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74节

不管出干那一层的考虎,王凌觉得自己都不能袖手旁观,

"现在司马煞那边如何了?"王凌问道。

王金虎道:"司马懿自安风渡兵败之后,一直缩存淮北,收拾残兵,整饰军队,暂时应该没有渡河再战的打算。

王凌呵呵冷笑,七万人马,安风渡之战中只损失了数千人,充其量只伤及个皮毛而已,就这还需要收拾残兵整饰军队,司马懿

这只老狐狸,戏演得有些讨了吧?

司马懿此举,明显有些做戏的成份,也许只有那些朝中从未打过仗的权贵人物不会怀疑,但王凌何许眼神,在淮南战场上混迹

了多年,还不清楚战场上是怎么回事么?

如果折损个半数人马或者三分之一以上,那才算是伤亡惨重,不重整军队确实难以为继,但伤损兵力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对军

队的建制完全没有影响,随时都可以再投入战斗。

安风渡之战时,王凌便有些怀疑司马煞使许,现在看来,其中果然是有些猫腻的,本来是司马煞和真候玄两路人马前后夹击吴

军,结果反倒成了夏侯玄深陷重围,这只老狐狸,还真是吃人不吐骨头啊!

第四百三十九章王凌出兵

司马懿和曹爽之间的明争暗斗,王凌就算没有身在京城,一样也有所耳闻

对于政客而言,权力的倾轧是无所不在的,夏侯玄是曹爽的人,那么注定和司马懿不是脚踏一条船,遭到司马懿的算计,也是

正常不过的事了。

偏偏这事司马懿做得又十分的隐秘,可以把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司马懿似乎并没有做错什么,因为只

要是战争,就必须要承担风险。

王凌吩咐道:"金虎,即刻下去点兵,准备出征安冈。

王金虎有些愕然地道:“父亲,围困安风城的吴军多达十二万人马,倾我们寿春之兵,也不过才四万人,此去安风,无异于以

卵击石啊。更何况,司马煞的大军都按兵不动,我们又何苦出这个头呢?

王凌轻轻地摇了摇头,道:“救与不救,那是态度问题,那怕最终救不了,摆出一个姿态来,那才是最重要的,大将军那边也

可以有所交待了。更何况为父身为扬州都督,治下安丰郡为敌所困,如果不理不睬,也确实说不过去。

王金虎恨恨地道:“司马懿老奸巨滑,他身为平南大都督,却在淮北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偏让我们来打这个头仗,直是居心险

寿春兵马不多,就算全调出去,也不过才四万人,以四万人对阵十二万,很难有胜算,一旦交锋,损兵折将势必难免,王家苦

心经营淮南多年,损失的可全都是自己的力量啊!

王凌却不以为然地轻笑一声,道:“放心吧,司马懿贼得很,他背后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呢,再怎么也不敢肆意妄为,我们不

动,司马懿也很有可能不动,我们一动,他必然-会动。”

王金虎将信将疑,但他也不敢当面质疑,只得恭身称是,下去整点-兵马

寿春守军大约有四万多人,这也恐怕是淮南诸城之中兵力最为雄厚的了,不过王凌可不敢把人马全部带出去,他还是留下了一

万多人来守城,自带三万大军离开了寿春,望-安风方向而去。

"父亲,刚刚接到淮南方面的消息,夏侯玄和郭誉在安风渡之战中侥幸未死,现已逃往安风城。真是可恶,这帮吴人简直就是

土鸡瓦狗,十几万人就连三万人也对付不了,而且还被郭誉反杀了吴国大将军诸葛理。郭誉这贼子,还真是走了狗屎运不成?

司马师父忿不平地道,本来在他们的计划中,夏侯玄所部被吴军所困,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或死或被俘,不管那个结果,都

是司马师可以接受的。

但万万没想到,夏侯玄和郭誉居然突出了重围,让他们的计划全落空了。

更可恶的是,郭誉居然在突围之中捡了个漏,反杀了吴国大将军诸葛理。

不管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如何,郭誉斩杀敌国大将军,这功劳肯定是没跑了,一想到这个,司马师不禁是胸口发堵,郁气塞胸。

司马懿却吴泰然自若,波澜不惊,只是微微地额首道: "郭誉这运气还真不错,能斩杀了诸葛理。诸葛理可是一位了不得的人

物啊,虽然没有其弟诸葛亮的才华,但在东吴,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可惜,就这么没了

司马师恨恨地道:“这么一个大功劳,居然让郭誉捡了去,这家伙的运气真就这么好么?”

司马看了他一眼,淡淡地道:“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能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者,绝非泛泛之辈,这个郭誉,还真有点

过人之处。不过,吴军现在的领军者,可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他肯定是要为父报仇的,郭誉能不能逃过这一劫,才算他是真

正的气运加身。

司马师面带喜色地道: "是啊,郭誉以为自捡了一个天大的功劳,但却无意中招惹了诸葛恪,诸葛恪现在统率丹阳精兵,恐怕

是吴国最强的军队了,他要找郭誉报仇雪恨,郭誉必定是在劫难逃。

求鲜花

诸葛恪报仇心切,必然会纠集重兵围攻安风城,丹阳兵的勇悍那可是天下闻名的,以安风的那点守兵加上征南军的残部,想要

守住安风城不失恐怕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郭誉斩杀诸葛瑾倒是杀了个痛快,但殊不知却引来了诸葛恪的深仇大恨,还真是塞马失马,焉知非福,只是不知道他还能不能

逃得过此劫。

如果没有援兵的话,安风城根本就不可能久守,这一点自然是勿庸置疑的,至于援兵?那就得看他司马懿父子的心情了。

安风渡之战详情,司马懿已经是快马飞报给了朝廷,司马懿在奏章之中,主动地承担了兵败的责任,并向朝廷提出了辞呈,请

求朝廷派出合适的人选来接替他的位置。

司马懿很清楚,朝廷现在根本就派出什么得力的人来接替自己的职务,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人选,曹爽断然不会让自己带兵出征。

所以司马懿这一千以退为讲玩得十分高段,他似乎在说,不是我不想救夏候玄,实在是没有那个能力,如今大军刚刚战败,军

心不稳,急需休整,所以进军之事还得再缓缓

其实司马懿玩得就是一个时间差,从淮北向朝廷递奏章,等朝廷再下冒过来,这一来一回至少也得好几天时间,如果诸葛恪发

狠要报伪的话,这么几天的时间也足够拿下安风城了。

毫无疑问,朝廷那边肯定派不出其他的人来接替,所以只能是尽量地安抚司马煞,那么兵败之罪,也就掩饰而过了

倒是朝廷那边肯定会下旨催促司马煞进军安风的,等接旨之后再出兵,那也不迟,至于何时才能抵达安风城下,对不住,这个

还直没法回答得了,战争嘛,永远也存着不确实的因素,天才能知晓魏军能不能师利渡过淮河,抵达安风城。亿

第四百四十章姿态

就在此时,中军官进来享报道: “启禀大都督,征东将军王凌自寿春起兵三万,往安风方向而去

司马懿闻言,原本淡定从容的脸色顿时为之一变,喃喃自语道:“没想到他居然会抢先出兵了。

司马师挥退中军官,小心翼翼地道: "父亲,王凌此时出兵,恐怕会坏了我们的大事啊!

司马懿眉头微,沉声道:“不是恐怕,而是确确实实,我们的全盘计划,就因为王凌此举,全部毁于一旦了。

司马师道: "应该不至于吧,王凌只有三万人,想要解安风之危,这点兵力应该是办不到吧?

司马懿叹了一口气道:“师川,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的东西,王"四三七"凌出兵,并不是他真得要去救援安风,这仅仅只是一个姿

态而已,而这个姿态,是做给朝廷看的。为父的奏章,怕是刚刚送达朝廷,这个时候王凌主动出兵,岂不是正合曹爽的心意,为

父直担心曹爽会来个顺水推舟,将平南大都督之职授予王凌,如此岂不糟糕。

“啊?!“司马师为之吃了一惊,这确实是他未曾料想过的。

司马懿此番上奏章,以退为进,本是一个高招,但王凌这一出兵,却把司马懿的步骤给打乱了。

先前朝廷没有重用王凌,是因为王凌刚刚在苟陂之战中吃了败仗,所以司马懿才有机会出任平南大都督。而这回司马煞在安冈

渡也吃了败仗,等于两个人扯平了,如果司马懿按兵不动,必令曹爽反感,而王凌主动进军,把姿态做足,必然可以取悦曹爽。

曹爽一高兴,让王凌来取代司马煞做平南大都督,也未尝不是不可能的事

难怪一向不动如山从容淡定的司马煞这回也不淡定了

如果说朝中那位大臣能与司马懿相匹敌的话,司马懿恐怕认为只有王凌一人,论能力,论资望,王凌确实是司马懿的一个强劲

对手,当初密诏事件泄露出来的时候,司马懿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是王凌。

虽然说王凌的年纪还要比司马懿更大,但论出身条件或者是论资历水准,王凌未必就在他司马懿之下,王凌其实与司马懿相差

的,也就是一点点的运气而已

曾经司马懿镇守西线王凌镇守东线,被称为大魏王朝的双子星座,一西一东,同样耀眼夺目。

易地而处,如果让王凌和司马懿换一个位置,那么现在位高权重的,就不一定是司马懿了。

别说什么诸葛孔,明盖世无双,天下无人可以匹敌的话,其实司马煞能够耗死诸葛亮,并不是证明司马懿比诸葛亮更有才华,而

是魏蜀两国太过悬殊的国力决定了任凭诸葛亮如何折腾,也不可能有什么收获。

以司马懿对付诸葛亮整脚的战术就可以看得出来,换一个沉稳一点的将领,同样采用坚守不出的乌龟战术,一样能拖死诸葛亮。

东线的吴国远远要比西线的蜀国难对付的多,所以王凌镇守东线多年,也没有撞到什么诸葛亮早死的好运气--吴国大帝孙权

至今还活得活蹦乱跳的,所以没捞到什么功绩的王凌在这一点上,自然是输了司马懿不少。

司马懿和王凌的关系,一直是若即若离,或许是司马懿瞧着王凌不顺眼,抑或是王凌对司马懿嫉妒不已,反正两个人貌合神离

相互算计,始终尿不到一个壶里。

让孙礼出任扬州刺史,正是司马懿的主意,司马懿猜测到明帝遗诏很有可能落在王凌手上的时候,便对王凌起了深深的戒心

安排孙礼就任扬州刺史,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制衡王凌。

从目前来看,孙礼做的还很不错,最起码遏制住了王凌想独揽淮南的打算,苟陂兵败,也让王凌的声望大损,就连朝廷那边考

虑这次平南大都督的人选,自然而然地就把王凌给排除在外了。

王凌当然是不甘心的,所以才会这么做出高姿态,做给朝廷看,做给曹爽看

首节 上一节 374/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