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75节

其实明眼人那个不知道王凌的企图,拿三万人就想解十万大军的围,那根本就是不可能事,王凌此刻出兵,还真是姿态大于目

可司马煞更清楚,曹爽好大喜功,偏偏就吃这一套,那边夏侯玄被围着,危在旦夕,这边司马懿按兵不动而王凌却是主动出战

高下立判呀

再加上司马懿主动请辞,或许曹爽一看王凌行啊,干脆让王凌上位也有极大的可能,所以司马懿还真有一些慌乱。

原本十拿九,稳的操作,现在看来,恐怕还是漏算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导致现在突然间变得被动起来。

司马懿如果再继续按兵不出话,肯定要受到曹爽和诸大臣的诘难,司马懿好不容易地握在手中的兵权,再次出现旁落的风险,

所以司马懿必须要有所改变才行,至少他得渡过淮河,就算是摆个姿态,也必须要摆出来,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隔岸观火。

那怕司马懿心中一百个不情愿,但也必须要改变策略了,否则军权易主,先前司马懿做的一切努力,很可能就会全部落空。

“父亲,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司马师忧心冲冲地问道。

司马有些无奈地道:“立刻整点兵马,4.5准备过河,必须要抢在王凌的前头,到达安风城下

“可是,如此一来,夏侯玄和郭誉便绝处逢生,咱们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成了无用功。"司马师忍不住地叫道

司马懿神色冷峻,目光如鹰一般犀利,他沉声地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果有机会,便趁机铲除掉他们,如果这次没机

会,那么下次再找机会也不迟。师儿你一定要记住,成大事者,一定要学会审时度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莽夫所为,真正

有胸襟的人,是决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的。

司马师悚然一惊,拱手应道:“父亲所言,字字玑珠,孩儿当永远铭记在心!"

第四百四十一章全琼献计

司马懿的大军可以说是雷厉风行,说行动立刻行动,不过司马懿并没有直接从安风渡再渡淮河,而是选择了向西到戈阳,从那

儿渡过淮河,以绕开对岸的吴军全琼部。

司马懿想要以最快地速度抵达安风城,当然是走直线从安风渡强渡淮河,但吴军全琼部在安风渡严密驻防,司马懿想要从这儿

渡河,无疑将再次经历一场恶战。

魏军刚刚渡河失败,无论从士气上来讲还是心理上来讲,都不适合再战,而司马懿又不想在安风渡浪费时间,所以他选择了当

初夏侯玄的进军路线,从戈阳绕道渡过淮河。

戈阳目前还控制在魏军的手中,所以从弋阳渡河,丝毫没有什么困难,司马懿率军渡过淮河之后,马不停蹄地挥师南下,奔赴

安风。

由于魏军从东西两路直逼安风,使得整个淮南战局的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驻守在安风渡的全琼部失去了驻守的必要,全琼率兵驻守在安风渡,就是24为了防止司马懿从这儿渡河的,如今司马懿

绕道七阳渡过了淮河,防守安风渡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而且继续驻守安风渡的话,很可能会遭到魏军的东西两路夹击,反倒会陷入到不利的境地,所以全琼在接到司马懿大军绕道的

消息之后,当机立断,主动地撤离了安风渡,向南前往安风,和诸葛恪、步的队伍相汇合。

集结在安风的吴军,如今已达到了十六七万之众,可偏偏就是如此数量庞大的军队,却始终攻不下安风城来,这让诸葛恪是郁

闷不已。

凡是能试的手段诸葛恪都已经试过了,但魏军却是见招拆招,不管吴军采用什么样的手段,魏军都有破解之法,围攻安风城已

经五六天了,攻城的队伍伤亡惨重,整个安风城下尸堆如山,可吴军却始终无法越雷池一步,跨过那看似简单却怎么也攻不下来

的安风城墙。

报仇心切的诸葛恪已经是几天都没有合眼了,阴郁的眼睛之中布满了鲜红的血丝,看起来十分地磁人。

诸葛恪脾气也变得十分的暴躁,动不动就杀人,临阵畏缩者,斩!急慢军心者,斩!妄议军事者,斩!光是他下令斩首的,都

数不胜数。搞得整个军中的士兵,都喋若寒蝉,谁也不敢轻易地去触这个霉头。

虽然说诸葛恪开出的悬赏和发布的屠城令十分的诱人,但再高的赏格无人能拿到,时间长了,总会让人有所懈急的,就如同那

海市屋楼一般,看得挺美,可惜摸不着,得不到,最终还是枉然。

这巨额的悬赏就有如空中阁楼一般,看起来挺诱人,但始终却无人能得到,时间久了,吸引力自然是大不如前了。

如今吴军的士气,和最初攻城时相比,已经是一落千丈了,就连号称天下骁果无双的丹阳兵,也跟霜打的茄子一样--薪了

进攻没了激情,没了士气,再打下去,就是机械一般到受到驱使,进攻的效率自然是可想而知。

而守城的魏军,却是越战越勇,尽管守军的伤亡在不断地增加,但他们的意志却是越来越顽强,战斗也越来越英勇,以前吴军

还偶尔有可能攻上城头,但打到后来,他们连城墙的垛口都摸不着了,不是在城底下就被射死,就是在云梯上被砸死,吴军距离

攻克安风城,似乎变得越来越遥远了。

魏军没有任何的悬赏,也没有任何的奖励,但所有的人都明白,守住城池,他们才有生的希望,一旦城池被攻破,他们所有人

都将会和这座城一同埋葬掉

所以求生的欲望迫使他们顽强地奋战着,和那巨额的悬赏相比,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源动力,钱财乃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才是

最可贵的东西,丹阳兵再勇,也只能靠外在的一些诱惑来激励他们,等他们发现这些东西遥不可及的时候,懈怠自然是难免的。

而魏军身处危城之中,死亡的危机时刻笼罩在他们的头上,所以从始至终,没有人敢松懈半点,几乎都是在以命相搏。

斗志此消彼长,所以尽管吴军兵多将广,但几天下来,却是屡攻不克,急得诸葛恪恨不得亲自操刀上阵,杀他一个痛快

全琼的到来让诸葛恪的兵力大涨,似乎攻城的筹划码更多了,但诸葛恪却一直是眉头紧锁,因为全琼的到来,确实不是一个好

的事情。

刚刚传来的消息,魏军王凌部三万余人从寿春出发,向西朝着安风而来,而司马煞绕道戈阳之后,更是一路急行军,向东也朝

着安风杀了过来,魏军两路人马,合计也有十万之众。

吴军加起来的兵力虽然是超过魏军的,但目前吴军却处于一个并不有利的作战位置,安风城久攻未克,吴军只能是四面对安风

进行了437包围,如果遭到魏军里应外合的攻击,形势会变得很不利。

诸葛恪和步骂、全琼紧急地商讨对策,步和全琼都认为安风并非是和魏军交战的理想战场,稳妥起见的话,吴军应当暂时南

撤夹石一带,依托夹石一带险要的地势阻击吴军,等待机会再反击

但诸葛恪却舍不得放弃围攻安风,他始终坚信,守城的魏军不过是强之末,只要他再加一把力气,必然能攻克安风城。

更何况,被围的安风城中,有他的杀父仇敌郭誉,好不容易地将堵在了城里,只要城破,诸葛恪必然可以擒获郭誉,为父报仇

如果这个时候撤围安风的话,就等于诸葛恪先前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郭誉更是鱼入大海,诸葛恪再想报仇,试比登天。

所以说,诸葛恪铸蹭再三,难下决断。

步有些着急地道:“元逊呐,知你报仇心切,不拿下安风城,不擒获杀父仇人誓不罢休,但事有轻重缓急,如今魏军接丘将

至,我军腹背受敌,情势不利,不可再犹豫了!"

全琼晒然一笑道:“想要报仇,这有何难,某有一计,可令魏人乖乖交出凶手。”

第四百四十二章交出一人来

诸葛恪闻言大喜,连忙追问道: "计将安出?

全琼轻笑一声,道:“杀害大将军者,乃魏军参军郭誉是也,元逊若得此人,便可为大将军报仇,攻不攻破安风城,其实倒是

无足轻重的。

诸葛恪点头道:“全将军所言即是,某所求者,乃是郭誉一人而已,攻下攻不下安风城,倒在其次。只不过郭誉乃是魏军参军

不破安风,焉能擒下郭誉?

全琼道:“安风城被我军所围,水泄不通,魏军两路援兵到来的消息,想必城中是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可以趁此机会,倾尽全

力围城,围而不打,只需向城中喊话,让其交出郭誉,我们即刻便撤军。城中诸军为了活命,很有可能会交出郭誉,这样一来

元逊便可以手刃仇人,为父报仇,我军也可以快速撤离,免于敌战。

步骂一拍大腿,叫道:“好办法呀,我们这么事先就没想到,舍一人而救安风城数万兵民,这笔买卖也太划算了,估计魏人会

爽快答应的。

诸葛恪却依然是眉头不展,真要是这么简单,他又何苦费心费力地来攻打安风城。诸葛恪已经派人调查过了,郭誉虽然只是一

个参军,但却是皇室宗亲,高陵候之子,地位显贵,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物,魏军显然不可能轻易地舍弃。

不过现在诸葛恪也没什么好办法,如果吴军不撤退话,将会蒙受更为沉重的损失,如果消息传到一向惜兵如命的孙权那儿,他

肯定逃不了干系。

所以诸葛恪死马当活马医,决定采用全院的建议,逼迫魏军交出人来。

此前的攻城,诸葛恪都是分兵进行的,各营各部轮流为战,并没有一举全压上去,因为想要维持可持续进攻能力,就得合理分

派兵力,否则很容易出现后继乏力的现象。

当然,这次的行动不同于以往,吴军撒兵在即,也就无需再保存什么实力了,所以诸葛恪也决定倾注全力再攻上那么一次,如

果攻下来最好,攻不下来也可以籍此威势逼迫城中交人,一举两得。

诸葛恪筹划了一下,立刻便付诸实施,吴军三路大军,倾巢而出,直抵安风城下,同时对安风城的四座城门,发起了猛烈的攻

以往吴军的攻击,往往都是侧重于一个方向的,或东或西或南或北,那怕就是同时攻击几座城门,那也必定有主次之分,其中

主攻的是一路,其他的都是辅攻。

而今天吴军突然地改变了进攻的方式,倾尽全力,同时对安风城的四座城门都发起了攻击,这下带给守军的压力就无比巨大了。

王基不敢掉以轻心,和郭誉商议了一下,立刻将预备队都调了上来,分别去守四门,以应对吴军的突然全面进攻。

吴军扑天盖地而来,整个安风城,不管从那个方向望去,都是黑压压漫无边际,如同黑云委地,浩浩荡荡,看得人是胆战心惊

那怕魏军守兵意志再坚定,也没有经历过如此地阵仗,难免心中会忐忑不安。

难不成吴人是发疯了不成?

首节 上一节 375/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