,很快地就熄灭了。

原来郭誉等到大火稍熄之后,就命士兵取水过来,浇于地面上,

安风城内有一个大水池子,名叫莲花池,水深数丈,占地有几十亩,魏兵取水到也不困难,只需排一长队,准备无数只木桶即

,一桶桶的水经过魏兵接力转运,很快就传递到了前方火场。

将地面全部浇湿浇透,吴兵的火绳球落下来就熄灭了,再没有起到什么的作用了

郭誉化为身合格的救火队长,终于将吴军的火攻克制住了,安风城终于是终危为安了

诸葛恪闻讯之后,则是一脸的懊丧,原本以为火攻之计就可以迫使魏军投降了,但没想到还是功亏一策,虽然火攻烧毁了安风

城内的不少房屋,但对于粮库、太守府这要的要害建筑却伤及不到,未对安风守军造成致命打击,等于是失败了。

无奈之下,诸葛恪只得下令撤除投石车,还是加强了攻城的力度,看来投机取巧的招数不行,想要拿下安风城,还得实打实地

强攻硬取。

安风城的攻防战已经进入到了自热化的程度,吴军倾尽全力,出动了几乎可以出动的全部兵力,对安风城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地

猜列攻势众。

城墙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云梯或者是射满了踏概箭,而身着黑色军(吗好赵)服的吴兵则是挂满了城墙,远远望去,就如同一只

只黑色的蚂蚁,正在努力地朝上攀爬着,

一根根滚木落下来,黑色的蚁群便会掉落一大片,这才能露出城墙的原本颜色。但很快,又会被乌黑的颜色所填充,蚁群不知

疲倦地攀爬着,前仆后继,悍不畏死。

魏军的防守则是相当地顽强,尽管吴军如蝗似蚁,斩方不绝,杀夕不尽,但魏军却坚守有城池的防线卜,永不很缩,死死卡有

那儿,让吴军始终是无法越雷池半步。

第二天战斗在夕阳之中落下了帷幕,诸葛恪采纳了步的意见,没有坚持继续挑灯夜战,但他也决不会轻言放弃,第三天的清

晨,吴军将会再一次结集兵力,发起轮番的强攻,不拿下安风城誓不罢休。

*

第四百三十八章吃人不吐骨头啊

寿春。

自从吴军退去之后,王凌悬着的一颗心终于算是放下了

苟陂之战失利之后,王凌被迫退守寿春,而吴军乘胜而进,整个淮南的局势变得可危。

王凌身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负责整个淮南的军政事务,表面上看他大权独揽,权势滔天,但由于扬州刺史孙礼的掣

肘,让王凌有些放不开手脚。

此番陂之战,如果孙礼能给予支持和配合的话,王凌也不至少敌不过全琼,正是因为孙礼故意爽约,才让孤军深入的王凌大

败于全琼,被迫撒回了寿春。

这也让王凌深恨不户

原本王凌做征东将军驻守寿春,孙礼做扬州刺史驻守合肥,两人之间倒也是井水不犯河水,但微妙的政治关系,却让两人是貌

合神离,在许多事务上,相互掣肘,让王凌这扬州都督做得很不顺心。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还得从司马懿说起,司马懿这些年平步青云,籍着征战关陇和平定辽东的功劳,位列三公,明帝驾崩之

后,更是成为辅政大臣之一a

司马懿的步步高升,让年龄比大,出身比他好,资历比他的高的王凌嫉妒不已,司马煞已经在朝中位437极人臣了,而王凌只

做到了一个封疆大更,地位比司马煞要差了一大截子,王凌的不满自在情理之中。

王凌从来也没认为司马懿的水平和能力要比他高多少,司马懿之所升迁的快,是因为他运气不错,选择了蜀国和公孙渊做对手

这可比他独挡一面的吴国弱多了

所以干法暗暗地熬着一口气,想要有淮南有所做为,击退吴国的进攻,提升自己的资望和功绩

但没想到初战即败,这也王凌郁闷不已。而导致他兵败的孙礼,正是司马懿的人,所以王凌都暗暗怀疑,是不是孙礼得到了司

马懿的暗示,让他专门来拉王凌的后腿的?

寿春被围,让王凌是大为着急,如果寿春有失的话,他别说是想高升了,恐怕连现在的位子也保不住了

所以于法亲自布署寿春的防御,做好坚守寿春的准备

但没想到吴军来如一片云,去似一阵风,还没等双方打起来呢,吴军就已经是消失的无影(ceef)无踪了。

这不禁让王凌是疑惑重重,连续几天,他都派出斥侯前去探听吴军的消息,他想看看吴军的真实意图,他们的攻击目标,究竟

是放在哪儿?

斥候经过几天时间的打探,终于把情况给搞清楚了,立刻回报给了王凌。

朝廷派出司马懿为平南大都督来救援淮南,这事王凌是知晓的,他早已经得到了朝廷方面的通知。

其实王凌看到司马懿就很烦,很不想见他,这家伙,分明是来淮南抢功的

不过该打探的消息,王凌却一点也不含糊,了解的一清二楚。

安风渡魏军援兵的大败,让王凌是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司马懿吃了败仗,两人总处划扯平了

不过让王凌有些费解的是,以司马懿的能力,这一仗应该不会输的,或者说至少不会输的这么惨,除非.

这一仗输的最惨的,自然是征南将军夏候玄了,甚至差一点点,夏侯玄就全军覆灭了,王凌隐隐觉得,这件事司马懿肯定是脱

不了干系的。

不过明面上司马懿做得无可挑剔,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王凌也是凭借着多年经验,才会觉得这件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根据最新的情报,夏侯玄率部逃往了安风城,如今安风城遭遇到吴军诸葛恪部和步骂部两部人马的围攻,情势危急。

“父亲,安风城那边该怎么办,是否我们要派兵前去增援?如果征南将军出了事的话,谁也难逃罪责。"其子王金虎道

王金虎的王凌的第三个儿子,王凌一共有四子,长子王广现在在朝中任职,二子王飞枭和三子王金虎俱在他的身边,四子王明

山在书法上颇多造诣,喜欢舞文弄墨,不喜军事,故而也不在身边。

王金虎却是一员悍将,跟随王凌一直在淮南,多次与吴军交战,战功彪柄。

王凌也正纠结于此事,按理说他是扬州都督,负责整个淮南的防务,安丰郡也在他的治下,如果安风城有什么闪失的话,王凌

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不过现在吴军的用兵,却有些让他看不透了,寿春兵马并不太多,如果倾巢而出的话,寿春就成了一座空城,如果吴人突然袭

击的话,寿春如何抵敌?

但征南将军夏侯玄却是大将军曹爽的表弟,如果有什么意外,曹爽的怒火恐怕是一般人承受不了的。

王凌现在刻意地和曹爽交好,在是想要朝中寻找一座靠山,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句话还真没什么错,想要制衡司马懿,现在

朝中唯一能凌驾于司马懿头上的人,只有曹爽

首节 上一节 373/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