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86节

司马师注视着秦源等人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之中,他脸上的笑意也慢慢地消退了,代之而来的,是一股子阴鸢狠房的神色

“郭誉,这一次看你还有没有好运气能再逃一劫!"司马师咬牙切齿地低声自语道

不知何时,司马师的身边出现了一个人,并未穿魏军制式的衣甲,而是一袭华丽的锦衣,琳琅环佩,叮当作响,极是悦耳。

那人悠然地道:“这奉源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他这一去,可就再没回头路可走了。

司马师呵呵一笑道: "士季,这还不是你的妙计么?

来者不是旁人,正是钟会钟士季,钟会未及弱冠,并没有入仕,此次只是因为和司马师私交不错,以私人的身份,见充司马彭

的幕僚,随军出征的。

钟会微微一笑道:“少将军心心念念不忘报仇,在下自当为少将军分忧解难,此一石二鸟之计,少将军既可除掉仇人,又可杀

敌立功,何乐而不为?至于这个秦源,少将军可是从来没见过此人,他投敌叛国,自然是人人可得而诛之。

安风渡陷害郭誉未成,司马师心头早就是窝着一团火,思付着怎么来对付他,偏偏司马懿又不许他轻举妄动,司马师只能是等

待时机了。

今日魏军进攻未果,司马懿盛怒之下,鞭答了秦源,钟会在一旁瞧着,顿时心生一计,回头就和司马师商量,正可以利用秦源

做苦肉计,令他带着征南军押粮路线图前去投奔吴军,借诸葛恪之手,除掉郭誉。而且司马师也可以提前埋伏于一侧,等诸葛恪

斩杀郭誉之后,再行出兵,击退吴军,倒也不失为功劳一件。

司马师听了钟会的这一石二鸟之计,顿时大感兴趣,连称妙计妙计

诸葛恪肯定对魏军的粮道感兴趣,如果能破坏魏军的粮道,毁其粮草,必然可以逼着魏军退兵。

当然诸葛恪更感兴趣的是郭誉这个人,此人乃是他的杀父仇人,诸葛恪早就欲除之而后快,只可惜没有机会而已,如今要是把

郭誉的行踪告知了诸葛恪,诸葛恪很可能就算明知是计,也要冒险出兵。

等到诸葛恪除掉郭誉之后,司马师再率兵击退吴军,抢回粮草,如此功劳,岂不又自自地落到了他的头上,一举两得之事,何

乐而不为。

这事对司马师来说一点也没有风险,倘若苦肉计被诸葛恪识破,牺牲的不过是秦源这一枚棋子罢了,最多再搭上他们司马家的

四个死士,这点损失,和司马师将要获得利益,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更何况,秦源在司马师的眼中,早已是死人一个了,就算吴人不杀他,司马师安排好的死士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将他除掉,绝不

能让他再回到魏军营中。

秦源可是一个重要的人证,只有他知道司马师把郭誉当做诱饵,他多活一天,对司马师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只有死人才能保

守秘密,所以泰源离开了魏军营地,就已经是踏上了不归之路。4.5

而这个计划,司马师也暂时不准备告诉司马煞,第一,司马师知道司马懿太过谨慎,没有万全的把握,他是不会轻易出手的

如果告诉了司马煞而司马煞要阻止他的行动,那司马师就前功尽弃了。第二,司马师这次准备自己单干,就是想要在司马煞面前

证明自己,他要实打实地把功劳摆在司马懿的前面,他要告诉父亲,自己已经有独挡一面的能力了。

这次司马师是雄心勃勃,他和钟会反复地研究了整个计划的细节,争取做到万无一失。

当然,这个计划最为关键的人物还是秦源,这个苦肉计能不能成,就看泰源的表现了,只要他能获得诸葛恪的信任,那么这个

计划就已经是成功了一半。

第四百六十一章老子当年玩剩下的

今天是望日,一轮满月挂于天空,银色的月光洒满大地,秦源一路往山顶而去,倒也不用担心看不清路。

虽然这条路泰源已经走过无数次了,但此刻他心中依然有些忐忑,毕竟和率军攻山不同,这回他是前去诈降的,能不能获得成

功,他心里可没有半点底。

一路走,一路默默地消化着司马师交待给的话,司马师考虑的很周详,把如何应对的各种情形都讲给秦源,只要不发生太多的

意外,相信他可以应付得来。不过说到底,还得依靠秦源本人的临机善变才行,一旦进入吴军营中,所有的一切都将变成未知之

半路卜。可以看到许多魏丘的尸体,由干这里距离吴军的防线很近了,处于吴军弓箭的射程之内,魏军就算是想要收尸,也很

困难,所以死在这儿的魏兵只能是就地晾着,以致于许多尸体都已经开始腐烂,散发出令人作呕的味道24。

秦源不得不掩鼻而行,就在他们转过一个弯之后,前面突然地传来了一声断喝:“什么人?站住,再往前就开弓放箭了!

秦源连忙道:“别放箭,在下乃是魏国的将军,前来向诸葛将军投诚的?

“魏国的将军?真的假的?"对面的人疑惑地道,不过看了看秦源一行不过才四个人,便放心下来,一队吴兵手持刀枪冲了出来

将他们团团地围住。

为首的一个头目上下打量了一番泰源,认出了他,哈哈大笑道: "你不就是那个白天带队讲攻的魏军将军么,白天抱头鼠窜而

去,现在居然敢来?’

秦源忍受住了对方的奚落,耐着性子道:“在下有要事面见诸葛将军,麻烦这位军爷通报一声,不甚感谢。

“就凭你,一个败军之将,有什么资格能见诸葛将军?我看你还是那儿凉快那儿呆着去吧。"那头目不为所动,依然尽情地嘲弄

着泰源。

秦源内心之中早就是怒火中烧了,看那头目的军衔,最多也就是一个都伯,如果在自己的军中,一个小小的都伯敢如此嘲弄于

他,秦源早就一巴掌打翻在地了,可现在,秦源却不敢动手,在人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这位军爷,在下真的有要紧之事面见诸葛将军,十万火急,如果耽搁了,让诸葛将军震怒,你我的的项上人头或许可都保不

那头目压根儿就不相信秦源的话,拿刀逼了过来,指着秦源的脑袋,冷笑着道:“你算什么东西,敢威胁本军爷,信不信我现

在一刀就砍了你的脑袋。

秦源内心真崩溃,还没见到诸葛恪,就被一个低阶的吴兵军官拦着不放行,阁王好见,这小鬼难缠,司马师给的剧本里跟本就

没这个东西呀,百般讨饶,那家伙居然是得理不饶人,秦源真有一种无计可施的感觉。

吴军的一个队率这时劝那头目道:“王都伯,算了,别为难他了,兴许他还真有军情向诸葛将军禀报呢,如果耽搁了,我们可

都吃罪不起,还是将他们押到大营中,交给诸葛将军处治吧。

那头目这才算罢手,命人将奉源等四人的武器给缴了,不过到没有绳捆索绑,而是由他们一行人押解着,来到了中军大营

按级别,他们是没有资格去面见诸葛恪的,更何现在是半夜四更天,他们找到了巡夜的将军留赞,将秦源等人交给了留赞。

留赞问明情况,极为地慎重,可不象那都伯一般刁难秦源,客客气气地将秦源等安置在一座营房之内,并及时地禀报了诸葛恪

因为留赞很清楚,如果秦源是真心归降的,而且有立功之举的话,那将来在东吴的官位,肯定不会比在魏国时低,在魏军时他

是裤将军,到了吴国后,至少也能封个杂号将军甚至是名号将军,地位只在留赞之上不在留赞之下。

一直以来,东吴降魏者甚众,时不时地就会有镇守一方的大将投降魏国,而魏国为了笼络人心,对降魏的东吴将领,都给予了

极高的待遇。

反之,东吴对降吴的魏将甚是优厚,只要是真心归降的,一般都会高升两三级,双方在拉拢人心方面,表现地都不遗余力。

留替对呈国的政策可比那些小兵小卒了解的透彻,所以对奉源很是客气,也方便日后同朝为官好见面。

秦源见到诸葛恪的时候,已经是吴军点过卯了,中军帐内人头攒动,诸葛恪手下诸将都在帐中。

秦源头皮有些发麻,不过事到如今,他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就算是赶着鸭子上架那也得上啊,他硬着头皮,上前参拜道

“败将奉源参见诸葛将军。

诸葛恪斜脱了他一眼,淡淡地道:“秦将军可是魏军的先锋大将,数度犯我437军地界,今日只身前来,却是何故?

奉源脸上微微一红,知道诸葛恪是明知故问,但他还得老老实实地答道:“司马懿治军严酷,今日未有进展,便要以总慢军心

之罪处斩于某,幸得众将求情,死罪虽免,活罪难逃,罚了五十鞭子,而司马懿更是直言,明日若无法破阵,必二罪归一,要某

的首级。某寻思左右是个死路,才上山投奔诸葛将军,还望将军可以收留

诸葛恪饶有兴致地道: "司马煞真打了你五十鞭子?

秦源如实地道:“是的,将军,背伤犹在,将军可令人查验。

诸葛恪微微一笑道: "那你脱下衣来本将军瞧瞧。

大庭广众之下,秦源有些为难,不过他还是将衣服解开,愚出春背来,众将瞧之,果然其背上辨痕犹存,纵横衣错,位干字肤

倒是不假。

诸葛恪也亲眼瞧了,忽地脸色一沉,叭的一声,右手重重地拍在了几案之上,高声喝道:“好你个秦源,在本将军面前,也敢

玩苦肉之计,须知此等计谋,不过是我东吴当年玩剩下的,司马老贼也好意思拿出来丢人现眼?"

第四百六十二章真假难辨

苦肉计古以有之,但真正把它发扬光大并且名扬天下的,草过干当年赤壁之战时黄养施苦肉计许诈降干曹操,这才有了火烧赤壁

这一段传世佳话。

所以诸葛恪看到泰源背后的鞭伤,便是冷笑三声,认定秦源也是想效仿黄盖,施苦肉计来诈降准备赚取鬼愁涧的,当场便直言

喝破,同时诸葛恪冷眼观察秦源的反应,如果有异常的话,立刻推出辕门斩首示众。

诸葛恪的反应自然是在泰源的意料之中,他不紧不慢地穿好衣服,镇定自若地道: “久闻诸葛元逊聪慧过人,智谋无双,天下

无几人能及,今日一见,却方知不过尔尔,世人之言,皆夸大其词,名不副实。

唐咨在一旁怒斥道: "大胆!诸葛将军的名声,岂容你如此抵毁?

诸葛恪却没有动怒,挥手将唐咨挥退,淡然地道: "如何名不副实,你且说来听听?

秦源平静地道:“两国交兵,皆有降者,诸葛将军缘何一见伤痕,便断定是苦肉之计?当年黄盖诈降于曹,乃是所图谋,以必

船偷袭曹军水赛,某如今只身前来,手无寸铁,贵军阵地,亦是一无所失,诸葛将军缘何知我不是真心归降?本来在魏营之中

司马懿便要取某之人头,某为避祸而来,想不到竟遭诸葛将军猜忌,也罢,横竖便是一个死字,有何惧哉,请诸葛将军即刻斩某

首级,从此也算是断绝了北士归南之心。

首节 上一节 386/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